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城内的气氛,在一种外松内紧的诡异状态下,度过了三天。表面上,杨延昭依旧在与赵稹周旋,应对朝廷的催逼,各军寨也一如既往地操练、巡边。但在水面之下,一股强大的力量正在悄然凝聚,如同即将喷发的火山。
第三日,子夜。
定州北门悄然洞开,没有号角,没有战鼓,只有马蹄包裹厚布踏在土地上的沉闷声响,以及甲胄兵刃轻微碰撞的铿锵之音。杨延昭亲率杨延嗣麾下八千最精锐的骑兵,焦赞跳荡营一千悍卒,以及杨洪亲自指挥的五百“星火营”全体,合计近万兵马,如同一条沉默的钢铁巨蟒,滑入沉沉的夜色之中。
他们没有打出任何旗号,人马皆衔枚疾走,沿着预先选定的小路和荒僻地带,向着北方辽境深处,疾驰而去。他们的目标,直指数百里外的辽国南京——幽州!
这是一次极其冒险的军事行动。孤军深入,后勤补给困难,一旦被辽军主力咬住,或者幽州防守严密无法撼动,这近万北疆精华,很可能有去无回。
杨延昭骑在战马上,夜风扑面,带着塞外的寒意。他回头望了一眼南方定州城模糊的轮廓,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情绪。他将所有的赌注都压在了这一次奔袭上,不仅是为了打破僵局,更是为了向所有人证明,他杨延昭,绝非任人宰割之辈!
“加速前进!”杨延昭低喝一声,一夹马腹,率先冲入更深的黑暗。身后,近万铁骑如同决堤的洪流,紧随其后,卷起漫天烟尘,却又被夜色完美地掩盖。
与此同时,“锐眼司”散布的迷雾也开始生效。各种真真假假的消息开始在边境流传:有的说杨延昭因抗旨不尊,已被朝廷密使拿下;有的说北疆军中因粮饷短缺发生哗变;更有的说杨延昭见西线危急,朝廷猜忌,已心生异志,正暗中集结兵力,意图不明……
这些混乱的信息,通过各种渠道,不可避免地传到了辽国南京,耶律休哥的耳中。
幽州,南院大王王府。
耶律休哥看着几份内容矛盾的情报,眉头紧锁。他一生用兵谨慎,最不喜这种虚实难辨的局面。
“杨延昭……他到底想干什么?”耶律休哥喃喃自语,“军中生变?意图不明?还是……故布疑阵?”
一名将领道:“于越,无论其意图如何,此时其内部混乱,正是我大军南下的天赐良机!不如即刻点齐兵马,猛攻雄州,必可一举破关!”
另一名将领则持重道:“不可!杨延昭狡诈多端,此或许是诱敌之计!他故意示弱于内,实则想引我军出战,再施以诡计。去岁狼山之败,不可不察!”
耶律休哥沉吟不语。他内心深处,同样倾向于后者。他与杨延昭交手两次,深知此人用兵,鬼神莫测,绝不可能如此轻易就陷入内乱。这很可能是又一个陷阱。
“传令各军,没有本帅命令,不得擅动!加派斥候,严密监视宋军动向,尤其是定州方向!本帅要确知,杨延昭到底在不在定州!”耶律休哥最终做出了稳妥的决定。他宁愿错过一次可能的机会,也绝不愿再次落入杨延昭的圈套。
然而,就在耶律休哥按兵不动、静观其变之时,杨延昭率领的奔袭部队,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幽州逼近。他们避开大道和城镇,专走山间小路和荒原,日夜兼程,人歇马不歇。
第四日黄昏,奔袭部队已深入辽境二百余里,距离幽州已不足百里!沿途遭遇的小股辽军巡骑和游牧部落,都被前锋杨延嗣以雷霆手段迅速清除,不留活口,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行动的隐蔽性。
当晚,部队在一处隐蔽的山谷中短暂休整。连续的高强度行军,人困马乏,但每个士卒眼中都燃烧着狂热的战意。他们知道,自己正在参与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传奇奔袭!
杨延昭召集杨延嗣、焦赞、杨洪进行最后的战前部署。
“明日拂晓,我军即可抵达幽州城南二十里处的‘桑干河’。”杨延昭摊开简陋的地图,声音因连日奔波而有些沙哑,却依旧沉稳,“幽州城高池深,守军不下数万,强攻绝无可能。我们的目的,是震慑,是佯动,是制造混乱!”
他指向地图:“延嗣,你率六千骑兵,于拂晓时分,大张旗鼓,直扑幽州南门!不必靠近城墙弓箭射程,就在城外五里处列阵,摇旗呐喊,做出攻城姿态!要多张旗帜,广布疑兵,声势越大越好!”
“得令!”杨延嗣兴奋领命。
“焦赞,你率跳荡营,护卫‘星火营’前出至桑干河畔,占据有利地形,构筑简易阵地。杨洪!”杨延昭目光转向他,“你的‘星火营’,是此战关键!待延嗣在城南制造出足够声势,吸引守军注意力后,你部将所有轰天雷、震天雷,以最大射程,全部给我投射到幽州城头及城内!不要吝啬!我要让整个幽州城,都听到我大宋的雷霆之怒!看到冲天的火光!”
“属下明白!定让辽狗肝胆俱裂!”杨洪眼中闪烁着疯狂的光芒。
“记住!”杨延昭环视三人,语气凝重,“我们只有半天时间!午时之前,无论战果如何,必须撤离!耶律休哥不是庸才,他很快就能反应过来。一旦其周边驻军合围,我们想走就难了!撤离时,延嗣骑兵断后,焦赞、杨洪先行,按预定路线,交替掩护,撤回边境!”
“是!”三人齐声应诺,他们都明白,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死亡舞蹈。
休整完毕,部队再次启程,借着夜色的掩护,如同暗夜中的死神,悄无声息地扑向那座辽国在南方的统治中心。
而此时的幽州城,依旧沉浸在黎明前的宁静之中。城头守军抱着长矛,打着哈欠,浑然不知,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正即将降临在他们头顶。
耶律休哥也刚刚起身,正在王府内用早膳。他心中那丝隐隐的不安,随着清晨的寒意,似乎变得更加清晰了。
“报——!!!”
一名斥候连滚带爬地冲入王府,脸色煞白,声音凄厉如同鬼嚎:
“于越!不好了!宋军!大量的宋军骑兵,突然出现在城南二十里外!打着……打着杨字旗号!看声势,不下万人!直扑我幽州而来!!”
“什么?!”耶律休哥手中的银筷“当啷”一声掉在桌上,他猛地站起身,脸上第一次露出了难以置信的震惊之色!
杨延昭?!他不在定州应付朝廷和西线的烂摊子,怎么会突然出现在幽州城下?!这怎么可能?!
一瞬间,耶律休哥全明白了!那些所谓的内部混乱、意图不明,全都是烟雾!杨延昭真正的目标,从来就不是西线,也不是固守,而是他耶律休哥的根本——幽州!
一股冰冷的寒意,瞬间窜遍了耶律休哥的全身。
“鸣钟!示警!全军登城!!”耶律休哥嘶声大吼,再也顾不上什么沉稳风度。
然而,已经晚了。
就在幽州城警钟凄厉响起的同时,地平线上,如同旭日初升般,出现了无数翻飞的宋军战旗!杨延嗣一马当先,率领着六千铁骑,如同席卷大地的狂潮,带着震天的喊杀声,向着幽州城南门,发起了气势恢宏的佯攻!
而更远处,桑干河畔,杨洪冷静地挥下了手臂。
下一刻,无数拖着死亡焰尾的黑点,腾空而起,如同来自地狱的流星雨,划破黎明的天空,带着杨延昭孤注一掷的决绝,狠狠地砸向了那座雄伟的辽国南京城!
幽州惊雷,即将炸响!
第三日,子夜。
定州北门悄然洞开,没有号角,没有战鼓,只有马蹄包裹厚布踏在土地上的沉闷声响,以及甲胄兵刃轻微碰撞的铿锵之音。杨延昭亲率杨延嗣麾下八千最精锐的骑兵,焦赞跳荡营一千悍卒,以及杨洪亲自指挥的五百“星火营”全体,合计近万兵马,如同一条沉默的钢铁巨蟒,滑入沉沉的夜色之中。
他们没有打出任何旗号,人马皆衔枚疾走,沿着预先选定的小路和荒僻地带,向着北方辽境深处,疾驰而去。他们的目标,直指数百里外的辽国南京——幽州!
这是一次极其冒险的军事行动。孤军深入,后勤补给困难,一旦被辽军主力咬住,或者幽州防守严密无法撼动,这近万北疆精华,很可能有去无回。
杨延昭骑在战马上,夜风扑面,带着塞外的寒意。他回头望了一眼南方定州城模糊的轮廓,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情绪。他将所有的赌注都压在了这一次奔袭上,不仅是为了打破僵局,更是为了向所有人证明,他杨延昭,绝非任人宰割之辈!
“加速前进!”杨延昭低喝一声,一夹马腹,率先冲入更深的黑暗。身后,近万铁骑如同决堤的洪流,紧随其后,卷起漫天烟尘,却又被夜色完美地掩盖。
与此同时,“锐眼司”散布的迷雾也开始生效。各种真真假假的消息开始在边境流传:有的说杨延昭因抗旨不尊,已被朝廷密使拿下;有的说北疆军中因粮饷短缺发生哗变;更有的说杨延昭见西线危急,朝廷猜忌,已心生异志,正暗中集结兵力,意图不明……
这些混乱的信息,通过各种渠道,不可避免地传到了辽国南京,耶律休哥的耳中。
幽州,南院大王王府。
耶律休哥看着几份内容矛盾的情报,眉头紧锁。他一生用兵谨慎,最不喜这种虚实难辨的局面。
“杨延昭……他到底想干什么?”耶律休哥喃喃自语,“军中生变?意图不明?还是……故布疑阵?”
一名将领道:“于越,无论其意图如何,此时其内部混乱,正是我大军南下的天赐良机!不如即刻点齐兵马,猛攻雄州,必可一举破关!”
另一名将领则持重道:“不可!杨延昭狡诈多端,此或许是诱敌之计!他故意示弱于内,实则想引我军出战,再施以诡计。去岁狼山之败,不可不察!”
耶律休哥沉吟不语。他内心深处,同样倾向于后者。他与杨延昭交手两次,深知此人用兵,鬼神莫测,绝不可能如此轻易就陷入内乱。这很可能是又一个陷阱。
“传令各军,没有本帅命令,不得擅动!加派斥候,严密监视宋军动向,尤其是定州方向!本帅要确知,杨延昭到底在不在定州!”耶律休哥最终做出了稳妥的决定。他宁愿错过一次可能的机会,也绝不愿再次落入杨延昭的圈套。
然而,就在耶律休哥按兵不动、静观其变之时,杨延昭率领的奔袭部队,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幽州逼近。他们避开大道和城镇,专走山间小路和荒原,日夜兼程,人歇马不歇。
第四日黄昏,奔袭部队已深入辽境二百余里,距离幽州已不足百里!沿途遭遇的小股辽军巡骑和游牧部落,都被前锋杨延嗣以雷霆手段迅速清除,不留活口,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行动的隐蔽性。
当晚,部队在一处隐蔽的山谷中短暂休整。连续的高强度行军,人困马乏,但每个士卒眼中都燃烧着狂热的战意。他们知道,自己正在参与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传奇奔袭!
杨延昭召集杨延嗣、焦赞、杨洪进行最后的战前部署。
“明日拂晓,我军即可抵达幽州城南二十里处的‘桑干河’。”杨延昭摊开简陋的地图,声音因连日奔波而有些沙哑,却依旧沉稳,“幽州城高池深,守军不下数万,强攻绝无可能。我们的目的,是震慑,是佯动,是制造混乱!”
他指向地图:“延嗣,你率六千骑兵,于拂晓时分,大张旗鼓,直扑幽州南门!不必靠近城墙弓箭射程,就在城外五里处列阵,摇旗呐喊,做出攻城姿态!要多张旗帜,广布疑兵,声势越大越好!”
“得令!”杨延嗣兴奋领命。
“焦赞,你率跳荡营,护卫‘星火营’前出至桑干河畔,占据有利地形,构筑简易阵地。杨洪!”杨延昭目光转向他,“你的‘星火营’,是此战关键!待延嗣在城南制造出足够声势,吸引守军注意力后,你部将所有轰天雷、震天雷,以最大射程,全部给我投射到幽州城头及城内!不要吝啬!我要让整个幽州城,都听到我大宋的雷霆之怒!看到冲天的火光!”
“属下明白!定让辽狗肝胆俱裂!”杨洪眼中闪烁着疯狂的光芒。
“记住!”杨延昭环视三人,语气凝重,“我们只有半天时间!午时之前,无论战果如何,必须撤离!耶律休哥不是庸才,他很快就能反应过来。一旦其周边驻军合围,我们想走就难了!撤离时,延嗣骑兵断后,焦赞、杨洪先行,按预定路线,交替掩护,撤回边境!”
“是!”三人齐声应诺,他们都明白,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死亡舞蹈。
休整完毕,部队再次启程,借着夜色的掩护,如同暗夜中的死神,悄无声息地扑向那座辽国在南方的统治中心。
而此时的幽州城,依旧沉浸在黎明前的宁静之中。城头守军抱着长矛,打着哈欠,浑然不知,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正即将降临在他们头顶。
耶律休哥也刚刚起身,正在王府内用早膳。他心中那丝隐隐的不安,随着清晨的寒意,似乎变得更加清晰了。
“报——!!!”
一名斥候连滚带爬地冲入王府,脸色煞白,声音凄厉如同鬼嚎:
“于越!不好了!宋军!大量的宋军骑兵,突然出现在城南二十里外!打着……打着杨字旗号!看声势,不下万人!直扑我幽州而来!!”
“什么?!”耶律休哥手中的银筷“当啷”一声掉在桌上,他猛地站起身,脸上第一次露出了难以置信的震惊之色!
杨延昭?!他不在定州应付朝廷和西线的烂摊子,怎么会突然出现在幽州城下?!这怎么可能?!
一瞬间,耶律休哥全明白了!那些所谓的内部混乱、意图不明,全都是烟雾!杨延昭真正的目标,从来就不是西线,也不是固守,而是他耶律休哥的根本——幽州!
一股冰冷的寒意,瞬间窜遍了耶律休哥的全身。
“鸣钟!示警!全军登城!!”耶律休哥嘶声大吼,再也顾不上什么沉稳风度。
然而,已经晚了。
就在幽州城警钟凄厉响起的同时,地平线上,如同旭日初升般,出现了无数翻飞的宋军战旗!杨延嗣一马当先,率领着六千铁骑,如同席卷大地的狂潮,带着震天的喊杀声,向着幽州城南门,发起了气势恢宏的佯攻!
而更远处,桑干河畔,杨洪冷静地挥下了手臂。
下一刻,无数拖着死亡焰尾的黑点,腾空而起,如同来自地狱的流星雨,划破黎明的天空,带着杨延昭孤注一掷的决绝,狠狠地砸向了那座雄伟的辽国南京城!
幽州惊雷,即将炸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