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典当自己的影子 换母亲的眼睛复明(十二)-《永夜当铺:第101号断戒之谜》

  正怔忡间,只见那女孩忽然抬起头,目光越过苏军,直直看向江妄站立的方向,嘴角勾起一抹浅浅的笑。

  她没说话,只是用树枝在地上快速画了个符号——

  那是小时候江影总在他手背上画的记号,像个歪歪扭扭的“影”字,最后一笔却拖得很长,指向苏军脚下的影子。

  下一秒,梦境像被打碎的玻璃,骤然消散。

  江妄猛地睁开眼,回到当铺的黑木桌前。无名指的断戒烫得惊人,那“影”字的形状仿佛刻在了戒面上。

  他忽然明白了——妹妹不是在苏军的梦里,而是借着这孩子的梦,给了他一个线索。

  那个符号,那个指向影子的动作……或许,苏军典当的影子里,藏着连永夜当铺都不会说透的东西。

  而那东西,或许与江影当年的“离世”,有着某种隐秘的关联。

  他重新拿起那份契约,指尖在“苏军”二字上停顿良久,眸色愈发深沉。这桩看似寻常的典当,恐怕没那么简单………

  苏军突然醒来,猛地睁开眼,窗外的月光像一层薄纱铺在地上,他的脚边依然空空荡荡,连一丝暗影都没有。

  可梦里那个梳羊角辫的女孩的话,像落在心湖的石子,荡开一圈圈涟漪——“影子是用来记住光的”。

  他摸了摸胸口,那里还残留着梦里与影子掌心相贴的暖意。

  原来娘要的从来不是模糊的光明,是能清清楚楚看见他的每一个瞬间:看见他追着蝴蝶跑时,影子在田埂上跌跌撞撞;

  看见他趴在炕桌上写字时,影子被油灯拉得老长;看见他长大成人后,影子像爹当年那样,能为她撑起一片天。

  那些被影子悄悄记下的时光,才是娘最想抓住的暖。

  他翻身坐起,摸黑穿上鞋,赤脚踩在冰凉的地上。

  院子里静悄悄的,石磨盘上还留着爹以前推磨时磨出的浅痕,盘沿上搭着的葫芦瓢,是爹亲手劈的,把手上的包浆被摸得发亮。

  他走到鸡窝旁,看见木栅栏上缠着几缕干草——那是那年冬天,他和爹一起给鸡窝挡风时扎的,爹的大手握着他的小手,把干草缠得紧紧的。

  院门外的石板路泛着青白的光,他一步步走向村头的老槐树。

  树干上,歪歪扭扭的刻痕从齐膝高一直延伸到胸口,那是每年爹帮他刻下的身高记号。

  最下面那道,旁边还画着个小圆圈,是他三岁时,爹抱着他,他非要自己刻,结果手抖得画了个圈。

  月光穿过枝桠,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却没有属于他的那团黑影。

  他伸手去够最低的枝桠,指尖触到粗糙的树皮,突然想起七岁那年,爹把他举过头顶,让他够树顶的槐米。

  那时风一吹,两人的影子交叠在地上,像棵长了两个树干的老树,他咯咯地笑,爹的笑声比风声还响。

  “爹的影子是座山,我的影子是山根下的小苗。”他那时奶声奶气地说,爹笑得把他搂得更紧,下巴抵着他的发顶,痒痒的。

  可现在,山倒了,小苗连影子都没了。

  远处传来几声狗吠,苏军蹲下身,手指在地上划着自己的轮廓,想画出一个影子来。

  泥土冰凉,指尖的温度留不住,划完就散了,像握不住的时光。

  他忽然捂住脸,压抑了许久的哭声终于冲破喉咙,像被雨水打湿的风筝线,脆弱得一扯就断,混着夜风飘向远处。

  这时,身后传来轻缓的脚步声,是母亲秀莲………

  她没开灯,就那么站在月光里,眼睛里映着星子,却空茫茫的——她看得见月光洒在地上的银辉,看得见老槐树婆娑的树影………

  却看不见自己的儿子此刻正蜷缩成一团,像片被风吹落的叶子,抖得厉害。

  “军军。”她走过来,轻轻摸着他的头,掌心的温度带着熟悉的粗糙,“娘刚才做了个梦,梦见你爹了。”

  她的声音很轻,像怕惊扰了什么,“梦见他扛着锄头从田里回来,裤脚沾着泥,看见我就笑,说:‘秀莲,你看军军在槐树下睡着了,影子都跟着打盹呢’。”

  苏军的哭声顿了顿,听着娘继续说:“我还梦见那年你发烧,他背着你往镇上跑,雨把两人的影子泡得软塌塌的,他却把你的影子往自己影子里裹,怕你着凉。

  醒来时,我就想起你爹常说的话——影子是光的孩子,没了光,影子会冷的;可要是连影子都没了,光来了,又跟谁说话呢?”

  苏军抬头,看见娘的眼角挂着泪,嘴角却带着笑:“娘看得见了,可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直到刚才站在院里,看见月光下只有我自己的影子,才明白,娘要的不是看见窗台的花,是看见花旁边,你的影子正偷偷学着它的样子晃啊晃。”

  那一刻,苏军忽然懂了………

  他典当的哪里是影子,是爹举他过头顶时,震得他耳朵发痒的笑声;

  是娘纳鞋底时,落在他作业本上,带着针脚的温柔目光;

  是那些被光影刻进日子里的、沉甸甸的暖,是家本该有的模样。

  他猛地站起身,往村外跑,母亲秀莲在后面喊他的名字,声音带着急,他却没回头。

  他要回去找那间永夜当铺,哪怕用自己的力气换,用读书的机会换,哪怕……他也不知道能换什么,只知道必须去。

  夜风掀起他的衣角,像面小小的旗子,却吹不起一丝属于他的影子。

  他跑过田埂,去年种的玉米秆已经割了,茬子在月光下像排沉默的哨兵;

  跑过石桥,桥洞下的河水还在流,水声比他爹出事那晚的雨小了些,却更让人心里发慌;

  跑过当年爹出事的山口,雾气毫无征兆地漫了过来,白蒙蒙的,像无数只手在拉扯他的衣角,越来越浓,几乎要把整个世界都吞进去。

  雾气深处,那扇乌木大门若隐若现,黑沉沉地钉在雾里。

  门沿的雕花在雾中晕开模糊的轮廓,像无数只蜷曲的手,死死扒着门框,透着说不出的滞重——

  仿佛不是木材所制,而是用无数个沉在水底的影子压合而成,每一寸木纹里都浸着化不开的阴翳。

  门楣上的“永夜当铺”四个字,金粉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却比上次更暗了些,像蒙着层血。

  他伸手去推,掌心贴在门上,冰凉刺骨,那门却纹丝不动,仿佛从未为他敞开过,刚才的一切都只是幻觉。

  “晚了………。”江妄的声音从雾里飘出来,音调不高,却像冰锥扎在心上,带着说不清的叹息………

  “永夜当铺的规矩,典当一旦成立,便无回头路。”

  雾气更浓了,几乎凝成实质,贴在皮肤上湿冷黏腻,像有什么东西在往骨头里钻。

  苏军的手僵在门把上,指节泛白,用力到发抖,却连一丝缝都推不开。

  “不过………”江妄的声音又响起来,这次近了些,仿佛就在耳边,“有些东西,比影子更能记住光。”

  话音刚落,雾气中,缓缓飘来一片槐叶,嫩绿的,叶面上还留着阳光晒过的纹路,边缘带着点卷曲,是爹当年总摘给娘的那种………

  爹说槐叶泡水能安神,每年槐花开时,总会摘一大把,让娘晾在窗台上。

  苏军接住槐叶,指尖触到那点熟悉的粗糙,忽然想起无数个傍晚:爹摘槐叶时,娘总站在旁边嗔怪“轻点掐,别把树弄疼了”………

  他就蹲在地上,看爹的影子把娘的影子罩住,像把伞,风一吹,两个影子就轻轻摇晃,槐叶落在他们的影子上,像撒了把碎星星。

  那些画面,清晰得像昨天。

  苏军握紧槐叶,转身往回走。秀莲还站在老槐树下,月光在她脚下投下淡淡的影,她正踮着脚往村口望,身影被拉得很长。

  他走过去,轻轻抱住她:“娘,我给你讲个故事吧,关于影子和光的。”

  他没再低头看脚下。因为他忽然明白,有些东西,就算没了影子,也能在心里长长久久地亮着………

  是爹的笑声,是娘的目光,是此刻怀里的温度,是往后每一天,他要好好陪着娘,把日子过成以前那样暖烘烘的模样。

  月光落在两人身上,母亲秀莲的影子轻轻覆在他脚边的空地上,像在替他把那片空白,捂得暖和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