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综武:废柴皇子庞邀月》

  朱厚烈起身凝视王语嫣,郑重宣告:“自今日起,你便是大明的王妃,天下子民皆听你调遣。”

  王语嫣默然不语,却也未加反驳。

  朱厚烈一路披荆斩棘,所遇之人皆被他收服。

  他大步迈出,见麾下将士已列队待命,当即下令:“即刻启程,回京!”

  众人毫不迟疑,迅速整装前行。

  朱厚烈携王语嫣策马疾驰,穿越重重险阻,终抵大明。

  文武百官早已在城门外恭候。

  朱厚烈抬手示意:“众卿平身,今夜设宴庆贺。”

  群臣跪拜,齐声高呼:“谢主隆恩!”

  朱厚烈昂首入城,黄蓉远远望见,飞奔而至,一把抱住他,在他脸颊印下一吻。

  王语嫣默默注视着这一切,朱厚烈贵为天子,后宫佳丽三千本是寻常。

  她将心事深埋,未露半分痕迹。

  朱厚烈见到黄蓉喜形于色,温声道:蓉妹,今夜宴席之上,朕将昭告天下立你为后。明日便举行册封大典,立赵敏、王语嫣为妃,纳穆念慈入宫。

  黄蓉闻言暗喜,纵使后宫添人,她始终是统御六宫的正宫娘娘。眼波流转间,她柔声道:朱哥哥舟车劳顿,且随臣妾去歇息。今晚的接风宴,臣妾自会安排妥当。

  久别重逢,朱厚烈亦难掩思念之情。他挥退侍从,独携黄蓉步入内室。

  黄蓉轻声道:家父或将突破天人合一之境,届时还望朱哥哥相助。

  朱厚烈暗自诧异,黄药师竟能在短期内将他的 ** 修至大成。若真能突破,自是武林幸事。但他仍谨慎道:天人合一凶险异常,若根基不稳恐有性命之忧。

  黄蓉沉吟片刻,心知父亲亦无十足把握,便颔首道:让家父再潜心修炼两年也好。

  “朱哥哥说得对,朱哥哥今晚务必来我房里,人家好想你。”

  “夜里给你备了份惊喜。”

  朱厚烈应下黄蓉,便打算小憩片刻。

  见朱厚烈已睡下,黄蓉悄悄退出寝殿,前往大明正殿筹备宴席事宜。

  暮色四合,华灯初上。

  朱厚烈睡醒舒展筋骨,浑身畅快。

  “今夜定要好好较量一番。”

  简单梳洗后,他径直往清心殿去。

  黄蓉得报朱厚烈已醒,正往清心殿,立即快步赶去。

  这清心殿原是赵敏居所,赵敏见着朱厚烈,积压多时的思念顷刻决堤,紧紧搂住他不放。

  “陛下可算回来了,臣妾日思夜想。”

  “连梦里都是陛下,总盼着您何时归来。”

  “我和孩儿在宫里天天盼着您呢。”

  朱厚烈闻言诧异,没料到赵敏竟有了身孕。

  他不由暗叹自己龙精虎猛。

  轻抚赵敏青丝温声道:“爱妃要好生将养,缺什么尽管开口。”

  “朕不在时,尽管差遣宫人伺候。”

  听说要立黄蓉为后,赵敏心中不忿,暗自嘀咕:“凭什么不是我?”

  转念又对朱厚烈道:“陛下,臣妾怀着您的长子,将来必是大明储君。”

  “还望陛下好生栽培,继承大统。”

  话音未落,黄蓉已掀帘而入。

  黄蓉步入殿内,目光落在朱厚烈身上。

  陛下,为免惊扰圣安,臣妾未及禀报——我已怀有龙嗣。

  朱厚烈闻言一怔。

  不过旬月未见两位爱妃,竟双双有孕。

  为安抚二人,朱厚烈当即宣布:既如此,今夜设宴册封,黄蓉为后,赵敏为妃,二位意下如何?

  黄蓉喜形于色,赵敏默然应允。皇命不可违,抗旨乃杀头大罪。

  黄蓉不愿屈居人下,目的已达。她挽住朱厚烈左臂,赵敏挽住右臂,三人同行。

  朱厚烈颇觉不适,抽身道:爱妃且去准备赴宴,朕尚有政务。

  待二女退下,朱厚烈召集群臣。

  今夜除册封之事,更需整军经武,开疆拓土。

  兵部尚书出列奏道:三十万大军已整装待发。

  朱厚烈纵声长笑,声震殿宇。

  雄浑内力倾泻而出,满朝文武皆惊——天子武功竟更胜往昔。

  凛冽威压令群臣屏息,真龙天子君临天下之势尽显。

  此战必胜!随朕踏平山河!

  朱厚烈此举意在树立君主威严,待士气提振后,方能全力征伐大宋。

  然而伐宋途中尚有阻碍,金国便是其中绊脚石。

  宴席时辰已至,众卿移步大殿,共赴今夜晚宴。

  朱厚烈昂首前行,文武百官紧随其后。

  他每踏一步,周身威势便盛一分。

  群臣皆觉 ** 威压与日俱增。

  殿外侍卫亦有所感。

  陛下修为又精进了,当世恐难逢敌手。

  朱厚烈入得宴厅,径直走向龙椅。左侧凤座象征权柄,乃王后之位。

  右侧依次为王妃席位,王语嫣、赵敏、穆念慈各居其位。

  朱厚烈肃然开口:

  朕已颁诏,立黄蓉为后。

  册封王语嫣、赵敏、穆念慈为妃,众卿可有异议?

  ** 威压倾泻而出,满朝文武尽数伏地。

  陛下圣明。

  陛下圣明

  陛下圣明,陛下 ** 。

  朱厚烈见状稍敛气息。

  随即纵声长笑,这正是他追求的至高权柄。

  众爱卿,开宴吧。

  群臣闻言,纷纷举箸。

  酒过三巡,朱厚烈微醺之际,携王语嫣、穆念慈离席。

  临行嘱咐黄蓉与赵敏好生安胎。

  左拥右抱步入寝宫,共赴云雨。

  不觉东方既白。

  一缕明媚晨光洒入殿内,朱厚烈抬眼望了望天色。

  整肃衣冠后,他龙行虎步迈向金銮殿。文武百官早已分列两侧,朱厚烈环视群臣,朗声宣告:即日起朕御驾亲征,朝政暂由枢密院统辖。

  交代完政务,天子拂袖出殿。校场上十万铁甲森然列阵,猎猎旌旗遮天蔽日。朱厚烈周身真气激荡,凛冽威压令三军肃然。

  众将士听令!浑厚嗓音震彻云霄,欲取临安,必先破金。此战——

  必胜!必胜!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中,朱厚烈纵身跃上战马。玄色披风翻卷如云,铁骑洪流向着北境滚滚而去。

  汴梁城头,紫袍国师捏碎手中战报:绝不能让明军突破鸭绿江!身披狼裘的完颜纲冷笑道:本将新悟的噬元诀,正缺个试剑之人。

  国师望着他眼底的血芒,想起那些莫名枯萎的亲卫,终是躬身递过虎符:大宋国运,全系将军了。

  完颜纲爽快应允,但提出一个额外请求。

  他需要百名体魄强健、无病无灾的武林好手,用以修炼邪功,助自己功力更上一层楼。如此面对朱厚烈时,便能稳操胜券。

  国师当即允诺。

  与此同时,朱厚烈率三十万雄师势如破竹。沿途所向披靡,无人能挡。见金国竟无像样高手,朱厚烈暗自嗤笑。

  大军很快兵临城下。

  这就是所谓的大金国?不堪一击!朱厚烈在阵前高声嘲讽,偌大金国,连个能打的都没有吗?

  话音未落,完颜纲纵身跃上城头,凌空飘然而下。

  狂妄之徒!完颜纲 ** 城前,冷眼相对,今日便让你见识真正的本事。

  说罢骤然施展邪功,朱厚烈身侧将士顿时内力尽失,化作干尸。

  朱厚烈瞳孔微缩,没料到对方竟将此功练至大成。更看出完颜纲为求速成,不惜以禁术修炼,如今已离不开吞噬他人内力维系境界。

  旁门左道!朱厚烈剑指苍穹,万剑齐发。漫天利刃裹挟浑厚内力,直取完颜纲要害。

  完颜纲身形诡变,堪堪避过。反手又要吸取朱厚烈内力,却发觉对方功力深不可测,竟纹丝不动。

  朱厚烈见状,嘴角扬起轻蔑的弧度。

  “想夺我内力,只怕你无福消受。”

  朱厚烈曾见识过大宗师境界的吸星 ** ,但眼前完颜纲的吸星 ** ,显然比朱无视更为强悍。他暗自推测,完颜纲的吸星 ** 已触及天人合一之境。

  “邪门歪道,进境倒是迅猛。”

  朱厚烈的万剑归宗蓄势待发,剑势如虹,直逼完颜纲。完颜纲冷笑一声,吸星 ** 骤然爆发,四周万物皆被其吞噬。

  兵卒接连化作飞灰,朱厚烈见状,急令大军后撤。若任由完颜纲汲取生机,纵使万剑归宗再强,也会被其生生耗尽。

  “朱厚烈,本以为你有通天之能,如今看来,不过尔尔!”完颜纲狂笑,神色倨傲,全然未将朱厚烈放在眼中。

  朱厚烈神色淡然,目光微冷。

  “要破他,须先化尽他的内力。”

  心念电转间,他忽生一计。

  “便让你尝尝玄冥神掌的滋味。”

  此掌至阴至寒,恰是吸星 ** 的克星。

  “你既喜吸,便将这寒毒一并吞下,看你如何化解!”

  借万剑归宗掩蔽,朱厚烈暗中催动玄冥神掌。

  完颜纲察觉异样,急忙运转吸星 ** 护体,将周遭内力尽数纳入己身,连同那寒毒亦被吸入。霎时间,他只觉经脉如被腐蚀,功力几欲溃散。

  “再拖下去,大宗师境界必毁!”

  “不!只差一步便可天人合一,还需更多血气!”

  战局紧迫,完颜纲已彻底堕入魔障。

  他此刻已无暇多虑,眼中只剩内力——唯有内力能助完颜纲扭转乾坤。

  完颜纲疾步掠至军阵前,运转吸星秘术,瞬息抽空三百精兵的内力。其周身气劲翻涌,竟隐约触及天人合一的玄妙境界。

  朱厚本瞳孔骤缩,未料此人竟行此极端之法。朱厚烈掌风 ** ,却再难撼动对方分毫。

  当真棘手。朱厚烈暗自咬牙。自系统久未签至今,本欲积攒年签换取神功秘籍,眼下却突生变故。

  但见完颜纲面目黧黑,周身经脉暴起——过量内力正将其躯体撑至极限。朱厚烈眸中精光乍现,当即凝劲于掌,化虚为实。

  擎天巨掌轰然推出,此击纵是大宗师巅峰亦难招架,遑论濒临爆体的完颜纲。对方却狞笑着聚气成刃,两道惊世之力当空相撞。

  劲风四散间,朱厚烈心头剧震:魔化后的完颜纲竟强悍如斯!此刻金国将领尽丧其手,唯诛此獠便可定鼎中原。

  再无迟疑,朱厚烈纵身凌空,五雷正法催至极致。电光石火间,蕴含毕生功力的一掌贯穿完颜纲胸膛。

  天人合一...你竟...爆散的血雾中,完颜纲的惊骇凝固在破碎的瞳孔里。

  完颜纲虽已踏入大宗师巅峰之境,但与真正的巅峰强者相比仍有云泥之别。

  这种借助外力强行提升修为的做法,实乃饮鸩止渴。

  欲速则不达,过分的急功近利终将自食恶果。

  只见完颜纲身形倒飞而出,鲜血狂喷间重重跌落,躯体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腐朽溃烂。

  这正是修炼吸星**遭受反噬的下场,若非贪图邪门歪道,何至于此?

  朱厚烈立于金国城头,身形一展便凌空跃上城墙。

  守城士卒虽欲阻拦,却根本抵挡不住他那滔天气势。

  金国国师见状立即率众而出,眼见士兵们如飞蛾扑火般接连倒下。

  情急之下,国师只得带着残部仓皇撤退。

  朱厚烈冷眼旁观并未追击,既然金国已破,攻打大宋倒也不必急于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