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子的轮廓在暮色中渐渐清晰时,楚昭勒住了黑骆驼的缰绳。熟悉的老槐树在村口摇晃着枝叶,炊烟从家家户户的烟囱里升起,混着晚饭的香气飘过来,让连日赶路的疲惫瞬间消散了大半。楚明趴在老马背上,早就打起了瞌睡,铜铃在他腰间有气无力地晃着,叮当作响的节奏都慢了下来。
“到了。”兰珠轻声说,伸手替楚明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头发。她的目光掠过驿站的幌子,看到王掌柜正踮着脚往村口望,手里还攥着块抹布,显然是刚擦完桌子就跑了出来。
“楚小哥!”王掌柜看到他们,眼睛一亮,手里的抹布都扔了,快步跑过来,“可算回来了!我这心啊,悬了大半年,总算是落下来了。”他围着黑骆驼转了两圈,又拍了拍老马的脖子,“好家伙,你们这一路,可把大家伙儿都急坏了。”
小石头从骆驼背上跳下来,脚刚沾地就往张大叔的老伙计家跑,远远喊着:“张爷爷!我回来了!”
楚昭笑着摇摇头,翻身下驼,将缰绳递给迎上来的驿站伙计:“王掌柜,给我们准备点热乎饭,越简单越好。”
“早备着呢!”王掌柜乐呵呵地引着他们往驿站走,“知道你们爱吃面,我让后厨擀了宽面,卧了荷包蛋,就等你们回来下锅。”
驿站的院子里,几个相熟的镇民正等着,看到楚昭,纷纷围上来打招呼。卖菜的刘婶塞给他一把刚摘的青菜,铁匠铺的李叔拍着他的肩膀,嗓门大得能震落房檐上的灰尘:“楚小哥,听说你在凉州干了件大事?快给我们说道说道!”
楚昭被众人簇拥着进了屋,兰珠把楚明安顿到炕上睡觉,自己则去后厨帮忙。很快,一大碗热气腾腾的宽面端了上来,荷包蛋金黄油亮,汤汁里飘着葱花,香气扑鼻。楚昭饿坏了,埋头吃得飞快,面条滑过喉咙的温热感,比任何山珍海味都让人踏实。
“慢点吃,没人跟你抢。”王掌柜递过来一碟腌萝卜,“张大叔的老伙计下午还来呢,说等你回来,要跟你喝两盅。”
提到张大叔,楚昭的动作顿了顿。那位在归墟牺牲的老人,始终是他心里的牵挂。“我明天去看他。”他低声说。
“该去,该去。”王掌柜叹了口气,“张大叔这辈子不容易,就盼着你们能平平安安的。”
夜里,楚昭躺在熟悉的炕上,听着窗外的虫鸣和远处的犬吠,却久久没能入睡。他从怀里掏出络腮胡留下的半块玉佩,借着月光看上面的“守”字,与父亲留下的“陵”字拼在一起,严丝合缝,仿佛天生就该是一对。归墟烽燧的暗格、先祖手记、未断的影源……这些词语在他脑海里盘旋,像一团解不开的谜。
“还在想事?”兰珠的声音在黑暗中响起,“是不是担心络腮胡的话?”
楚昭嗯了一声,将玉佩放回怀里:“总觉得不踏实。影子虽然解了,但只要影源还在,就可能有人打它的主意。”
“别想太多了。”兰珠翻过身,面对着他,“我们已经做了能做的,剩下的,就交给该管的人吧。赵将军不是说,朝廷会派人看守归墟吗?”
楚昭知道她说得有道理,却还是放不下心。守陵人的血脉在他身体里流动,那种与生俱来的责任感,让他无法对潜在的危险视而不见。“等过几日,我想去归墟看看。”他说,“至少要找到先祖的手记,弄明白影源到底是什么。”
兰珠沉默了片刻,轻声道:“我跟你一起去。”
楚昭握住她的手,黑暗中,她的指尖微凉,却带着让人安心的力量。“好。”
第二天一早,楚昭就去了张大叔的老伙计家。老人正在院子里喂马,看到楚昭,放下手里的草料,眼圈一下子红了:“回来就好,回来就好。”他拉着楚昭进了屋,从炕柜里翻出个坛子,“这是张大叔埋在地下的好酒,他说等你回来,要跟你喝个痛快。”
楚昭看着酒坛上的泥封,鼻子一酸。他和老人坐在炕桌旁,倒上酒,一杯杯地喝着,说着张大叔生前的事。老人说,张大叔年轻的时候也是个闯荡过的人,去过西域,见过楼兰的遗迹,后来不知为何,就回了镇子,守着个小小的驿站,一守就是一辈子。
“他总说,有些东西比命还重要。”老人喝了口酒,眼里闪着光,“现在我才明白,他说的是你们,是那些需要守护的人。”
楚昭心里一动:“张大叔去过楼兰?”
“去过,去过好几次呢。”老人点头,“他说楼兰的沙子会唱歌,还说那里的佛塔下藏着秘密,只是他没福气看到。”
楚昭想起楼兰地宫的石棺和晶石,突然觉得张大叔的身份或许不简单。他是不是也和守陵人有关?
从老人家里出来,楚昭去了镇上的学堂。小石头正坐在教室里,跟着先生念书,朗朗的读书声从窗户里飘出来,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清亮。看到楚昭,他眼睛一亮,先生笑着挥挥手,让他出去。
“楚大哥,”小石头跑出来,手里拿着本刚学的字帖,“先生说我字写得好,让我跟他学记账呢。”
“挺好的。”楚昭摸了摸他的头,“
“到了。”兰珠轻声说,伸手替楚明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头发。她的目光掠过驿站的幌子,看到王掌柜正踮着脚往村口望,手里还攥着块抹布,显然是刚擦完桌子就跑了出来。
“楚小哥!”王掌柜看到他们,眼睛一亮,手里的抹布都扔了,快步跑过来,“可算回来了!我这心啊,悬了大半年,总算是落下来了。”他围着黑骆驼转了两圈,又拍了拍老马的脖子,“好家伙,你们这一路,可把大家伙儿都急坏了。”
小石头从骆驼背上跳下来,脚刚沾地就往张大叔的老伙计家跑,远远喊着:“张爷爷!我回来了!”
楚昭笑着摇摇头,翻身下驼,将缰绳递给迎上来的驿站伙计:“王掌柜,给我们准备点热乎饭,越简单越好。”
“早备着呢!”王掌柜乐呵呵地引着他们往驿站走,“知道你们爱吃面,我让后厨擀了宽面,卧了荷包蛋,就等你们回来下锅。”
驿站的院子里,几个相熟的镇民正等着,看到楚昭,纷纷围上来打招呼。卖菜的刘婶塞给他一把刚摘的青菜,铁匠铺的李叔拍着他的肩膀,嗓门大得能震落房檐上的灰尘:“楚小哥,听说你在凉州干了件大事?快给我们说道说道!”
楚昭被众人簇拥着进了屋,兰珠把楚明安顿到炕上睡觉,自己则去后厨帮忙。很快,一大碗热气腾腾的宽面端了上来,荷包蛋金黄油亮,汤汁里飘着葱花,香气扑鼻。楚昭饿坏了,埋头吃得飞快,面条滑过喉咙的温热感,比任何山珍海味都让人踏实。
“慢点吃,没人跟你抢。”王掌柜递过来一碟腌萝卜,“张大叔的老伙计下午还来呢,说等你回来,要跟你喝两盅。”
提到张大叔,楚昭的动作顿了顿。那位在归墟牺牲的老人,始终是他心里的牵挂。“我明天去看他。”他低声说。
“该去,该去。”王掌柜叹了口气,“张大叔这辈子不容易,就盼着你们能平平安安的。”
夜里,楚昭躺在熟悉的炕上,听着窗外的虫鸣和远处的犬吠,却久久没能入睡。他从怀里掏出络腮胡留下的半块玉佩,借着月光看上面的“守”字,与父亲留下的“陵”字拼在一起,严丝合缝,仿佛天生就该是一对。归墟烽燧的暗格、先祖手记、未断的影源……这些词语在他脑海里盘旋,像一团解不开的谜。
“还在想事?”兰珠的声音在黑暗中响起,“是不是担心络腮胡的话?”
楚昭嗯了一声,将玉佩放回怀里:“总觉得不踏实。影子虽然解了,但只要影源还在,就可能有人打它的主意。”
“别想太多了。”兰珠翻过身,面对着他,“我们已经做了能做的,剩下的,就交给该管的人吧。赵将军不是说,朝廷会派人看守归墟吗?”
楚昭知道她说得有道理,却还是放不下心。守陵人的血脉在他身体里流动,那种与生俱来的责任感,让他无法对潜在的危险视而不见。“等过几日,我想去归墟看看。”他说,“至少要找到先祖的手记,弄明白影源到底是什么。”
兰珠沉默了片刻,轻声道:“我跟你一起去。”
楚昭握住她的手,黑暗中,她的指尖微凉,却带着让人安心的力量。“好。”
第二天一早,楚昭就去了张大叔的老伙计家。老人正在院子里喂马,看到楚昭,放下手里的草料,眼圈一下子红了:“回来就好,回来就好。”他拉着楚昭进了屋,从炕柜里翻出个坛子,“这是张大叔埋在地下的好酒,他说等你回来,要跟你喝个痛快。”
楚昭看着酒坛上的泥封,鼻子一酸。他和老人坐在炕桌旁,倒上酒,一杯杯地喝着,说着张大叔生前的事。老人说,张大叔年轻的时候也是个闯荡过的人,去过西域,见过楼兰的遗迹,后来不知为何,就回了镇子,守着个小小的驿站,一守就是一辈子。
“他总说,有些东西比命还重要。”老人喝了口酒,眼里闪着光,“现在我才明白,他说的是你们,是那些需要守护的人。”
楚昭心里一动:“张大叔去过楼兰?”
“去过,去过好几次呢。”老人点头,“他说楼兰的沙子会唱歌,还说那里的佛塔下藏着秘密,只是他没福气看到。”
楚昭想起楼兰地宫的石棺和晶石,突然觉得张大叔的身份或许不简单。他是不是也和守陵人有关?
从老人家里出来,楚昭去了镇上的学堂。小石头正坐在教室里,跟着先生念书,朗朗的读书声从窗户里飘出来,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清亮。看到楚昭,他眼睛一亮,先生笑着挥挥手,让他出去。
“楚大哥,”小石头跑出来,手里拿着本刚学的字帖,“先生说我字写得好,让我跟他学记账呢。”
“挺好的。”楚昭摸了摸他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