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露在织天坊的桂花瓣上凝成珠时,楚明正用银梳梳理“轮回锦”上纠缠的青黛线。少年的袖口沾着点桂粉,是清晨摇树收花时蹭的,此刻被朝阳一照,粉粒在布面泛着浅金,像给蜻蜓翅添了层鳞。
“线要顺着香梳,”阿依古丽的声音从染缸边传来,她正用桂花汁调新的赭石,小辫上的莲蓬坠换了串桂花香囊,是兰珠用新采的花缝的,“兰珠姐说桂香里的线会软,梳顺了能带着香走,织出的纹才像浸了蜜。”
楚明跟着桂香飘来的方向动银梳,青黛线果然服帖了许多,顺着气流在布面织出道浅弧,恰好绕着荷塘的莲蓬,像给夏末的莲裹了层金纱。“你闻这味,”少年深吸了口气,线轴转动的轻响混着桂香,“比夏夜的蝉纹多了点暖,像把凉丝丝的风都烘甜了。”
波斯少年的信鸽落在枫树梢,脚上的信管缠着圈桂叶,展开的信纸带着股大漠的驼铃声。“商队过了玉门关,”楚昭念着信,“说河西走廊的枫红得像咱们织的红蜻蜓翅,他捡了块带枫纹的戈壁玉,说要嵌在新织机上。”
阿依古丽把信纸往枫树干上一晾,桂风卷得纸页哗哗响:“让他多采些骆驼刺的根,回来好调‘秋色染’。”她用桂花汁线在蜻蜓旁绣了只枫红的蝴蝶,翅尖点着星砂,像刚从火里飞出。
兰珠提着竹篮从回廊过来时,篮子里的陶罐盛着新酿的桂花酒,酒气混着花香漫开来,像团暖云。“给新织的谷仓纹抹点酒,”她往周明远手里塞了块桂花糕,“小石头说这样纹会更沉,像给时光添了层蜜。”她拿起缕琥珀线,往桂香染的谷仓纹上织,丝线在光里颤,果然带起串极淡的金芒,像阳光落在谷粒上。
周明远正给胡杨叶拓的叶脉纹收边,闻言往线轴上喷了点桂花酒:“去年看蝉鸣时,谁能想到今年有这么多桂香绕着织机飘?”他的织梭穿过布面,带起的酒香让谷仓纹仿佛都活了,褐红色的仓顶像堆满了熟谷。
小石头抱着个新做的桂木线轴跑过来,轴身缠着圈桂花瓣,转起来时沙沙响像落雨。“李老先生寄来本《秋实谱》,”他翻开谱子,里面的谷纹与他们织的麦穗竟分毫不差,“说守陵人在秋收时织锦,会把谷壳混进染料,说这样纹里能带着收成的沉。”
那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举着她的布瓜棚冲进来看,瓜藤上的棉绒沾着桂粉,在“轮回锦”的枫纹旁投下暖影,像给火添了些柴。“我要织个打谷场,”她把晒得红扑扑的脸凑近陶罐,酒香让她打了个小嗝,“用褐线织场,金粉线织谷堆,让谷仓旁热闹些,也让秋天更沉些。”
楚昭帮她把褐线穿进浸了桂花酒的针孔,针尖划过布面,留下道温暖的痕,像场边的篱。“你看,”他指着那痕,“桂香也在帮你围场呢。”
午后的阳光斜斜穿过枫枝,在“轮回锦”上投下碎红般的叶影。楚明织的枫蝶停在谷仓顶,阿依古丽的桂花酒线在麦田间流,波斯少年寄来的戈壁玉压在布角,玉上的枫纹与布面的红纹连得正好,小石头则在“织痕录”上画下这秋景,连每个人衣角的桂粉都画得清清楚楚。
桂花渐渐落了,像给织天坊铺了层金毯。阿依古丽把飘进染缸的花捞出来,团成小球挂在织机旁:“明年调染时添进去,说不定能让线香得更久。”
楚明看着满仓的褐,看着“轮回锦”上新旧交织的秋纹,突然明白波斯少年说的“秋色染”是什么意思。所谓轮回,不是重复过去的暖,而是让每个地方的秋,都带着共通的沉,在布上相遇——中原的谷映着西域的玉,漠北的沙混着江南的桂。
暮色漫上来时,桂香更浓了,染缸里的桂花汁结了层薄壳,像块块琥珀。大家把新摘的桂叶夹进“织痕录”,每片叶下都记着今日的秋声。“等明年翻到这页,”楚昭压好册子,“就知道今年的秋,沉得有多认真。”
晚风带着桂香吹过,枫枝的影轻轻摇,像在应和。荷塘的青蛙跳进水里,在“轮回锦”的戈壁玉旁漾起圈纹,像给新的织痕,添了点温润的注脚。
“线要顺着香梳,”阿依古丽的声音从染缸边传来,她正用桂花汁调新的赭石,小辫上的莲蓬坠换了串桂花香囊,是兰珠用新采的花缝的,“兰珠姐说桂香里的线会软,梳顺了能带着香走,织出的纹才像浸了蜜。”
楚明跟着桂香飘来的方向动银梳,青黛线果然服帖了许多,顺着气流在布面织出道浅弧,恰好绕着荷塘的莲蓬,像给夏末的莲裹了层金纱。“你闻这味,”少年深吸了口气,线轴转动的轻响混着桂香,“比夏夜的蝉纹多了点暖,像把凉丝丝的风都烘甜了。”
波斯少年的信鸽落在枫树梢,脚上的信管缠着圈桂叶,展开的信纸带着股大漠的驼铃声。“商队过了玉门关,”楚昭念着信,“说河西走廊的枫红得像咱们织的红蜻蜓翅,他捡了块带枫纹的戈壁玉,说要嵌在新织机上。”
阿依古丽把信纸往枫树干上一晾,桂风卷得纸页哗哗响:“让他多采些骆驼刺的根,回来好调‘秋色染’。”她用桂花汁线在蜻蜓旁绣了只枫红的蝴蝶,翅尖点着星砂,像刚从火里飞出。
兰珠提着竹篮从回廊过来时,篮子里的陶罐盛着新酿的桂花酒,酒气混着花香漫开来,像团暖云。“给新织的谷仓纹抹点酒,”她往周明远手里塞了块桂花糕,“小石头说这样纹会更沉,像给时光添了层蜜。”她拿起缕琥珀线,往桂香染的谷仓纹上织,丝线在光里颤,果然带起串极淡的金芒,像阳光落在谷粒上。
周明远正给胡杨叶拓的叶脉纹收边,闻言往线轴上喷了点桂花酒:“去年看蝉鸣时,谁能想到今年有这么多桂香绕着织机飘?”他的织梭穿过布面,带起的酒香让谷仓纹仿佛都活了,褐红色的仓顶像堆满了熟谷。
小石头抱着个新做的桂木线轴跑过来,轴身缠着圈桂花瓣,转起来时沙沙响像落雨。“李老先生寄来本《秋实谱》,”他翻开谱子,里面的谷纹与他们织的麦穗竟分毫不差,“说守陵人在秋收时织锦,会把谷壳混进染料,说这样纹里能带着收成的沉。”
那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举着她的布瓜棚冲进来看,瓜藤上的棉绒沾着桂粉,在“轮回锦”的枫纹旁投下暖影,像给火添了些柴。“我要织个打谷场,”她把晒得红扑扑的脸凑近陶罐,酒香让她打了个小嗝,“用褐线织场,金粉线织谷堆,让谷仓旁热闹些,也让秋天更沉些。”
楚昭帮她把褐线穿进浸了桂花酒的针孔,针尖划过布面,留下道温暖的痕,像场边的篱。“你看,”他指着那痕,“桂香也在帮你围场呢。”
午后的阳光斜斜穿过枫枝,在“轮回锦”上投下碎红般的叶影。楚明织的枫蝶停在谷仓顶,阿依古丽的桂花酒线在麦田间流,波斯少年寄来的戈壁玉压在布角,玉上的枫纹与布面的红纹连得正好,小石头则在“织痕录”上画下这秋景,连每个人衣角的桂粉都画得清清楚楚。
桂花渐渐落了,像给织天坊铺了层金毯。阿依古丽把飘进染缸的花捞出来,团成小球挂在织机旁:“明年调染时添进去,说不定能让线香得更久。”
楚明看着满仓的褐,看着“轮回锦”上新旧交织的秋纹,突然明白波斯少年说的“秋色染”是什么意思。所谓轮回,不是重复过去的暖,而是让每个地方的秋,都带着共通的沉,在布上相遇——中原的谷映着西域的玉,漠北的沙混着江南的桂。
暮色漫上来时,桂香更浓了,染缸里的桂花汁结了层薄壳,像块块琥珀。大家把新摘的桂叶夹进“织痕录”,每片叶下都记着今日的秋声。“等明年翻到这页,”楚昭压好册子,“就知道今年的秋,沉得有多认真。”
晚风带着桂香吹过,枫枝的影轻轻摇,像在应和。荷塘的青蛙跳进水里,在“轮回锦”的戈壁玉旁漾起圈纹,像给新的织痕,添了点温润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