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贾诩-《三国:大汉第一毒》

  “只是我家主人身份不便,想请张将军代为引见,邀贾先生明日私下一叙。”

  “这点薄礼,不成敬意,还望将军莫要推辞。”

  张济的心脏砰砰直跳。

  他也不是傻子,眼前这个姓陈的管家,气质沉稳,眼神锐利,绝非寻常商贾的仆人。

  而他口中的主人,能随手拿出这么多金子,只为见一个小小都尉,必然有所图谋。

  但金子的诱惑,实在太大了。

  “这个……”

  张济犹豫着。

  陈到看穿了他的心思,淡淡道:“将军放心,我家主人对贾先生只有敬仰,绝无恶意。”

  “就是听说贾先生很有主意,想请贾先生出个主意,我家主人遇到个麻烦事情。

  “事成之后,另有重谢。”

  张济一咬牙,将木盒盖上。

  “好!”

  “陈管家放心,这件事,包在我身上!”

  张济抱着那个沉甸甸的木盒,来到书房。

  张济反手把门关紧,将木盒“哐”地放在案几上,搓着手。

  “发了,发了……”

  他小心翼翼地掀开盒盖。

  “嘶——”

  一整盒的金条,黄澄澄,明晃晃。

  他抓起一根,放在嘴里狠狠咬了一口,留下两排清晰的牙印。

  “是真的!是真的!”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个少年清朗又带着怒气的声音。

  “叔父!”

  张绣推门,他刚刚在外面已经听到了动静。

  他一眼就看到了案几上那盒金子,和他叔父那副没出息的模样。

  张济吓了一跳,连忙想把盒子盖上。

  “叔父!这钱是哪里来的?”

  张绣冲到案前。

  “是不是刚才那个姓陈的管家给的?”

  张济把金条往怀里一揣,梗着脖子道:“是又怎么样?”

  “咱们家又不缺钱!您为什么要收他的钱?”

  张绣急得满脸通红。

  “他让您干什么?是不是要去请贾诩先生?”

  张济被戳中心事,顿时恼羞成怒:“你个小兔崽子,懂个屁!”

  “这是人情世故!”

  “万一他们是歹人,是想害贾先生怎么办?”

  张绣急道:“贾先生平日里与人为善,您这不是把他往火坑里推吗?”

  “你……”

  张济气得扬起手,却迟迟没有落下。

  就在这时,一个温柔却带着一丝欲姐味的女声从门口传来。

  “夫君。”

  张济和张绣同时回头。

  只见邹氏款步而入,身段丰腴浮凸,曲线玲珑,一张俏脸肤若凝脂。

  眉如远山,唇若点朱,尤其那双顾盼生辉的凤眼,媚意天成间又透着洞悉人心的清亮。

  一袭素衣,静静地站在门口,目光落在自己丈夫的脸上。

  廊下的下人们看到女主人,头埋得更低,生怕被屋里的风暴卷进去。

  邹氏缓缓走进来,屋里的火药味她冲淡几分。

  她走到案前,纤纤玉指轻轻拂过冰冷的金条,动作优雅,眼神里却带着审视和凉意。

  “夫君,绣儿说的,有道理。”

  她的声音不大,却如冷水,浇在张济的头顶。

  “咱们家虽然不是什么名门望族,但也是靠着刀口舔血换来的功名,堂堂正正。”

  她顿了顿,目光转向张济。

  “这来路不明的钱,拿着不烫手吗?”

  “万一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到时候被人当枪使,把咱们一家老小的性命都填进去,悔之晚矣。”

  张济的气焰瞬间被打掉大半,嘴里小声嘟囔。

  “哪有……哪有那么严重……”

  邹氏叹了口气,把那根金条从他手里拿过来,轻轻放回盒中,然后“啪”的一声,盖上了盒盖。

  “夫君,这长安城里,现在最不值钱的,就是人命。”

  “最值钱的,也是人命。”

  “哎!现在你拿了别人的东西,要和贾先生好生说说。”

  第二天一早。

  张济就跑去找贾诩。

  贾诩的府邸很小,也很朴素,与他平津都尉的官职倒是相符。

  “文和!文和兄!”

  张济人还没到,大嗓门就先传进来。

  贾诩正在院中看书,听到声音,他缓缓抬起头。

  “张将军,何事?”

  张济搓着手,脸上堆着笑。

  “文和兄,我今晚在府上设宴,想请你过去小酌几杯,不知可否赏光?”

  贾诩的目光在张济的脸上一扫而过。

  他看到了张济眼中隐藏不住的心虚。

  贾诩心中瞬间了然。

  张济此人,虽有些将才,但为人贪财,性情急躁,绝不是会主动设宴的雅人。

  背后,必有他人。

  “是谁要见我?”

  贾诩问道。

  张济马上想起邹氏的话,实话实说。

  “果然瞒不过先生,是这样的有一个商贾,他家主人遇到麻烦事,想请你帮忙出个主意。”

  贾诩在脑中迅速过了一遍长安城里的人物。

  董卓?不可能,他若想见我,一纸调令足矣。

  李儒?更不可能,那家伙对我忌惮得很,巴不得我永远当个小透明。

  王允那些士族?他们自视甚高,瞧不起我们这些西凉出来的人。

  贾诩思来想去,毫无头绪。

  他平日里为人低调,与世无争,从未与人结仇。

  也不怕有人会对付他。

  既然不是坏事,那或许……是个机会?

  “既然将军相邀,诩,岂敢不从。”

  贾诩放下书卷,微笑着答应下来。

  张济见他答应得爽快,心中大石落地,连忙道:“那好,那好!傍晚时分,我来接你!”

  说完,便急匆匆地走了。

  看着张济的背影,贾诩在心中思量:“到底是谁?”

  傍晚。

  张济果然依约而来。

  只是马车并没有驶向张济的府邸,而是一路向着城外而去。

  贾诩坐在车里,神色淡然。

  张济想开口解释,看到贾诩那副古井无波的样子,又把话咽了回去。

  马车最终停在小镇外面。

  陈到身穿管家服饰,早已等候在镇外路口。

  张济领着贾诩下车。

  “陈管家,文和先生的人我给您请来了。”

  陈到对着贾诩,恭敬地深施一礼。

  “贾先生,我家主人有请。”

  贾诩的目光落在陈到身上。

  这个男人,虽然穿着管家的衣服,但站姿笔挺,眼神如鹰,行走之间,下盘沉稳,是个身经百战的将才。

  一个管家尚且如此,他的主人,又该是何等人物?

  贾诩心中的好奇,越发浓重。

  “有劳。”

  张济见状,识趣地告辞:“那个……我军中还有事,就先回去了。”

  说完,他便调转马头,溜之大吉。

  陈到做了个请的手势。

  “贾先生,请。”

  他让贾诩坐回马车,穿过村镇,来到庄园门口。

  庄园门口。

  两个人影早已站在那里等候。

  一个裹着厚厚的熊皮大氅,把自己缩成一团,只露出一双滴溜溜乱转的眼睛,

  另一个身材挺拔,面如冠玉,抚着胡须,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眼神里透着洞察一切的智慧。

  贾诩下车的脚步,微微一顿。

  他认得那个抚须的年轻人。

  郭嘉,郭奉孝。

  颍川名士,前段时间刚被刘备请走,有些名声。

  那么,旁边那个看起来有些吊儿郎当的,想必就是传说中刘备的那个神秘谋主,沈潇了。

  不等陈到介绍。

  那个裹在熊皮里的年轻人就快步迎了上来,热情得有些过分。

  “我靠!您就是贾诩贾文和先生吧!”

  沈潇一把抓住贾诩的手,上下摇晃着。

  “久仰大名!如雷贯耳啊!”

  贾诩被他这番自来熟的操作搞得一愣。

  他一辈子为人谨慎,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不见外的人。

  郭嘉在一旁轻咳,对着贾诩拱手道:“文和先生,这位便是我家沈先生。”

  沈潇却不管那些虚礼,他依旧抓着贾诩的手,一双眼睛发亮。

  “贾先生,外面的人都说你老实本分,不显山不露水。”

  沈潇凑近,压低声音。

  “可我知道,那些都是装的!”

  “这天下,若论毒……呸,若论智谋,除了奉孝,我最佩服的就是你!”

  “别人看的是一时一地,而先生你,看的却是天下大势,人心诡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