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荀的目光,落在导演发来的电子版剧本上。
通读并背诵剧本是演员的基本功,但这还不够。
江见青这个角色,他是一个青衣,一个名角。
无论是以名伶身份作掩护,还是用风雅手段迷惑敌人,都离不开那方寸舞台上的唱念做打。
李若荀的指尖在屏幕上轻轻一点,意识沉入脑海。
【技能:京剧初级(青衣)。】
【兑换所需积分:1000。】
“兑换。”
【积分扣除成功。技能“京剧初级(青衣)”】
关于青衣的唱腔、身段、步法、神韵……
一股庞杂而精妙的洪流瞬间涌入李若荀的大脑。
他下意识地抬起手,五指微拢,中指与拇指虚虚相扣,一个标准的兰花指便浑然天成。
外挂已经就位,但他还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
李若荀拨通了易哲的电话。
电话那头很快传来易哲含笑的声音:
“怎么,小李,看了剧本,有信心吗?”
“没有……易老师,您可别笑话我了。”
李若荀的语气带着一丝苦恼。
“哦?哪里没把握?”
“江见青是名角,可关于戏曲,我……完全是门外汉。”李若荀坦白道,“所以想请您帮个忙,看能不能联系一下院里的戏曲老师,我想在试镜前,哪怕只学一点皮毛,也算对得起您的推荐。”
易哲发出一声轻笑:
“你这孩子,就是这点好,踏实,肯干,不浮躁。”
“对,就该这样!”
“行,这事儿包在我身上,你等着,我给你找个最好的老师。”
不到半小时,一个联系方式就被发了过来。
孙玉华老师,京剧院退下来的国家一级演员,如今在电影学院任教,是真正的名角儿。
接下来的几天,李若荀几乎是泡在了学院的练功房里。
老太太年过六旬,还是精神矍铄。
“如今这时代和以前不同,乾旦的路子窄,肯下苦功的年轻人也少。”
“现在学青衣的,基本都是女娃娃,图个身段漂亮,唱腔婉约。”
“当然,有几个老流派还在传着乾旦的脉,可那些孩子都是从小掰筋骨、吊嗓子,打童子功的。”
“你想靠这几天,临时抱佛脚,学个样子出来……”
孙玉华轻轻摇了摇头,眼里的不以为然几乎不加掩饰。
可仅仅一个下午过去。
孙玉华脸上的敷衍,就变成了无法掩饰的惊讶。
李若荀的领悟力简直恐怖!
一个动作,孙老师只消示范一遍,讲解其中关窍,他便能从外形上做得八九不离十。
很快,孙玉华彻底收起了那份轻视之心,眼神变得灼热,倾囊相授。
两天后,易哲不放心,特意过来探班。
他推开训练室的门,看到的便是这样一幅景象——
李若荀穿着一身宽松的练功服,正对着镜子,走着圆场。
他脚步细碎,身形不动如山,唯有衣袂随着动作微微飘荡。
孙老师则坐在一旁,眼神一眨不眨地盯着李若荀的每一个动作进行纠正。
一趟走完,李若荀收势站定,额上沁出薄汗。
易哲打眼望去,那股子属于青衣的柔婉与端凝,竟被他学去了三分神髓。
老太太一抬头看见易哲,眼睛瞬间就亮了,拉着他走到一边,压低了声音,语气里是藏不住的激动与惋惜:
“小易啊!你从哪儿给我找来这么个宝贝疙瘩!”
“这身段,这悟性!”
“哎哟喂,我的心口都在疼!”
“这孩子要是打小送来学戏,现在还得了?这得是多大个角儿啊!”
“可惜了,真是太可惜了!”
易哲看着孙老师那副捶胸顿足的模样,嘴角不自觉地抽了抽:
不是……
怎么回事?
怎么每个给李若荀上过课的老师,都非得用这种“发现绝世璞玉却晚了半辈子”的语气,来跟他感叹一遍这小子是百年难遇的天才?
……
数日后,星晴影业大楼。
“卢导,说真的,有这个必要吗?”
选角导演老刘的眉毛拧成了一个疙瘩,声音压低:
“为了面他一个人,还把阮老师都特地请了过来。”
“李若荀那那部《桃源诺》是什么灾难级的演技,您忘了?就算上了电影学院,这才几个月,演技能好到哪儿去?”
“江见青那是什么角色?他能演出那股风骨来?”
卢朝旭揉了揉眉心,语气里透着一股无奈:
“老朋友推荐的,总得给他个面子。至少李若荀的脸还是很符合的嘛……”
其实他心里也没底。
易哲的话说得再漂亮,最终还是要看演员自己的表现。
一旁被称作“阮老师”的女人,正是《遗光阁》的原作者。
阮知音,此为笔名。
听到老刘的话,她淡淡地笑了一下:
“没关系的,刘导,来一趟又不费事。”
“江见青这个角色……我知道很难影视化。”
她的声音很轻,语气里却带着一丝刺痛。
“其实第一部失败的时候,我是很不甘心的,但我没有话语权去改变这些。所以我想,如果有我把关剧本,是不是不会这样……”
“很幸运这一次遇到了卢导,会看重我的想法,让我担任剧组的顾问。”
卢朝旭摆摆手,示意她不必客气。
阮知音无奈地笑了笑,继续说:
“可这么多天跟组下来,我看到很多以前不知道的剧组的工作,我也明白了以前自己的无知。”
“影视化的工作是一个百人千人团队合作的产物,不是我坐在电脑前一个人打打字就能产出的。”
“文字可以天马行空,但现实里所有东西都要相互协调。”
“演员,导演,剧本,灯光,服化道,剪辑,后期,配音,配乐……哪个差了都会影响整体。”
“别说做到完美,哪怕是及格线,也需要其中每一项都不要拖后腿才行。”
卢朝旭不禁点了点头。
虽说他是导演,是项目总把关的人,但很多环节,尤其是演员这一环,资本、人情、档期……
太多不可控的因素,他很多时候也把握不住。
幸好这次《遗光阁》是个烫手山芋。
真有后台的大咖看不上,而那些想要搏一把的小演员,他尚且还有些选择权,说是大权独揽也没问题。
通读并背诵剧本是演员的基本功,但这还不够。
江见青这个角色,他是一个青衣,一个名角。
无论是以名伶身份作掩护,还是用风雅手段迷惑敌人,都离不开那方寸舞台上的唱念做打。
李若荀的指尖在屏幕上轻轻一点,意识沉入脑海。
【技能:京剧初级(青衣)。】
【兑换所需积分:1000。】
“兑换。”
【积分扣除成功。技能“京剧初级(青衣)”】
关于青衣的唱腔、身段、步法、神韵……
一股庞杂而精妙的洪流瞬间涌入李若荀的大脑。
他下意识地抬起手,五指微拢,中指与拇指虚虚相扣,一个标准的兰花指便浑然天成。
外挂已经就位,但他还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
李若荀拨通了易哲的电话。
电话那头很快传来易哲含笑的声音:
“怎么,小李,看了剧本,有信心吗?”
“没有……易老师,您可别笑话我了。”
李若荀的语气带着一丝苦恼。
“哦?哪里没把握?”
“江见青是名角,可关于戏曲,我……完全是门外汉。”李若荀坦白道,“所以想请您帮个忙,看能不能联系一下院里的戏曲老师,我想在试镜前,哪怕只学一点皮毛,也算对得起您的推荐。”
易哲发出一声轻笑:
“你这孩子,就是这点好,踏实,肯干,不浮躁。”
“对,就该这样!”
“行,这事儿包在我身上,你等着,我给你找个最好的老师。”
不到半小时,一个联系方式就被发了过来。
孙玉华老师,京剧院退下来的国家一级演员,如今在电影学院任教,是真正的名角儿。
接下来的几天,李若荀几乎是泡在了学院的练功房里。
老太太年过六旬,还是精神矍铄。
“如今这时代和以前不同,乾旦的路子窄,肯下苦功的年轻人也少。”
“现在学青衣的,基本都是女娃娃,图个身段漂亮,唱腔婉约。”
“当然,有几个老流派还在传着乾旦的脉,可那些孩子都是从小掰筋骨、吊嗓子,打童子功的。”
“你想靠这几天,临时抱佛脚,学个样子出来……”
孙玉华轻轻摇了摇头,眼里的不以为然几乎不加掩饰。
可仅仅一个下午过去。
孙玉华脸上的敷衍,就变成了无法掩饰的惊讶。
李若荀的领悟力简直恐怖!
一个动作,孙老师只消示范一遍,讲解其中关窍,他便能从外形上做得八九不离十。
很快,孙玉华彻底收起了那份轻视之心,眼神变得灼热,倾囊相授。
两天后,易哲不放心,特意过来探班。
他推开训练室的门,看到的便是这样一幅景象——
李若荀穿着一身宽松的练功服,正对着镜子,走着圆场。
他脚步细碎,身形不动如山,唯有衣袂随着动作微微飘荡。
孙老师则坐在一旁,眼神一眨不眨地盯着李若荀的每一个动作进行纠正。
一趟走完,李若荀收势站定,额上沁出薄汗。
易哲打眼望去,那股子属于青衣的柔婉与端凝,竟被他学去了三分神髓。
老太太一抬头看见易哲,眼睛瞬间就亮了,拉着他走到一边,压低了声音,语气里是藏不住的激动与惋惜:
“小易啊!你从哪儿给我找来这么个宝贝疙瘩!”
“这身段,这悟性!”
“哎哟喂,我的心口都在疼!”
“这孩子要是打小送来学戏,现在还得了?这得是多大个角儿啊!”
“可惜了,真是太可惜了!”
易哲看着孙老师那副捶胸顿足的模样,嘴角不自觉地抽了抽:
不是……
怎么回事?
怎么每个给李若荀上过课的老师,都非得用这种“发现绝世璞玉却晚了半辈子”的语气,来跟他感叹一遍这小子是百年难遇的天才?
……
数日后,星晴影业大楼。
“卢导,说真的,有这个必要吗?”
选角导演老刘的眉毛拧成了一个疙瘩,声音压低:
“为了面他一个人,还把阮老师都特地请了过来。”
“李若荀那那部《桃源诺》是什么灾难级的演技,您忘了?就算上了电影学院,这才几个月,演技能好到哪儿去?”
“江见青那是什么角色?他能演出那股风骨来?”
卢朝旭揉了揉眉心,语气里透着一股无奈:
“老朋友推荐的,总得给他个面子。至少李若荀的脸还是很符合的嘛……”
其实他心里也没底。
易哲的话说得再漂亮,最终还是要看演员自己的表现。
一旁被称作“阮老师”的女人,正是《遗光阁》的原作者。
阮知音,此为笔名。
听到老刘的话,她淡淡地笑了一下:
“没关系的,刘导,来一趟又不费事。”
“江见青这个角色……我知道很难影视化。”
她的声音很轻,语气里却带着一丝刺痛。
“其实第一部失败的时候,我是很不甘心的,但我没有话语权去改变这些。所以我想,如果有我把关剧本,是不是不会这样……”
“很幸运这一次遇到了卢导,会看重我的想法,让我担任剧组的顾问。”
卢朝旭摆摆手,示意她不必客气。
阮知音无奈地笑了笑,继续说:
“可这么多天跟组下来,我看到很多以前不知道的剧组的工作,我也明白了以前自己的无知。”
“影视化的工作是一个百人千人团队合作的产物,不是我坐在电脑前一个人打打字就能产出的。”
“文字可以天马行空,但现实里所有东西都要相互协调。”
“演员,导演,剧本,灯光,服化道,剪辑,后期,配音,配乐……哪个差了都会影响整体。”
“别说做到完美,哪怕是及格线,也需要其中每一项都不要拖后腿才行。”
卢朝旭不禁点了点头。
虽说他是导演,是项目总把关的人,但很多环节,尤其是演员这一环,资本、人情、档期……
太多不可控的因素,他很多时候也把握不住。
幸好这次《遗光阁》是个烫手山芋。
真有后台的大咖看不上,而那些想要搏一把的小演员,他尚且还有些选择权,说是大权独揽也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