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播撒希望与铸就利剑-《重钓人生路》

  日利集团遭遇“雷霆反击”重创,短期内难以组织有效攻势的消息,如同暖阳融化了“旭遇”人心头最后一丝寒意。国际订单稳步攀升,联盟内部团结一心,“遇龙苑”里安居乐业,一切似乎都驶入了平稳发展的快车道。但陈遇的脑海中,一幅更为宏大、更具前瞻性的蓝图已悄然铺开。

  “旭遇”新厂区,原红星机械厂废弃的旧仓库区,经过初步清理,显露出颇为可观的面积和层高。此刻,陈遇正带着核心团队漫步其间,脚下是略显斑驳但坚实的水泥地,空气中还残留着机油和铁锈的陈旧气息,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里多了一份规划中的生机。

  “各位,”陈遇停下脚步,声音在空旷的仓库内激起轻微回响,“外部的风雨暂时平息,但品牌的根基,不仅在于产品和技术的硬实力,更在于文化的沉淀和影响力的软实力。我想在这里,”他张开手臂,划了一个圈,“打造我们‘旭遇’自己的钓鱼培训基地,并从中选拔苗子,组建专业的钓鱼战队!”

  此言一出,众人反应各异。

  “战队?像体育比赛那种?”王小虎第一个瞪大眼睛,他脑子里瞬间闪过运动场上挥汗如雨的运动员形象,“遇哥,咱们是造钓竿的,咋还搞起专业比赛了?”

  毛蛋却立刻嗅到了不一样的味道,兴奋地搓着手:“诶!这个有意思!搞战队,打比赛,拿冠军!这广告效应,比砸多少钱做宣传都管用啊!到时候冠军拿着咱的‘遇龙’、‘掠食者’站上领奖台,那画面,想想就带劲!”

  林莉保持着财务总监的审慎,但眼中也流露出兴趣:“想法是很好,但投入肯定不小。场地改造、教练聘请、队员选拔培训、参赛费用……这是一笔长期且不一定能立刻看到经济回报的投资。”

  孙宇推了推眼镜,从技术角度分析:“通过专业战队的极限使用和实战反馈,能为我们产品的持续优化提供非常宝贵的一手数据,尤其是针对不同鱼情、不同钓法的针对性调校。这相当于组建了一支移动的、高强度的产品测试团队。”

  周凯更是激动得双眼放光,作为宣传总监,他几乎立刻看到了爆点:“太棒了!培训基地!专业战队!这可是内容创作的富矿啊!训练日常、队员故事、比赛实况……素材源源不断!不仅能提升品牌专业形象,还能吸引大量钓鱼爱好者关注,形成强大的粉丝社群!遇哥,我举双手双脚赞成!”

  这时,一直摩挲着下巴、眼神发亮的赵强猛地一拍大腿,嗓门洪亮地插了进来:“哎呀妈呀!遇哥!这主意太对我的路子了啊!”他激动地凑到陈遇面前,手舞足蹈,“咱们的饵料,光在实验室和自家鱼塘测试,总感觉差点意思!要是有一帮小子,能带着咱们的饵料天南地北地去比赛,去挑战各种不同的鱼情水情,那反馈回来的信息,得多带劲啊!啥鱼爱吃啥味型,啥状态诱鱼快,啥时候需要调整……这活生生的数据,比俺们关起门来琢磨强一百倍!”

  陈遇看着兴奋的赵强,赞许地点点头:“强子说到点子上了。饵料是钓鱼的灵魂之一,战队的实战,就是你饵料研发中心最好的外场实验室。而且,”他看向赵强,语气郑重,“培训基地的饵料教学,以及未来战队出征的专用饵料保障,这块重任,非你莫属。”

  赵强把胸脯拍得砰砰响,脸上泛着红光:“遇哥你放心!这事儿包在我身上!俺保证,把俺这些年琢磨的那点玩意儿,都掏出来教给那帮小子!还得给他们量身定制比赛用的‘秘密武器’!保证让对手闻着咱的饵料味儿就迷糊!”他那夸张的动作和语气,把大家都逗笑了,连一向严肃的孙宇都忍不住推了推眼镜,嘴角微扬。

  “好!”陈遇环视众人,开始部署,“莉莉,你负责核算初期投入预算,并制定培训基地和战队的长期财务规划。毛蛋哥,你人脉广,负责联系市体委、钓鱼协会,办理相关资质,同时物色合适的、有经验的钓鱼教练,无论是退休的老钓手还是学院派的老师都可以接触。”

  “没问题!包在我身上!”毛蛋拍胸脯。

  “孙宇,文博,你们技术部需要为培训基地编写一套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材,涵盖台钓、路亚等不同钓法的基础知识、装备使用和维护、安全规范等。”

  孙宇和李文博郑重点头:“明白,我们会组织人手尽快完成。”

  “凯子,宣传造势就交给你了。提前策划培训基地的招生宣传,以及未来战队的形象包装。可以开始构思战队名称、Logo和口号了。”

  “放心吧遇哥!保证让咱们的基地和战队一亮相就惊艳四方!”周凯信心满满。

  “强子,”陈遇特意点名赵强,“饵料研发中心要牵头编写饵料模块的专用教材,从基础原料认知、味型搭配原理、状态控制技巧,到针对不同鱼种、不同季节、不同水情的实战应用,都要成体系。培训基地的饵料实验室和设备,你列个清单,优先配置。”

  赵强一脸“你可找对人了”的表情,掰着手指头数:“没问题!俺早就想弄一套系统的教程了!从麸皮豆饼的基础讲起,到香腥酸臭甜的搭配奥秘,再到拉饵、搓饵、散炮的状态掌控……保证让那帮小子学个明明白白!设备也好说,搅拌机、量杯、电子秤、各种添加剂……都得配上!”

  “虎子,”陈遇最后看向王小虎,“仓库区的改造工程,你来牵头。不需要多么豪华,但要实用、安全。划分出理论教学区、实操练习区(可以建造几个标准竞技鱼池)、装备维护区、专门的饵料配制实验室以及战队办公休息区。用料要扎实,施工要精细。”

  王小虎一听有工程任务,立刻来了精神,左手用力一拍胸脯:“遇哥!这事儿俺拿手!保证把这旧仓库拾掇得利利索索,比新盖的也不差!特别是强子要的那个饵料实验室,俺给他弄个超大的操作台,通风做好,保证他折腾那些‘秘制小药’的时候,不会把房顶给掀了!”他促狭地朝赵强挤挤眼。

  赵强也不甘示弱,回敬道:“虎子你先别得意!先把俺的实验室弄好喽,到时候俺配制出冠军饵料,第一个给你用,保证让你那‘至尊钓竿架’上再多几根破纪录的竿子!”

  两人斗嘴引得众人又是一阵哄笑,气氛热烈。

  部署完毕,众人分头行动,庞大的计划开始缓缓启动。

  消息首先在“旭遇”内部传开,立刻引起了巨大反响。尤其是那些家里有适龄待业青年的员工,更是激动不已。

  老钳工张师傅下班回家,一把拉住正在家里打游戏的儿子张强:“强子!别玩你那破游戏了!天大的好事!公司要办钓鱼培训基地,专门招咱们职工子弟!表现好的还能进专业战队,打比赛!你快去报名!”

  张强十七八岁,正是精力旺盛却无处发泄的年纪,闻言撇撇嘴:“爸,钓鱼有啥好学的?枯燥死了,哪有游戏好玩?”

  “你懂个屁!”张师傅眼睛一瞪,“陈总亲自抓的项目!进了战队,那就是公司的重点培养对象!将来比赛拿了名次,不光有奖金,说不定还能转正,成为正式员工!不比你在外面瞎混强?你看看咱家这新楼房,怎么来的?不就是跟着陈总干出来的?听爸的,明天就去报名!敢不去,看我不打断你的腿!”说着扬起了蒲扇般的大手。

  张强缩了缩脖子,看着父亲激动的神情和家里崭新的环境,心里也活动起来,嘟囔道:“去就去呗,凶啥凶……”

  类似的情景在不少“旭遇”职工家庭上演。父母们看到了孩子一条新的出路,纷纷催促子女报名。一时间,公司行政部负责登记的员工忙得不可开交。

  几天后,初步筛选出的八十多名十六至二十岁的职工子女,聚集在临时清理出的厂区空地上,进行初步选拔和面试。陈遇、毛蛋、孙宇、周凯、赵强以及特意请来的程晓风老爷子、秦老爷子作为评委出席。

  选拔现场,可谓趣事百出,让人忍俊不禁。

  有的小伙子膀大腰圆,一看就力气十足,被问到为什么想来,憨憨地回答:“俺爸说来了管饭,还能发工资……”引得众人哄笑。

  有的则对钓鱼一窍不通,但听说能摸到各种高级钓竿,眼睛放光,不停追问:“那‘遇龙·潜渊’我能随便用吗?”

  程老爷子看着这些朝气蓬勃却大多对钓鱼认知肤浅的年轻人,捋着胡须对陈遇笑道:“陈小子,你这是要在一片荒地上种庄稼啊,得费不少心思喽。”

  秦老爷子则眯着眼,像打量璞玉一样扫过人群,低声道:“苗子倒是都挺精神,就看有没有那块料了。”

  这时,一个略显瘦削但眼神灵动的少年引起了陈遇的注意。他叫李默,是厂里一位寡言少语的老师傅的儿子。在其他人或紧张或兴奋地喧哗时,他只是安静地站在角落,默默观察着周围,手里还无意识地模拟着抛竿的动作。

  陈遇走过去,温和地问:“李默,你对钓鱼了解多少?”

  李默抬起头,眼神清澈,不卑不亢:“陈总,我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