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投名状-《港片:78年,我先赚它一亿!》

  不过采用代工方式,材料和人工虽然不变,但管理和质量把控的成本自然会上升。

  平均下来,每件衣服的成本大概会高出10%。

  但考虑到服装的利润空间和销售量,这点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秦迪已经安排LEZU的管理层在港岛寻找合适的代工厂。

  目前已经有两家谈妥,并且进入了试生产阶段。

  藿一东或许就是听说了这事,特地跑来确认。

  “藿生,你名下也有纺织厂吗?怎么没听说过?”秦迪笑着问。

  “哈哈,不是我自己的,是帮别人问问。”藿一东回答得轻松。

  “帮谁问?”秦迪接着问。

  帮别人?

  帮内陆的人打听?

  这种可能性也存在。

  内陆的纺织业确实有一定实力,加上人力资源丰富,成本控制方面比港岛更有优势。

  港岛这边,普通店铺员工的月工资已经要1500港币,工厂工人更辛苦,工资也接近2000港币。

  而内陆那边,国有工厂的工人月薪只有几十到一百块人·民·币。

  港岛雇一个工人,相当于可以在内陆请二十个。

  对LEZU集团来说,理想的生产链条,其实是这样:

  欧洲设计——北美改良——核心技术改造——回到港岛——由内陆生产加工——再从港岛出口。

  这个流程,在秦迪心里是最优解。

  但现实是,内陆才刚开始改革开放,民营企业还没完全放开。

  合资办厂也只是刚有苗头。

  至少两三年内,外人很难在那里建厂。

  所以秦迪才把重心放在港岛,哪怕那边人工成本高。

  听了藿一东的问话,秦迪心里猜测,可能是内陆的工厂想赚外汇,通过关系找到他。

  “一个老朋友……”藿一东顿了顿,“还是阿迪你的老乡。”

  老乡?

  潮·汕人?

  那边好像没听说过有什么大牌的纺织厂。

  秦迪表情不变,但语气有些追问:“到底是谁?”

  如果真是内陆的工厂,秦迪愿意先给一些次要的订单试试看。

  一是因为那边成本低,二是现在内陆确实需要外汇。

  港币对他们来说就是硬通货。

  自己这个举动,说不定还能在那边留下点好印象。

  “嗯……有位朋友一直央求我带他来见你,缠了我几天。我实在推不掉,只能答应了。等会儿见了面,你可别怪我。”藿一东笑着说道。

  “不至于那么严重。让他出来吧。”秦迪也笑着回应。

  只要不是对自身安全或身边人构成威胁的,秦迪其实并不容易对谁怀有敌意。

  更不会刻意去报复谁。

  别人都信不信他不在意,反正他就是这么想的。

  某个已经失去港府职位,还丢了洋人靠山的“香蕉人”女子:FxxK!我才不信。

  信不信随你,不信也无所谓。口.

  藿一东带来的这个人,秦迪还真没想到,居然是林白欣。

  林白欣是什么人?

  丽新集团的创办人,董事长。

  Jw品牌在港岛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

  难怪藿一东会提前说,希望秦迪别怪他,因为带来的居然是这个人。

  秦迪还真没怎么恼火。

  林白欣只是他在众多生意里,一个已经被打趴下的对手罢了。

  这种对手,值得动怒吗?

  就像打游戏时,一个不停送人头、随便几下就能被秒的辅助,你会真生他的气?

  再者,秦迪不生气还有一个原因——林白欣是个热心公益的商人。

  秦迪重生前看过一则新闻,2005年时,东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把一颗小行星命名为“林白欣星”,以表彰他在公益与教育领域的贡献。

  能在港岛商人中“上星”的没几个,林白欣是其中之一。

  在这种前提下,两人又没有根本性的利益冲突,秦迪自然不会刻意针对。

  他也不明白,林白欣为什么会求着藿一东介绍自己见面。

  林白欣靠纺织起家,成衣厂在港岛数一数二。

  难道他是听说Jw品牌需要代工厂,想分一杯羹?

  正想着,林白欣开口了。

  这位年过半百、略显老态的商人,语气却很诚恳:

  “秦生。我已经下令关闭了集团旗下,所有与LEZU旗下品牌存在竞争关系的门店。”

  这一句话,就足够让秦迪吃一惊了。

  他清楚,虽然比不上Jw品牌,但在港岛,模仿Jw风格的服装品牌其实也能赚钱。

  其中以林白欣的公司赚得最多。

  虽比不上Jw带来的暴利,但也远超普通服装品牌。

  这样的一块利润,说关就关?

  “丽新集团在全港岛布局,设有十一家成衣工厂,九家纺织厂。日产量能突破五万件。无论员工技能还是生产设备,都是业内领先。”

  “在港岛核心商圈,我们自营二十七家门店。另外还有138家租赁门店,租约都还没到期。”

  “秦先生,我想请求您给予一次机会。我愿意将这些门店出售给您。如果您需要,那些租赁的店铺也可以一并转给您。”

  “我只希望您能考虑一下,让丽新集团成为LEZU集团的代工工厂。”

  听到这里,秦迪心里已经明白了几分。

  听完林白欣恭敬的陈述,秦迪轻轻挑眉。

  果不其然,他真正瞄准的是Jw品牌的巨大产能需求,想借此打入供应链。

  秦迪迅速分析。

  林白欣说的并非虚言,丽新集团确实在港岛服装行业中首屈一指。十一家制衣厂、九家纺织厂的规模,放眼整个港岛,也只有林白欣这位曾经专注于出口的纺织巨头能拥有。

  而LEZU集团目前产能吃紧,已经直接影响到Jw品牌的市场铺货和扩张节奏。

  如果丽新集团真能承担起代工任务,无论是产量还是品质,都能完全匹配LEZU的需求。

  林白欣还提出出售黄金地段的门店,这笔交易也颇具吸引力。哪怕不用于开设服装店,转租出去也能带来稳定收益。

  从投资角度看,现在买入未来升值空间巨大。几千万拿下,二十年后可能就是几十亿。

  这几乎等同于诚意满满的“投名状”。

  秦迪不得不承认,这位纺织业大佬的决断力与眼光,确实令人佩服。若换作自己,未必能做出向曾经的对手出售资产、主动低头的决定。

  更重要的是——技能“洞察眼”显示,林白欣对自己的好感度已超过六十,说明并无敌意。

  也就是说,他这次是真心实意地在寻求合作。

  让丽新成为LEZU的代工工厂?并非不可接受。

  但秦迪转念一想,有了一个更合适的方案。

  他开口道:“我有一个更高效的合作模式,林先生有没有兴趣听听?”

  林白欣立刻点头:“当然愿意。”

  态度谦逊,语气诚恳。

  他之所以这么积极,是因为已经私下了解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