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隆庆撤军的命令,如同在已然不稳的辽军阵营中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的不是有序的涟漪,而是难以遏制的混乱浪潮。久攻雄州不下的疲惫,莫州方向的屡屡受挫,以及蔚州失陷带来的后方恐慌,早已让这支南侵大军的士气跌落谷底。撤退,对于许多底层士卒而言,意味着可以离开这片吞噬了无数同袍性命的修罗场,求生的本能压过了纪律的约束。
混乱,首先从雄州城外的辽军大营开始。各部人马争先恐后地收拾营帐、辎重,建制被打乱,将领的命令在恐慌情绪的蔓延下效力大减。丢弃的旗帜、损坏的器械、甚至部分粮草,被随意抛弃在营地里,一副败军之象。
雄州城头,高琼敏锐地捕捉到了辽军的异动。他立刻意识到,杨延昭的判断再次应验了!耶律隆庆要跑!
“机不可失!传令,骑兵全部出动,步卒紧随其后,出关追击!”高琼当机立断,甚至来不及进行更周密的部署。他知道,此刻最重要的是抓住战机,最大限度地扩大战果,杀伤辽军有生力量!
沉重的瓦桥关城门再次洞开,憋屈了许久的宋军骑兵如同出闸猛虎,在将领的率领下,呼啸着冲向一片混乱的辽军后队。他们并不与尚有组织的辽军断后部队过多纠缠,而是如同狼群般,专门撕咬那些掉队的、混乱的辽军小队,纵火焚烧遗弃的辎重车辆,将恐慌进一步向前方蔓延。
辽军的撤退,从一开始就蒙上了溃败的阴影。
与此同时,莫州方向,接到杨延昭全面反击命令的杨延嗣和焦赞,精神大振。
“七将军!辽狗要跑!”焦赞指着远处耶律奴瓜大营中升起的异样烟尘,兴奋地吼道。
杨延嗣咧嘴一笑,露出森白的牙齿:“追了咱们这么久,也该咱们好好‘送送’他们了!传令,全军集结,目标耶律奴瓜大营,给老子狠狠地打!”
这一次,宋军不再避战,不再游移。杨延嗣率领骑兵主力,正面直冲耶律奴瓜试图稳住阵脚的后卫防线。而焦赞则指挥跳荡营和步卒,从侧翼发起猛攻。杨洪率领的“星火”营,更是将剩余的震天雷毫不吝啬地投向辽军密集处。
“轰!轰!轰!”
爆炸声接连响起,本就因撤退命令而士气低落的耶律奴瓜部,在宋军蓄势已久的猛烈反击下,终于支撑不住,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耶律奴瓜本人虽奋力搏杀,试图组织抵抗,但在乱军之中,也被一枚近距离爆炸的震天雷破片所伤,险些被蜂拥而上的宋军生擒,最后在亲兵拼死护卫下,仅以身免,狼狈北逃。
莫州之围彻底解除,耶律奴瓜部遭受毁灭性打击,残部星散。
东西两翼的溃败,如同不断收紧的绞索,让正在中路军中仓皇北撤的耶律隆庆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和压力。他原本规划的交替掩护、梯次撤退的计划,在宋军迅猛的追击和高琼、杨延嗣部的坚决打击下,几乎完全破产。整个辽军撤退队伍,长达数十里,首尾不能相顾,完全暴露在宋军的兵锋之下。
而杨延昭亲自率领的定州主力,此时已经疾行至白沟河(宋辽界河之一)南岸,依托河岸地形,迅速构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阻击阵地。强弩手埋伏在河堤之后,骑兵在两翼游弋,步卒枪阵如林,严阵以待。
杨延昭站在一处高坡上,望着北方烟尘滚滚的地平线,目光冷冽。他知道,耶律隆庆的主力很快就会到达这里。白沟河,将是这场战役的终点,也是他送给这位骄狂辽帅的最后一份“大礼”。
“告诉将士们,耶律隆庆的生死,就在今日!守住河岸,不许一兵一卒过河!我们要在这里,为北疆换来十年的太平!”杨延昭的声音传遍阵地,激荡着每一个宋军士卒的心。
当耶律隆庆率领着中军主力,一路丢盔弃甲,冲破高琼所部的层层骚扰,终于看到白沟河时,他们看到的,是南岸那严整的军阵,飘扬的“杨”字大旗,以及河面上被宋军提前破坏或控制的渡船。
前有阻截,后有追兵,侧翼还有不断袭扰的宋军骑兵!耶律隆庆陷入了绝境!
“杨延昭!!!”耶律隆庆看着对岸那杆熟悉的大旗,发出绝望而怨毒的咆哮。他试图组织兵力,强渡白沟河,但在宋军密集的弩箭和严阵以待的步骑反击下,数次冲锋都被击退,河滩上留下了大量辽军的尸体。
战斗从午后持续到黄昏。辽军如同被困在笼中的野兽,左冲右突,却始终无法突破白沟河防线。士气彻底崩溃,许多辽军士卒开始不顾军令,丢弃兵器,试图泅渡冰冷的河水,溺毙者不计其数。
夕阳如血,映照着白沟河畔尸横遍野的惨状。耶律隆庆在亲卫的死战保护下,终于找到一处宋军防守相对薄弱的河段,凭借个人勇武和战马的优良,强行渡河,身上多处带伤,头冠失落,披头散发,状如疯魔,头也不回地向北逃窜而去。
主帅率先逃命,剩下的辽军更是兵败如山倒,彻底失去了抵抗的意志,或降或逃,八万南侵大军,最终能跟随耶律隆庆逃回辽境的,十不存三四。
而西线的萧挞凛,在接到耶律隆庆北撤和夺回蔚州的命令后,已是进退失据。他面前是刚刚经历血战、士气正旺的雁门守军,身后是攻克蔚州、以逸待劳的康保裔部(康保裔在焚毁蔚州大量物资后,并未急于撤离,而是依托城防,准备迎击萧挞凛)。当他得知耶律隆庆主力已在白沟河惨败北逃的消息后,深知大势已去,无奈之下,只能放弃蔚州,绕道北返,沿途同样遭到河东宋军和自发组织的乡勇的不断袭击,损失惨重。
至此,耶律隆庆精心策划、志在必得的南侵,以一场彻头彻尾的惨败告终。宋军三线告捷,斩获无数,缴获的军械、马匹、旗帜堆积如山。自雍熙北伐以来,宋军对辽作战,从未取得过如此辉煌、如此彻底的胜利!
消息传开,整个北疆,乃至整个大宋都沸腾了!从边关军镇到内地州县,到处都在传颂着杨延昭的威名,传颂着雄州、莫州、蔚州、白沟河这一连串的胜利!
“杨太保用兵如神!真乃我朝卫霍!”
“杨家将忠勇无双,力挽狂澜!”
“北疆太平矣!”
欢呼声、赞誉声,如同海啸般席卷而来。杨延昭的声望,在这场空前的胜利中,达到了如日中天、无人能及的地步。
然而,站在白沟河畔,看着士兵们清理战场、收拢俘虏的杨延昭,脸上却并无太多喜色。他望着北方耶律隆庆逃遁的方向,又看了看脚下这片被鲜血浸透的土地,心中思绪万千。
这一战,他改变了历史,避免了可能的“君子馆之殇”,重创了辽国,为大宋赢得了宝贵的战略喘息期。但是,耶律隆庆逃了,辽国的根基并未动摇。经此一败,辽国上下必然同仇敌忾,未来的报复,只会更加猛烈。
而且……他摸了摸怀中那份来自汴梁、措辞微妙、询问战况和催促火器工艺的密旨,嘴角泛起一丝淡淡的苦涩。
“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句古语,如同幽灵般在他脑海中盘旋。来自背后的寒意,或许比辽军的刀剑,更加致命。
乘胜逐北,饮马白沟。功盖当世,名动天下。但杨延昭知道,属于他的另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才刚刚拉开序幕。
混乱,首先从雄州城外的辽军大营开始。各部人马争先恐后地收拾营帐、辎重,建制被打乱,将领的命令在恐慌情绪的蔓延下效力大减。丢弃的旗帜、损坏的器械、甚至部分粮草,被随意抛弃在营地里,一副败军之象。
雄州城头,高琼敏锐地捕捉到了辽军的异动。他立刻意识到,杨延昭的判断再次应验了!耶律隆庆要跑!
“机不可失!传令,骑兵全部出动,步卒紧随其后,出关追击!”高琼当机立断,甚至来不及进行更周密的部署。他知道,此刻最重要的是抓住战机,最大限度地扩大战果,杀伤辽军有生力量!
沉重的瓦桥关城门再次洞开,憋屈了许久的宋军骑兵如同出闸猛虎,在将领的率领下,呼啸着冲向一片混乱的辽军后队。他们并不与尚有组织的辽军断后部队过多纠缠,而是如同狼群般,专门撕咬那些掉队的、混乱的辽军小队,纵火焚烧遗弃的辎重车辆,将恐慌进一步向前方蔓延。
辽军的撤退,从一开始就蒙上了溃败的阴影。
与此同时,莫州方向,接到杨延昭全面反击命令的杨延嗣和焦赞,精神大振。
“七将军!辽狗要跑!”焦赞指着远处耶律奴瓜大营中升起的异样烟尘,兴奋地吼道。
杨延嗣咧嘴一笑,露出森白的牙齿:“追了咱们这么久,也该咱们好好‘送送’他们了!传令,全军集结,目标耶律奴瓜大营,给老子狠狠地打!”
这一次,宋军不再避战,不再游移。杨延嗣率领骑兵主力,正面直冲耶律奴瓜试图稳住阵脚的后卫防线。而焦赞则指挥跳荡营和步卒,从侧翼发起猛攻。杨洪率领的“星火”营,更是将剩余的震天雷毫不吝啬地投向辽军密集处。
“轰!轰!轰!”
爆炸声接连响起,本就因撤退命令而士气低落的耶律奴瓜部,在宋军蓄势已久的猛烈反击下,终于支撑不住,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耶律奴瓜本人虽奋力搏杀,试图组织抵抗,但在乱军之中,也被一枚近距离爆炸的震天雷破片所伤,险些被蜂拥而上的宋军生擒,最后在亲兵拼死护卫下,仅以身免,狼狈北逃。
莫州之围彻底解除,耶律奴瓜部遭受毁灭性打击,残部星散。
东西两翼的溃败,如同不断收紧的绞索,让正在中路军中仓皇北撤的耶律隆庆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和压力。他原本规划的交替掩护、梯次撤退的计划,在宋军迅猛的追击和高琼、杨延嗣部的坚决打击下,几乎完全破产。整个辽军撤退队伍,长达数十里,首尾不能相顾,完全暴露在宋军的兵锋之下。
而杨延昭亲自率领的定州主力,此时已经疾行至白沟河(宋辽界河之一)南岸,依托河岸地形,迅速构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阻击阵地。强弩手埋伏在河堤之后,骑兵在两翼游弋,步卒枪阵如林,严阵以待。
杨延昭站在一处高坡上,望着北方烟尘滚滚的地平线,目光冷冽。他知道,耶律隆庆的主力很快就会到达这里。白沟河,将是这场战役的终点,也是他送给这位骄狂辽帅的最后一份“大礼”。
“告诉将士们,耶律隆庆的生死,就在今日!守住河岸,不许一兵一卒过河!我们要在这里,为北疆换来十年的太平!”杨延昭的声音传遍阵地,激荡着每一个宋军士卒的心。
当耶律隆庆率领着中军主力,一路丢盔弃甲,冲破高琼所部的层层骚扰,终于看到白沟河时,他们看到的,是南岸那严整的军阵,飘扬的“杨”字大旗,以及河面上被宋军提前破坏或控制的渡船。
前有阻截,后有追兵,侧翼还有不断袭扰的宋军骑兵!耶律隆庆陷入了绝境!
“杨延昭!!!”耶律隆庆看着对岸那杆熟悉的大旗,发出绝望而怨毒的咆哮。他试图组织兵力,强渡白沟河,但在宋军密集的弩箭和严阵以待的步骑反击下,数次冲锋都被击退,河滩上留下了大量辽军的尸体。
战斗从午后持续到黄昏。辽军如同被困在笼中的野兽,左冲右突,却始终无法突破白沟河防线。士气彻底崩溃,许多辽军士卒开始不顾军令,丢弃兵器,试图泅渡冰冷的河水,溺毙者不计其数。
夕阳如血,映照着白沟河畔尸横遍野的惨状。耶律隆庆在亲卫的死战保护下,终于找到一处宋军防守相对薄弱的河段,凭借个人勇武和战马的优良,强行渡河,身上多处带伤,头冠失落,披头散发,状如疯魔,头也不回地向北逃窜而去。
主帅率先逃命,剩下的辽军更是兵败如山倒,彻底失去了抵抗的意志,或降或逃,八万南侵大军,最终能跟随耶律隆庆逃回辽境的,十不存三四。
而西线的萧挞凛,在接到耶律隆庆北撤和夺回蔚州的命令后,已是进退失据。他面前是刚刚经历血战、士气正旺的雁门守军,身后是攻克蔚州、以逸待劳的康保裔部(康保裔在焚毁蔚州大量物资后,并未急于撤离,而是依托城防,准备迎击萧挞凛)。当他得知耶律隆庆主力已在白沟河惨败北逃的消息后,深知大势已去,无奈之下,只能放弃蔚州,绕道北返,沿途同样遭到河东宋军和自发组织的乡勇的不断袭击,损失惨重。
至此,耶律隆庆精心策划、志在必得的南侵,以一场彻头彻尾的惨败告终。宋军三线告捷,斩获无数,缴获的军械、马匹、旗帜堆积如山。自雍熙北伐以来,宋军对辽作战,从未取得过如此辉煌、如此彻底的胜利!
消息传开,整个北疆,乃至整个大宋都沸腾了!从边关军镇到内地州县,到处都在传颂着杨延昭的威名,传颂着雄州、莫州、蔚州、白沟河这一连串的胜利!
“杨太保用兵如神!真乃我朝卫霍!”
“杨家将忠勇无双,力挽狂澜!”
“北疆太平矣!”
欢呼声、赞誉声,如同海啸般席卷而来。杨延昭的声望,在这场空前的胜利中,达到了如日中天、无人能及的地步。
然而,站在白沟河畔,看着士兵们清理战场、收拢俘虏的杨延昭,脸上却并无太多喜色。他望着北方耶律隆庆逃遁的方向,又看了看脚下这片被鲜血浸透的土地,心中思绪万千。
这一战,他改变了历史,避免了可能的“君子馆之殇”,重创了辽国,为大宋赢得了宝贵的战略喘息期。但是,耶律隆庆逃了,辽国的根基并未动摇。经此一败,辽国上下必然同仇敌忾,未来的报复,只会更加猛烈。
而且……他摸了摸怀中那份来自汴梁、措辞微妙、询问战况和催促火器工艺的密旨,嘴角泛起一丝淡淡的苦涩。
“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句古语,如同幽灵般在他脑海中盘旋。来自背后的寒意,或许比辽军的刀剑,更加致命。
乘胜逐北,饮马白沟。功盖当世,名动天下。但杨延昭知道,属于他的另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