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整合清理,资产盘点-《港片:78年,我先赚它一亿!》

  就算加上和记黄埔,资金总额也才不到21亿港币,在他眼中根本不值一提。

  他在高·盛账户里的钱,虽然有一部分已经被冻结,用来覆盖汇丰银行的授信额度。

  但还有差不多10亿美元没动。

  10亿美元,相当于60多亿港币。

  对比之下,5.77亿港币根本不算什么。即便是21亿港币,也才10亿美元的三分之一多一点。

  “先不动和记黄埔的钱,其他的全部转出来,打进汇丰的特别账户。”

  “过几天我要去一趟米国。”

  “这些钱到时候会用上。”

  港岛的金融市场实在太小了。

  藿一东等人的9亿港币,加上两只基金的5亿港币,很难在港岛市场赚到大钱。

  不是资金少,而是这笔钱对现在的港岛金融环境来说,实在太大了。

  现在港岛股市每天的成交额,不过四到五个亿港币。

  如果一天内有超过一亿港币的资金流入,就能引起市场波动。

  一亿港币就能产生这么大影响。

  十几亿砸进去……

  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从一开始,秦迪就没打算在港岛用这些基金资金赚大钱。

  一直以来,他只让张嘉俊和张道奇动用一亿港币左右的资金规模,在港岛市场操作。

  若想赚钱,若想让基金客户满意,还是要看国际金融市场。

  或者寻找其他类型的投资机会。

  秦迪手下的两只基金,总共募集了五个亿。他把其中一亿留在福德证券,交由张艾嘉和张道奇负责投资管理。

  其余的四亿港币,加上九大亨投入的九亿港币,他准备带到国际市场去运作。

  纽约是个目标。

  伦敦也是。

  纽约金融市场的日交易额已经达到了四五十亿美元,伦敦的金融市场每日交易量也有二十多亿英镑。

  十几亿港币换成美元和英镑,不过一两个亿而已。

  放在这样的大市场里,就像往水里扔了两块小石头。

  能激起一点水花。

  但远不足以搅动整个池塘。

  安排好梁安德之后,秦迪翻看了华·夏星传媒的最新报表。

  在他掌控的众多公司中。

  最让他上心的,是和记黄埔。

  这是一家实业巨头,掌控它,等于握住了港岛四分之一的实业命脉。

  其次看重的是福德证券。

  这是他手中的金融工具。无论是拓展人脉,还是获取巨额利润,都离不开这家牌照齐全的金融机构。

  第三则是华·夏星传媒。

  这是他的发声器,是他布局舆论控制的核心。

  未来,他计划将所有公司整合进和记黄埔。

  唯独有两家会保持独立运营。

  一家是福德证券。

  另一家就是华·夏星传媒。

  从这也可以看出,他对传媒公司的重视程度。

  从报表来看:

  《天天日报》和《漫威日报》这两份报纸,在港岛和东南亚大部分地区的日销量平均突破一万份。

  已经成为该地区最大的报业集团。

  此外,《秦迪》财经杂志上市一个多星期,作为半月刊,一个月出两期。

  到现在只出了一期,但成绩不错。

  在港岛销量达到十五万份,整个东南亚加港岛的总销量,已经突破三十八万份。

  也就是说,港岛以外卖出了二十三万份。

  第一期就有这样的表现,秦迪相当满意。

  这份杂志主打商业精英和中产群体,定价偏高,销量自然不能和报纸比。

  要想后续持续热销,就得开发其他类型的杂志,比如娱乐类。

  娱乐类的杂志,跟娱乐类的报纸一样,更容易打开市场。

  除了纸媒之外。

  华·夏星传媒的影视部门也已组建完成,由韦建邦主导。

  电视剧已经开拍。

  这部剧拍摄完成后,将很快在丽的电视台播出。

  因为华·夏星传媒对丽的电视台的收购已经进入收尾阶段。

  相关流程已经提交到港府审批。

  秦迪只需等港府点头,旗下便会立刻再多一家电视台。

  华·夏星传媒电视剧部门推出的第一部剧集,名叫《包公传奇》。

  是的,剧本正是秦迪亲自提供的。

  更准确地说,剧本是他在《传媒内容产生器》中用经验值兑换而来的。

  这套剧集是在原有经典包公故事基础上,由系统重新打磨剧本后生成的升级版本。

  原版《包青天》要到1993年才问世,被誉为时代经典之作。

  当年在tVb播出时,平均收视36点,最高达到43点。

  要知道,那已经是九十年代,tVb剧集的平均收视通常也就二十多点。

  若把这样的剧放在七十年代末,随便一部剧动辄四五十点的时代,它简直就像大学生进幼儿园一样碾压全场。

  秦迪计划等丽的电视正式纳入麾下后,将这部剧作为开台首作推出。

  原本他考虑的是《白娘子传奇》。

  但在这个世界线里,原本饰演白娘子的演员年纪太轻,少了那种韵味。

  再加上过去一年她深陷绯闻风波,公众形象受损严重。

  于是秦迪决定改用《包青天》来打头阵。

  电视剧之外,电影部门也开始动作。

  这个部门秦迪暂时没打算亲自过问。

  他让韦建邦划了一笔启动资金,交给团队自己运作。

  今年港岛电影票房冠军还没突破七百万港币,利润估计也就两三百万。

  这点收入,秦迪实在提不起兴趣。

  更何况港岛电影黄金时代的那些大腕人物,大多还没冒头,还在上小学。

  想搞点养成计划都还不行。

  他索性先铺个框架,等以后有机会再扩展影响。

  临行前,秦迪召集和记黄埔开了场会,安排了近期公司事务。

  其实也没有太多复杂内容。

  未来一段时间,和记黄埔的主要任务,就两个:整合清理,资产盘点。

  至于其他管理调整方面,都是围绕这两个核心目标进行的辅助动作。

  交代完毕后,六号那天,秦迪登上了飞往旧金山的航班。

  飞行十八个小时后。

  秦迪踏上美利坚的土地。

  波音747缓缓降落旧金山机场,秦迪走下舷梯,再次来到1978年的美国。

  这是个眼下无比强势、全世界只认一个对手、一切看起来都充满希望的国家。

  而与此同时,东方大地正艰难推进改革,陷入一段混乱与挣扎交织的时期。

  双脚踏上美利坚土地的那一刻,眼前是白人、黑人的面孔,蓝眼、灰眼、绿眼的人群。

  秦迪忽然有种使命感涌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