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商业聚会-《港片:78年,我先赚它一亿!》

  谁知道那几位在想什么。

  明明派唐明知去已经够了,事情出了问题,责任也能追到他头上。

  非要四个司长一起走,搞得像去打仗一样。

  他嘴上只说:“也许他们觉得需要集体出面。”

  安妮宫主听后,也没再追问。

  似乎刚才那句话,只是随口一问。

  她紧接着问了另一个问题。

  麦理浩心想,这才是她真正想问的。

  前面那一句,不过是个铺垫。

  “秦迪呢?那位秦先生呢?我记得他是这里最有钱的人。这种场合,你们没请他吗?整个晚上,我都没看到他。”

  所谓“一见秦迪误终身”,不是玩笑。

  高达9点的魅力值,足以让一个人跨越外貌门槛,影响不同审美取向的人群。

  而这位年轻的宫主,恰恰就是个不折不扣的“颜控”。

  再加上来之前,兄长一再提起和秦迪的关系。

  好奇心、颜值滤镜、亲情推荐,三重叠加,自然让她充满期待。

  麦理浩有点招架不住。

  “请了。可能路上耽搁了,估计一会儿就到。”

  他没说出口的是,秦迪其实被堵在门口,最后一怒之下直接离开。

  事情真相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宫主到港的第一晚,酒会居然没见到本地首富。

  不管责任在谁,他这个总督,都逃不开干系。

  在秦迪最终确认不会到场前,麦理浩打算能拖就拖,实在拖不过,就把锅甩给那四位倒霉的司长。

  “好吧。”安妮宫主有些失落,但她很快调整好情绪。

  王室的教育没白费。

  “让其他代表继续上来吧。”她会完成自己的任务。

  作为王室的象征,作为展现影响力、传递友好姿态的“吉祥物”任务。

  “好的。”

  麦理浩总督从谏如流。

  ……

  酒会的另一侧,仍有一群港商没离开。

  他们围成一圈,中心站着长江实业集团主席李跑跑,以及几位规模相当的港岛本地商人。

  “听说包生和秦生原本要进来,却被那两个‘二鬼子’拦在门口。秦生气得直接走人,包生也跟着离开了。”

  “后面‘三剑客’也一块儿走了。”

  “刚才我看到藿生、曾生和董生也一起离场。”

  “还不止这些。郑生和其他几位大佬也陆续走了。酒会刚开始,华人这边的大佬已经走了大半。”

  “他们是听到什么消息了吗?今天这会不会是洋人的圈套?不然为啥提前走人?”

  这些人讨论的,是酒会上多位顶级华人富豪接连离席的事。

  如今现场,除了四大家族外,其余稍有名望、财力雄厚的大亨几乎全走了。

  在剩下的华商中,李跑跑成了最有钱的那个人。

  四大家族自成一派,普通商人靠不上。这些人也只能围着李跑跑转。

  听着周围人议论纷纷,李跑跑心里不是滋味。

  那个年轻人不来,你们一个个就全走光了?

  真以为跟着走就能站对队?

  我也想有这种号召力啊!

  虽然心里泛酸,嘴上他还是尽量安抚大家:

  “大佬们一起离场,应该是有原因的。现在是20世纪,哪还会发生那种‘鸿门宴’的事?别太紧张。”

  他说的倒也没错。

  除非港府和英国疯了,才会在今晚搞出什么乱子。

  一旦真出了大事,消息今晚就能传到北边。

  明天解放军就会出现在港岛边缘,后天洋人就得收拾行李走人。

  正当众人围在李跑跑身边讨论时,两个洋人朝他们走了过来。

  华商们立刻安静下来,目光齐刷刷地看过去。

  走近的两人,是凯瑟克家族在港岛的新代表——亨利·凯瑟克,以及怡和洋行的大班纽壁间。

  “各位,晚上好。”纽壁间的粤语标准流利,他已经在这座城市待了六七年。

  “hello”亨利还不会说粤语,他是去年才到港岛。

  不过在场的华商几乎都会英语,听懂他说什么不成问题。

  看到这两人走来,李跑跑皱了皱眉。

  如今因为秦迪的事情,无论是舆论还是现实层面,英资与华资正处于最紧张的对峙状态。

  这种时候,这两个人突然靠近,显然不是什么好兆头。

  要惹事就去找那个高个子。

  别来招我。

  李跑跑心里这么盘算,嘴上却说道:“晚上好,凯瑟克先生,还有大班先生。”

  几句客套话。

  亨利望了纽壁间一眼,后者立刻会意,接着开口:

  “是这么回事。怡和财团打算发行一笔企业债券,用怡和整体信用做担保,不知各位有没有兴趣?”

  所谓企业债,就是企业对外融资的一种方式。

  在西方,只有股份制公司才能发这类债券,因此企业债也被称为公司债。

  港岛的商业法沿用的是大英帝国的那一套。

  企业债在这里自然也等同于公司债。

  这种融资方式历史久远,几百年前就已有商人借款付息的做法,也可归入企业债范畴。

  港岛发行的企业债,一般期限从三个月到五年不等。

  五年期的极少,除非像汇丰这样的金字招牌,才有人敢买。

  即便是怡和财团这样的巨头,通常也只能发一年期的债券。

  时间拉长,利息太高,信任度也难维持。

  怡和旗下公司过去也有发行过企业债。

  尤其在五六年前扩张高峰期,发得特别频繁。

  直到现在才基本还清。

  如今市场波动不大,怡和也还在慢慢消化当年扩张带来的成果。

  在这种节骨眼上又要发债。

  再联想到白天怡和遇到的麻烦,大家自然明白他们急需资金的原因。

  这笔钱,是为了对抗秦大亨。

  在座的华商,情感上几乎没人愿意借钱给怡和。

  这种时候借钱,无异于助敌,后果谁也说不清。

  连李跑跑也是这么想的。

  看着一群面无表情的华商,亨利·凯瑟克心里不爽——这帮人,平时一听说怡和发债,跟抢糖似的。现在关键时刻,一个个都不动心,真是恼人!

  纽壁间补充道:“年利率6.6厘!比汇丰一年期理财基金还高出2厘!”

  汇丰的一年期基金利率是4.6厘,虽然不限额,但收益不算高。

  好处就是稳妥。

  港岛市场上有不少年化收益率超过10厘的金融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