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秦迪谋全球传媒帝国-《港片:78年,我先赚它一亿!》

  “从长远看,几十年后娱乐行业一定会迎来大爆发,而且会长时间繁荣。”

  “就像现在,虽然港岛电影不赚钱,但看看全球市场,依然有巨大机会。好莱坞一部大片能赚五千万美金,这已经非常惊人。”

  “要想打进世界电影市场,我得先在港岛这个起点站稳脚跟,把公司养起来,才有资本和那些巨头正面交锋。高楼万丈,也是从地基开始的。”

  秦迪说完一顿,看见安妮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便伸手轻轻抚摸她的脸:

  “还有一点,赫斯特家族应该也明白。”

  “电影作为传媒行业,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那就是文化传播。”

  秦迪微笑着看向她,眼神里带着温柔。

  安妮靠在他怀里,笑得很甜:

  “别人都叫你投资之神、股票之神,我觉得你更该叫经营之神。”

  “好像不管你做什么行业,都能一眼看到最深处。”

  “你今天对传媒和电影之间关系的看法,要是被我爷爷听见,他一定会觉得你是个值得深交的人。可惜的是,爷爷已经不在了,爸爸现在也基本不管公司的事。”

  “赫斯特传媒集团现在由职业经理人管理,维持现状没问题,但想要更进一步,动力就不够了。”

  秦迪轻轻一笑,说道:“其实很简单。等你以后真正掌权赫斯特家族,你就可以亲自掌控整个赫斯特传媒。”

  “我会支持你。我们一起掌控全球媒体!再让我们的孩子,继承这份事业,成为媒体帝国的统治者!”

  听到“孩子”这个词,安妮脸上泛起红晕,脑海里浮现出陆鸿璇那微微隆起的小腹。

  自己以后也会和他拥有孩子吗?

  那个孩子会长什么样子?

  这个问题让她心跳加速,有些紧张,也有点害怕,但更多的是憧憬。

  她的好感度已经突破了99,比贺朝琼和凯拉还要高出一些,和陆鸿璇持平。

  或许,是赫斯特家族的血脉作祟,这个家族的人做什么都容易投入,甚至疯狂。

  在爱情这件事上,也不例外。

  看着她那副羞涩的模样,秦迪忍不住低头靠近,安妮下意识地闭上了眼。口.

  有老板秦迪的指令,临时助理柯俊能调动不少资源。

  再加上华夏星传媒公司的协助,信息搜集速度非常惊人。

  仅用了一天时间,整理好的港岛电影行业资料就被装订成册,整齐摆放在秦迪桌前。

  秦迪泡了壶茶,悠闲地翻阅起来。

  沙沙沙……

  手指轻滑,大量信息涌入脑海,他对港岛电影行业的了解也逐渐清晰。

  港岛的电影市场比他预想的要繁荣得多。

  1977年,港岛全年总票房竟接近两亿港币!

  要知道那可是77年,秦迪记得在21世纪初的东国,拥有数亿观众,一年票房也不过几亿。

  那是经济腾飞的年代。

  当然,票房低有九成是因为盗版盛行。

  但即便如此,一座城市能有如此票房表现,已经相当惊人。

  不过!

  这近两亿的票房中,

  港产片只占了七千万左右,也就是35%的市场份额!

  其余65%则被外来影片占据。

  包括米国、欧洲、东瀛,还有更多是来自弯弯省的电影。

  1977年,港岛票房冠军,是一部来自弯弯省的作品——《笕桥英烈传》。

  港岛总票房达到1159万港币,上映仅13天就完成了!

  这比后来《最佳拍档》的千万票房还要早。

  港岛电影榜单的第二名,出自湾湾省,名为《南拳北阀活yan王》,票房累计824万港币。这部电影在影院上映了整整37天,时间不可谓不长。

  第四名同样来自湾湾省,片名叫《铁金刚勇破海底城》,港岛总票房527万港币。

  港岛本土电影在这份榜单中,前五名里仅占两个席位。第三名是《俏探女娇娃》,票房770万港币;第五名是《发钱寒》,票房505万港币。

  再看1978年,也就是去年,港岛全年总票房只剩下1.5亿港币。在票房前十中,有七部都是外地电影,只有三部是本地制作。

  从这些数据来看,港岛电影的处境并不乐观,真正的黄金时代还未到来。与前一年相比,去年票房整体缩水了四分之一。

  这也就难怪邵老六——一位从二十年代就开始涉足电影行业的家族元老,会考虑退出电影制作,只保留影院运营。

  如果秦迪不了解未来的发展趋势,单看这些数据,恐怕也会动摇决心。

  但他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在这个时候入场,反而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在此之前,华夏星传媒旗下的电影公司更像是一个兴趣项目。公司规模小得可怜,与集团庞大的业务体系完全无法相比。

  现在,秦迪决定开始全面布局港岛电影产业。

  虽然目前单部影片的票房不高,难以盈利,但院线的生意还是可以做的。

  不管电影是否成功,投资院线却是一个相对稳妥的选择。

  现在的影院行业实行的是保底费用制度,这种模式明显更偏向院线方,已经持续了几十年。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一部电影要在一个院线上映,这一周的保底费用是200万港币。那么,如果这一周票房刚好200万,这200万全归院线所有,发行方和制作方都拿不到一分钱。

  如果票房超过200万,超出部分归发行公司所有,制片方还要从中分得一小部分。

  但如果票房不到200万呢?

  那对不起,制作方不仅没有分成,还得补齐差额,否则连电影胶片都不能拿走。

  这种制度使得院线掌握着极大的话语权,而制作方则处于弱势地位,往往只能低声下气地去谈合作。

  甚至有些制作公司,在电影拍完后自己都没有信心,宁愿让影片堆在仓库落灰,也不愿意拿出来上映。

  因为一旦上映,可能赔得更多——不仅要赔掉制作成本,还要承担院线保底费用。

  这种情况也导致一些影院经常冷冷清清,观众稀少。

  虽然院线公司基本上不会亏钱,但利润也不会太高。

  一些地处偏远的独立影院,可能连成本都收不回来,只因无人问津,也无片方可依。

  “咚!咚!咚!……”

  秦迪轻眯双眼,中指轻轻敲击桌面,节奏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