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前所未有的压迫感-《港片:78年,我先赚它一亿!》

  它的一句批评,可能让一部作品遭遇滑铁卢;它的一句夸赞,也能让艺人一夜爆红。

  商界与政界也在密切留意,因为它的报道可以直接影响政策走向与市场风向。

  更关键的是,所有人都清楚,《天天日报》背后站着秦迪。

  这位港岛知名华商的实力,又一次被重新评估。

  他掌握的不仅是一家报纸,而是一个舆论平台,一个能左右公众意见的工具。

  同行们感受最为深刻,也最为不安。

  就在秦迪前往上岛酒店的路上,《东方日报》的会议室里气氛压抑。

  一圈人围坐在会议桌旁,低头不语,不敢轻举妄动。

  会议室上首坐着马城坤,脸色阴沉。他是《东方日报》的实际掌控者,也是马家传媒战略的核心人物。

  这家报纸是他多年苦心经营的成果,背后也有不少不可言说的手段。

  马家不是正经人家,他们的每一步扩张都伴随着刀光剑影。

  而《东方日报》正是他们布局中的盾牌与利剑。

  如今,《天天日报》的崛起让他们第一次感受到威胁,一种前所未有的压迫感。

  事情的发展,谁也无法预料。

  原本默默无闻的《天天日报》在被收购后,仿佛换了身筋骨,迅速在港岛的媒体圈里掀起波澜。

  短短半个月,销量接连打破纪录,现在已经是令人难以接受的数字。

  这一变化,对原本稳坐头把交椅的《东方日报》来说,无疑是巨大冲击。

  原本就有《星岛日报》、《明报》等对手虎视眈眈,《东方日报》如今被拉下榜首已是事实。

  更让人无奈的是,想要重回巅峰,目前看来几乎遥不可及。

  再加上《天天日报》的受众覆盖面更广,目标人群与《东方日报》有不少重合。

  这就导致《东方日报》的销量开始持续下滑。

  最初还不明显,每天只是减少两千份左右,但第二天就开始让人担忧。

  之后的情况,越来越不容乐观。

  在《天天日报》改版之前,《东方日报》的销量一直维持在十五万到十七万份之间。

  而现在,半个多月过去,《东方日报》最近的日销量已经掉到十一万份左右!

  这个数字,连原来的老二《星岛日报》都超过了。

  昨天《星岛日报》因为迅速转载了《天天日报》的一条大新闻,销量反而回升了一些,达到十二万份!

  如果还不采取行动,《东方日报》这个昔日的龙头地位,恐怕很快就会被《星岛日报》取代。

  马城坤当然不愿看到这样的局面。他必须找到应对之策。

  于是,一大早他便召集《东方日报》的核心成员开会,分析问题,希望找出突破口。

  “砰!”会议室一片沉默,气氛凝重。马城坤终于忍不住,重重拍了下桌子,声音惊得所有人都打起了精神。

  他扫视一圈,语气低沉:“说说,为什么《天天日报》能突然崛起,给我们造成这么大的影响!”

  没人敢直视他,纷纷低头沉默。

  等了几分钟,还是没人开口。马城坤愈发烦躁,眉头紧锁:“关键时刻,全都哑了?说话!”

  他出身黑道世家,身边长辈不是心狠手辣的角色,就是亡命之徒。

  在这种环境里成长,他的气场本就不弱,此时一怒,更是压迫感十足。

  “何东,你说,《天天日报》到底怎么回事?”他点名让新闻部部长何东回答。

  被点名的何东只能硬着头皮开口。见老板只是冷冷地哼了一声,他立刻接着说:

  “第一,对方的营销方式很激进。前期不仅免费送报给读者,还连续十天给报刊亭老板免费供货,这样一来,很多摊主都愿意主动帮忙卖《天天日报》。”

  “第二,《天天日报》的财经板块内容质量很高,经常出现分析到位的股评文章,好几次推荐的股票都涨了,不少股民因此赚了钱。大家自然就把这份报纸当成每天必买的‘指南’。”

  “第三,《天天日报》的其他栏目也都很有看头。尤其是连载小说《诛仙》,文笔和情节都很出色,在读者圈里反响强烈,很多人专门为了看这部小说去买报纸。另外,他们还特设了马经专栏,吸引了不少买马的客户。”

  “最后一点,他们的排版风格跟港岛传统报纸完全不一样,视觉上更清爽,读起来也更方便。虽然不确定这是否是关键因素,但可能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我们常说成功靠天时、地利、人和,而《天天日报》正好赶上了天时和人和。”

  听完何东的分析,马城坤脸色凝重。

  四个原因中,第一个是营销手段,可以模仿。

  但问题是,《东方日报》已经是老牌报纸,现在再搞免费送报,不仅难以复制,还容易亏钱。

  第四个原因则相对简单,既然排版受欢迎,那就可以直接照搬。

  至于中间两条,都和内容有关,还有调整的空间。

  也就是说,《东方日报》还是有机会翻身的!

  想到这里,马城坤眼神一亮。

  他沉思片刻,开口说:

  “首先,人家排版好,我们就照着改!”

  “其次,内容方面,必须主动出击,削弱他们的优势。我们要把《天天日报》写财经文章的作者,还有写《诛仙》的那位作者,统统挖过来。直接断他们两条腿!”

  听到这话,何东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没敢立刻开口。

  他面露难色,直到看到老板投来催促的眼神,才硬着头皮说道:

  “老板,这个办法恐怕不太行。因为写财经文章和小说《诛仙》的是同一个人,名字叫斯邱利·秦。”

  “这个人我们整个港岛都找不到,现在很多人怀疑,这个斯邱利·秦其实就是《天天日报》的老板秦迪本人。”

  “因为‘斯邱利’听起来像是英文中‘Safety’或者‘peace’的音译,也就是‘平安’的意思。换句话说,这个名字就是‘安·秦’。”

  听完这段话,马城坤愣了一下,脸色有些难看,脸皮不自觉地抽动了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