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大地之上,一边是热火朝天的屯田垦荒与水利兴修,蓬勃的生机试图尽快掩盖战争的伤疤;另一边,黑暗的角落中,零星的抵抗与混乱却仍未完全熄灭。慕容超虽已被擒,主力尽丧,但总有一些忠于慕容氏的死硬分子、或因战争失去一切而铤而走险的溃兵散勇,隐匿于山泽林莽、或是残破的城镇废墟之中,不时窜出,袭击落单的北府军士兵、运输队,甚至骚扰新设立的流民屯田点。
这些袭击规模不大,却如同附骨之疽,难以根除,严重影响着地方的安定和重建工作的推进。北府军虽多次派兵清剿,但这些残敌熟悉本地地形,来得突然,去得迅速,如同滑溜的泥鳅,清剿效果甚微。
这一日,陈衍正在督造农具的工坊内,与工匠们商讨如何改进犁铧的耐磨度,一名军官急匆匆赶来禀报:“将军!不好了!昨日一支往东莱郡运送‘破荒犁’和粮种的小队,在鹰嘴山一带遭袭!押运士卒五人阵亡,农具粮种被劫掠一空!”
陈衍眉头瞬间紧锁。鹰嘴山地形复杂,沟壑纵横,已是多次发生类似袭击。
“可曾追踪到贼人下落?”
军官面露难色:“贼人极其狡猾,利用地形逃脱,只留下几具尸体,看装束像是燕军溃兵,但……难以确定其巢穴所在。大军进山搜剿,如同大海捞针,且极易遭其伏击。”
陈衍沉吟不语。这种治安战,最是消耗兵力士气,且难以彻底解决问题。他需要更精准的情报。
傍晚,回到临时居所,陈衍看着墙上悬挂的青州地图,目光落在鹰嘴山区域,陷入沉思。慕容月端着一壶刚沏好的茶进来,轻轻放在案上——这是她作为“技术顾问”工作的一部分,陈衍并未限制她的行动,但彼此心照不宣地保持着距离。
她放下茶壶,目光也无意中扫过地图上的鹰嘴山,脚步微微一顿。
陈衍察觉到了她这细微的异常,心中一动,忽然开口,语气平淡如同讨论技术问题:“鹰嘴山一带,近日多有溃兵袭扰我军粮械运输队,地形复杂,清剿不易。慕容姑娘久在青州,可知此地有何特别之处?或是……旧日军中,于此地可有甚隐秘据点、粮秣囤所?”
他问得很有技巧,并非直接询问溃兵情报,而是从地理和旧日军事部署的角度切入,符合她“技术顾问”的身份,也避免了直接触及敏感点。
慕容月身体微微一僵,端着茶盘的手指收紧了些。她沉默着,内心显然在进行激烈的斗争。
提供情报,意味着进一步“合作”,更进一步背弃她的过去。但那些袭击运输队的溃兵,抢劫的是农具和粮种,这些本是用于安抚青州流民、恢复生产的东西。她亲眼见过那些流民得到“破荒犁”时的希望,若因袭击而中断,甚至引发北府军对青州百姓更严厉的管控,绝非她所愿见。
而且……她与陈衍有“三年之约”,北府军在青州的统治越稳固,社会秩序越快恢复,对她而言也越有利。
良久,她缓缓抬起头,目光没有看陈衍,而是盯着地图上鹰嘴山的某条细小的支脉,声音低沉而清晰:“鹰嘴山主峰险峻,大军难行。但其西麓,有一处名唤‘葫芦峪’的隐秘山谷,入口极窄,内中却颇为宽阔,且有暗溪水源。昔日……大燕军中曾于此秘密囤积过一批应急军械,并设有了望哨。知道此处的人,不多。”
她的话语顿了顿,补充道:“袭击运输队,需快速转移赃物并隐匿。若我是溃兵首领,葫芦峪……确是上佳选择。其谷口地形,亦利于设伏。”
说完这些,她不再多言,微微躬身,转身退了出去,仿佛只是随口提了一个地理上的常识。
陈衍眼中精光一闪!葫芦峪!这个地名给了他关键的方向!
他立刻召来那名军官,下令:“重点搜查鹰嘴山西麓,一个叫‘葫芦峪’的山谷!行动务必隐秘,多派斥候,先确认敌情,再行合围,切勿打草惊蛇!”
有了明确的目标,北府军的行动效率大增。精锐斥候秘密潜入西麓,果然在极其隐蔽的葫芦峪入口发现了人为掩盖的痕迹和暗哨。经过周密侦查,确认了确有一股近百人的燕军溃兵盘踞于此,谷内甚至还有被劫掠的农具和粮草。
三日后,一场精心准备的围剿行动展开。北府军没有强攻险要的谷口,而是派出奇兵从山脊险处缒下,里应外合,一举端掉了这个巢穴。大部分溃兵被歼,少数被俘,被劫物资尽数夺回。
消息传回,陈衍心中稍安。这次成功的清剿,极大地震慑了其他区域的残敌,也保障了屯田政策的顺利推行。
他没有去特意感谢慕容月,仿佛那真的只是一次基于地理知识的普通讨论。但在下一次工坊会议结束时,他看似随意地对慕容月道:“鹰嘴山一带已靖,新一批农具明日可安全运抵东莱。流民垦殖,当可无忧矣。”
慕容月正整理图纸的手微微一顿,没有抬头,只是极轻地“嗯”了一声。
两人之间,没有言语上的感激或认可,却有一种无形的默契在悄然滋生。她提供了情报,他解决了问题,并告知了她一个“好”的结果。这是一种建立在“三年之约”基础上,极其脆弱却又实际有效的初级合作。
这次事件,如同在灰烬中闪烁的一点微光。它并未改变两人之间基本的对立立场和复杂情感,却实实在在地证明了一点:在特定条件下,合作是可能的,并且能带来对双方都有利的结果。
慕容月的心情依旧复杂。她为自己的“背叛”感到一丝不安,却又为避免了更大的动荡和杀戮而感到一丝释然。而陈衍,则在警惕之余,更加确信“技术顾问”这步棋的价值和潜力。清剿残敌的道路依然漫长,但有了一个隐秘的信息来源,无疑让事情变得顺畅了许多。
广固城外的秩序,正在这种明面的军事压力和暗地里的微妙合作中,一点点艰难地重建起来。
这些袭击规模不大,却如同附骨之疽,难以根除,严重影响着地方的安定和重建工作的推进。北府军虽多次派兵清剿,但这些残敌熟悉本地地形,来得突然,去得迅速,如同滑溜的泥鳅,清剿效果甚微。
这一日,陈衍正在督造农具的工坊内,与工匠们商讨如何改进犁铧的耐磨度,一名军官急匆匆赶来禀报:“将军!不好了!昨日一支往东莱郡运送‘破荒犁’和粮种的小队,在鹰嘴山一带遭袭!押运士卒五人阵亡,农具粮种被劫掠一空!”
陈衍眉头瞬间紧锁。鹰嘴山地形复杂,沟壑纵横,已是多次发生类似袭击。
“可曾追踪到贼人下落?”
军官面露难色:“贼人极其狡猾,利用地形逃脱,只留下几具尸体,看装束像是燕军溃兵,但……难以确定其巢穴所在。大军进山搜剿,如同大海捞针,且极易遭其伏击。”
陈衍沉吟不语。这种治安战,最是消耗兵力士气,且难以彻底解决问题。他需要更精准的情报。
傍晚,回到临时居所,陈衍看着墙上悬挂的青州地图,目光落在鹰嘴山区域,陷入沉思。慕容月端着一壶刚沏好的茶进来,轻轻放在案上——这是她作为“技术顾问”工作的一部分,陈衍并未限制她的行动,但彼此心照不宣地保持着距离。
她放下茶壶,目光也无意中扫过地图上的鹰嘴山,脚步微微一顿。
陈衍察觉到了她这细微的异常,心中一动,忽然开口,语气平淡如同讨论技术问题:“鹰嘴山一带,近日多有溃兵袭扰我军粮械运输队,地形复杂,清剿不易。慕容姑娘久在青州,可知此地有何特别之处?或是……旧日军中,于此地可有甚隐秘据点、粮秣囤所?”
他问得很有技巧,并非直接询问溃兵情报,而是从地理和旧日军事部署的角度切入,符合她“技术顾问”的身份,也避免了直接触及敏感点。
慕容月身体微微一僵,端着茶盘的手指收紧了些。她沉默着,内心显然在进行激烈的斗争。
提供情报,意味着进一步“合作”,更进一步背弃她的过去。但那些袭击运输队的溃兵,抢劫的是农具和粮种,这些本是用于安抚青州流民、恢复生产的东西。她亲眼见过那些流民得到“破荒犁”时的希望,若因袭击而中断,甚至引发北府军对青州百姓更严厉的管控,绝非她所愿见。
而且……她与陈衍有“三年之约”,北府军在青州的统治越稳固,社会秩序越快恢复,对她而言也越有利。
良久,她缓缓抬起头,目光没有看陈衍,而是盯着地图上鹰嘴山的某条细小的支脉,声音低沉而清晰:“鹰嘴山主峰险峻,大军难行。但其西麓,有一处名唤‘葫芦峪’的隐秘山谷,入口极窄,内中却颇为宽阔,且有暗溪水源。昔日……大燕军中曾于此秘密囤积过一批应急军械,并设有了望哨。知道此处的人,不多。”
她的话语顿了顿,补充道:“袭击运输队,需快速转移赃物并隐匿。若我是溃兵首领,葫芦峪……确是上佳选择。其谷口地形,亦利于设伏。”
说完这些,她不再多言,微微躬身,转身退了出去,仿佛只是随口提了一个地理上的常识。
陈衍眼中精光一闪!葫芦峪!这个地名给了他关键的方向!
他立刻召来那名军官,下令:“重点搜查鹰嘴山西麓,一个叫‘葫芦峪’的山谷!行动务必隐秘,多派斥候,先确认敌情,再行合围,切勿打草惊蛇!”
有了明确的目标,北府军的行动效率大增。精锐斥候秘密潜入西麓,果然在极其隐蔽的葫芦峪入口发现了人为掩盖的痕迹和暗哨。经过周密侦查,确认了确有一股近百人的燕军溃兵盘踞于此,谷内甚至还有被劫掠的农具和粮草。
三日后,一场精心准备的围剿行动展开。北府军没有强攻险要的谷口,而是派出奇兵从山脊险处缒下,里应外合,一举端掉了这个巢穴。大部分溃兵被歼,少数被俘,被劫物资尽数夺回。
消息传回,陈衍心中稍安。这次成功的清剿,极大地震慑了其他区域的残敌,也保障了屯田政策的顺利推行。
他没有去特意感谢慕容月,仿佛那真的只是一次基于地理知识的普通讨论。但在下一次工坊会议结束时,他看似随意地对慕容月道:“鹰嘴山一带已靖,新一批农具明日可安全运抵东莱。流民垦殖,当可无忧矣。”
慕容月正整理图纸的手微微一顿,没有抬头,只是极轻地“嗯”了一声。
两人之间,没有言语上的感激或认可,却有一种无形的默契在悄然滋生。她提供了情报,他解决了问题,并告知了她一个“好”的结果。这是一种建立在“三年之约”基础上,极其脆弱却又实际有效的初级合作。
这次事件,如同在灰烬中闪烁的一点微光。它并未改变两人之间基本的对立立场和复杂情感,却实实在在地证明了一点:在特定条件下,合作是可能的,并且能带来对双方都有利的结果。
慕容月的心情依旧复杂。她为自己的“背叛”感到一丝不安,却又为避免了更大的动荡和杀戮而感到一丝释然。而陈衍,则在警惕之余,更加确信“技术顾问”这步棋的价值和潜力。清剿残敌的道路依然漫长,但有了一个隐秘的信息来源,无疑让事情变得顺畅了许多。
广固城外的秩序,正在这种明面的军事压力和暗地里的微妙合作中,一点点艰难地重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