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红楼:我的护卫生涯从黛玉开始》

  “方才堂上的话,你难道听不出贾家二太太早厌弃你?”

  “如今是老太太当家,若日后二太太掌权,你的下场会比今日好?到那时,贾宝玉会替你求情?你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别说什么不怕死的蠢话,真到那一日,你不仅会死,还会背着污名,死得不明不白!”

  “今日,你可看清贾宝玉的真面目?一个毫无担当的男人,不是祸根是什么?”

  这一番话如疾风骤雨,砸得晴雯头晕目眩。她不再挣扎,背脊佝偻,低垂着头,泪水无声滑落。

  薛宝钗吩咐:“把她嘴里的布取了,听听她怎么说。”

  莺儿上前取出布条,晴雯哽咽道:“宝二爷不是无情无义的人,他对姑娘们一向很好……”

  薛宝钗冷笑:“几句好话,一点关照,你就觉得他好了?还是说,自从被卖到贾家,进了他的院子,你就死心塌地了?”

  “你若真觉得他有情有义,不妨放出消息,说你在这儿,看他会不会来找你。”

  晴雯胸口剧痛,攥紧了衣襟。她并不愚笨,反而心思通透,正因如此,她才更明白薛宝钗说的都是事实。那些不愿相信的,不过是她的自欺欺人。

  她摇着头,喃喃重复:“不是的……我不信……”

  见她伏地痛哭,几个心软的姑娘都不忍再看,紫鹃更是别过脸去。

  薛宝钗却步步紧逼,誓要彻底击碎她的幻想:“想清楚了吗?还要为那个祸根送命?做个自我感动的傻子,冤死在不知名的角落?”

  “若真想死,别死在这儿,去撞贾家门口的石狮子。吓不到二太太,也能让她瞧瞧你的烈性。”

  “最后换贾宝玉一声叹息,你也算如愿了。”

  晴雯捂着脸,泪如雨下,拼命摇头。

  薛宝钗与岳山深谙恩威并施之道。

  “你且先在府里候着,看贾宝玉是否愿意将你安置在外宅作妾。”

  又吩咐莺儿:“取些薛家的伤药来给她敷上。”

  “薛家的药都是上品,你挨打的地方不会留疤。只剩这副好皮相了,自己当心些。”

  晴雯抽泣道:“多谢薛姑娘。”

  薛宝钗淡淡道:“不必谢我,是林妹妹要留你,才带你过来。这里是侯府,你的去留由侯爷定夺。从前那些心思都收起来,往后擦亮眼睛。”

  晴雯低头应声:“是。”

  薛宝钗面色稍缓,对众人道:“走吧,去等林妹妹回来。”

  秦可卿暗自思量:“这姑娘好生厉害,难怪能在林妹妹身边立足,是个劲敌。到了姑苏,我得加紧动作了。”

  见秦可卿出神,薛宝钗问道:“可卿姐姐?在想什么?”

  秦可卿笑道:“无事,走吧,你们的屋子早已收拾妥当了。”

  ……

  荣国府,梨香院。

  薛家众人搬了进来,薛蟠住在外院,内宅只剩薛姨妈与同喜同贵,颇觉冷清。

  “蟠儿,你妹妹去哪儿了?”

  薛蟠瘦了许多,倒显出几分俊朗。他懒洋洋答道:“一出府就跟安京侯府的人走了,想必在侯府。娘别操心妹妹,她比咱们明白得多,咱们别拖后腿就是。”

  薛姨妈瞪他一眼:“你还知道拖后腿?若不是你惹祸,宝丫头早进宫了。”

  薛蟠不以为然:“进宫又如何?贾家的大姑娘熬了这些年,才因老公爷过世得了个女官。咱家有什么门路?妹妹虽美,宫里哪个不美?娘还是踏实些好。如今丰字号不也挺好?”

  薛姨妈怒道:“混账东西,怎么跟娘说话的?滚出去,别在这儿气我!”

  薛蟠窃喜,正要溜出去 作乐,忽听小厮通报:“太太,舅老爷来了。”

  薛蟠顿时蔫了,乖乖坐回椅上。

  来者正是王子腾。薛蟠天不怕地不怕,唯独怕这舅舅。何况葫芦案一事全赖舅舅周旋,今日怕是要挨顿狠揍。

  贾宝玉在那边院中嚎叫,自己莫非也要应和一番?

  薛姨妈喜道:“快请进来。”

  薛蟠无处可躲,只得缩着脖子,立在墙角。

  不多时,一个络腮胡大汉跨进门来,目光一扫,薛蟠便抖了抖身子。

  王子腾冷哼一声,先未理会薛蟠,只向妹妹薛姨妈问道:“路上可还安稳?宝丫头呢?”

  薛姨妈讪讪答道:“怕是去了安京侯府。”

  “安京侯府?”

  王子腾眉头微挑,先是惊讶,继而露出喜色,“甚好,就让她在那儿住着吧。”

  薛姨妈一愣:“啊?”

  王子腾不再多言,转身盯住薛蟠:“随我走。”

  薛蟠声音发颤:“舅舅,去哪儿?”

  王子腾厉声道:“怎么,你不愿去的地方便不去?”

  薛蟠哭丧着脸:“侄儿不敢,只是心里发慌。”

  王子腾点头:“京营大帐,你可还慌?”

  薛蟠哽咽道:“更慌了……舅舅若有公务,何必带上我?”

  薛姨妈见儿子可怜,忍不住问道:“兄长带蟠儿去做什么?”

  王子腾冷声道:“蒙陛下恩典,我领了京营提督之职,统辖三团营。此番带他去操练一番,磨磨性子。”

  “你莫再纵容他,他的错处,多半是你惯出来的。”

  说罢,拎起薛蟠的后颈,大步迈出门去。

  “娘!救救我!”

  “啪”的一声脆响,外头再无声息。

  荣国府内,薛姨妈夹在王子腾与王夫人之间,进退两难。

  让薛宝钗回府不妥,不让她回府也不妥,索性在院中躲清闲。

  惹祸的薛蟠不在身边,管不住的薛宝钗也不在身边,反倒落得清净。

  至于王夫人的盘算,眼下贾宝玉不成器,纵有王夫人扶持,也难堪大任。

  今日堂上 一起,贾宝玉挨的那顿打,反倒是最轻的惩处。

  眼见贾家门风如此,往后谁还敢与之联姻?

  勋贵之家,若无姻亲维系,迟早被排挤出权势中心。

  而薛家如今蒸蒸日上,单论京中生意,早已胜过贾家田庄的进项。

  至于元春在宫中得势之事,且等风声明朗再攀附不迟。

  除却元春,贾家再无值得下注之处。

  商人重利,薛姨妈执掌丰字号多年,耳濡目染,亦是如此。

  思量一番,薛姨妈吩咐丫鬟:“去锁了院门,你们在此打扫。若二太太来问,便说我舟车劳顿已歇下,晚些再去问安。”

  事既难成,先拖上一拖。大不了搬出荣国府另置宅院,薛家不缺这点银钱。

  薛姨妈心安理得躺下,却叫迟来的王夫人气得够呛。

  她方才在另一处院子拦下怒不可遏的贾政,虽救下宝玉,却未能免去他卧床养伤的责罚。

  王夫人心疼儿子挨打卧床,却不得不去寻薛姨妈商议要事,谁知对方竟已歇下。

  她顿时怒火中烧:“没出息的东西!这种时候还睡得着?”

  大房新承爵位,王夫人地位不稳,自然难以安眠。本想借薛家之力,如今反倒添乱,如今竟连门都不出了。

  可她又不能真将薛家赶走,否则岂不是自打脸面?贾府上下几百双眼睛盯着,若传出闲话,她这体面人还如何立足?

  她狠狠瞪了一眼梨香院,愤然离去,心中暗恨:“薛家靠不住,还有娘家。当初给凤丫头和琏哥儿说亲,真不该便宜了琏哥儿!”

  ……

  荣国府鸡犬不宁,安京侯府却一派安宁。

  林黛玉自皇城归来,见晴雯已换了新衣,与倪妮分立左右,做起卷帘丫鬟。这般大丫鬟在外听差,倒也少见。

  “林姑娘。”晴雯低头行礼,唇瓣紧抿。

  被逐出府的丫鬟,难寻生计。她无亲无故,若流落街头,只怕结局凄惨。

  死路一条曾是她唯一选择,可如今她已想通——既不甘心,便看看宝玉是否还会惦记她。眼下最要紧的,是谋条活路。

  林黛玉心思简单,虽知晴雯有错,但若因此丧命,她于心难安。

  “抬头。”

  晴雯依言望去,见林黛玉浅笑盈盈。

  “眉眼倒与我相似。可想清楚了?愿留在府里做事?”

  晴雯点头:“求姑娘收留。”

  林黛玉眸光微动。这丫鬟容貌出众,忠心护主,留下也无妨。只是院里丫鬟已多,让她卷帘,已是最合适的安排了。

  昔日荣国府的大丫鬟,如今只能做粗使活计,落差确实不小。

  紫鹃如今成了岳山的贴身丫鬟,林黛玉房中还需添补一人,只是此事暂且不急,且看晴雯能否安分守己再作打算。

  “你暂且在外头做些杂活,府中规矩不比荣国府宽松,让倪妮与你细说。”

  “你在荣国府时虽算半个主子,但若在此处仍不知收敛,岳大哥定不会轻饶。想留下做事,便先改改性子。”

  晴雯低眉顺眼,不敢多言。

  林黛玉又吩咐道:“将右边厢房收拾出来,先让她住下。”

  倪妮瞧了瞧晴雯凄楚的神色,未敢多话,赶忙去张罗了。

  料理完晴雯的事,林黛玉回到正堂,只见屋内一片沉寂,秦可卿与薛宝钗相对而坐,彼此无言。

  林黛玉暗自莞尔。

  二人见她进来,起身相迎,林黛玉开口道:“自皇城归来,接下来的安排已大致定下。”

  “不出三五日,陛下便会下旨,授岳大哥江浙行省巡抚一职,官居从二品,赴江浙处置要务。我们则举家南下,至姑苏与岳大哥会合。”

  “除倪妮与晴雯留京,其余人皆同行。”

  “另有一事,皇后娘娘提议寻人假扮岳大哥更为便利。我想来想去,宝姐姐可愿在这几日将薛家事务料理妥当,随我们南下?”

  薛宝钗微微侧首,疑惑道:“我也去?”

  林黛玉笑道:“不然谁来扮岳大哥?总不好找个男子吧?”

  “我扮?”

  林黛玉点头:“可儿姐姐身量虽高,但骨架纤细,扮男子易露破绽。宝姐姐体态丰润,最是合适。”

  薛宝钗听罢,实在难言欢喜。

  “岳大哥身形魁梧,房中除宝姐姐外,再无更贴切的人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