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秘密武器-《三国:大汉第一毒》

  沈潇深吸一口气,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他首先看向简雍,声音尽量保持平稳:

  “宪和先生。”

  “我想先了解一下,我们目前具体的兵力情况。”

  “骑兵、弓兵、长枪兵、盾兵,各有多少?”

  简雍闻言,立刻起身,看着手中早已准备好的简牍。

  他微微躬身,语速清晰地禀报:

  “回禀主簿。”

  “我军现有骑兵,约莫五千之数。”

  “这些马匹,一部分来自原白波谷的缴获。”

  “一部分是收编原河东士族私兵时所得。”

  “还有一部分,是整合了河东郡内各处搜罗的杂马。”

  “再加上主簿您上次外出时,又设法购入了一些。”

  “堪充战马者,合计五千余匹,皆已编练成骑兵部队。”

  简雍顿了顿,继续说道:

  “弓兵,目前有一万之众。”

  “长枪兵,一万八千人。”

  “盾兵,八千人。”

  “总计兵力,四万一千人。”

  他说到这里,语气微微一沉:

  “只是,这四万一千人中,新募之兵,便占了三万有余。”

  “大多是刚刚放下锄头的农夫,或是逃难至此的流民。”

  “虽有操练,但要说精锐,还远远谈不上。”

  大厅内的气氛,随着简雍的汇报,又压抑了几分。

  四万一千,听起来不算少。

  可三万都是新兵蛋子!

  这仗还怎么打?

  沈潇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这个数字,比他预想的还要严峻一些。

  他又问道:“宪和先生,我之前托您暗中收购的那些东西,硝石、硫磺、木炭,情况如何了?”

  简雍脸上露出一丝不解,但还是恭敬地回答:

  “回主簿,您交代的事情,雍已尽力去办。”

  “这三样东西,都已收购了极多,数量庞大。”

  “皆按您的吩咐,分开采买,混杂在其他物资之中,外人应不知我军真实意图。”

  “库房里堆积如山。”

  沈潇心中稍定。

  这是他最后的底牌了。

  他环视众人,缓缓开口,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

  “诸位,情况想必大家已经清楚。”

  “我军四万一千兵力,其中三万多是未经战阵的新兵。”

  “而我们的敌人,袁绍,他借的刀,是匈奴人!”

  “如今的匈奴,分为南匈奴与北匈奴。”

  “北匈奴主力已向西迁徙,人口约有七十万,对大汉腹地的威胁暂时不大。”

  “但南匈奴,就盘踞在并州塞外,与我河东近在咫尺!”

  “南匈奴人口亦有二十余万,其部族全民皆兵。”

  “他们若是倾巢而出,随随便便就能凑出十万骑兵!”

  “即便只是派来一部分,来攻打我们河东的,我估计,至少也会有三万到五万的匈奴骑兵!”

  这些数安瞬间就压在众人身上。

  关羽的丹凤眼眯了起来,冷光闪烁。

  张飞的豹眼瞪得更圆,鼻孔中喷着粗气。

  黄忠、徐晃等在场所有的人,面色也变得极为严肃。

  他们太清楚草原骑兵的恐怖了。

  那些人自小在马背上长大,骑术精湛,凶悍异常,来去如风。

  一旦让他们冲破边境,对普通百姓而言,那就是灭顶之灾。

  村庄会被焚毁,财物被劫掠一空。

  青壮男子被屠戮,妇女儿童被掳走为奴。

  那种场景,光是想一想,就让人不寒而栗。

  沈潇的声音继续响起,带着一丝萧索:

  “以我们目前几乎全是新兵的步卒阵容,去和三到五万的匈奴精骑硬碰硬……”

  他摇了摇头。

  “根本没法打。”

  “所以,我之前让宪和先生购买的那些东西,硝石、硫磺、木炭,便是我们此战,乃至将来安身立命的重中之重!”

  “我要造一种秘密武器!”

  秘密武器?

  众人皆是一愣。

  郭嘉眼中闪过一丝异彩,似乎想到了什么。

  程昱、刘晔等人也是面露思索。

  沈潇看向刘晔,目光炯炯:

  “子扬先生!”

  刘晔出列,拱手道:“主簿有何吩咐?”

  沈潇道:“我需要你,立刻带领我们手中所有的工匠,无论是铁匠、木匠、还是陶匠,组建一个专门的部门。”

  “这个部门,我称之为‘科技部’!”

  “科技部?”刘晔念叨着这个新奇的词汇,眼中充满了探究的意味。

  沈潇继续说道:“科技部的首要任务,就是全力打造三样东西。”

  “第一,大量的碎铁片,越锋利越好。”

  “第二,大量的铁珠,黄豆大小即可。”

  “第三,大量巴掌大小的陶罐,要烧制得壁薄而易碎。”

  “与此同时,科技部还要进行一项最重要的实验——火药的调配与试验!”

  所有人都是一脸茫然。

  这是什么东西?

  沈潇没有过多解释,他知道现在时间宝贵。

  “子扬先生,我会给你火药的基础配方和一些关键参数。”

  “你要带领工匠们,全力研究一种以陶罐为外壳,内填火药与碎铁片、铁珠的爆炸物。”

  “我称之为,陶罐炸弹!”

  “此事,必须列为最高机密,所有参与人员,皆需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半点风声!”

  刘晔是何等聪明之人,虽然对“火药”、“炸弹”这些名词感到陌生,但从沈潇严肃的表情和描述中,他隐约察觉到这东西的巨大潜力。

  他脸上露出一丝兴奋,躬身领命:“晔,遵命!”

  “定不负主簿所托!”

  刘晔领命退下,心中已开始盘算工匠人手与材料调配之事。

  沈潇转向刘备,躬身道:“主公。”

  “如今我军初立,百废待兴。”

  “欲成大事,需有章法。”

  “潇以为,为应对眼下危局,更为了长远发展,我们应当建立一套更为明晰的行政体系。”

  “将各项事务分门别类,专人专管,如此方能各司其职,事半功倍,不至于临时抱佛脚,手忙脚乱。”

  刘备闻言,神色一振。

  他素来倚重沈潇的见识,此刻听他提及“行政体系”,便知这又是关乎根基的大事。

  “沈主簿此言甚善。”刘备温和道,“备,洗耳恭听。不知主簿有何具体章程?”

  沈潇点了点头,开始了他酝酿已久的“顶层设计”蓝图。

  “首先,方才提到的‘科技部’,便由子扬先生负责,专司研发军械利器,以及一切有助于提升我军实力、改善民生的新奇技艺。”

  “其次,后勤为重中之重,粮草、军需、物资调配,千头万绪,需有专人统筹。”

  “潇建议,设立‘后勤部’,由宪和先生总领。”

  简雍闻言,上前一步,拱手道:“雍,必竭尽所能,不负主公与主簿所托。”他深知后勤之繁琐,也明白其重要性,脸上满是凝重。

  沈潇继续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情报的搜集与分析,关乎我军生死存亡。”

  “因此,当设‘情报部’,专司刺探敌情,搜罗天下消息,分析时局变化。”

  他目光投向郭嘉:“此事,非奉孝莫属。”

  郭嘉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仿佛早已洞悉一切。

  他起身,从容道:“嘉,领命。定为主公打造一张遍布天下的耳目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