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红楼:我的护卫生涯从黛玉开始》

  众人精神一振,当即四处寻来农具,动手挖掘。

  岳山立于一旁,长舒一口气,这一夜他并未安眠。

  此时,又有人来报:“侯爷,薛家清点了货仓,为避战事,今早已装船离去。”

  岳山点头道:“行事倒是利落,走了便罢。”

  “此外,在薛家兄妹房中寻得此物。”

  来人呈上一张字条。

  岳山展开细看,字迹清秀纤细,显然非薛蝌所书。

  “侯爷见信时,我已启程。昨夜与侯爷一席谈,茅塞顿开,幸甚来此得见侯爷。”

  “不瞒侯爷,婚约之事常令我辗转难眠。”

  “昨夜却安睡无梦,皆因侯爷之言。再会之时,必不让侯爷失望,定比姐姐更为得力。”

  “愿侯爷凯旋无恙,宝琴谨上。”

  薛宝琴灵动的模样仿佛跃然纸上,岳山轻笑摇头,将信收入怀中,转身走向忙碌的众人,顺手抄起一把铁镐。

  “侯爷,您歇着便是,这等粗活交给我们。”

  士兵们见侯爷要亲自动手,慌忙劝阻。

  于他们而言,侯爷不仅是统帅,更是沧州恩人。从军不为功名,而为追随安京侯建功,二者之别,他们心知肚明。

  岳山摇头道:“沧州筑城时,我常去工地;新城墙中有我垒的砖,城外稻田有我插的秧。区区挖土,何足挂齿?”

  见他作战尚且冲锋在前,众人不再多言。

  侯爷褪去外袍卷袖掘土,众人更不敢懈怠,挖掘速度又快了几分。

  掘至一丈,仍未见暗渠。岳山拈起泥土嗅了嗅。

  “侯爷,是否继续?”

  岳山点头:“再挖半丈,若无水渠便停。”

  “遵命。”

  岳山拄镐凝视深坑。自晨至午,百人轮番挖掘,宅院已面目全非,院墙尽数倾颓。

  午后时分,众人又忙碌了两个时辰,眼看快到用膳的时辰,地底忽然传来一阵哗哗水声。

  “有水了!”下面的人高声喊道。

  众人立刻停下手中的铁镐铁锹,侧耳倾听,水声果然愈发清晰。

  岳山立即指挥道:“小心些,水冒出来就往东侧低处引!”

  地底泉水压力极大,一旦挖通,必定会迅速灌满池子。

  又一锹下去,泥土迅速被浸湿,水流喷涌而出。

  “通了!终于通了!”众人欢呼雀跃。

  岳山也露出笑容:“好,大事已成。”

  下午,将军府的灶房升起炊烟。

  府中柴火所剩不多,不知还能支撑几日。伙夫刷净锅底,添柴生火,准备为大人们做饭。可当他外出打水时,却惊愕地发现——泉眼几乎不再出水。

  水流细弱,甚至不如人尿得多。

  伙夫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看错了。地下泉水怎会突然枯竭?府中上千人依赖这些泉眼,难道只有这一处断了水?

  还未等他确认,一名武士已匆匆跑来。

  “外面的泉眼干了,你这边如何?”

  “也……也没水了。”

  “什么!”武士伸手探向石砌的水池,发现连最后一滴也消失了,顿时怒拍砖石,咬牙道:“外有强敌,内又断水,这仗还怎么打?”

  堂上,藤原佐木听闻断水的消息,再也无法保持镇定。

  “没水了?”

  缺粮尚能支撑几日,无水则必死无疑。别说坚守三日,恐怕一日之内,府中就会大乱,战力尽失。

  这时,又有士兵匆匆来报:“大人,西边一座宅院不断涌水,如今已流至我方院墙三十步外。”

  藤原佐木猛然醒悟——是安京侯断了他们的水源!无论对方用了何种手段找到泉脉,断水的消息已无法隐瞒。

  这比被安京侯围困更加致命。

  众人嘴唇干裂,不自觉地舔舐着。或许连今晚都熬不过去。

  这时,一名武士从外归来,嘴角湿润。

  众人立刻盯住他,急切问道:“你找到水了?”

  这武士正是昨夜打翻茶盏之人,向来挑剔茶水品质。若他能饮用,府中必定还有水源。

  武士脸色涨红,摇头否认。

  众人顿时大怒,揪住他的衣领就要动手。生死关头,岂容他独享活命之水?

  藤原佐木喝止众人,沉声道:“危难之际,岂能藏私?”

  武士面红耳赤,低声道:“适才我去厨房,见伙夫刚洗过锅,锅中剩水未倒,我便饮了几口。”

  众人哄然大笑,笑罢猛然醒悟,争先恐后冲出房门,直奔灶间。

  藤原佐木见此情形,心知大势已去。

  他长叹一声,对身旁强忍饥渴未离去的部下道:“竖白旗吧,向安京侯请降。生死存亡,悉听尊便。”

  ……

  暗渠已成明河,未及天黑,将军府墙头已挂满白幡。

  士兵发现后急忙禀报岳山。

  身旁百户劝谏:“侯爷,倭人狡诈,降中或有诈。即便请降,亦可能在府中设伏,拼死反扑。”

  岳山颔首:“有理。命他们在墙外喊话,令其将为首者尽数缚手押出,尤其那个叫藤原佐木的谋士。”

  “遵命。”

  又有人进言:“侯爷,我军粮草匮乏,不如尽数斩杀,留着也是拖累。”

  岳山虽不信杀降不祥之说,却另有考量。

  “彼等既降,可助劝降岛上余部。如此我军不必苦战,可速回师增援,岂非上策?”

  “且俘虏中倭人众多,押解京师后,倭国必来议和。这些年倭寇勾结新罗、女真侵扰辽东,又断绝朝贡。”

  “此番必令其加倍补缴历年贡赋,另订条约,赔偿银两。”

  “国库空虚,任何进项皆有益处。纵不能填补亏空,亦可暂解燃眉之急。”

  “命镇海卫、定海卫备船,将这批俘虏押送京师。”

  众人再无异议,各自领兵收押倭人。

  然而登岛时未料能俘获如此多人,镣铐不足,最终只得搓长绳串联,缚其双手,如驱牛羊般牵出府邸。

  此情此景,令围观兵卒恍然如梦。

  昔日嚣张的倭人,如今灰头土脸,被逐一押出。

  谋士藤原佐木亦被带至岳山帐前,伏地跪拜。

  他偷觑安京侯面容,心中震颤——威震大昌的安京侯,竟是这般年少。

  想到倭寇未来多年将面对此等强敌,他不禁黯然。

  “拜见安京侯。”

  岳山未摆架子,令人除去其镣铐,赐座。

  藤原佐木暗惊。倭人曾行刺安京侯,传言其对倭人极为严酷,如今竟以礼相待,实难揣度。

  岳山看穿其疑惑,直言道:“我不厌聪明人。你选择投降,虽违背武士之道,却非错误抉择。”

  “多年后,你自会庆幸今日之选。”

  藤原佐木面露惊色:阁下竟不取我等性命?

  岳山淡然道:本侯并非屠夫。

  藤原佐木眼角微颤,他分明听闻安京侯曾击溃北蛮十五万雄师,追击 里之遥,杀得北蛮 堵塞卢沟河,这也能称不嗜杀?

  此刻却不敢多言,只得附和:侯爷明鉴。

  岳山继续道:将尔等与东南世家勾结的罪证,及浙商往来的账簿,悉数呈上。

  藤原佐木垂首:遵命。

  心中暗自叹息,他明白对安京侯而言,这不过是顺手牵羊之举。

  不仅岛上财货将尽数落入侯府囊中,连带着世家与浙商都要倾家荡产。

  见其神色黯然,岳山厉声道:倭寇肆虐大昌多年,多少百姓遭难,多少财富被掠,本侯讨回公道有何不可?

  不仅如此,倭国更需赔偿大昌这些年所有损失。

  藤原佐木沉默不语。

  见其彻底臣服,岳山又道:修书一封传至杭州署衙,就说你已与渡边找到返倭官船,让其速至宁波府登船逃离。

  藤原佐木闻言骇然。

  原来安京侯所图非小,此番布局竟要一网打尽江南各方势力。

  ......

  苏州城外十里处,

  汪顺率部驻扎,与苏州府衙官员在一处宅院密会。

  府丞范鹏程带着亲卫前来商议突袭府衙之事。

  汪将军别来无恙,此番大事全仰仗将军了。

  范鹏程巧舌如簧,汪顺亦笑脸相迎,见到熟人心中稍安。

  范大人言重,各取所需罢了。丞相许以重利,汪某岂会拒绝?我等虽是海寇,实则商贾,有利可图,杀个侯爷又何妨?

  大昌水师羸弱,即便隆佑帝震怒,又能奈我何?

  话到嘴边,顾及在场官员颜面,汪顺未将话说尽。

  立于范鹏程身侧的赵颢眯起双眼,强压怒意。

  范鹏程依旧笑道:江南谁人不知双屿岛将军威名,汪将军过谦了。

  实不相瞒,如今府衙由新科状元苏墨筠主事。

  故需秘密入城,速战速决。

  这番坦诚让汪顺稍感安心,但多年海上生涯令他始终戒备:城门守卫?

  均已打点妥当。

  汪顺又问:不知安京侯家眷所在?若能擒获,关键时刻可作要挟。

  范鹏程余光瞥向赵颢,唯恐其突然发作......

  范鹏程被重新启用后格外谨慎,连忙附和道:将军高见,安京侯素来重情重义,控制其家眷必能事半功倍。

  虽然祸不及家人是常理,但倭寇行事向来无所顾忌。

  范鹏程佯装思索片刻,神色凝重地点头称是,这番表演成功瞒过了汪顺。

  安京侯现居枫桥驿,不如先派人去拿人?

  汪顺摆手道:区区家眷,派几个弟兄去就够了。随即点了几名手下:带几十人速去速回。

  汪顺的谨慎让范鹏程暗自焦急,试探道:汪将军,我们何时进城?

  等弟兄们带回安京侯家眷再进城不迟。汪顺见范鹏程面露迟疑,解释道:刀尖上讨生活,不得不谨慎些。

  一个时辰后,派去的人果然押着安京侯家眷回来了。只是看到这些所谓的家眷时,范鹏程差点笑出声。

  汪顺盯着堂下这群人,皱眉道:安京侯的家眷怎么都这般...魁梧?那几个健壮如牛的妇人,怎么看都不像侯府女眷。

  范鹏程强忍笑意:或许安京侯就好这口?心里却想:侯爷喜欢的可比这些娇小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