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得到李怀德的支持-《四合院:守护何雨水,何雨柱逆袭》

  他观察着李怀德的脸色,见对方只是听着,并未露出不耐,便继续道:

  “正好,青禾她……她前段时间不是一直在研究工人职业病的防治吗?听说西北矿区那边有些特殊的病例和药材,她就动了心思,想去实地调研一下,看看能不能结合她的西医知识,搞出点新成果来,也算为厂里、为国家的医疗事业做点贡献。”

  他将苏青禾的专业动机抬了出来,增加了事情的可信度。

  “我就想着,能不能……能不能趁这个机会,向厂里申请一下,让我陪着青禾去一趟西北。一来,保障她的安全,协助她开展工作;二来,也正好去看看雨水,实地考察一下那边的情况,要是有合适的……也好把她的终身大事定一定,了我一桩心事。”

  何雨柱说完,微微躬身,一副全凭领导做主的姿态。

  李怀德放下汤勺,拿起手帕擦了擦嘴,没有立刻回答。

  办公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有烟雾袅袅升起。

  何雨柱的心微微提起,他知道,关键的时刻到了。

  李怀德在权衡,权衡这笔“交易”是否划算,权衡放他们离开的风险与可能带来的收益。

  过了足足一分钟,李怀德才缓缓开口,目光锐利地看向何雨柱:

  “西北……金川……路途可不近啊。现在外面的情况,你也知道,不比往常。介绍信、通行证,层层审批,可不那么容易。”

  “是,是,我知道这让厂长您为难了。”

  何雨柱连忙表态,语气诚恳,“主要是……青禾她对这个调研很上心,觉得是个出成绩的好机会。雨水的事,我也确实是放心不下。当然,一切都以厂里的工作为重,要是实在不方便,那……那就算了,我再想别的办法。”

  他以退为进,将皮球踢回给李怀德,同时再次强调了苏青禾“出成绩”的可能性。

  李怀德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笃笃的轻响。

  他需要何雨柱的药膳来维持甚至提升自己的身体状态(尤其是某些隐秘的功能),也需要苏青禾可能带来的“技术成果”作为他管理下的政绩。

  而何雨柱兄妹情深、操心妹妹婚事这个人设,也符合他一贯的调查和认知,听起来合情合理。

  至于风险……只要他们不自己作死,牵扯进那些敏感事件,去一趟西北,似乎也翻不起太大浪花。

  而且,将他们放出去,或许还能看看,他们到底会不会主动去联系某些“不该联系”的人……

  想到这里,李怀德心中已有决断。

  他脸上重新露出那种掌控一切的笑容:“雨柱啊,关心妹妹是好事,苏青禾同志有科研精神,更是难得。你们这份心,我理解了。”

  何雨柱心中一动,知道有戏。

  “这样吧,”

  李怀德拿起钢笔,“介绍信和通行证,我来想办法。不过,你们要快去快回,尤其是你,何雨柱,后勤处这一大摊子,离了你不行。苏青禾同志的调研,也要拿出实实在在的成果,不能白跑一趟,明白吗?”

  “明白!明白!”

  何雨柱脸上露出“惊喜”和“感激”的神色,“厂长您放心!我一定尽快回来,保证不耽误工作!青禾她也一定会全力以赴,争取带成果回来向您汇报!”

  “嗯。”

  李怀德满意地点点头,开始低头书写批条,“具体行程,你们自己定,定了告诉我一声就行。路上……注意安全。”

  最后四个字,他咬得略微重了些,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警告。

  何雨柱心中凛然,知道这“注意安全”含义颇深,既是提醒,也是告诫他们不要节外生枝。

  他恭敬地接过李怀德签好字的批条,看着上面鲜红的公章,心中一块大石暂时落地。

  第一步,成了!

  他再次千恩万谢地退出办公室,直到走到无人的楼梯拐角,才允许自己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后背竟已被冷汗浸湿。

  与李怀德这样的老狐狸周旋,每一步都如同在悬崖边行走。

  他握紧了手中的批条,这张纸,是他们通往西北、通往生路的钥匙,但也可能是一张将他们更快推向深渊的催命符。

  回到后勤处,他立刻开始不动声色地安排工作,做出短期离岗的准备。

  同时,派人去火车站打听前往西北的班次和需要的手续。

  下班回到家,他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苏青禾。

  苏青禾也是又喜又忧。喜的是计划第一步顺利,忧的是前路漫漫,吉凶未卜。

  “我们必须做好万全准备。”

  何雨柱沉声道,“路上所有的盘查都可能极其严格。爸妈在空间里,虽然安全,但我们自身的行李、证件,不能有任何纰漏。青禾,你的调研资料要准备得充分像样。另外……”

  他目光微闪,“我们需要一个合理的、携带少量‘特殊物资’的理由。比如,给你爸妈……不,是给雨水准备的,一些家乡的‘土特产’和‘补品’。”

  他刻意模糊了对象,但苏青禾立刻明白,这是为了掩饰他们可能会在路上悄悄取出灵泉空间里的食物或药材,给父母补充体力。

  “我明白。”

  苏青禾点头,“我会准备一些看起来像样的药材样本和调研工具。‘土特产’……我来想办法准备一些耐存放的。”

  夫妻二人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推敲,力求天衣无缝。

  几天后,前往西北的火车票终于到手,出发日期定在三天后。

  也就在这天傍晚,何雨柱再次收到了来自西北的信。

  这一次,不是何雨水写的,笔迹陌生,落款是“金川矿区技术科 陈”。

  何雨柱心中疑惑,拆开信,快速浏览起来。

  信的内容很简短,措辞客气,先是自我介绍是雨水在技术科的同事,受雨水所托转交此信。

  然后提到雨水近期工作繁忙,一切安好,勿念。

  最后,笔锋一转,用极其隐晦的词语写道:“……近日矿区风声亦紧,偶有陌生面孔打探支援技术人员背景,雨水同志专注技术,心无旁骛,然我等亦不免担忧。兄嫂若有意前来,还望慎之又慎,妥善安排,切莫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