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谁是港岛首富?-《港片:78年,我先赚它一亿!》

  因为这本杂志早在半个月前就开始铺天盖地地预热。

  一开始,是《天天日报》头版突然出现一个标题:【谁是港岛首富?】

  这个标题立刻引发热议,让人忍不住好奇。

  更奇怪的是,标题下面没有内容,只有一个日期——1987年11月22日。

  起初,很多读者以为是报纸出错,连正文都没印上。

  可第二天,还是同样的标题。

  后来连《漫威日报》也跟着这样操作。

  只有标题,没有正文,还是那个日期。

  大家这才意识到,《天天日报》肯定在搞什么大动作。

  随着日期临近,读者的期待越来越高。

  连平时不看报的人都听说了这件事。

  “谁是港岛首富?”

  到了最近三天,夸张的事情发生了。

  全城大多数报纸的头版,全都挂着同一个标题:【谁是港岛首富?】

  这次标题下终于多了一点内容:

  “三天后,11月22日,华夏星传媒旗下新财经杂志《秦迪》,以股神、财神秦迪为名的刊物,正式发行!”

  “杂志将用最权威的数据,公布港岛最富有100人和最强100家公司。”

  港岛人哪见过这种营销方式?

  而且是全城报纸连续三天登头条,阵仗前所未有。

  光是广告投入,就高达数百万港币。

  对很多港岛报纸来说,一年的盈利可能都不如这个数字。

  出手阔绰,简直让人咋舌。

  广告内容也很抓人,全是港人最爱看的东西——全城首富排行榜,全城最强企业排行榜。

  这两个榜单,简直挠到了喜欢八卦的港人最兴奋的点上!

  平时没事,港人就爱给各个富豪封各种“大王”称号。

  现在突然冒出一个正规榜单,像报刊亭老板表叔这样的普通人,心里早就痒痒得不行。

  所以他才会这么着急上火。

  虽然张强的表叔是个报刊亭老板,看过的报纸杂志多到数不清。

  但在华夏星传媒那波堪称豪华、投入巨大的宣传轰炸后,

  他对《秦迪》这本杂志的好奇心已经爆棚,根本压不住。

  今天就是杂志发售的日子。

  天还没亮,表叔就急着开门营业。

  这种反常举动,

  连他老婆都忍不住嘀咕,怀疑他是不是脑子出问题了,怎么起得比鸡还早。

  实在是期待太久,表叔真的等不及要看看内容!

  以前靠卖杂志赚钱他都没这么上心……现在他只想知道,到底谁才是港岛真正的首富。

  那种急切,就像你们等我更新时的心情一样。

  大概吧!

  “马上马上,表叔,您别急!”张强一边笑着安抚。

  一边从报箱里抽出三十本《秦迪》递过去。

  结果还没等他放稳,就被表叔一把抢走。

  张强忍不住翻了个白眼,但心里又忍不住升起一丝骄傲——自家杂志这么受欢迎,当然开心。

  而且他早就提前看过内容,知道首富是谁了!

  所以他不急。

  “表叔,我先走了,您慢慢看,记得卖完记得收钱啊!”说完,张强骑上车,赶往下一个送报点。

  这样的情形,不仅出现在这里,整个港岛,甚至东南亚都有类似画面。

  区别可能只是东南亚的热度稍微弱一些,毕竟这次榜单只针对港岛地区。

  那边读者的期待,自然没港人那么高。

  而且那边的民众性格也没港人这么热衷八卦和排名。

  除了报刊亭是早上随报纸一起配送,书店昨晚就已经铺货,估计已经开始卖了。

  除此之外,华夏星传媒还安排了一组人,专门把杂志送到各大目标公司。

  这些公司,都是港岛百强企业的上榜名单。

  这是韦建邦提的建议。

  秦迪没有拒绝。

  这种方式,是华·夏星传媒表达诚意的一种手段。送一本杂志,算是打个招呼,至少能让彼此之间的关系更近一些。

  毕竟港岛百强企业,每一家都非同小可,规模庞大,影响力深远。

  如果《秦迪》杂志能得到这些企业的认可,未来在广告招商方面,自然不会遇到太大困难。

  这些公司一旦合作,很可能会成为杂志的重要客户,提前铺好路,是必要的。

  长江实业董事长李跑跑刚进公司,就收到下属递来的《秦迪》杂志。

  这本杂志的事,他早已听闻。

  过去三天,全港各大报刊,包括华·夏星传媒的对手《明报》、《信报》、《星岛日报》都在刊登这本杂志的广告。

  广告嘛,收钱办事。

  赚钱这回事,谁会嫌弃?哪怕是竞争对手送来的订单,也一样收得心安理得。

  《明报》《信报》《星岛日报》等媒体纷纷表示:

  “这钱,香!”

  华·夏星传媒这次出手果断,三天内砸下300万港币广告费。

  再加上之前的宣传铺垫,整个港岛几乎都知道,今天是《秦迪》杂志正式发行的日子。

  李跑跑一进办公室,就翻开了这本杂志。

  封面上,秦迪的照片格外显眼。看到那一张脸,李跑跑眼神中既有欣赏,也藏着一丝不甘,嘴里低声嘀咕:

  “年纪轻轻,长得又帅。不去做明星真是可惜了,干嘛非要来搞商业?”

  他继续翻看,不得不承认,秦迪的形象确实很抓人眼球。

  李跑跑没女儿,要是有,能找个这样的女婿也不错。

  哪怕没有秦迪的能力,单凭这长相,他都觉得值得。

  “陆英石和贺宏燊的女儿运气真好……”

  他边想边翻开杂志内页。

  第一篇文章的作者,就是秦迪,标题写着:《论国际事件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这个题目,有点大啊。

  李跑跑第一反应是觉得这年轻人有点浮夸。

  但他还是继续往下读,表情逐渐变得凝重,不时停下来思考,再继续看下去。

  一千多字的文章,他足足花了半小时才读完。

  看完之后,他轻叹一口气:

  “难怪他能走到这一步。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深远的见解,这种能力,我比不上。”

  他心里生出几分服气。

  接着,李跑跑继续往后翻,发现里面还有不少文章出自哈佛、剑桥、牛津等名校商学院,以及港岛中文大学的博士、教授之手。

  每一篇文章内容扎实,分析透彻,含金量十足,让他频频点头。

  但看完这些,李跑跑也察觉到了一个明显的对比。

  和秦迪那篇文章一比,后来这些学者写的东西,在整体格局和现实指导意义上,确实差了一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