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看房2-《民国北平旧事》

  北平,永宁胡同。

  一处中日结合二进院。

  宅子装修布局唯美清雅。

  花园内,小桥流水人家,飞檐翘角的凉亭屹立在池塘边。

  层层叠叠的假山,造型独特的观赏松,颇有意境,小溪流水声潺潺不绝。

  各种颜色的锦鲤,自由自游荡在池塘清水中。

  黄色枫叶随风飘落在青砖碧瓦上。

  和尚走到凉亭里叹息一声。

  送完鬼子少佐的房牙子,来到凉亭站在他身边。

  两人相视一顾,沉默不语。

  两千五百美刀的交易,对于房牙子来说都是一笔天价买卖。

  这些钱放到普通老百姓身上,哪怕三辈子都攒不出来。

  和尚购房预算原本在五百大洋左右。

  这一下直接翻了十倍,关键是还有点强买强卖的感觉。

  房牙子也看出和尚怕得罪鬼子军官,硬着头皮买下这所宅子。

  他挺不好意思,觉得对不起和尚。

  两人沉默一会后,和尚开口说话。

  他从兜里掏出一张三十元面额银元券。

  “兄弟,辛苦了~”

  房牙子接过银元卷,苦笑一声。

  “仗义~”

  “您放心,以后有事帮忙,尽管找兄弟我。”

  和尚摇了摇头,面无表情说道。

  “兄弟,您也知道小鬼子的处境。”

  “他们就是一群秋后蚂蚱。”

  “我担心的事,政府打回来后~”

  和尚话没说完,他知道对方能听明白。

  房牙子听闻此话,变得沉默不语。

  他想了一会过后,抬头看着和尚。

  “您只要肯出钱,我能帮你打消后顾之忧。”

  和尚闻言此话,眼睛一亮。

  “您说~”

  房牙子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我可以做中间人,帮你找个洋人或者教授。”

  “宅子在他们手上过一手,然后再以赠送,或者低价的方式卖给您。”

  房牙子说完这些,等待和尚做决定。

  这个方法正合他意,多花两个钱,能消除后顾之忧也是值当的。

  “最好能找个美国洋人~”

  房牙子听闻此话笑了笑。

  “您倒是谨慎,清华园就有美国洋人教授。”

  “不过,我可跟您说,找他们价格要贵一些。”

  和尚都花大价钱买宅子了,还能怕多花两小钱。

  “您放心,事办好,不怕价钱贵。”

  和尚做出选择后,不放心的交代两句。

  “兄弟,做完这笔买卖,辛苦钱还有,不过我希望您对这事守口如瓶。”

  房牙子听到这话,笑了起来。

  “您把心放在肚子里。”

  “整个北平,每个月的房产交易,最少五百单。”

  “买下鬼子日侨宅子的人,海着去了~”

  “哪怕政府回来,还能一棒子打死所有买日本人宅子的主?”

  “再说,您这宅子还过了一手,更不用担心~”

  心放下来的和尚跟房牙子告别,他还要去一趟金老爷子家。

  和尚来到前门大街,走走看看,想着买点什么礼物,送给金老爷子。

  前门大街是整个北平最繁华的地方。

  这条街全长八百四十五米南北走向。

  自明代起便是商贾云集的黄金地段,繁华至今。

  二十米宽的大街,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黄包车,马车,汽车,有轨电车,自行车,穿梭在这条商业街上。

  两旁的店铺多为?单层或两层木结构?小楼。

  店铺青砖灰瓦,门楣悬挂木质或金属招牌

  和尚走进一家糕点店,称了半斤糖果,一斤桂花糕,叫了辆黄包车去往琉璃厂。

  晃悠一个小时,才到金老爷子家。

  可惜不凑巧,金老爷子出去吃酒席了。

  把礼物给了他未来师母,客道两句和尚打道回府。

  走走逛逛的和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地方。

  谁能想到,小鬼子士兵换上常服给人搬货。

  回到旺盛车行,在院子里碰到打盹的李六爷。

  李六爷闭着眼躺在摇椅上,拿着蒲扇悠闲打盹。

  和尚走到里旁边打了个招呼。

  “六爷,打盹呢~”

  李六爷用空闲的手,挠了挠自己的胸口。

  “呦~”

  “这不是和爷嘛~”

  “我还以为您发财不回来了呢”

  和尚坐到旁边马扎上,看着光膀子的六爷。

  “您说笑~”

  “我这也老大不小了,前个遇见一姑娘,今个上门提亲了。”

  打盹的李六爷,闻言此话,瞬间来了兴致。

  他站起身子,拿着蒲扇,居高临下打量几眼和尚。

  “怎么着,八大胡同里的窑子关门了,还是那些窑姐被您玩腻了?”

  “这年头稀奇事真多,小鬼子下乡给地主当长工,汉奸开始行善积德,你小子也从良。”

  五大三粗的李六爷,摇着蒲扇,抬头看看天。

  “没喝多吧您?”

  和尚坐在马扎上,抬头看着拿他打趣的李六爷。

  对方身上的膘是真多,两个胸比女人还大。

  和尚瞧着他的两个大奶子,小声嘀咕一句。

  “真大~”

  李六爷看着不着调的和尚,拿着蒲扇虚空拍了一下。

  “滚你大爷~”

  “女人玩腻了,开始好男风?”

  和尚随手捡了一片树叶,在手里玩弄。

  “小鬼子下乡做长工怎么一回事?”

  李六爷拿着蒲扇坐回摇椅上。

  “小鬼子完蛋喽~”

  “整个北平,所有日本商人,日侨全部出售家产跑路。”

  “当官的小鬼子,也在出售家业筹钱,等着战败后,回本土过好日子。”

  “那些普通小鬼子士兵,为了攒点家当,回去后不过苦日子,下乡给地主做长工。”

  “不光当长工,今个上午还有两个会说汉语的小鬼子,来车行赁车。”

  李六爷越说越兴奋,他拿着小方桌上的茶壶,为两人倒了一杯茶。

  “喝茶~”

  和尚捏着茶盅,仰头抽干杯中之茶。

  李六爷笑眯眯瞅了他一眼。

  “牛嚼牡丹,老子这可是好茶叶。”

  和尚一言不发,又为自己倒了一杯茶。

  “后来呢?”

  李六爷拿着茶盅,抿了一口茶水。

  “爷是什么人,车子放那吃灰也不会赁给他们。”

  “你不是要娶媳妇,如今北平房价低到没谱,趁这个空档,赶紧买套宅子。”

  李六爷看着和尚连喝五杯茶水,他拿着蒲扇,拍了一下和尚正在倒茶的手。

  “什么便宜都占~”

  “你小子,别告诉我,你拉六年洋车,做两年车把子,没攒下几百大洋。”

  和尚放下茶壶,看着李六爷。

  “问您借点,收几分利?”

  李六爷皱着眉头看着他。

  “真一分没剩?”

  和尚看着李六爷皱眉的脑袋,跟哈巴狗似的。

  “我未来媳妇家,有点特殊,酒席,彩礼,买宅子,这一圈下来怕不够。”

  李六爷听闻此话眉头舒展过来。

  “你小子啊~”

  “当初我还想着,把闺女嫁给你,没曾想你是这种货色。”

  和尚想着李六爷闺女的模样,头皮都发麻。

  他闺女二百多斤,走路都费劲,那体型躺在床上能把他压死。

  当初他知道李六爷,有点想把自己闺女嫁给他的意思后,立马往八大胡同跑,就是让对方打消这个念头。

  李六爷接着闭眼打盹。

  “一分五的利,想好了随时过来拿钱。”

  和尚站起身,笑着回了一句。

  “好嘞~”

  夜色慢慢降下帷幕,和尚跑到街上凑合一顿。

  自从确定要买那所宅子后,他心里总有股不踏实的感觉。

  若隐若现的危机感,压在心里格外难受,他也不知道那股危机感来自哪里。

  但是他相信自己的预感,靠着这种感觉躲过几次要命的大危机。

  想来想去,他觉得危机还是来自那个大宅子。

  小酒馆里,吃饱喝足的和尚,决定准备点后手。

  那些后手不管有用没用,先布置好再说。

  小酒馆内,和尚打了一个酒嗝,付了三毛五分银毫酒钱。

  夜色中他再次来到永宁胡同。

  深井密室,跟他要买的宅子,只有一墙之隔。

  这所宅子围墙,跟砖塔楼围墙,正好形成一个凹字形。

  而深井就在凹字形里,旁边一个大树,把井盖挡的严严实实。

  观察一番过后,和尚直接打开井盖,钻进密室。

  画面来到乌小妹家,帘布隔开的小单间里,她坐在床上看着左手上的手镯。

  这个金镶玉手镯,是白天和尚送他的订婚信物。

  嘴角带笑的乌小妹,痴呆的眼神,抚摸手脖子上的玉镯子。

  她回想起和尚捏她脸蛋时的画面,脸颊不知不觉泛起桃红色。

  和尚的出现,让她对未来生活有了盼头。

  以前她整天生活在,恐慌,无助,挨饿中。

  可是和尚的到来,仿佛神明在世,救她于水火之中。

  今天和尚来乌家提亲之事,也让王小二一家人议论纷纷。

  王小二,坐在堂屋板凳上,看着旁边的媳妇。

  “你是说,和尚直接买下乌小妹?”

  周金花穿着无袖花马甲,对着他点了点头。

  “四十块大洋呢~”

  “还有他给乌家老大留了十块钱。”

  王小二脸色有点难看,他想了想说道。

  “咱家还有多少余钱?”

  周金花被他一句话问的狐疑起来。

  “干嘛?”

  王小二低头思索开口说话。

  “估计和尚攒的钱也快干了。”

  “这还没把人娶进门。”

  “我昨个跟他说的话怎么就不听,除了乌小妹,难道整个北平就没女人了。”

  周金花听到他埋怨的话,开始有点不高兴。

  “家里,能动的活钱,还有二十一块半。”

  “其他的零零碎碎,加起来都不值几块钱。”

  王小二看着自己媳妇说道。

  “把钱拿出来,明个给和尚送过去。”

  周金花有点心疼自己家的钱,但是她还是站起身子,翻箱倒柜把钱拿出来。

  翻着箱子的周金花,小声嘀咕起来。

  “乌小妹啊乌小妹,嫂子做媒婆一分不挣,还倒贴钱,你以后不能没有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