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渭水烽烟-《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

  潼关、武关相继陷落的噩耗,如同接连两记重锤,狠狠砸在已然风雨飘摇的长安城头。然而,后秦这艘即将沉没的破船,在最终没入深渊之前,仍试图进行最后一次、也是最猛烈的一次挣扎。所有的内耗与混乱,在亡国灭种的外部巨大威胁下,被暂时强行压制,一种绝望的、歇斯底里的战意,取代了之前的惶惑与颓丧。

  后秦主姚泓,在经历了兄弟相残的剧痛和朝臣的苦苦劝谏后,终于意识到,躲在长安城内苟延残喘只有死路一条。他做出了一个看似正确却为时已晚的决定:集结关中最后所能调动的所有兵力,东出长安,渡过渭水,在灞水以东、渭水南岸的广阔地带,与北府军进行一场战略决战!

  这是他所能想到的唯一生机——趁北府军刚出潼关,久战疲敝,立足未稳之际,倾尽全力,毕其功于一役。若能胜,则可暂时缓解亡国之危;若败……那便玉石俱焚。

  于是,后秦最后的主力军团开始集结。姚泓尽发长安禁军、仓促征召的民壮、以及从各方镇撤回的残兵,勉强凑出了一支号称二十万的大军。他以姚绍为大都督,统帅诸军,姚鸾、姚赞等宗室将领为副,浩浩荡荡,开出长安东门,沿渭水南岸布防,营寨连绵数十里,旌旗遮天,试图凭借渭水天堑,做最后的抵抗。

  与此同时,北府军在攻克潼关后,经过短暂休整补充,也如同出闸的猛虎,一路西进,兵锋直指长安。先锋王镇恶、沈田子等部一路势如破竹,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便已进抵渭水北岸,与对岸的秦军主力隔河相望。

  宽阔的渭水,泥沙俱下,水流湍急,成为了两军之间最后的天然屏障。

  刘裕亲率中军抵达前线。他立马北岸,遥望对岸秦军联营,嘴角露出一丝冷峻的笑意。敌人倾巢而出,正合他意!野外决战,正是北府军发挥其步卒结阵、器械精良优势的最佳场合,远比顿兵坚城之下要来得痛快。

  “姚泓穷途末路,欲做困兽之斗。此乃天赐良机,令我毕其功于一役!”刘裕对众将道,“渡河!破敌!”

  一声令下,北府这台庞大的战争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起来。

  渡河,是首要难题。后秦军在对岸严阵以待,绝不会让北府军轻易搭建浮桥。刘裕再次展现了其出色的战术谋划能力。他采用了声东击西之策。

  首先,他命王镇恶率领麾下精锐水军,大张旗鼓,逆渭水而上,摆出欲从上游渡河,迂回攻击秦军侧后的姿态。这一举动果然吸引了姚绍的主要注意力,秦军主力不得不分兵向上游移动,加强戒备。

  然而,真正的杀招却在正面!就在秦军注意力被王镇恶吸引之时,刘裕下令早已准备好的大批“武装粮车”和临时征调的民船,在强大弩炮和楼船的密集火力掩护下,强行于正面河道较窄、水流稍缓处抢渡!

  “放箭!压制对岸!”北府军楼船上的指挥官声嘶力竭地吼道。

  霎时间,矢如飞蝗,石如流星,如同暴雨般泼向对岸秦军的滩头阵地。北府军的远程火力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压得秦军抬不起头。

  无数小船、筏排,承载着北府锐卒,冒着零星射来的箭矢,拼命向对岸划去。不断有船只被射穿漏水,有士卒中箭落水,但后续者依旧前仆后继。

  朱超石、胡藩等悍将身先士卒,第一批登陆南岸!他们脚一沾地,立刻指挥先头部队结成一个小的圆阵,用盾牌和长矛死死顶住秦军的反扑,为后续部队争取时间。

  “快!快!车阵上前!”随着更多北府军登陆,工兵和士卒们奋力将那些经过改装、覆盖生牛皮的“武装粮车”推上岸,迅速首尾相连,在南岸滩头构筑起一道临时的、移动的防御阵地。

  后秦军岂肯让北府军轻易建立桥头堡?姚绍急调兵力,发动一波又一波凶猛的反击。羌人骑兵试图冲散北府军的阵型,步兵如潮水般涌上。灞渭之野,顿时杀声震天,血肉横飞。

  北府军的滩头阵地如同惊涛骇浪中的礁石,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凭借着车阵的防护、强弩的犀利和士卒的悍勇,他们硬生生顶住了秦军的疯狂反扑,站稳了脚跟。

  登陆的北府军越来越多,车阵不断向外扩展,桥头堡越来越稳固。刘裕见时机成熟,亲自率领主力,搭乘更大的船只,开始大规模渡河!

  当刘裕的帅旗在南岸滩头升起时,北府军士气大振!而秦军久攻不下,士气已然受挫。

  刘裕并未立刻发动总攻。他谨慎地依托车阵和滩头阵地,逐步巩固、扩大登陆场,将更多的兵力、器械,尤其是那些威力巨大的重型床弩和投石机,运抵南岸。

  与此同时,王镇恶的水军也在上游成功吸引了大量秦军,并伺机进行了小规模登陆,牵制了姚绍的兵力。

  决战的气氛,在渭水南岸弥漫,越来越浓。双方大军都在紧张地调动,排列阵型。北府军以步兵方阵为核心,辅以大量弩炮和两翼的骑兵,阵型严谨,杀气腾腾。后秦军则人数众多,但阵型略显混乱,夹杂着大量未经训练的新兵,全靠姚绍等老将弹压指挥。

  姚绍知道,不能再等了。一旦让北府军完全展开阵型,以其装备和战力,己方绝无胜算。他必须趁对方主力尚未完全渡河、阵型未稳之际,发动全力一击!

  他亲自督帅中军最精锐的部队,发起了最后的冲锋!

  “杀!”数以万计的秦军,如同决堤的洪水,呐喊着冲向正在列阵的北府军。

  面对这排山倒海般的攻势,刘裕面色沉静,手中令旗挥下。

  北府军阵中,令旗招展,鼓号齐鸣。最前排的重甲步兵如山而立,长矛如林般放下。身后的强弩手,尤其是那些刚刚运抵、狰狞可怖的重型床弩,发出了死亡的嘶鸣!

  “崩!崩!崩!”令人牙酸的弩弦巨响连成一片。

  特制的重型弩箭,如同黑色的闪电,瞬间撕裂空气,直接射入秦军冲锋的密集队形中!这些弩箭威力极其恐怖,往往能连续洞穿数人,甚至将人和马一起钉死在地上!秦军的冲锋势头为之一滞。

  紧接着,是普通弩手的轮番齐射。箭雨几乎遮蔽了天空,又如同冰雹般砸落。缺乏重甲防护的秦军士卒成片成片地倒下,惨叫声不绝于耳。

  北府军的远程打击,给冲锋的秦军造成了毁灭性的伤亡。然而,秦军毕竟人数占优,且抱有决死之心,仍有大量士卒冲破了箭雨,狠狠撞上了北府军的车阵和矛林!

  真正的白刃战开始了!双方士卒在渭水南岸的旷野上殊死搏杀。刀剑碰撞声、嘶吼声、惨叫声响彻四野。北府军阵型严谨,配合默契,如同磐石;秦军则凭借一股血勇,疯狂冲击,浪涛拍岸。

  战斗陷入了惨烈的僵持。每一寸土地的争夺,都付出着生命的代价。

  关键时刻,刘裕命令两翼一直养精蓄锐的北府骑兵,在朱超石等人的率领下,发起反击!这些配备了双马镫和高桥鞍的骑兵,虽然数量不及羌骑,但冲击力和稳定性更强。他们如同两把尖刀,狠狠插入了秦军因为久攻不下而开始显露疲态的侧翼!

  与此同时,上游的王镇恶部也加大了攻击力度,迫使姚绍无法从侧翼调兵回援。

  秦军的阵脚开始松动,恐慌如同瘟疫般蔓延。姚绍虽奋力督战,甚至亲手斩杀溃兵,但也无法阻止整个战线的动摇。

  北府军的总攻号角终于吹响!刘裕投入了所有预备队。养精蓄锐已久的生力军如同猛虎下山,扑向已然摇摇欲坠的秦军阵线。

  兵败如山倒!

  后秦军最后的斗志和阵型彻底崩溃了。士卒们丢盔弃甲,四散奔逃。自相践踏而死者,远多于战死者。姚绍在乱军中吐血坠马,被亲兵拼死救起,向西溃逃。姚鸾、姚赞等将领或战死,或不知所踪。

  北府军乘胜追击,斩首数万级,缴获军械物资无数。渭水为之染赤,浮尸堵塞河道。

  渭水决战,以北府军的彻底胜利而告终。后秦最后的主力,在这场决定国运的野战中,被彻底摧毁。

  长安的大门,至此已完全洞开,再无任何屏障。那座千年古都,如同熟透的果实,悬挂在枝头,等待着征服者的摘取。夕阳的余晖洒满血腥的战场,映照着北府军如林的旗帜和将士们疲惫却兴奋的脸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