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第一天-《无限兵源:古代战场的绝对掌控者》

  这一晚难得的平静。

  燕山和秦军都难得的开了酒禁。

  明天就要生死相搏,谁也不知道能不能活下来。

  喝一口酒算不得什么大事。

  宁盛展开图纸,将今天收集到的数据标注好。

  还有器械需要改进的地方,都让工匠进行了修改。

  秦军不缺楼车,这玩意很容易打造,关键部分有很多存货。

  即使不够用也能现场制作。

  巴图坐在帅位,听着宁盛有条不紊的安排工作。

  对宁盛越发的满意。

  这是他亲自提拔的人才,宁盛表现的越好,证明自己的眼光越优秀。

  最后巴图留下了宁盛,告诉了他白天的事情。

  宁盛听到自己被张渔歌点名之后,表面闪过惊喜,心中却打起了鼓。

  这是机遇也是危险,功绩会被放大,错误也会超级加倍。

  想到这,宁盛躬身退下,返回自己的帐篷做最后的计划修改。

  一些冒险的行为必须取消,自己不具备抵抗风险的能力。

  能出其不意自然更好,一旦失误可能会被张渔歌打上不好的标签。

  长远看来有害无益,毕竟想依靠先锋军攻下燕山是不可能的事情。

  攻城件事,一开始就注定是失败的任务。

  只是秦军用来历练新兵的磨刀石。

  在这里的所有人都会离开,每一支北上的队伍都会在燕山进行战场锻炼。

  合格之后进入东夏的国土,经过草原,在魏武的北方进行决战。

  所以不犯错就是最好的成绩。

  与此同时,张渔歌也在看最新绘制的地理图。

  这是魏武的情报贩子带来的真品。

  不但详细标注了魏武的地理山川,连东夏国的图纸都有。

  上千年的家族,底蕴不可小觑,他们的商队遍布天下。

  在魏武无法抵达的穷乡僻壤都有他们的商队痕迹。

  这一份地图不一定是最详细的,但是用来行军绰绰有余。

  在此地练军十日,随后北上!

  离开金川,补给就会变得困难,到时候拿东夏国的百姓祭天。

  就食于敌,也能减轻秦军的压力。

  可惜铁路只修到了金川。

  让人唤来巴图。

  张渔歌指着婆罗洲和东夏国这两个地方。

  “我已经下令让婆罗洲海军出发袭扰魏武的海船。”

  “虽然海军战船不足以封锁海域,但是袭击海船是足够了。”

  “而东夏国土漫长,我们需要高强度的新军。”

  “东夏水草丰茂,却无法供给大军的马匹消耗。”

  沉吟了一下,张渔歌又说。

  “除了必要的骑兵,和运输牲口,秦军只能以步兵的方式行军。”

  “黑甲军会先行一步,打通路线,我只给你三个月的时间,先锋军必须赶到奥尤陶勒盖铜矿附近。”

  “延期军法处置。”

  “开拔时间就定在十日之后。”

  巴图接下了军令。

  三个月急行军,对先锋军是非常严峻的考验。

  路上不能出现任何差池,否则延期当斩。

  “不能让婆罗洲的军队从南方发动攻击吗?”

  “或者海军学院掩护运兵船,登陆魏武的重要海港。”

  巴图看着巨大图纸,发出了自己的疑问。

  摇摇头,张渔歌语气冷漠。

  “决战地点只能在北方,海军学院除了袭扰还有另一个任务,阻止魏武从海面逃离。”

  “他们不会直接登陆作战。”

  “更重要的是,我需要一场大规模的会战来消耗魏武的男丁。”

  “以此平衡日益严重的男女问题。”

  “虽然死掉的人口很可惜,但是这是最快的方式。”

  “......”

  巴图沉默了,自从张渔歌大病一场。

  对百姓变得更冷漠,人口在他看来已经成为了一组增减的数字。

  不过巴图也不好说什么,毕竟他自己是一个政务盲,打打仗还行,处理这些事情实在是没有什么好主意。

  而此时的丰谷镇内。

  火器学院登上了火车,带着各种器具前往金川城。

  他们是唯一一个,躲过两次血色风波的书院。

  因为火器学院建立在黑甲军的大营之中。

  所有的火药制作,和原料定制全部由黑甲军提供。

  虽然挂着学院的名头,却都是带着编制的黑甲军。

  他们需要随军出征,在奥尤陶勒盖铜矿建立一个军工坊,生产弹药和火炮。

  魏武新都城北方的居庸关是天下雄城之一。

  只有一条约二十公里的通道可供行军,北方高原和魏武平原的天然通道。

  两侧高山夹峙,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居庸关长城,沿着山脊两侧修建,易守难攻。

  想要打下那里,没有火炮不是一般的困难。

  同行的还有医学院的学生,他们对黑甲军的征召已经习以为常。

  长途行军的本事一等一,而且医学院的新生有野外采药的课程,翻山越岭对他们来说更是家常便饭。

  所有人都在忙碌的时候,张威算是最清闲的一个。

  他带兵镇守陵南道,只要魏武不不出来,他就不需要做任何事情。

  张威还把百吨王的媳妇和儿子都带上了。

  让留守风谷镇的将领捶胸顿足。

  一点机会都不给他们。

  ......

  新的一天从死亡开始。

  有了昨日的试探,秦军的攻势一开始就变得非常凶猛。

  三十座楼车往前推进,上面还架起了攻城弩和投石车。

  双方一开始就进入白热化阶段。

  悍不畏死的秦军顶着烈火和弩箭数次登上城墙。

  只是燕山守军实在是太多了,根本站不住脚跟。

  进入白刃战之后,远程器械也无法提供掩护。

  只能依靠士兵的个人勇武。

  宁盛咬牙切齿,虽然早有预料,但是数次被打退。还是让他有种胜利明明就在眼前,却无法摘取的痛苦感。

  就在城墙上的李鸿彦更是愤怒和惊恐。

  这个可是五十米高的城墙!

  还有大量的火油和弩车,以及投石车。

  占据了绝对的地理优势,还被秦军几次打上城墙。

  这都是什么妖魔鬼怪!

  而且这群士兵一看就不是黑甲军那群猛兽。

  身高参差不齐,不同黑甲军基本都在两米上下,非常均衡。

  李鸿彦都不敢想,如果是黑甲军来攻城,这仗还能打吗。

  休战之后,李鸿彦拿起秦军尸体上拔下来的盔甲。

  面色铁青,难看无比。

  魏武的百炼精钢也不过如此,而秦军已经给所有士兵穿上了。

  虽然魏武这两年国立昌隆,物资不缺,也没做到这一步。

  守城的士卒虽然披甲,却是什么年代的都有。

  甚至有一些还是几百年前的老古董。

  被甲片刮一下都能得破伤风。

  燕山守军已经是除了十六卫之外,比较强劲的军队。

  守城都打成这样,在平原其它部队和待宰的牛羊没什么区别。

  尤其是秦军的作战意志,让李鸿彦压力爆棚。

  还好燕山守军是经年老卒。

  李鸿彦收起盔甲,让信使快马送去后方。

  有了经验,明天战事会更激烈。

  李鸿彦直接让重甲营做好准备,明天直接投入战斗。

  盔甲嘛,魏武也不是没有!

  三千重甲士兵早就在燕山枕戈待旦,如果战事不利,后方还会送来更多的盔甲。

  李鸿彦不想死,不如一次就压上所有的筹码,能过多久算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