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奉旨入京-《穿成通房,春芽初绽栖衡门》

  林景衡是真的害怕,怕春芽因为这件陈年旧事生气。

  他们好不容易才修复好的感情,可不能再因此产生裂痕了。

  春芽看着他惊慌失措的样子,心里反而软了。

  她轻轻叹了口气,看着林景衡的目光平静又温柔,语气也很柔和:“我信你。不用这么着急解释。”

  听到春芽说相信自己,林景衡这才大大地松了一口气,紧张恐慌的心方才安定下来。

  这时他才感觉额头有点凉意,竟是刚才急出了一层薄汗。

  他依然紧紧握着春芽的手,不舍得放开。

  春芽也不抽手,任由他握着,继续理性地帮他分析:“我相信你的为人。

  但是玲珑那边呢?姑娘家遇到这种事,难免会胡思乱想,心存期待。

  她再跟在你身边,确实不合适了。

  还有翠柳,她曾经是老太太指名要给你的通房,虽然你拒绝了,可能也早就忘了。

  但她自己恐怕会一直记着这份心思。

  所以她也不适合再去京城。”

  林景衡认真倾听着。

  春芽说完,他立刻点头,毫不犹豫的答应:“好!你说得对,是我想得不周到。

  她们确实不该跟着。

  回去我就跟祖母说,只带田嬷嬷、林墨、碧玉和李二去京城就够了。”

  “王嬷嬷也不带了吗?”

  “嗯,都不带,好对祖母说话,对她们也好安慰。”

  春芽见他从善如流,如此爽快,不由唇角微微弯起,露出一个浅浅的笑容,点了点头。

  林景衡看到春芽笑了,知道这个安排让她很满意,才算彻底放了心。

  他握着春芽的手,也安心畅快地笑了起来。

  他非但没有因为春芽过问他的事而感到丝毫厌烦,反而心里甜滋滋的,一连开心了好几天。

  春芽开始操心他身边的人和事,这说明她真的把他放在了心上,并且已经深深地爱着他了。

  这种被在乎、被纳入她未来规划的感觉,让他无比满足,又觉得幸福甜蜜。

  而招春芽入京的这道圣旨,在六月下旬,林景衡带着身边的人,刚刚风尘仆仆抵达京城之际,才快马传至扬州李府。

  宣旨太监曹公公朗声宣读圣旨,擢升“嘉禾乡君”李春芽即刻赴京,专司御麦育种之务。

  曹公公朗声读毕,李府上下跪了一地。

  春芽恭敬地双手接过那卷明黄圣旨,心中豪气顿生!

  京城!我李春芽来了!

  李府上下既感荣耀,又添离愁。

  李安与张氏自是万分担忧女儿孤身远行。

  李安当即道:“芽儿,此去京城山高路远,爹实在放心不下。

  等忙过这几日,爹亲自送你上京!”

  眼下正是扬州御麦收获后售卖种粮的黄金时节,李府与“玉粟斋”门前每日车马不绝,生意红火。

  加之再过几日便是夏播的关键时期,千亩官田都需李安主持调度,他确实分身乏术。

  春芽心中虽也不舍,却神色从容地宽慰道:“爹,娘,你们不必担心。

  女儿有兰香和红杏陪着,还有李大叔一家随行照应,足矣。”

  她所说的李大叔一家,是半年前买入府中的一批仆役中的一家三口。

  李得福三十九岁,憨厚本分;其妻李大婶勤快细心;

  他们的儿子李忠,年方十七,机灵麻利,很是可靠。

  有这一家忠仆随行,路上也能安心不少。

  李安闻言,知女儿所言在理。

  扬州皇差重任在身,育种售种关乎李家根基,他确实离不开。

  他只得重重叹口气,宽厚温暖的手掌放在春芽的肩头,“既如此……你且先去。

  等爹忙过了七月,地里的事安排妥当了,一定去京城看你!

  你一个人在那边,千万要保重身子。”

  “爹,您就放心吧。”

  春芽点头应下,随即神色一正,说起最要紧的事:

  “爹,我走之后,官田那六十亩实验田,今年可扩至百亩。

  那六位签了契的农户都是熟手,但您还需亲自盯着,杂交授粉的各个环节至关重要。

  切记!这是我们立身的根本,万万不能有失。”

  说着,她转身从妆匣底层取出一本精心装订的册子,郑重地交到李安手中。

  “爹,这是女儿整理的杂交育种详法,从选株、去雄、套袋、授粉到收种,每一步都写在里面了。

  您务必收好,不可外传。

  今年这一季,您定要跟着农户从头到尾亲手操持,把这法子彻底学会、学透。

  将来……”她顿了顿,声音更柔和坚定,

  “将来若春义能读书进取,考取功名,自是最好。

  若他志不在此,您便将这册子传给他。

  有了这门手艺,便是我们李家将来安身立命、传承下去的根本!”

  李安双手接过那本册子,只觉得薄薄几页纸,却重似千钧,仿佛捧着的真是一个能保家族世代兴旺的“聚宝盆”。

  他眼眶微热,重重地点了点头:“好!爹知道了!

  爹一定把它学好,将来……传给春义。

  芽儿,咱们李家能有今天,全是托你的福……”

  话未说完,声音已有些哽咽。

  这个女儿虽非亲生,却早已是他最大的骄傲和最深的牵挂。

  春芽亦是鼻尖一酸,心中暖流涌动。

  在她心里,李安就是她在这世间最坚实的依靠。

  三日后,扬州运河码头,两辆马车缓缓停下。

  春芽带着兰香、红杏下了车,李安、张氏和春义也一同前来送行。

  码头上停靠着一条官船,乃是特意拨出护送春芽赴京的。

  宣旨的曹公公也将同船返京。

  船行迅速,日夜兼程,约莫十几日便可抵达京城。

  此行匆忙,实因春芽心系农事最佳播种时机。

  她带上了精心挑选的三百斤玉米种,这是她种在实验田的北方品种。

  必须在七月初十左右赶到京西皇庄官田播种下去,方能赶在北方十月上旬结冻前抢收一季。

  若误了农时,收成必将大打折扣。

  为此,她昨日特地去馆驿拜会了曹公公。

  起初,曹公公听闻要即刻返京,脸上顿时没了笑意。

  脸色低沉,显然极其不乐意放弃这个在扬州逍遥享乐的好机会。

  春芽看在眼里,不动声色地递了个眼色给身后的李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