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付清-《穿越古代当太后?不!我选择当神》

  老翁拄了拄手中的木棍,冷哼一声,教训他能看到的,“让两个女人为村子拼命找出路?我们一群大老爷们在家坐享其成?”

  “说出去像什么话?”

  “你们丢得起这个脸,我丢不起这个脸!”

  “以后你们怎么抬得起头做人?”

  一群男人被他训的面红耳赤,纷纷表示愿意一起去,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老翁目光锐利扫了一群人一眼,“那就不用了!这次由我和你们阿婆去就够了。”

  “你们年轻的都留下!”

  “小花也留下!”

  老翁走到樊花和老婆婆身边,“小花还年轻,又有见识,你留下管着村子里的人,免得他们生乱子。”

  樊花一愣,“阿叔,你......”

  老翁看了她一眼,“你说的对!从前是我想差了!我们总要靠自己,这才是长久之计。”

  “你也不要劝我!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你说的对,这次是个好机会。我也趁机出去探一探如今究竟是个什么世道!”

  “这事说到底是为村子的未来,自然是村子出人,没道理叫你自己去!”

  “若是叫你自己去,人心就散了!这个头不能开!”

  “至于小三子的事,我们两个老家伙替你顺手办了,你年轻主意又多,就留在村子里,给村子里的人多多出谋划策。”

  “以后村子里的人咬牙挤一挤,送孩子去读书,也好长见识!”

  “都送到女公子建的叫什么白什么书院里去!”

  “我听说那里待遇好,能学到真本事!”

  樊花摇了摇头,“阿叔,我也要去的。”

  老翁哼笑一声,花白的头发抖动,“怎么,看不起我?怕我见了大官说不清话?在大祭司面前我都敢说话,到了堂上,自然也说的了话!”

  樊花笑了笑,“不是!我哪里会看不起阿叔!我是三郎的妻子,三郎博戏,我有告官的理由!阿叔为什么告官呢?”

  老翁犹豫了一瞬,想到了一条,“我见不得村里的后生不上进?”

  樊花看着他,“这话,您自己信吗?”

  老翁叹息一声,“那一起去吧。”

  三人相携远去,传来樊花隐隐的声音,“我们先不要要把遇到大祭司的事说出去……等以后……”

  天霞散人施了个障眼法跟了上去。

  留在原地的人群顿时发现了。

  “哎?大祭司不见了!”

  “是啊,大祭司刚刚还在呢,不愧是神仙手段!”

  ……

  梅花鹿载着天霞散人慢悠悠的走着,“呦呦?”

  天霞散人拍了拍它,“别急,不会有事的。既然她们想靠自己,这是好事,我当然不会阻止!我不仅不阻止,反而要大加鼓励。”

  “希望日后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日后都能觉醒,都能清楚的知道靠天靠地靠人,不如靠己!”

  “只有这样,才有未来!”

  “未来也才会越来越好!”

  梅花鹿不理解,它偏了偏头,“呦呦?”

  天霞散人拍了拍它的头,“总之,这事你别管,我有自己的节奏!”

  “呦~”梅花鹿迈着步子,缓缓的跟在三人身后。

  天霞散人捻了捻指尖,心中快速谋划,怎么样把这事利用率最大化。

  宣传本体的神名,挑选合格的打工人,发展世界赚功德……

  她心中叹息一声,这估计是最后一次赚功德的小世界的,能多赚点就多赚点吧。

  以后都没得机会了。

  天霞散人做计划的时间,三人已经来到了县衙门口。

  樊花上前擂鼓。

  咚咚咚~

  鼓声传遍四方。

  在县衙后查看历史文书的付清突然站起身来,“有人前来告状?”

  “来人,升堂!”

  “是!”

  付清连忙跑进自己的屋子里,将官服穿好,秦律规定,办公期间必须穿官服,否则罚金。

  她本就没多少钱,再罚她的钱,她就得写信回家要钱了。

  不一会儿,付清坐在了明堂之上,高呵一声,“带击鼓鸣冤之人人上堂。”

  樊花三人都进来了。天霞散人留在门外打算看看整个过程。

  付清一看,怎么三个人?正要问哪个击鼓鸣冤之人。

  堂下老翁突然上前挪了挪,旁边的人伸手扯了他一下,被老翁挣开了。

  看到这一幕,付清心中一动,但并没有说什么,而是看着事情发展。

  老翁对着她一拜,大声道,“青天大老爷啊……”

  他抬头一看,顿了一瞬,立刻改口,“青天大老奶,小民樊德,有要事禀告。”

  付清沉默了一瞬,罢了,她是第一批下放到郡县的女官,才刚上任三天,这人不知道也算情有可原。

  他的表现还算是好的了,没说什么怎么是女的这话。

  在咸阳之时她甚至还遇到过质疑她的,不过都被她摆平了。

  敢来这地方上任,她有的是手段。

  这是她上任后遇见的第一个案子,今日势必要断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付清开口,“有何冤情?速速道来。”

  “小民要状告有人引诱村中后辈博戏。”

  博戏?付清眉头一皱,“可涉及钱财?”

  “有,有,有!”樊德点头。

  付清心中立即重视起来了,赌钱的可不行,博戏罚金三甲。

  她高声道,“从头仔细说来!”

  樊德顿时抓马了,从头说,他也不知道哇,下意识的扭头看向樊花。

  樊花想了想上前一步,“小民樊花,见过令尹,此事是小女先发现的。就由小女来说。”

  付清看了她一眼,轻轻点头,“嗯。你慢慢说,不得不放过一个细节。”

  樊花仔细回忆,“大约三个月前,我夫樊三郎从外面回来,一脸激动的给了我三百枚秦半两叫我收好。”(也许有人好奇这是多少钱,我查到一条历史记录,秦朝一个普通劳工,一天八枚秦半两。)

  “我疑惑,他哪里来的钱?便追问。他只道最近和一位朋友做些生意,生意不错,赚的多了些,这是他分的钱。”

  “三郎不是傻子,又是连着许多几日的收获,我便没有怀疑什么。”

  “第二日,他一大早出门,晚上回来,又给我一千枚秦半两。”

  “我立刻觉得不对劲,什么生意能一日赚这许多钱?三郎该不会是做了坏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