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攻下河源县城-《亮剑:老子丁伟觉醒每日情报系统》

  他这才明白,自己完全中了八路军的调虎离山之计。

  那些他曾经不屑一顾的“土八路”,不仅拥有强大的炮兵,还用如此精妙的战术骗过了他。

  吴金贵更是吓得魂飞魄散,连滚带爬地跑到小林指挥部:

  “太君,太君,西门守不住了。

  八路军...八路军的大炮太厉害了。”

  小林气急败坏地一巴掌扇在吴金贵脸上:“废物,顶住,命令部队增援西门。”

  然而,已经太晚了。

  独立旅的炮火已经开始向内延伸。

  “工兵,爆破残存障碍!”工兵连长吼道。

  几声沉闷的爆炸,最后几处铁丝网和鹿砦被清除。

  “101团,冲锋!”

  张大彪猛地跃起,手中高举着驳壳枪,发出了雷霆般的怒吼。

  “杀啊——”

  潜伏在黑暗中的上千名101团战士,如同蓄势已久的猛虎,发出了震天的呐喊,如同决堤的洪流,向着那烟火弥漫的城墙缺口,发起了排山倒海的冲锋。

  西门伪军一触即溃。

  许多伪军士兵早就被独立旅的威名和刚才的炮火吓破了胆,要么举手投降,要么丢盔弃甲地逃跑。

  “别开枪!我们投降!”

  “八路军老爷饶命啊!”

  小林光一气急败坏地挥舞着军刀说道:

  “八嘎,八嘎,不许后退,不许后退。

  顶住,命令第二小队、机枪中队,立刻增援西门,快。”

  然而,已经太晚了。

  101团的先锋部队,在张大彪的亲自率领下,已经如同楔子般狠狠钉入了城墙缺口,与仓促赶来增援的日军展开了惨烈的白刃战。

  “挡我者死!”

  张大彪如同战神,手中一把鬼头大刀挥舞得泼水不进,刀光闪处,血肉横飞,接连劈翻三个小鬼子。

  战士们士气如虹,刺刀见红,硬生生在日军顽抗的阵线上撕开了一道血路。

  与此同时,城内也乱了起来。

  魏和尚和罗秀儿带领的侦察营战士,在内线的配合下,突然袭击了伪军第五团的团部。

  “吴金贵投诚了!伪军弟兄们别给小鬼子卖命了!”

  “八路军优待俘虏!”

  喊声四起,本就军心涣散的伪军顿时大乱。

  有的就地放下武器,有的掉头就跑,还有的被侦察营战士精准射杀。

  吴金贵本想抵抗,被魏和尚一枪打中大腿,当场生擒。

  伪军指挥系统瞬间瘫痪。

  “102团,跟我进城!”赵磊见101团已经打开局面,立刻率领102团主力,从缺口涌入城内。

  他们按照预定计划,迅速分兵抢占街道要点,分割包围仍在负隅顽抗的日军小队,同时向伪军喊话,加速其崩溃。

  巷战在河源县城每条街道、每个院落激烈展开。

  日军虽然单兵素质高,但失去了统一指挥,又被分割包围,在独立旅绝对优势兵力和旺盛士气的打击下,节节败退。

  小林光一率领指挥部残余日军,退守到城中心的钟楼,企图凭借坚固建筑顽抗。

  “王哲!给老子轰了那钟楼!”丁伟在步话机中厉声下令。

  早已测算好诸元的炮营,立刻调转炮口。

  “轰!轰!”

  几发精准的步兵炮炮弹,直接命中了钟楼顶层。

  砖石垮塌,火光冲天,小林光一和他的指挥部成员,连同那面太阳旗,一起被埋葬在废墟之中。

  指挥官毙命,最后的抵抗意志也随之瓦解。

  残余的日军要么被歼灭,要么在绝望中拉响手榴弹自尽。

  至黎明时分,河源县城内的枪声基本平息。

  朝阳升起,照亮了硝烟尚未散尽的河源县城。

  城墙缺口处残火点点,街道上遍布日伪军尸体和丢弃的武器。

  “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旗帜和八路军的军旗,在县城中心的钟楼废墟上,迎着晨风猎猎飘扬。

  独立旅的战士们正在紧张地打扫战场,收缴物资,扑灭余火。

  被俘虏的伪军垂头丧气地被集中看管。

  获救的百姓们从躲藏处走出来,看着眼前这支纪律严明、士气高昂的军队,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和劫后余生的喜悦。

  丁伟、刘文英在一众将领的簇拥下,行走在残破的街道上。

  看着眼前这攻克的县城,看着战士们疲惫却兴奋的脸庞,看着百姓们眼中重新燃起的希望,丁伟心中豪情万丈。

  “报告旅长,政委!”

  张大彪浑身硝烟,大步流星地赶来,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

  “初步统计,此战毙伤日军二百四十余人,俘伪军八百余,缴获堆积如山。

  粮食、弹药、药品、布匹……足够咱们全旅用上小半年。

  咱们独立旅,这回是真他娘的发财了。”

  刘文英也感慨道:

  “打下了河源,咱们的根据地就能向北扩展上百里,直接威胁鬼子在鄂南的核心区域。

  意义重大啊!”

  丁伟重重一拳捶在掌心,目光灼灼地望向北方更广阔的天际:

  “没错,河源只是开始。

  传令下去,全旅休整三日,消化战果,补充兵员。

  下一步,我们要以河源为跳板,把咱们的抗日烽火,烧遍整个湘鄂赣。”

  “是!!”

  震天的回应,在河源县城上空回荡。

  消息再次传到武汉,阿南惟几气得浑身发抖。

  “又...又是这个独立旅!”

  阿南惟几一把将战报撕得粉碎,

  “河源县城一天之内就失守了?”

  参谋颤声汇报道:

  “司令官阁下,周边皇协军部队闻风丧胆,多个据点守军已经...已经不战而逃...”

  阿南惟几颓然坐下,眼中露出对这支“土八路”部队的恐惧。

  阿南惟几望着地图上被红色标记的河源县城,喃喃自语:“钢铁雄师...钢铁雄师...”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阿南惟几对着麾下将领咆哮,

  “这支‘钢铁雄师’……必须被碾碎,不惜一切代价。”

  “传令驻咸宁第68师团、驻蒲圻第9混成旅团主力,伪军第3、第5师残部。

  由第68师团长中山惇中将统一指挥,向河源-九龙山区域实行向心压缩。

  传令空军第三联队,调动侦察机和轰炸机,对河源县城进行不间断的侦察和地毯式轰炸。”

  “嗨伊!”

  另一边,河源县内,一片繁忙景象。

  丁伟和刘文英站在原日军守备司令部的院子里,这里暂时成为了独立旅的旅部。

  缴获的武器、弹药、粮食、被服、药品等物资堆积如山,各团营的统计人员正在紧张地清点、造册、分发。

  “老丁,这下咱们可真是鸟枪换炮了。”

  刘文英看着一箱箱崭新的三八式步枪和成堆的弹药,脸上难掩喜色,

  “打下河源,缴获的物资足够我们再武装两个团。”

  丁伟点了点头,目光却更加深远:

  “物资是多了,但更重要的是人。

  老刘,你看看,这一仗打下来,咱们收编的伪军、投诚的保安团,加上慕名来投的青壮,队伍像滚雪球一样,已经突破一万大关了。”

  然而,人数暴涨带来的问题也同样尖锐。

  临时划定的新兵营地里,人声鼎沸,成分复杂。

  有原伪军士兵惴惴不安地蹲在角落,有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好奇地打量着手中的步枪,还有收编的保安团士兵依旧带着几分兵痞气,三五成群地议论着。

  “听说没?咱们现在归八路军独立旅管了?”

  “八路军?就是那支专打鬼子、穷得叮当响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