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人将这三位“贵客”带下去好生安顿后,沈潇脸上那份温和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彻骨的冰寒。
他转过头,目光扫过贾诩、李儒、程昱、诸葛亮和鲁肃。
“各位,南中的事情,可以先放一放。”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在对外用兵之前,我们得先把自己的家,打扫干净。”
贾诩抚着短须,那双半开半阖的眼中,精光一闪而逝。
“军师的意思是……益州的那些士族?”
“不错。”
沈潇发出一声冷笑。
“吴懿、张肃这些跳蚤能在南中掀起这么大的风浪,靠的就是他们在益州盘根错节的根基和党羽。”
“现在虽然跑了一批,但留在益州和汉中的,必然还有更多心怀鬼胎,准备看我们笑话,甚至随时准备背后捅刀子的人。”
“不把这些藏在阴沟里的钉子全部拔掉,我睡觉都不安稳。”
程昱闻言,舔了舔嘴唇,脸上浮现出一个残忍的笑容。
“军师打算怎么做?可需要我将在并州对付那些匈奴人的手段,在益州再用一遍?”
“不。”
沈潇摇了摇头,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
“对付自己人,不能那么简单粗暴。”
“我们要杀人,但更要诛心。”
“既要砍掉他们的爪牙,又要名正言顺地吞下他们的土地和财富,还要让天下人赞我们一声‘仁德’。”
他的目光,最后落在了诸葛亮和鲁肃的身上。
“孔明,子敬,这件事,需要你们二位先出马。”
诸葛亮与鲁肃对视一眼,同时起身,对着沈潇长身一揖。
“请军师吩咐。”
吕凯等人领了任务,满心激荡地退下。
州牧府的大堂内,空气重新变得安静,只剩下沈潇和他的核心智囊团。
“孔明,子敬。”
沈潇的目光首先投向了诸葛亮和鲁肃。
两人闻声起身,拱手肃立。
“在。”
“益州与汉中的土地、人口清查,进行得如何了?”沈潇发问,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
诸葛亮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上前一步,条理清晰地汇报道:
“回禀军师,初步清查已毕。”
“益州九郡,除去已然反叛的南中四郡,余下的蜀郡、广汉、犍为、巴郡、巴西五郡,以及汉中郡,在册人口共计一百三十余万户,约四百五十万人。”
“田亩方面,因战乱及部分士族逃亡,抛荒土地甚巨。初步估算,仅成都平原一带,无主官田便超过了三十万顷。”
“三十万顷……”
沈潇指尖轻轻敲击着扶手,这个数字在他舌尖滚过,代表着一笔足以奠定霸业基石的巨额财富。
这些,都是从那些逃亡的益州旧士族手中“解放”出来的。
“这还仅仅是开始。”鲁肃在旁补充。
“各地士族豪强,名义归顺,实则阳奉阴违,暗中隐匿了大量人口与田产。”
“若将这些‘黑户’与‘黑田’尽数清查出来,此数,恐怕还要再往上翻一些。”
沈潇点了点头,眼底毫无波澜。
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士族门阀,就是附着在这个时代肌体上,贪婪吸血的巨大毒瘤。他们侵占土地,藏匿人口,偷逃赋税,几乎要将整个国家的根基蛀空。
“既然如此,那就无需再跟他们客气。”
沈潇的声音失了温度,让整个大堂的空气都为之一滞。
“我们在并州、凉州、司隶是怎么做的,在益州和汉中,就照样做。”
他站起身,踱步到堂中,每一个字都像是重锤,砸在众人心上。
“传我将令!”
“即日起,于益州、汉中全境,推行‘计口授田’!”
“推行‘士族一体纳粮’!”
“推行‘大族分田、分产、分户’之策!”
计口授田,是将土地所有权从士族手中夺走,收归国有,再由国家分予万民!
士族一体纳粮,是剥夺他们与生俱来的特权,让他们和黔首一样,向国家缴纳赋税!
大族分产分户,更是从根本上瓦解他们凝聚力和地方影响力的绝户计!
三条政令,任何一条,都足以让天下士族视其为不共戴天之敌。
而现在,沈潇要将这三柄最锋利的刀,同时捅进益州、汉中所有士族的心窝!
“军师,此事……是否太过激进了?”
鲁肃的眉宇间写满了忧虑。
“益州新定,人心未稳。这些士族在地方盘根错节,势力极强,若是逼迫过甚,恐激起联合反抗,于南征大局不利。”
鲁肃的担忧,是老成谋国之言。
然而,沈潇却决然摇头。
“子敬,你的顾虑我明白。但对付这些士族,如治恶疾,不能温水慢煮。”
他的目光扫过众人,眼神透着锋锐。
“那只会让他们心存侥幸,不断试探我们的底线。”
“必须用猛药!”
“一次性把他们打痛,打怕,打断他们的脊梁骨!”
“让他们从骨子里明白,时代变了!他们那套玩法,在我这里,行不通!”
“我们就是要趁南征大军云集成都,兵威最盛之时,快刀斩乱麻!谁敢跳出来,正好省得我一个个去找!”
“直接定为叛逆,连根拔起!”
“杀一批,抓一批,剩下的一批,自然就老实了。”
话音落,一旁的程昱抚掌而笑,笑声里满是快意。
“军师此言,深得我心!对付这些不知死活的蠢物,就该用雷霆手段!跟他们讲道理,无异于对牛弹琴!”
李儒也发出阴恻恻的附和:“不错,正好借此机会,将益州那些心怀故主、首鼠两端的墙头草,一并扫除干净。如此,后方方能真正稳如泰山。”
贾诩依旧沉默,半开半阖的眼缝里,却闪过一道深邃的光。
他看着沈潇,心中再次确认,这位年轻的军师,其手段看似酷烈,实则每一步都踩在最关键的节点上。
这是阳谋。
以堂堂之阵,沛然莫御的军事压力,来解决内部最棘手的政治隐患。
诸葛亮沉吟片刻,终于开口:“军师之策,虽行险,确是快刀斩乱麻的良方,亮以为可行。不过,具体施行,需讲究策略,可分步进行。”
“哦?孔明有何高见?”沈潇饶有兴致地看向他。
“可将益州本土士族,分为三类。”
诸葛亮信手拿起一根木棍,在堂前的尘土地上,画了三个圈。
“第一类,如法正、孟达、李严等,早期便投效主公,立有功勋。对他们,不但不能动,反要重赏。赏金银,封爵位,并讲明分户、分产、分地之利,允其子侄入仕。以此安其心,并昭告天下:顺我者昌!”
“第二类,如黄权、刘巴、张任等,为军师‘诛心之计’所收服的旧臣。他们有才干,亦有气节,只是心结未解。可委以重任,让他们亲自参与新政推行,亲眼见证新政如何让百姓受益,益州富强。大势所趋之下,他们自然真心归附。”
“至于第三类……”
诸葛亮的眼中闪过寒芒。
“那些冥顽不灵,暗中抵制新政,甚至妄图勾结叛逆的死硬分子。对他们,无需任何客气。”
“正好,杀鸡儆猴!”
“妙!”
沈潇一拍大腿,赞道:“孔明此计,‘区别对待,分化瓦解’!就这么办!”
他当即下令。
“子敬,你负责第一类和第二类人的安抚与任用!务必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诚意,成为推行新政的助力,而非阻力!”
“肃,领命!”鲁肃郑重拱手,他知道,这个任务考验的,是他的政治智慧。
沈潇的目光,随即转向了诸葛亮,以及他身侧的程昱和李儒。
“孔明,你来总领新政推行。”
“至于那第三类人……”
沈潇的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就交给文和、仲德、李儒三位先生了。我相信,以三位的手段,定能让那些硬骨头,学会什么叫‘规矩’。”
程昱与李儒对视,两人眼中同时燃起嗜血的兴奋。
而贾诩,只是极轻微地点了点头,那嘴角若有若无的笑意,比冬日的寒风更冷。
“军师放心。”程昱伸出舌头,舔过干裂的嘴唇,“昱保证,一月之内,益州的士族,要么乖乖交出田亩户籍,要么,就去他们祖坟里,跟他们的祖宗交代。”
……
他转过头,目光扫过贾诩、李儒、程昱、诸葛亮和鲁肃。
“各位,南中的事情,可以先放一放。”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在对外用兵之前,我们得先把自己的家,打扫干净。”
贾诩抚着短须,那双半开半阖的眼中,精光一闪而逝。
“军师的意思是……益州的那些士族?”
“不错。”
沈潇发出一声冷笑。
“吴懿、张肃这些跳蚤能在南中掀起这么大的风浪,靠的就是他们在益州盘根错节的根基和党羽。”
“现在虽然跑了一批,但留在益州和汉中的,必然还有更多心怀鬼胎,准备看我们笑话,甚至随时准备背后捅刀子的人。”
“不把这些藏在阴沟里的钉子全部拔掉,我睡觉都不安稳。”
程昱闻言,舔了舔嘴唇,脸上浮现出一个残忍的笑容。
“军师打算怎么做?可需要我将在并州对付那些匈奴人的手段,在益州再用一遍?”
“不。”
沈潇摇了摇头,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
“对付自己人,不能那么简单粗暴。”
“我们要杀人,但更要诛心。”
“既要砍掉他们的爪牙,又要名正言顺地吞下他们的土地和财富,还要让天下人赞我们一声‘仁德’。”
他的目光,最后落在了诸葛亮和鲁肃的身上。
“孔明,子敬,这件事,需要你们二位先出马。”
诸葛亮与鲁肃对视一眼,同时起身,对着沈潇长身一揖。
“请军师吩咐。”
吕凯等人领了任务,满心激荡地退下。
州牧府的大堂内,空气重新变得安静,只剩下沈潇和他的核心智囊团。
“孔明,子敬。”
沈潇的目光首先投向了诸葛亮和鲁肃。
两人闻声起身,拱手肃立。
“在。”
“益州与汉中的土地、人口清查,进行得如何了?”沈潇发问,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
诸葛亮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上前一步,条理清晰地汇报道:
“回禀军师,初步清查已毕。”
“益州九郡,除去已然反叛的南中四郡,余下的蜀郡、广汉、犍为、巴郡、巴西五郡,以及汉中郡,在册人口共计一百三十余万户,约四百五十万人。”
“田亩方面,因战乱及部分士族逃亡,抛荒土地甚巨。初步估算,仅成都平原一带,无主官田便超过了三十万顷。”
“三十万顷……”
沈潇指尖轻轻敲击着扶手,这个数字在他舌尖滚过,代表着一笔足以奠定霸业基石的巨额财富。
这些,都是从那些逃亡的益州旧士族手中“解放”出来的。
“这还仅仅是开始。”鲁肃在旁补充。
“各地士族豪强,名义归顺,实则阳奉阴违,暗中隐匿了大量人口与田产。”
“若将这些‘黑户’与‘黑田’尽数清查出来,此数,恐怕还要再往上翻一些。”
沈潇点了点头,眼底毫无波澜。
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士族门阀,就是附着在这个时代肌体上,贪婪吸血的巨大毒瘤。他们侵占土地,藏匿人口,偷逃赋税,几乎要将整个国家的根基蛀空。
“既然如此,那就无需再跟他们客气。”
沈潇的声音失了温度,让整个大堂的空气都为之一滞。
“我们在并州、凉州、司隶是怎么做的,在益州和汉中,就照样做。”
他站起身,踱步到堂中,每一个字都像是重锤,砸在众人心上。
“传我将令!”
“即日起,于益州、汉中全境,推行‘计口授田’!”
“推行‘士族一体纳粮’!”
“推行‘大族分田、分产、分户’之策!”
计口授田,是将土地所有权从士族手中夺走,收归国有,再由国家分予万民!
士族一体纳粮,是剥夺他们与生俱来的特权,让他们和黔首一样,向国家缴纳赋税!
大族分产分户,更是从根本上瓦解他们凝聚力和地方影响力的绝户计!
三条政令,任何一条,都足以让天下士族视其为不共戴天之敌。
而现在,沈潇要将这三柄最锋利的刀,同时捅进益州、汉中所有士族的心窝!
“军师,此事……是否太过激进了?”
鲁肃的眉宇间写满了忧虑。
“益州新定,人心未稳。这些士族在地方盘根错节,势力极强,若是逼迫过甚,恐激起联合反抗,于南征大局不利。”
鲁肃的担忧,是老成谋国之言。
然而,沈潇却决然摇头。
“子敬,你的顾虑我明白。但对付这些士族,如治恶疾,不能温水慢煮。”
他的目光扫过众人,眼神透着锋锐。
“那只会让他们心存侥幸,不断试探我们的底线。”
“必须用猛药!”
“一次性把他们打痛,打怕,打断他们的脊梁骨!”
“让他们从骨子里明白,时代变了!他们那套玩法,在我这里,行不通!”
“我们就是要趁南征大军云集成都,兵威最盛之时,快刀斩乱麻!谁敢跳出来,正好省得我一个个去找!”
“直接定为叛逆,连根拔起!”
“杀一批,抓一批,剩下的一批,自然就老实了。”
话音落,一旁的程昱抚掌而笑,笑声里满是快意。
“军师此言,深得我心!对付这些不知死活的蠢物,就该用雷霆手段!跟他们讲道理,无异于对牛弹琴!”
李儒也发出阴恻恻的附和:“不错,正好借此机会,将益州那些心怀故主、首鼠两端的墙头草,一并扫除干净。如此,后方方能真正稳如泰山。”
贾诩依旧沉默,半开半阖的眼缝里,却闪过一道深邃的光。
他看着沈潇,心中再次确认,这位年轻的军师,其手段看似酷烈,实则每一步都踩在最关键的节点上。
这是阳谋。
以堂堂之阵,沛然莫御的军事压力,来解决内部最棘手的政治隐患。
诸葛亮沉吟片刻,终于开口:“军师之策,虽行险,确是快刀斩乱麻的良方,亮以为可行。不过,具体施行,需讲究策略,可分步进行。”
“哦?孔明有何高见?”沈潇饶有兴致地看向他。
“可将益州本土士族,分为三类。”
诸葛亮信手拿起一根木棍,在堂前的尘土地上,画了三个圈。
“第一类,如法正、孟达、李严等,早期便投效主公,立有功勋。对他们,不但不能动,反要重赏。赏金银,封爵位,并讲明分户、分产、分地之利,允其子侄入仕。以此安其心,并昭告天下:顺我者昌!”
“第二类,如黄权、刘巴、张任等,为军师‘诛心之计’所收服的旧臣。他们有才干,亦有气节,只是心结未解。可委以重任,让他们亲自参与新政推行,亲眼见证新政如何让百姓受益,益州富强。大势所趋之下,他们自然真心归附。”
“至于第三类……”
诸葛亮的眼中闪过寒芒。
“那些冥顽不灵,暗中抵制新政,甚至妄图勾结叛逆的死硬分子。对他们,无需任何客气。”
“正好,杀鸡儆猴!”
“妙!”
沈潇一拍大腿,赞道:“孔明此计,‘区别对待,分化瓦解’!就这么办!”
他当即下令。
“子敬,你负责第一类和第二类人的安抚与任用!务必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诚意,成为推行新政的助力,而非阻力!”
“肃,领命!”鲁肃郑重拱手,他知道,这个任务考验的,是他的政治智慧。
沈潇的目光,随即转向了诸葛亮,以及他身侧的程昱和李儒。
“孔明,你来总领新政推行。”
“至于那第三类人……”
沈潇的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就交给文和、仲德、李儒三位先生了。我相信,以三位的手段,定能让那些硬骨头,学会什么叫‘规矩’。”
程昱与李儒对视,两人眼中同时燃起嗜血的兴奋。
而贾诩,只是极轻微地点了点头,那嘴角若有若无的笑意,比冬日的寒风更冷。
“军师放心。”程昱伸出舌头,舔过干裂的嘴唇,“昱保证,一月之内,益州的士族,要么乖乖交出田亩户籍,要么,就去他们祖坟里,跟他们的祖宗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