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邺城方定,兵锋四指-《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

  邺城,这座饱经沧桑的北方巨城,在经历了一场精心策划的智取与不可避免的血火洗礼后,终于沉寂下来。空气中弥漫着硝烟未尽的气息、淡淡的血腥味,以及一种无所适从的惶恐。但更多的,是一种秩序正在强行取代混乱的肃穆。

  原北魏的征南将军府,如今已成为大秦东路军的中军行辕。府门外甲士林立,枪戟如林,黑色的北秦旗帜取代了北魏的狼头纛,在冬日苍白的阳光下无声飘扬,宣告着权力的更迭。

  府邸正堂,炭火烧得正旺,驱散着北地的严寒。独孤信并未坐在那张象征着主将尊位的虎皮大椅上,而是身着玄色常服,背对着众人,负手立于悬挂的巨大河北舆图之前。图上,代表北秦势力的黑色小旗已牢牢钉在“邺”字之上,但其四周——信都、襄国、邯郸、中山、博陵……乃至更广阔的州郡,依旧是一片象征敌对的暗红色,如同未熄的余烬,随时可能复燃。

  堂下,东路军主要将领、高级幕僚、以及“察事听子”的负责人肃然而立。人人甲胄在身,虽经苦战,却精神矍铄,目光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渴望与对堂上那位统帅的敬畏。

  独孤信缓缓转过身,目光如冷电般扫过全场。他面容依旧冷峻,但眉宇间一丝难以察觉的疲色,显示着连日运筹的耗神。

  “邺城已下。”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金石之音,“此战,赖将士用命,上下同心,更仰陛下天威,方克此坚城。”

  他顿了顿,开始具体叙功:“先锋都尉王猛,率先登城,勇冠三军,记头功,擢升为鹰扬郎将。”

  “弩营校尉周禄,指挥得宜,箭雨蔽日,有效压制城头,记大功,赏金百两,绢帛五十匹。”

  “斥候营队正赵五,深入险境,传递情报及时,擢升为校尉。”

  ……

  他一一点名,从斩将夺旗的猛士,到负责土木作业的工械营官佐,赏罚分明,毫不含糊。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一位看似文弱、身着青袍的幕僚身上。

  “司马林,”独孤信的声音难得地缓和了一丝,“策反邺城西门校尉,献城有功。汝深入虎穴,斡旋于敌腹,功在社稷。陛下曾有言,‘察事听子’之功,隐于幕后,尤重于阵前斩将。本将特奏请陛下,授汝骑都尉衔,领邺城安抚副使,赏宅邸一座,田亩二百。”

  那名叫司马林的幕僚身体微微一颤,显然激动不已,却强自镇定,出列深深一揖:“卑职份所当为,不敢言功。谢大将军提拔!”众人皆投去钦佩的目光,深知此等功绩背后的凶险。

  叙功完毕,独孤信神色一肃:“然,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有伤必恤。阵亡将士,名录需即刻核实,优加抚恤,骸骨妥善收敛,择日集体安葬,立碑纪功。伤者,军医营需全力救治,慕容皇后遣来的医官队伍不日将至,务使伤者有所依。”

  处理完战后事宜,他的语调陡然提升,手指重重地点在身后的舆图上:“然,诸君且看!邺城非终点,乃起点!河北大局,未定也!”

  众人的目光随之聚焦于地图之上。

  “信都!”独孤信的手指敲在冀州治所之上,“乃河北心腹,魏虏必屯重兵,粮草充沛,城防更甚邺城。襄国、邯郸,为其羽翼;中山、博陵,乃至幽燕,为其后援。我军顿兵邺城一日,彼等便多一日喘息之机,若使其缓过气来,纠集力量反扑,则我孤军深入,危矣!”

  他目光灼灼,扫视诸将:“故,我军不可有片刻懈怠!当趁魏虏新败,河北震怖,人心动摇之际,速遣劲旅,扫荡四方,廓清寰宇,将邺城周遭州县,尽数纳入掌控,连点成片,使我后方稳固,粮道畅通!最终目标,直指信都,捣毁北魏在河北的最后堡垒!”

  战略方向已明,众将群情激昂,跃跃欲试。

  “请大将军下令!”

  独孤信走到沙盘前,手持令箭,开始具体部署:

  “参军李繁听令!”

  “末将在!”一员气质沉稳的中年将领出列。

  “予你步卒八千,骑卒一千,向西、向南攻略魏郡、阳平郡残余城池坞堡。清剿溃兵,招抚流亡,务必保障我主力侧后无忧。另,多派精干斥候,向西试探,尽可能与中路陛下主力取得联系,通报我东路进展。”

  “末将领命!”李繁接过令箭,神色凝重,深知巩固后方责任重大。

  “鹰扬郎将贺拔胜听令!”

  “末将在!”一员身材魁梧、面容粗犷的悍将踏步而出,声若洪钟。他是独孤信麾下有名的善守之将。

  “予你精兵一万,留守邺城!此城乃我军根基,后勤命脉所在。你的任务:第一,加固城防,日夜巡哨,严防死守,绝不容有任何闪失!第二,严格执行安民告示,镇压一切潜在叛乱苗头,遇有煽动破坏者,无论胡汉,立斩不赦!第三,协助司马安抚使,稳定民心,恢复市集,确保粮草物资周转顺畅。邺城若失,我军前功尽弃,你可能做到?”

  贺拔胜胸膛一挺,大声道:“大将军放心!城在人在!贺拔胜但有一口气在,必保邺城万全!”

  “好!”独孤信将令箭重重拍在他手中。

  最后,他的目光投向堂内最为精锐的一批将领,其中包括刚刚升迁的王猛、周禄等人。

  “其余诸将,整备本部兵马,补充粮草箭矢。明日拂晓,随本将亲率主力,北上!”

  他的手指划过沙盘,从邺城指向邯郸、襄国,最终落向信都。

  “先取邯郸,再克襄国,扫清信都外围!我要让拓跋焘看看,他的河北腹地,是如何被我大秦铁骑,一寸寸踏破的!”

  命令下达,众将轰然应诺,战意沸腾。

  独孤信深吸一口气,声音再次变得沉凝,如同最后敲响的警钟:“诸君!陛下在中路苦战,牵制魏虏主力。我东路一举一动,皆关乎全局胜负!兵锋所向,非为杀戮,实为平定!重申军纪:破城之后,不得妄杀百姓,不得淫人妻女,不得劫掠财物!降者免死,抵抗者诛首恶即可。攻心为上,攻城为下!若有人胆敢违令,坏我大秦天威,休怪本将剑下无情!”

  他冰冷的眼神让所有人心中一凛,刚刚升腾的狂热战意被注入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克制。

  “各自回去准备吧。明日,兵发邯郸!”

  众将躬身领命,鱼贯而出。大堂之内,只剩下独孤信一人,再次转身,望向那幅巨大的河北舆图。他的目光越过邯郸、襄国,久久停留在“信都”二字之上。

  窗外,寒风呼啸,却吹不散这座刚刚易主的巨城中,正在酝酿的、指向更北方的滚滚兵锋。河北大地的棋局,随着邺城这颗关键棋子的落下,进入了更加激烈的中盘搏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