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专精特新”和国家级“小巨人”培育企业的光环,如同给“旭遇”镀上了一层金身,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和政策便利。园区门口那块崭新的牌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每天都有不少本地乃至外地的企业代表、政府人员前来参观学习,毛蛋负责的对外接待部门忙得脚不沾地。
“哎呀,毛总!久仰久仰!你们‘旭遇’可是给咱们省里争光了!”一位来自邻市的企业家握着毛蛋的手,热情洋溢,“这‘专精特新’的路子,你们是怎么走出来的?能不能传授点经验?”
毛蛋穿着笔挺的西装,虽然心里得意,但面上还是保持着谦逊,打着哈哈:“王总您太客气了!我们就是运气好,赶上了好政策,加上兄弟们一条心,埋头傻干罢了!经验谈不上,互相学习,互相学习!”他一边说着,一边熟练地将人引向展示厅,嘴里滔滔不绝地介绍着“旭遇”的发展历程和产品理念,既突出了技术实力,又不忘强调社会责任(比如安置下岗职工),听得来访者频频点头。
内部员工更是士气大振,走路都带着风。食堂里,毛凤英和赵梅听着工人们兴高采烈地议论着“小巨人”的事情,脸上笑开了花。
“听听!咱们现在可是‘国家队’的人了!”一个老师傅扒拉着饭,声音洪亮。
“那可不!以前觉得在个钓具厂干活没啥,现在出去一说我在‘旭遇’,腰杆都挺得直!”另一个年轻工人附和道。
毛凤英一边给工人打菜,一边乐呵呵地说:“都是大家伙努力的结果!今天加餐!红烧肉管够!”
“噢!毛姨万岁!”食堂里响起一片欢呼。
然而,在这片喧闹的喜庆背后,陈遇和他的核心团队却丝毫不敢松懈。荣誉带来的不仅是光环,更是聚焦在放大镜下的压力。
总裁办公室内,陈遇正与孙宇、张伟、林莉开着小型碰头会。
“吴教授那边送检的样品和资料,有反馈了吗?”陈遇问张伟。
张伟推了推眼镜,摇头:“还没有。国家材料实验室的检测流程严谨,周期长,而且我们是匿名提交,对方是否需要联系来源、如何验证,都需要时间。暂时没有消息。”
陈遇点点头,这在他的预料之中。“瑞士那个标准研讨会呢?日利那边有什么新动向?”
“他们游说得很成功。”张伟调出几份加密情报,“研讨会的最新议程已经公布,‘环保与高性能钓具材料’专题讨论组赫然在列,日利集团的马库斯·施耐德和‘阿尔法研究所’的一位资深研究员是主要发言者。议程明显偏向于推广等离子体技术体系,对我们的‘微弧氧化-原位聚合’体系以及任何非等离子体路径的技术,都设置了潜在的歧视性门槛。”
孙宇眉头紧锁:“这几乎是把我们排除在对话之外了。如果我们无法参与进去,发出自己的声音,等他们形成初步结论甚至推荐标准,我们再想推翻就难了。”
林莉担忧地看向陈遇:“能不能通过省里或者部里的关系,争取一个参会名额?哪怕只是列席?”
陈遇沉吟道:“我让毛蛋哥尝试过联系相关部门,但这种级别的国际专业研讨会,行政干预的作用有限,主要看学术地位和技术影响力。我们‘旭遇’在国际标准制定领域,还是是个‘新面孔’。”
一时间,办公室里的气氛有些凝重。明明手握潜在的重大技术突破,却因为资历和话语权的缺失,可能被挡在游戏规则的制定门外,这种憋屈感让众人心里都憋着一股火。
就在这时,陈遇的座机响了起来,是前台转接进来的一个外部电话。
“陈总,您好,我是《中国材料科学与技术》期刊的编辑部主任,李明。”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沉稳的男声。
陈遇心中一动,《中国材料科学与技术》是国内材料领域的顶级权威期刊之一。他示意孙宇等人安静,按下免提键:“李主任,您好,久仰大名。”
“陈总客气了。”李明语气带着一丝欣赏,“我们最近收到一份非常有趣的匿名投稿,是关于一种基于生物质前驱体的新型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初步研究,性能数据相当惊人。审稿专家评价很高,认为其理念独特,潜力巨大。我们经过多方打听和初步核实,怀疑这项研究与贵公司,以及与中南大学的吴建国教授团队有关。不知……是否方便确认?”
办公室里的几人瞬间交换了眼神,心中都是一震!国家实验室的反馈没等到,顶级学术期刊却先找上门来了!
陈遇迅速冷静下来,谨慎地回答:“李主任,关于具体的研究项目,我需要与我们的技术团队核实一下。不知您这边对于这篇论文的发表,有什么具体的想法?”
李明似乎听出了陈遇的谨慎,笑道:“陈总请放心,我们期刊尊重研究者的匿名意愿,也理解某些技术敏感期需要保密。我们联系您,主要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第一,如果这项研究确实与‘旭遇’有关,我们希望能与贵公司建立更深入的联系,未来在科研成果报道、技术前沿探讨等方面进行合作;第二,下个月在北京有一个由我们期刊主办的‘前沿材料国际峰会’,届时会有国内外众多顶尖材料学家、包括几位国际标准组织的资深专家参会。我们觉得,这项研究成果如果能在这样的平台上进行适度的、非密级的交流展示,或许能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研究者本身和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是有利的。”
机会!陈遇、孙宇、张伟几乎同时意识到了这一点!这可能是打破瑞士研讨会僵局的一个突破口!通过顶级的学术平台发声,引起国际标准组织内部有识之士的注意!
陈遇压下心中的激动,语气依旧平稳:“感谢李主任的赏识和邀请。这件事关系重大,我需要内部讨论一下,尽快给您答复。”
“理解,静候佳音。”李明客气地挂了电话。
电话刚一挂断,孙宇就忍不住站了起来,激动地说:“遇哥!这是个机会!《中国材料科学与技术》是国内顶尖期刊,他们主办的峰会影响力很大!如果我们的研究成果能在那里得到认可,就等于拿到了进入国际学术圈的敲门砖!”
张伟补充道:“而且,这是一个相对中立和专业的平台,比我们直接硬闯瑞士研讨会更容易被接受。可以通过学术交流,间接影响标准制定的讨论。”
林莉也表示支持:“如果能借此提升我们在国际学术界的声誉,对品牌形象和应对当前的各种质疑都有好处。”
陈遇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他当机立断:“干!孙宇,你立刻和吴教授沟通,征求他的意见。如果吴教授同意,我们就以联合课题组的名义,在不涉及最核心工艺细节的前提下,准备一份用于峰会交流的报告。重点展示我们新材料的宏观性能优势、环保特性以及潜在的应用前景。伟哥,协助做好信息保密和披露范围的界定。莉莉,协调资源,确保这次交流活动的后勤保障。”
“明白!”三人齐声应道,斗志昂扬。
新的战略方向确定,众人立刻分头行动。陈遇则把毛蛋叫了进来,将情况简单说明后,吩咐道:“毛蛋哥,对外宣传上,可以适当释放一些信号,比如‘旭遇’在新型环保材料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将受邀参加顶级学术会议等等,提前预热,拉升期待,也回应一下日利那边对我们‘技术含金量’的质疑。注意分寸,不要过度吹嘘,留有余地。”
“交给我!保证办得漂漂亮亮!”毛蛋拍着胸脯,信心满满地出去了。
就在公司层面为即将到来的国际峰会紧锣密鼓地准备时,培训基地里,一股暗流也在涌动。
“掠食者”战队即将出征一场在云南抚仙湖举行的国际路亚大奖赛,这是他们继琵琶湖之后,再次在国际赛场上亮相,意义非凡。然而,就在赛前适应性训练的关键时期,队内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问题出在孙小海身上。琵琶湖的第四名和后续程老爷子的敲打,让他沉稳了一段时间,但年轻人争强好胜的心性并未完全磨平。随着新一批搭载了“盾”涂层的“掠食者·破浪”发到队员手中,孙小海发现,赵猛和刘星对那几支标注了“特调”字样的钓竿似乎格外偏爱,那几支竿子的调性和手感据说经过孙宇的亲自微调,更适合抚仙湖那种水深、鱼个体大的环境。
孙小海心里有些不平衡了。他觉得自己的技术并不比刘星差,为什么“特调”竿轮不到自己?是不是教练组觉得自己不如刘星可靠?这种猜忌像种子一样在他心里发芽,训练时开始有些急功近利,总想用更冒险的动作证明自己,反而导致了几次不该有的失误。
“小海!你今天怎么回事?那个标点明显有暗桩,你还硬往里怼?!嫌拟饵多是吧?”老韩教练的咆哮声在训练池边炸响。
孙小海低着头,抿着嘴不说话,手指紧紧攥着钓竿。
赵猛看不过去,瓮声瓮气地说:“小海,稳着点来!抚仙湖的鱼贼得很,你越急它越不咬钩!”
刘星也拍了拍他肩膀:“是啊小海,按节奏来,别想太多。”
他们不安慰还好,一安慰,孙小海反而觉得他们是在看自己笑话,是在炫耀他们拿到了“特调”竿。他猛地甩开刘星的手,梗着脖子道:“我知道怎么钓!不用你们教!”
说完,竟收起钓竿,扭头就走,把老韩教练和队友们都晾在了原地。
“嘿!你这小子!反了你了!”老韩教练气得吹胡子瞪眼,就要追上去。
一直在一旁默默观察的程老爷子拦住了他,摇了摇头:“让他自己冷静一下。心魔还需心药医,强压没用。”
秦老爷子慢悠悠地叹了口气:“这孩子,聪明是聪明,就是这心啊,像湖面的浮萍,还没扎下根呐。”
晚上的队内总结会,孙小海以身体不适为由没有参加。会议气氛有些沉闷。
李默第一个开口,语气一如既往的平静:“小海可能有点想法。我觉得,装备固然重要,但关键还是用装备的人。‘特调’竿也好,普通版也好,到了水里,考验的还是我们的判断和操控。”
赵猛挠了挠头:“俺就是个粗人,没想那么多。竿子顺手就用,不顺手就磨合。遇哥和孙工给的东西,肯定都是好的,用不好是俺自己的问题。”
刘星则有些无奈:“我没想到小海会这么在意‘特调’竿的事情。其实我那支也就是微调了一下抛投重心,更适合我个人的发力习惯而已,并不是性能上有多大提升。”
老韩教练黑着脸:“我看就是惯的!成绩刚有点起色,就开始挑三拣四!一点团队精神都没有!抚仙湖的比赛还想不想打了?”
程老爷子捻着胡须,缓缓道:“猛子的话糙理不糙。装备是死物,人是活的。真正的强者,不是靠装备堆出来的,而是能把手中装备的性能发挥到极致,甚至超越装备本身局限的人。”他看向李默,“默小子,你用的也是普通版,为何每次训练数据都那么稳定?”
李默想了想,回答:“我可能更习惯去适应装备,找到它最佳的发力点和反馈区间,而不是让装备来适应我。我觉得,每支竿子都有自己的‘性格’。”
“没错!”程老爷子赞许地点点头,“读水,读鱼,也要读你手中的竿。了解它,信任它,它才会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你最坚定的回应。小海现在,就是只看到了竿子的‘差别’,没看到人与竿的‘融合’。这个问题不解决,给他再好的装备也白搭。”
秦老爷子接口道:“明天不是休息吗?老程,咱俩带这帮小子,去附近那个野塘玩玩?换个环境,松松弦。”
程老爷子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的笑意:“好主意。”
第二天,程老爷子和秦老爷子果然带着“掠食者”和“遇龙”战队的队员们,来到了距离基地几十里外的一处几乎无人管理的野塘。这里水草丛生,地形复杂,水里的鱼都是土生土长的“野路子”,警惕性极高,远比训练池和标准赛场的鱼难钓。
老爷子们的要求很简单:不用任何商品饵,就地取材,自己想办法弄饵料,目标鱼不限,比谁先开张,比谁的鱼获最“特别”。
这下可热闹了。
赵猛撸起袖子就去挖蚯蚓,结果挖了一手泥,蚯蚓没几条,还被不知名的小虫咬了包,嗷嗷直叫。
刘星试图用路亚竿挂草叶模拟昆虫,动作倒是优美,可惜水里的鱼根本不买账。
李默则安静地观察着水边,摘了几种野果,又捡了些小螺蛳,小心翼翼地挂上钩,耐心地守在一个入水口。
孙小海本来还憋着股劲,想用精湛的技术征服野鱼,结果他那套标准的路亚操控在这里毫无用处,拟饵抛进去如同石沉大海。他看着李默那边不声不响地已经钓上来几条小鲫鱼和小旁皮(一种小型淡水鱼),心里更不是滋味。
秦老爷子乐呵呵地在一旁指导赵强:“强子,你看那边那种紫色的野莓,鸟儿爱吃,鱼估计也
“哎呀,毛总!久仰久仰!你们‘旭遇’可是给咱们省里争光了!”一位来自邻市的企业家握着毛蛋的手,热情洋溢,“这‘专精特新’的路子,你们是怎么走出来的?能不能传授点经验?”
毛蛋穿着笔挺的西装,虽然心里得意,但面上还是保持着谦逊,打着哈哈:“王总您太客气了!我们就是运气好,赶上了好政策,加上兄弟们一条心,埋头傻干罢了!经验谈不上,互相学习,互相学习!”他一边说着,一边熟练地将人引向展示厅,嘴里滔滔不绝地介绍着“旭遇”的发展历程和产品理念,既突出了技术实力,又不忘强调社会责任(比如安置下岗职工),听得来访者频频点头。
内部员工更是士气大振,走路都带着风。食堂里,毛凤英和赵梅听着工人们兴高采烈地议论着“小巨人”的事情,脸上笑开了花。
“听听!咱们现在可是‘国家队’的人了!”一个老师傅扒拉着饭,声音洪亮。
“那可不!以前觉得在个钓具厂干活没啥,现在出去一说我在‘旭遇’,腰杆都挺得直!”另一个年轻工人附和道。
毛凤英一边给工人打菜,一边乐呵呵地说:“都是大家伙努力的结果!今天加餐!红烧肉管够!”
“噢!毛姨万岁!”食堂里响起一片欢呼。
然而,在这片喧闹的喜庆背后,陈遇和他的核心团队却丝毫不敢松懈。荣誉带来的不仅是光环,更是聚焦在放大镜下的压力。
总裁办公室内,陈遇正与孙宇、张伟、林莉开着小型碰头会。
“吴教授那边送检的样品和资料,有反馈了吗?”陈遇问张伟。
张伟推了推眼镜,摇头:“还没有。国家材料实验室的检测流程严谨,周期长,而且我们是匿名提交,对方是否需要联系来源、如何验证,都需要时间。暂时没有消息。”
陈遇点点头,这在他的预料之中。“瑞士那个标准研讨会呢?日利那边有什么新动向?”
“他们游说得很成功。”张伟调出几份加密情报,“研讨会的最新议程已经公布,‘环保与高性能钓具材料’专题讨论组赫然在列,日利集团的马库斯·施耐德和‘阿尔法研究所’的一位资深研究员是主要发言者。议程明显偏向于推广等离子体技术体系,对我们的‘微弧氧化-原位聚合’体系以及任何非等离子体路径的技术,都设置了潜在的歧视性门槛。”
孙宇眉头紧锁:“这几乎是把我们排除在对话之外了。如果我们无法参与进去,发出自己的声音,等他们形成初步结论甚至推荐标准,我们再想推翻就难了。”
林莉担忧地看向陈遇:“能不能通过省里或者部里的关系,争取一个参会名额?哪怕只是列席?”
陈遇沉吟道:“我让毛蛋哥尝试过联系相关部门,但这种级别的国际专业研讨会,行政干预的作用有限,主要看学术地位和技术影响力。我们‘旭遇’在国际标准制定领域,还是是个‘新面孔’。”
一时间,办公室里的气氛有些凝重。明明手握潜在的重大技术突破,却因为资历和话语权的缺失,可能被挡在游戏规则的制定门外,这种憋屈感让众人心里都憋着一股火。
就在这时,陈遇的座机响了起来,是前台转接进来的一个外部电话。
“陈总,您好,我是《中国材料科学与技术》期刊的编辑部主任,李明。”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沉稳的男声。
陈遇心中一动,《中国材料科学与技术》是国内材料领域的顶级权威期刊之一。他示意孙宇等人安静,按下免提键:“李主任,您好,久仰大名。”
“陈总客气了。”李明语气带着一丝欣赏,“我们最近收到一份非常有趣的匿名投稿,是关于一种基于生物质前驱体的新型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初步研究,性能数据相当惊人。审稿专家评价很高,认为其理念独特,潜力巨大。我们经过多方打听和初步核实,怀疑这项研究与贵公司,以及与中南大学的吴建国教授团队有关。不知……是否方便确认?”
办公室里的几人瞬间交换了眼神,心中都是一震!国家实验室的反馈没等到,顶级学术期刊却先找上门来了!
陈遇迅速冷静下来,谨慎地回答:“李主任,关于具体的研究项目,我需要与我们的技术团队核实一下。不知您这边对于这篇论文的发表,有什么具体的想法?”
李明似乎听出了陈遇的谨慎,笑道:“陈总请放心,我们期刊尊重研究者的匿名意愿,也理解某些技术敏感期需要保密。我们联系您,主要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第一,如果这项研究确实与‘旭遇’有关,我们希望能与贵公司建立更深入的联系,未来在科研成果报道、技术前沿探讨等方面进行合作;第二,下个月在北京有一个由我们期刊主办的‘前沿材料国际峰会’,届时会有国内外众多顶尖材料学家、包括几位国际标准组织的资深专家参会。我们觉得,这项研究成果如果能在这样的平台上进行适度的、非密级的交流展示,或许能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研究者本身和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是有利的。”
机会!陈遇、孙宇、张伟几乎同时意识到了这一点!这可能是打破瑞士研讨会僵局的一个突破口!通过顶级的学术平台发声,引起国际标准组织内部有识之士的注意!
陈遇压下心中的激动,语气依旧平稳:“感谢李主任的赏识和邀请。这件事关系重大,我需要内部讨论一下,尽快给您答复。”
“理解,静候佳音。”李明客气地挂了电话。
电话刚一挂断,孙宇就忍不住站了起来,激动地说:“遇哥!这是个机会!《中国材料科学与技术》是国内顶尖期刊,他们主办的峰会影响力很大!如果我们的研究成果能在那里得到认可,就等于拿到了进入国际学术圈的敲门砖!”
张伟补充道:“而且,这是一个相对中立和专业的平台,比我们直接硬闯瑞士研讨会更容易被接受。可以通过学术交流,间接影响标准制定的讨论。”
林莉也表示支持:“如果能借此提升我们在国际学术界的声誉,对品牌形象和应对当前的各种质疑都有好处。”
陈遇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他当机立断:“干!孙宇,你立刻和吴教授沟通,征求他的意见。如果吴教授同意,我们就以联合课题组的名义,在不涉及最核心工艺细节的前提下,准备一份用于峰会交流的报告。重点展示我们新材料的宏观性能优势、环保特性以及潜在的应用前景。伟哥,协助做好信息保密和披露范围的界定。莉莉,协调资源,确保这次交流活动的后勤保障。”
“明白!”三人齐声应道,斗志昂扬。
新的战略方向确定,众人立刻分头行动。陈遇则把毛蛋叫了进来,将情况简单说明后,吩咐道:“毛蛋哥,对外宣传上,可以适当释放一些信号,比如‘旭遇’在新型环保材料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将受邀参加顶级学术会议等等,提前预热,拉升期待,也回应一下日利那边对我们‘技术含金量’的质疑。注意分寸,不要过度吹嘘,留有余地。”
“交给我!保证办得漂漂亮亮!”毛蛋拍着胸脯,信心满满地出去了。
就在公司层面为即将到来的国际峰会紧锣密鼓地准备时,培训基地里,一股暗流也在涌动。
“掠食者”战队即将出征一场在云南抚仙湖举行的国际路亚大奖赛,这是他们继琵琶湖之后,再次在国际赛场上亮相,意义非凡。然而,就在赛前适应性训练的关键时期,队内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问题出在孙小海身上。琵琶湖的第四名和后续程老爷子的敲打,让他沉稳了一段时间,但年轻人争强好胜的心性并未完全磨平。随着新一批搭载了“盾”涂层的“掠食者·破浪”发到队员手中,孙小海发现,赵猛和刘星对那几支标注了“特调”字样的钓竿似乎格外偏爱,那几支竿子的调性和手感据说经过孙宇的亲自微调,更适合抚仙湖那种水深、鱼个体大的环境。
孙小海心里有些不平衡了。他觉得自己的技术并不比刘星差,为什么“特调”竿轮不到自己?是不是教练组觉得自己不如刘星可靠?这种猜忌像种子一样在他心里发芽,训练时开始有些急功近利,总想用更冒险的动作证明自己,反而导致了几次不该有的失误。
“小海!你今天怎么回事?那个标点明显有暗桩,你还硬往里怼?!嫌拟饵多是吧?”老韩教练的咆哮声在训练池边炸响。
孙小海低着头,抿着嘴不说话,手指紧紧攥着钓竿。
赵猛看不过去,瓮声瓮气地说:“小海,稳着点来!抚仙湖的鱼贼得很,你越急它越不咬钩!”
刘星也拍了拍他肩膀:“是啊小海,按节奏来,别想太多。”
他们不安慰还好,一安慰,孙小海反而觉得他们是在看自己笑话,是在炫耀他们拿到了“特调”竿。他猛地甩开刘星的手,梗着脖子道:“我知道怎么钓!不用你们教!”
说完,竟收起钓竿,扭头就走,把老韩教练和队友们都晾在了原地。
“嘿!你这小子!反了你了!”老韩教练气得吹胡子瞪眼,就要追上去。
一直在一旁默默观察的程老爷子拦住了他,摇了摇头:“让他自己冷静一下。心魔还需心药医,强压没用。”
秦老爷子慢悠悠地叹了口气:“这孩子,聪明是聪明,就是这心啊,像湖面的浮萍,还没扎下根呐。”
晚上的队内总结会,孙小海以身体不适为由没有参加。会议气氛有些沉闷。
李默第一个开口,语气一如既往的平静:“小海可能有点想法。我觉得,装备固然重要,但关键还是用装备的人。‘特调’竿也好,普通版也好,到了水里,考验的还是我们的判断和操控。”
赵猛挠了挠头:“俺就是个粗人,没想那么多。竿子顺手就用,不顺手就磨合。遇哥和孙工给的东西,肯定都是好的,用不好是俺自己的问题。”
刘星则有些无奈:“我没想到小海会这么在意‘特调’竿的事情。其实我那支也就是微调了一下抛投重心,更适合我个人的发力习惯而已,并不是性能上有多大提升。”
老韩教练黑着脸:“我看就是惯的!成绩刚有点起色,就开始挑三拣四!一点团队精神都没有!抚仙湖的比赛还想不想打了?”
程老爷子捻着胡须,缓缓道:“猛子的话糙理不糙。装备是死物,人是活的。真正的强者,不是靠装备堆出来的,而是能把手中装备的性能发挥到极致,甚至超越装备本身局限的人。”他看向李默,“默小子,你用的也是普通版,为何每次训练数据都那么稳定?”
李默想了想,回答:“我可能更习惯去适应装备,找到它最佳的发力点和反馈区间,而不是让装备来适应我。我觉得,每支竿子都有自己的‘性格’。”
“没错!”程老爷子赞许地点点头,“读水,读鱼,也要读你手中的竿。了解它,信任它,它才会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你最坚定的回应。小海现在,就是只看到了竿子的‘差别’,没看到人与竿的‘融合’。这个问题不解决,给他再好的装备也白搭。”
秦老爷子接口道:“明天不是休息吗?老程,咱俩带这帮小子,去附近那个野塘玩玩?换个环境,松松弦。”
程老爷子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的笑意:“好主意。”
第二天,程老爷子和秦老爷子果然带着“掠食者”和“遇龙”战队的队员们,来到了距离基地几十里外的一处几乎无人管理的野塘。这里水草丛生,地形复杂,水里的鱼都是土生土长的“野路子”,警惕性极高,远比训练池和标准赛场的鱼难钓。
老爷子们的要求很简单:不用任何商品饵,就地取材,自己想办法弄饵料,目标鱼不限,比谁先开张,比谁的鱼获最“特别”。
这下可热闹了。
赵猛撸起袖子就去挖蚯蚓,结果挖了一手泥,蚯蚓没几条,还被不知名的小虫咬了包,嗷嗷直叫。
刘星试图用路亚竿挂草叶模拟昆虫,动作倒是优美,可惜水里的鱼根本不买账。
李默则安静地观察着水边,摘了几种野果,又捡了些小螺蛳,小心翼翼地挂上钩,耐心地守在一个入水口。
孙小海本来还憋着股劲,想用精湛的技术征服野鱼,结果他那套标准的路亚操控在这里毫无用处,拟饵抛进去如同石沉大海。他看着李默那边不声不响地已经钓上来几条小鲫鱼和小旁皮(一种小型淡水鱼),心里更不是滋味。
秦老爷子乐呵呵地在一旁指导赵强:“强子,你看那边那种紫色的野莓,鸟儿爱吃,鱼估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