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水镜庄前三道题2-《三国:大汉第一毒》

  石碑古朴,历经风雨,上面的字迹却清晰可辨。

  马超伸长脖子,只看了一眼,脑袋就摇得像拨浪鼓。

  “这都什么玩意儿?弯弯绕绕的!”

  他嗓门极大,压低了声音也跟寻常人呐喊似的。

  “直接打进去不就完了?”

  这话一出,守门那童子眉头一皱,连旁边几个路过的儒生都投来鄙夷的目光。

  沈潇一把拉住他,哭笑不得。

  “孟起,咱们是来请人的,不是来踢馆的。”

  他看向石碑,目光凝重。

  第一题,是一副对联。

  上联:卧龙腾飞,何日能冲九霄汉。

  字里行间,透着一股冲天的豪气与潜藏的期盼。

  “卧龙……”

  沈潇心中一动,下意识地看了一眼身旁的诸葛亮。

  这上联,分明是在说他。

  诸葛亮也正看着那行字,他那双总是古井无波的眸子里,此刻竟是波光流转。

  他上前一步,凝视着石碑,整个人的气场都变了。

  他缓缓开口,声音清朗,回荡在山门前的竹林间。

  “凤雏清鸣,此刻便闻四海声!”

  话音落下,满场皆静!

  卧龙对凤雏,工整无比!

  “何日能冲”问的是未来,“此刻便闻”答的是现在!

  一问一答,气魄非但不输分毫,反而更添几分“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霸气与自信!

  守门童子的小嘴张成了圆形,看着诸葛亮的眼神,从沉静变成了震惊。

  就连马超这个大老粗,虽然听不懂里面的门道,也能感觉到那股子冲天的气势,忍不住嘟囔了一句:“这小子,还真有两下子。”

  沈潇心中涌起一阵狂喜。

  漂亮!

  这逼让你装圆了!

  童子深吸一口气,指了指第二题。

  那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木制机关,由数十个大小不一的木环、榫卯、转轴层层嵌套而成,结构之繁复,看得人眼花缭乱。

  “此为连环锁,非精通机巧算学之士,不可解。”

  马超凑上去看了看,伸手就想用蛮力掰开,被赵云眼疾手快地拦住了。

  这回,不等沈潇开口,诸葛亮已经蹲下了身子。

  他静静地观察着,目光在那复杂的结构上飞速扫过,在脑中构建着一幅无形的图纸。

  片刻后,他脑中闪过沈潇在甲板上画出的那些奇怪图形,闪过那根能撬动货箱的船桨。

  支点、力臂、角度……

  这些被沈潇称为“物理”的古怪知识,在这一刻,与眼前的机关锁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诸葛亮从发髻上取下一根细长的木簪,轻轻探入机关锁的一个微小缝隙之中。

  他没有用力,只是用簪子尖端,以一个极其刁钻的角度,轻轻一拨。

  “咔。”

  一声微不可闻的轻响。

  紧接着,他手指翻飞,或推、或拉、或转,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得如同丈量过一般。

  “咔哒……咔哒哒……”

  一连串清脆的响声过后,那原本看起来牢不可破的复杂机关,竟如花瓣般层层绽放,自行散落成了一地的零件。

  解开了!

  童子呆住,他张着嘴,已经不知道该用什么表情来面对眼前这个妖孽般的少年。

  “好小子!你这手比我的枪还快!”马超看得是啧啧称奇。

  沈潇欣慰地拍了拍诸葛亮的肩膀。

  学神,就是能把理论光速转化为实践。

  童子的目光,最终落在了沈潇身上。

  他看得出,这个气度从容的书生,才是这群人的主心骨。

  “第三题,请先生,评点当世诸侯。”

  这个问题,才是真正的杀招。

  评高了,是谄媚;评低了,是狂妄。

  稍有不慎,便会暴露自己的真实水平。

  赵云和马超的目光都汇聚在沈潇身上,他们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考验。

  沈潇上前一步,迎着童子探寻的目光,朗声开口。

  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四周。

  “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外宽内忌,非英雄也,冢中枯骨耳!”

  一句话,石破天惊!

  周围几个竖着耳朵偷听的儒生,当场脸色大变。

  袁绍可是四世三公,天下盟主,竟被他说得一文不值!

  沈潇毫不在意,继续说道:“袁术,不过是守着玉玺做白日梦的冢中枯骨,更是碌碌小人,不足挂齿!”

  “荆州刘景升,”沈潇的目光扫过远处的襄阳城郭,嘴角勾起一抹毫不掩饰的轻蔑,“名为汉室宗亲,实为守户之犬!无开疆拓土之志,只有坐谈清议之风,待天下有变,第一个便要被人吞掉!”

  这话一出,那童子的脸色都白了。

  当着水镜山庄的面,骂荆州之主是狗?

  这人是疯子吗!

  然而,沈潇话锋一转,评到了曹操。

  “至于曹孟德……”他的语气,第一次带上凝重,“此人,乃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

  将曹操抬到如此高度,与前面几人形成了鲜明对比,足见其眼光之毒辣。

  “可惜,”沈潇摇了摇头,“曹操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却被士家摆了一道,伤了根基。”

  最后,他将目光收回,落在了自己身上,声音沉稳而坚定。

  “唯有我主玄德公,以仁德为本,以百姓为基。行‘耕者有其田’之新政,开‘万民之智’之先河。这,才是重塑大汉,让天下归心的煌煌正道!”

  一番话说完,掷地有声!

  整个山庄门口,鸦雀无声。

  “啪!啪!啪!”

  一阵突兀的掌声,从旁边的一棵大树后传来。

  紧接着,一个沙哑而兴奋的声音响起:“痛快!痛快至极!你这书生,骂得比我还狠,说得比我还透彻!我喜欢!”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比诸葛亮大一点的人,拍着手从树后走了出来。

  此人一现身,马超的眉头就拧成了一个疙瘩。

  只见那人,生得是黑面塌鼻,乱发如草。

  衣衫不整,走起路来一摇三晃。

  那副相貌,丑陋得让人不敢直视。

  可偏偏,他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仿佛藏着两团燃烧的火焰,充满了毫不掩饰的智慧与狂傲。

  此人,正是未来凤雏,庞统!

  庞统三两步走到沈潇面前,上上下下地打量着他,咧嘴一笑,露出两排不太整齐的牙。

  “这第三题,才是你的心里话吧?”

  他一指沈潇,对着众人道:“这三道题,就是我出的!我就是想看看,来的到底是一群只会拍马屁的俗物,还是几个敢说真话的趣人!”

  原来,这就是一场恶作剧。

  沈潇看着眼前这张堪称挑战人类审美底线的脸,脸上却没有半分异色。

  他看到的,不是那丑陋的皮囊,而是皮囊之下,那颗因怀才不遇而极度骄傲,又因世人偏见而极度敏感的灵魂。

  他整理了一下衣冠,对着庞统,深深地作了一个长揖,姿态恭敬。

  “在下刘备帐下主簿沈潇,字子明。见过庞士元先生。”

  “先生之才,如明珠藏于蚌壳,今日得见,三生有幸!”

  一声“先生”,发自肺腑。

  一个“明珠藏于蚌壳”的比喻,更是直击要害。

  庞统脸上的狂傲笑容,在这一刻,僵住了。

  他一生之中,因为这副相貌,受过多少白眼,听过多少嘲讽。即便是赏识他的人,言语间也难免带着惋惜。

  可眼前这个书生,目光清澈,没有半分怜悯与做作。

  那份尊重,是发自内心的,是对他“庞统”这个人的才华的真正认可!

  这一下,比任何吹捧和许诺,都更能击中庞统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他眼中的火焰闪烁了一下,那股子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尖刺,不自觉地收敛了许多。

  不过,他庞士元,又岂是这么容易就能被收服的?

  他很快恢复了那副玩世不恭的样子,嘿嘿一笑。

  “说得好听!‘耕者有其田’?‘开万民之智’?子明先生,你这嘴皮子上的功夫,天下无双!”

  他的话锋陡然变得尖锐。

  “可纸上谈兵,谁不会?你可知这襄阳城外三十里,有片烂地,人称‘哭声泽’?”

  庞统眼中闪烁着狡黠与刁难,一字一句地说道。

  “十年九涝,颗粒无收!你不是说要让耕者有其田吗?好啊!”

  他伸出三根手指,几乎要戳到沈潇的脸上。

  “我给你三天时间!你若能拿出法子,让那片‘哭声泽’变成能打粮食的良田,我庞统这条命,这条贱命,就卖给你家主公了!”

  “我庞士元,愿为玄德公鞍前马后,执鞭坠镫,绝无二话!”

  他的声音充满了挑衅。

  “若是拿不出来……”

  庞统拖长了语调,脸上的笑容充满了嘲弄。

  “那就请你和你家主公,别再说什么大话,免得贻笑大方!”

  此言一出,马超脸上都露出了怒容。

  这分明是强人所难!

  三天?把一片废了十年的沼泽变良田?神仙也做不到!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沈潇身上,想看他如何应对这堪称羞辱的难题。

  然而,沈潇的脸上,却看不到一丝一毫的为难。

  他看着庞统,缓缓开口,只说了一个字。

  “好。”

  “一言为定。”

  声音平静,却仿佛带着某种魔力,瞬间压下了庞统所有的嚣张气焰。

  庞统脸上的嘲弄,僵住。

  他准备好了一肚子的话来讽刺沈潇的退缩,却没想到,对方竟然如此干脆地答应了!

  这怎么可能?!

  沈潇却不再看他,而是转身,对着身旁的诸葛亮温和一笑。

  “孔明,走吧。”

  “带你见识一下,什么叫做真正的‘改天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