第117章 榷场新策-《我的发小是朱元璋》

  北疆的烽火暂熄,但边关的贸易需求与潜在的冲突风险依旧并存。如何既能恢复民生、互通有无,又能有效控制边境,防范北元细作渗透,成了摆在朝廷面前的一道难题。

  这一日,朝会之上,兵部与户部就边境互市之事争论不休。兵部主张严控,以防资敌;户部则希望放开,以增税收。双方各执一词,僵持不下。

  朱元璋听得眉头紧锁,目光扫过群臣,最终落在一直沉默的田娃身上:“诚意伯,你于经济、商事素有见解,对此事有何看法?”

  田娃出列,手持笏板,声音沉稳:“陛下,边境互市,堵不如疏。然,疏之有道。臣以为,可仿宋时‘榷场’旧制,但需革除其弊,立新规以控之。”

  “哦?详细道来。”朱元璋身体微微前倾,显露出兴趣。

  “其一,选址设限。”田娃道,“不可任由商贾随处贸易。应于大同、宣府等几处重要边镇,由朝廷设立官方‘榷场’,划定区域,派兵驻守。所有跨境贸易,必须于榷场内进行,违者以资敌论处!”

  “其二,货物管制。”他继续道,“严格限定交易物品种类。可允许北地牧民以其牛羊、皮毛、马匹(需阉割)交换我朝之茶叶、布匹、铁锅(限大小)、药材(非军用)等民生之物。严禁交易粮食、军械、硝石、铜铁原料等战略物资。设立专门查验官吏,严查出入口货物。”

  “其三,推行宝钞。”田娃提出了最关键的一环,“榷场之内,所有交易,强制使用大明宝钞结算!北地商人带来货物,需先至官设评估所定价,兑换成宝钞,再以宝钞购买所需我朝货物。如此,一则可将边境贸易纳入朝廷金融体系,二则可扩大宝钞流通范围,三则能有效监控交易规模与流向,其交易记录,亦是探查北元内部虚实之情报来源!”

  “其四,特许经营。”他最后补充,“为便于管理,可授权部分信誉良好、背景清晰之特许商会,负责榷场部分具体运营,如货物仓储、评估、搬运等,但核心管理权、查验权必须牢牢掌握在朝廷手中。”

  这一套“榷场新策”,既考虑了安全,又兼顾了经济,更将金融控制与情报收集融入其中,思虑不可谓不周全。

  朝堂之上,不少官员听得频频点头。连之前主张严控的兵部尚书,也沉吟道:“若真能严格限定货物,并以宝钞结算,确实比放任自流或一味禁止要好。”

  户部尚书更是眼前一亮:“以宝钞结算,不仅能监控,更能抽取交易税,充实国库,妙啊!”

  朱元璋抚掌赞道:“好!此策甚合朕意!便依田娃所奏,着户部、兵部、工部(负责榷场建设)及都察院(负责监督),会同拟定《大明边境榷场管理条例》,尽快推行!田娃,此事仍由你总揽协调!”

  “臣,领旨!”田娃躬身应道。他知道,这又是一个千头万绪的艰巨任务,但也是一个进一步巩固宝钞、规范边境贸易的绝佳机会。

  退朝之后,田娃立刻召集相关衙门的官员,投入到榷场条例的拟定和选址规划中。他深知此事关乎边境安宁与国家利益,不敢有丝毫马虎。

  然而,就在他忙于此事时,毛骧带来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根据对之前那几个神秘消失的江南商人残留线索的追查,发现他们最后出现的地方,竟然都指向了即将开设榷场的几个边镇附近!而且,锦衣卫在北疆一些溃散的北元部落中,发现了少量做工精良、明显来自大明官营或是顶尖民间工坊的违禁物品——正是朝廷严禁出关的几种军械零件和特定药材!

  “伯爷,看来那伙人收购宝钞,目的之一,很可能就是为了在未来的榷场贸易中,利用宝钞难以追踪的特性,进行非法的违禁品交易!甚至可能借此渠道,向北元输送情报!”毛骧脸色凝重。

  田娃的心沉了下去。对手的动作好快!榷场新策尚未正式出台,他们就已经开始布局,试图利用这个新的渠道,继续他们通敌牟利的勾当!

  “看来,这榷场从一开始,就注定不会太平。”田娃目光锐利,“毛指挥,加派人手,重点监控那几个边镇所有可疑的人员和物资流动,尤其是与那些失踪商人特征相符者!榷场条例中,关于违禁品查验和惩处的条款,要写得格外严厉!我们要给那些敢伸手的人,一个永生难忘的教训!”

  “是!”毛骧肃然领命。

  田娃走到窗前,望向北方。那里,即将设立的榷场,不仅是经济交流的窗口,也必将成为另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他仿佛已经看到,在那即将搭建起来的市场里,光明正大的交易之下,潜藏着多少贪婪与阴谋。

  但他无所畏惧。既然对手将战场延伸到了这里,那他就在这片新的战场上,与他们再较量一番!他要让这榷场,真正成为巩固边防、惠泽百姓的利器,而非滋养蛀虫与叛徒的温床。

  新的挑战,已然来临。而田娃,已然做好了准备。他不仅要建设,更要守护。这大明的每一寸疆土,每一分利益,都不容宵小觊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