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出长安,过陇山,天地便陡然换了一副颜色。
官道像一条被风沙反复搓揉的土黄色带子,勉强维系在苍茫的天地之间。左侧是连绵起伏、色调灰褐的陇山坡地,右侧远处,则已能望见祁连山终年积雪的峰顶,在湛蓝的天幕下闪烁着冰冷的寒光。时值初春,寒风依旧料峭,卷起地上的沙砾和枯草,抽打在行人脸上,隐隐作痛。这里已远离关中腹地的温润,扑面而来的是西北边陲的粗粝与辽阔。
在这条古老而漫长的官道上,一支规模不小的商队正在艰难西行。
这支商队打出的,是崭新的北秦玄色旗帜,旗面上绣着的玄鸟徽记在风中猎猎舞动。队伍的核心是超过百峰的双峰骆驼,它们背负着沉重的包裹,迈着沉稳而缓慢的步伐,铜铃随着步伐发出沉闷而有节奏的“叮当”声,是这旷野中最主要的音律。骆驼两侧,还有数十辆骡马大车,车轮碾过不平的路面,发出吱吱呀呀的呻吟。车上载着的,是从长安运出的丝绸、瓷器、漆器、纸张等珍贵货物,准备运往河西,乃至更远的西域,换取金币、玉石、香料和良马。
商队周围,簇拥着近百名护卫。他们并非北秦的正规军,多是商队主人——长安巨贾孙万金花费重金聘来的镖师和江湖好手,以及部分临时招募的勇壮之士。他们衣着混杂,皮甲、铁片甲,甚至厚棉袄都有,兵器也五花八门,但眼神大都锐利,带着走惯江湖的警惕和风霜之色。为首的镖头姓韩,是个约莫四十岁的精壮汉子,脸颊上一道刀疤从眉骨划到嘴角,更添几分凶悍。他骑着一匹健壮的河曲马,不停地在队伍前后巡视,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道路两侧的山坡和远处的地平线。
队伍中间,一辆装饰稍显华贵的马车里,坐着孙万金的心腹管家老周和一名年轻的账房先生。老周约莫五十岁,面容富态,但此刻眉头紧锁,时不时掀开车帘向外张望,眼中满是忧虑。
“这鬼地方,真是鸟不拉屎……”账房先生小声嘀咕着,看着窗外似乎永无尽头的荒凉景象,缩了缩脖子,“周叔,听说这一带近来不太平?”
老周放下车帘,叹了口气:“哪年太平过?只是新朝初立,陛下迁都,本以为能好些……唉,走这条路,就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但愿玄鸟旗能镇得住些魑魅魍魉。”他这话像是说给账房听,又像是自我安慰。
队伍最后面,是十几个像张十五这样的年轻人。张十五才十八岁,关中农家子,家里分了田,但日子依旧紧巴,听说跑西域一趟能挣回不少辛苦钱,便咬牙应募做了商队的杂役,负责照料几头驮运粮草和杂物的骆驼。这是他第一次走这么远的路,看什么都新鲜,但也早被连日的艰苦行程和荒凉景象磨去了兴奋,只剩下疲惫和对未知的恐惧。他紧紧跟着前面的驼队,生怕掉队。
商队已经走了快一个月,人困马乏。虽然打着北秦的旗号,沿途一些新归附的坞堡也会提供些饮水和简单的补给,但所有人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这条路上,除了恶劣的自然环境,真正要命的是神出鬼没的马贼和那些表面归顺、心底却不知打着什么算盘的部族。
午后,日头偏西,阳光变得有些刺眼却不再温暖。
商队进入一段相对狭窄的谷地。官道在这里被两侧低矮的土山夹持,蜿蜒向前。土山上只有稀稀拉拉的耐旱灌木和裸露的岩石,寂静得有些反常,连常见的沙鼠和飞鸟似乎都消失了。
韩镖头的眉头拧成了疙瘩,他猛地举起右手,厉声喝道:“停!都打起精神!这地方不对劲!”
队伍缓缓停下,护卫们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兵刃,紧张地环顾四周。驼铃停了下来,旷野中只剩下风声呜咽。
太静了。
就在这死寂的刹那——
“咻——啪!”
一支响箭带着凄厉的尖啸,从左侧山坡的某块巨石后射出,直冲云霄,随即炸开一团模糊的白烟。
“敌袭!结阵!护住驼队!”韩镖头反应极快,声嘶力竭地大吼,同时一把抽出了腰间的环首刀。
然而,敌人的速度更快!
几乎在响箭发出的同时,两侧山坡上陡然站起数十个身影!他们并非一窝蜂地冲下来,而是迅速而有条理地张弓搭箭。
“嗖嗖嗖嗖——!”
第一波箭雨已然精准地覆盖下来!目标明确,直指队伍外围的护卫和那些试图控制受惊牲口的伙计!
惨叫声瞬间撕裂了空旷的寂静!
五六名护卫和伙计应声倒地,箭矢深深地插入他们的胸膛、脖颈,鲜血立刻染红了黄土。拉车的骡马悲鸣着扬起前蹄,中箭的骆驼发出痛苦的嘶吼,轰然倒地,货物散落一地。
“举盾!举盾!”韩镖头目眦欲裂,格挡开两支射向他的箭,声音因为愤怒和惊惧而变形。这箭矢的力道和精准度,绝非寻常马贼!
幸存下来的护卫们慌忙举起随身携带的简陋木盾或皮盾,簇拥在一起,将商队核心护在中间。但第二轮、第三轮箭雨接踵而至,毫不留情地倾泻下来!箭簇撞击盾牌发出密集的“夺夺”声,不时有箭矢穿过缝隙,带来新的伤亡。
张十五吓得魂飞魄散,死死趴在一头骆驼身后,浑身抖得像风中的叶子。他看到平时对他颇为照顾的一个老伙计,刚举起铡草刀就被一支箭射穿了眼眶,一声没吭就倒了下去。温热的血甚至溅到了他的脸上。
箭雨稍歇。
“杀——!”
伴随着低沉而整齐的吼声,那些袭击者如同鬼魅般从山坡上冲了下来!他们约莫有七八十人,全都骑着健壮的骏马,动作矫健,冲击迅猛!
直到他们冲到近前,张十五和幸存者们才看清这些“马贼”的模样——他们大多穿着灰褐色的皮袄或旧戎服,看似杂乱,但细看之下,许多人内里衬着统一的暗色皮甲。他们用布巾蒙着脸,只露出一双双冰冷嗜杀的眼睛。手中的兵器清一色是制式的环首刀或长矛,远比商队护卫的兵器精良!更重要的是,他们冲锋时三人一组,彼此呼应,攻守兼备,透着一股久经沙场、训练有素的悍厉之气!
这根本不是马贼!这分明是一支精锐的骑兵!
“顶住!为了赏钱,为了家人!杀啊!”韩镖头狂吼着,带着还能战斗的护卫们迎了上去。他知道,今天碰上硬茬子了,逃跑只有死路一条,唯有死战或许有一线生机。
瞬间,金属撞击声、怒吼声、惨叫声、马匹的嘶鸣声混杂在一起,响彻谷地。一方是为了求生而拼命的镖师护卫,另一方则是冷酷高效、目的明确的职业战士。
战斗几乎是一边倒的。
商队护卫虽然勇猛,但个体武艺在军队式的配合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往往一个护卫刚要格挡正面劈来的马刀,侧翼就有长矛毒蛇般刺来,或者被疾驰而过的骑兵用刀顺势划开喉咙。
韩镖头武艺高强,接连劈翻了两名敌人,但他脸上的刀疤也因为愤怒而扭曲涨红。“你们不是马贼!你们到底是……”他的话未说完,一名似乎是头领的蒙面骑士策马冲来,刀光一闪,快如闪电!韩镖头奋力格挡,“铛”的一声巨响,他虎口迸裂,环首刀竟被硬生生磕飞!下一刻,冰冷的刀锋掠过,一颗硕大的头颅带着难以置信的表情飞起,鲜血喷涌如泉。
镖头战死,护卫们的抵抗瞬间崩溃。
剩下的护卫和伙计们要么被无情砍杀,要么跪地求饶,却也被毫不留情地补刀杀死。战斗迅速转变为一场屠杀。
袭击者们目标明确,分出小部分人继续清剿残余抵抗,大部分人则开始有条不紊地控制骆驼和车辆,检查货物,将值钱的丝绸、瓷器等迅速集中捆绑,动作熟练无比。
马车被粗暴地掀开。老周面如死灰,颤抖着举起双手:“好汉饶命!货物钱财尽可拿去,只求饶我等性命……”
那名头领模样的骑士策马过来,冷漠地看了看他,又看了看车里缩成一团、尿了裤子的账房先生,用带着古怪口音的汉话沙哑地问道:“北秦的使臣,在哪里?”
老周一愣,连忙道:“好汉明鉴!我们只是商队,去敦煌做买卖的,不是什么使臣啊!”
那头领眼神一冷,不再多问,只是挥了挥手。
旁边一名骑士立刻上前,手起刀落。老周的人头滚落车辕,无头的尸身喷溅着鲜血倒回车内。那账房先生吓得尖叫一声,晕死过去,随即也被一刀了账。
张十五躲在死去的骆驼后面,透过缝隙看到这血腥的一幕,死死捂住自己的嘴,眼泪和冷汗混在一起,全身的血液都快要凝固了。他听到那头领在喊:“搜!找出印信文书!所有带字的,全部带走!人,一个不留!”
屠杀在继续。无论是护卫、伙计、杂役,甚至是被雇佣的向导,只要被找到,立刻被杀。袭击者们沉默而高效,像一群冰冷的杀戮机器。
张十五的心脏疯狂跳动,几乎要跳出胸腔。他知道,下一个就轮到自己了。求生的本能压倒了一切。他趁着那些骑士正在远处检查货物、杀戮其他人的时候,看准了官道来时的方向,猛地从骆驼尸体后窜出,像一只受惊的野兔,拼命狂奔!
“那边还有一个!”有敌人发现了他,立刻有人张弓搭箭。
箭矢从他耳边呼啸而过,钉在前面的土地上。张十五什么也顾不上了,只知道拼命跑,摔倒了又立刻爬起来继续跑,肺部火辣辣地疼,喉咙里满是血腥味。
也许是他运气好,也许是他这样的杂役根本不值得浪费太多时间追击,又或许是那些袭击者的主要目标是货物和“使臣”。最终,追射的箭矢停了,身后疯狂的杀戮声和惨叫声也渐渐远去。
他不知道跑了多久,直到彻底脱力,一头栽倒在冰冷的土路上,昏死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他被冻醒了。夜色如墨,繁星满天,旷野的风寒冷刺骨。他挣扎着爬起来,回头望向那片谷地的方向,只有一片死寂的黑暗。
全死了……大家都死了……
巨大的恐惧和悲伤淹没了他。他不敢停留,忍着浑身剧痛和饥饿,凭着求生的本能和对来路模糊的记忆,跌跌撞撞地向着东方,向着来的方向,一步一步挪去。
两天后,傍晚。
陇西郡,秦州(北秦旧都,现西京)最西边的的一个戍堡。戍卒发现了这个几乎不成人形的少年。他衣衫褴褛,满身血污和尘土,脚上的鞋早已磨烂,露出血肉模糊的双脚,眼神涣散,嘴里只会反复念叨着“死了……全死了……”、“马贼……好多的马贼……”、“不是……他们不是……”
戍堡校尉意识到事态严重,立刻派人用快马,将这个唯一的幸存者和他那语无伦次却血腥味扑面的消息,火速送往东面数百里外的长安。
消息一层层递送,速度越来越快,换马不换人,如同插上了翅膀,穿越陇山,飞向那刚刚安定下来的新都。
而在那片惨案发生的谷地,只留下百余具被乌鸦和野狼啃噬的尸体、散落破碎的货物、以及一面被践踏得污浊不堪、依稀能辨出玄鸟纹样的北秦旗帜,在呜咽的寒风中,无力地抖动。
丝路之上,再添一道狰狞的血痕。
官道像一条被风沙反复搓揉的土黄色带子,勉强维系在苍茫的天地之间。左侧是连绵起伏、色调灰褐的陇山坡地,右侧远处,则已能望见祁连山终年积雪的峰顶,在湛蓝的天幕下闪烁着冰冷的寒光。时值初春,寒风依旧料峭,卷起地上的沙砾和枯草,抽打在行人脸上,隐隐作痛。这里已远离关中腹地的温润,扑面而来的是西北边陲的粗粝与辽阔。
在这条古老而漫长的官道上,一支规模不小的商队正在艰难西行。
这支商队打出的,是崭新的北秦玄色旗帜,旗面上绣着的玄鸟徽记在风中猎猎舞动。队伍的核心是超过百峰的双峰骆驼,它们背负着沉重的包裹,迈着沉稳而缓慢的步伐,铜铃随着步伐发出沉闷而有节奏的“叮当”声,是这旷野中最主要的音律。骆驼两侧,还有数十辆骡马大车,车轮碾过不平的路面,发出吱吱呀呀的呻吟。车上载着的,是从长安运出的丝绸、瓷器、漆器、纸张等珍贵货物,准备运往河西,乃至更远的西域,换取金币、玉石、香料和良马。
商队周围,簇拥着近百名护卫。他们并非北秦的正规军,多是商队主人——长安巨贾孙万金花费重金聘来的镖师和江湖好手,以及部分临时招募的勇壮之士。他们衣着混杂,皮甲、铁片甲,甚至厚棉袄都有,兵器也五花八门,但眼神大都锐利,带着走惯江湖的警惕和风霜之色。为首的镖头姓韩,是个约莫四十岁的精壮汉子,脸颊上一道刀疤从眉骨划到嘴角,更添几分凶悍。他骑着一匹健壮的河曲马,不停地在队伍前后巡视,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道路两侧的山坡和远处的地平线。
队伍中间,一辆装饰稍显华贵的马车里,坐着孙万金的心腹管家老周和一名年轻的账房先生。老周约莫五十岁,面容富态,但此刻眉头紧锁,时不时掀开车帘向外张望,眼中满是忧虑。
“这鬼地方,真是鸟不拉屎……”账房先生小声嘀咕着,看着窗外似乎永无尽头的荒凉景象,缩了缩脖子,“周叔,听说这一带近来不太平?”
老周放下车帘,叹了口气:“哪年太平过?只是新朝初立,陛下迁都,本以为能好些……唉,走这条路,就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但愿玄鸟旗能镇得住些魑魅魍魉。”他这话像是说给账房听,又像是自我安慰。
队伍最后面,是十几个像张十五这样的年轻人。张十五才十八岁,关中农家子,家里分了田,但日子依旧紧巴,听说跑西域一趟能挣回不少辛苦钱,便咬牙应募做了商队的杂役,负责照料几头驮运粮草和杂物的骆驼。这是他第一次走这么远的路,看什么都新鲜,但也早被连日的艰苦行程和荒凉景象磨去了兴奋,只剩下疲惫和对未知的恐惧。他紧紧跟着前面的驼队,生怕掉队。
商队已经走了快一个月,人困马乏。虽然打着北秦的旗号,沿途一些新归附的坞堡也会提供些饮水和简单的补给,但所有人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这条路上,除了恶劣的自然环境,真正要命的是神出鬼没的马贼和那些表面归顺、心底却不知打着什么算盘的部族。
午后,日头偏西,阳光变得有些刺眼却不再温暖。
商队进入一段相对狭窄的谷地。官道在这里被两侧低矮的土山夹持,蜿蜒向前。土山上只有稀稀拉拉的耐旱灌木和裸露的岩石,寂静得有些反常,连常见的沙鼠和飞鸟似乎都消失了。
韩镖头的眉头拧成了疙瘩,他猛地举起右手,厉声喝道:“停!都打起精神!这地方不对劲!”
队伍缓缓停下,护卫们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兵刃,紧张地环顾四周。驼铃停了下来,旷野中只剩下风声呜咽。
太静了。
就在这死寂的刹那——
“咻——啪!”
一支响箭带着凄厉的尖啸,从左侧山坡的某块巨石后射出,直冲云霄,随即炸开一团模糊的白烟。
“敌袭!结阵!护住驼队!”韩镖头反应极快,声嘶力竭地大吼,同时一把抽出了腰间的环首刀。
然而,敌人的速度更快!
几乎在响箭发出的同时,两侧山坡上陡然站起数十个身影!他们并非一窝蜂地冲下来,而是迅速而有条理地张弓搭箭。
“嗖嗖嗖嗖——!”
第一波箭雨已然精准地覆盖下来!目标明确,直指队伍外围的护卫和那些试图控制受惊牲口的伙计!
惨叫声瞬间撕裂了空旷的寂静!
五六名护卫和伙计应声倒地,箭矢深深地插入他们的胸膛、脖颈,鲜血立刻染红了黄土。拉车的骡马悲鸣着扬起前蹄,中箭的骆驼发出痛苦的嘶吼,轰然倒地,货物散落一地。
“举盾!举盾!”韩镖头目眦欲裂,格挡开两支射向他的箭,声音因为愤怒和惊惧而变形。这箭矢的力道和精准度,绝非寻常马贼!
幸存下来的护卫们慌忙举起随身携带的简陋木盾或皮盾,簇拥在一起,将商队核心护在中间。但第二轮、第三轮箭雨接踵而至,毫不留情地倾泻下来!箭簇撞击盾牌发出密集的“夺夺”声,不时有箭矢穿过缝隙,带来新的伤亡。
张十五吓得魂飞魄散,死死趴在一头骆驼身后,浑身抖得像风中的叶子。他看到平时对他颇为照顾的一个老伙计,刚举起铡草刀就被一支箭射穿了眼眶,一声没吭就倒了下去。温热的血甚至溅到了他的脸上。
箭雨稍歇。
“杀——!”
伴随着低沉而整齐的吼声,那些袭击者如同鬼魅般从山坡上冲了下来!他们约莫有七八十人,全都骑着健壮的骏马,动作矫健,冲击迅猛!
直到他们冲到近前,张十五和幸存者们才看清这些“马贼”的模样——他们大多穿着灰褐色的皮袄或旧戎服,看似杂乱,但细看之下,许多人内里衬着统一的暗色皮甲。他们用布巾蒙着脸,只露出一双双冰冷嗜杀的眼睛。手中的兵器清一色是制式的环首刀或长矛,远比商队护卫的兵器精良!更重要的是,他们冲锋时三人一组,彼此呼应,攻守兼备,透着一股久经沙场、训练有素的悍厉之气!
这根本不是马贼!这分明是一支精锐的骑兵!
“顶住!为了赏钱,为了家人!杀啊!”韩镖头狂吼着,带着还能战斗的护卫们迎了上去。他知道,今天碰上硬茬子了,逃跑只有死路一条,唯有死战或许有一线生机。
瞬间,金属撞击声、怒吼声、惨叫声、马匹的嘶鸣声混杂在一起,响彻谷地。一方是为了求生而拼命的镖师护卫,另一方则是冷酷高效、目的明确的职业战士。
战斗几乎是一边倒的。
商队护卫虽然勇猛,但个体武艺在军队式的配合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往往一个护卫刚要格挡正面劈来的马刀,侧翼就有长矛毒蛇般刺来,或者被疾驰而过的骑兵用刀顺势划开喉咙。
韩镖头武艺高强,接连劈翻了两名敌人,但他脸上的刀疤也因为愤怒而扭曲涨红。“你们不是马贼!你们到底是……”他的话未说完,一名似乎是头领的蒙面骑士策马冲来,刀光一闪,快如闪电!韩镖头奋力格挡,“铛”的一声巨响,他虎口迸裂,环首刀竟被硬生生磕飞!下一刻,冰冷的刀锋掠过,一颗硕大的头颅带着难以置信的表情飞起,鲜血喷涌如泉。
镖头战死,护卫们的抵抗瞬间崩溃。
剩下的护卫和伙计们要么被无情砍杀,要么跪地求饶,却也被毫不留情地补刀杀死。战斗迅速转变为一场屠杀。
袭击者们目标明确,分出小部分人继续清剿残余抵抗,大部分人则开始有条不紊地控制骆驼和车辆,检查货物,将值钱的丝绸、瓷器等迅速集中捆绑,动作熟练无比。
马车被粗暴地掀开。老周面如死灰,颤抖着举起双手:“好汉饶命!货物钱财尽可拿去,只求饶我等性命……”
那名头领模样的骑士策马过来,冷漠地看了看他,又看了看车里缩成一团、尿了裤子的账房先生,用带着古怪口音的汉话沙哑地问道:“北秦的使臣,在哪里?”
老周一愣,连忙道:“好汉明鉴!我们只是商队,去敦煌做买卖的,不是什么使臣啊!”
那头领眼神一冷,不再多问,只是挥了挥手。
旁边一名骑士立刻上前,手起刀落。老周的人头滚落车辕,无头的尸身喷溅着鲜血倒回车内。那账房先生吓得尖叫一声,晕死过去,随即也被一刀了账。
张十五躲在死去的骆驼后面,透过缝隙看到这血腥的一幕,死死捂住自己的嘴,眼泪和冷汗混在一起,全身的血液都快要凝固了。他听到那头领在喊:“搜!找出印信文书!所有带字的,全部带走!人,一个不留!”
屠杀在继续。无论是护卫、伙计、杂役,甚至是被雇佣的向导,只要被找到,立刻被杀。袭击者们沉默而高效,像一群冰冷的杀戮机器。
张十五的心脏疯狂跳动,几乎要跳出胸腔。他知道,下一个就轮到自己了。求生的本能压倒了一切。他趁着那些骑士正在远处检查货物、杀戮其他人的时候,看准了官道来时的方向,猛地从骆驼尸体后窜出,像一只受惊的野兔,拼命狂奔!
“那边还有一个!”有敌人发现了他,立刻有人张弓搭箭。
箭矢从他耳边呼啸而过,钉在前面的土地上。张十五什么也顾不上了,只知道拼命跑,摔倒了又立刻爬起来继续跑,肺部火辣辣地疼,喉咙里满是血腥味。
也许是他运气好,也许是他这样的杂役根本不值得浪费太多时间追击,又或许是那些袭击者的主要目标是货物和“使臣”。最终,追射的箭矢停了,身后疯狂的杀戮声和惨叫声也渐渐远去。
他不知道跑了多久,直到彻底脱力,一头栽倒在冰冷的土路上,昏死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他被冻醒了。夜色如墨,繁星满天,旷野的风寒冷刺骨。他挣扎着爬起来,回头望向那片谷地的方向,只有一片死寂的黑暗。
全死了……大家都死了……
巨大的恐惧和悲伤淹没了他。他不敢停留,忍着浑身剧痛和饥饿,凭着求生的本能和对来路模糊的记忆,跌跌撞撞地向着东方,向着来的方向,一步一步挪去。
两天后,傍晚。
陇西郡,秦州(北秦旧都,现西京)最西边的的一个戍堡。戍卒发现了这个几乎不成人形的少年。他衣衫褴褛,满身血污和尘土,脚上的鞋早已磨烂,露出血肉模糊的双脚,眼神涣散,嘴里只会反复念叨着“死了……全死了……”、“马贼……好多的马贼……”、“不是……他们不是……”
戍堡校尉意识到事态严重,立刻派人用快马,将这个唯一的幸存者和他那语无伦次却血腥味扑面的消息,火速送往东面数百里外的长安。
消息一层层递送,速度越来越快,换马不换人,如同插上了翅膀,穿越陇山,飞向那刚刚安定下来的新都。
而在那片惨案发生的谷地,只留下百余具被乌鸦和野狼啃噬的尸体、散落破碎的货物、以及一面被践踏得污浊不堪、依稀能辨出玄鸟纹样的北秦旗帜,在呜咽的寒风中,无力地抖动。
丝路之上,再添一道狰狞的血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