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某种行为艺术-《当塌房偶像发刀:全网哭着求治愈》

  走出录音棚工作室,夜晚清凉的空气扑面而来。

  李若荀长长地伸了个懒腰,整个人都舒展开来,感叹道。

  “果然啊,还是这样充实的生活比较好。让我感觉到有……”

  话到嘴边,他像是意识到了什么,突然顿住。

  他笑容不变,只是换了个更自然的说法,继续道:

  “感觉到很舒服。”

  “身体里那些乱七八糟的症状,都缓解了很多!”

  陈思月闻言,在心里轻轻叹了口气。

  他是想说“有价值”吧。

  就像张医生分析的那样。

  不过,能像现在这样,也已经很好了。

  只要他自己感觉舒服,比什么都重要。

  想到这里,陈思月也笑了起来,心情跟着明快不少。

  “你能感觉舒服就最好啦。对了,跟你说说明天的安排。”

  “咱们上午要去一趟烟花唱片,录几个入驻海外平台的问候视频,上传推特和油管那种。”

  “竹内先生还说,让你给一批新印出来的CD签上名字,他好拿来作为之后运营粉丝俱乐部的抽奖奖品呢。”

  “嗯,好。”

  李若荀点点头。

  ……

  回到酒店,套房的门在身后静静合拢,将外界的喧嚣彻底隔绝。

  李若荀随手将房卡丢在玄关的柜子上,指尖下意识地松了松领口的束缚,然后深深陷进了柔软的沙发里。

  这次被电视台恶意剪辑的事件,确实是一场意外。

  但根据他的人设推导出的那一系列反应,却恰好精准地击中了樱花国观众的某个审美点。

  再加上本身事件的热度,和歌曲过硬的质量。

  结果就是,他以一种现象级的姿态,从一个差点身败名裂的“外国艺人”,一跃成为了樱花国家喻户晓的名人。

  未来的运营,也没必要再煞费苦心地去参加综艺或者进行密集宣传了。

  就保持这份神秘感和距离感,以纯粹的音乐人身份活跃下去。

  用作品说话,时不时地推出一两首足够惊艳的歌曲,便足以维持住这份来之不易的热度与地位了。

  然而,解决了海外市场的烦恼,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浮现在他心头。

  众所周知,娱乐圈的鄙视链是真实存在的。

  电影当然位于顶点。

  陆宁宣确实为他倾尽了资源,但她的能量更多集中在音乐和时尚领域。

  在盘根错节的影视圈,尤其是大荧幕这边,人脉本就有限。

  更何况,因为与苏振邦的对立,那扇通往电影界的大门,门后甚至还站着一群随时准备将他推开的人。

  苏振邦的影响力自然没到一手遮天的地步,但他想要在这种情况下敲开电影圈那扇最高傲的大门,难度还是可想而知。

  他现在在影视圈的处境,真算得上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啊。

  李若荀无奈地抬手扶额。

  对方确实是精准地抓到了他人设上的致命弱点。

  虽然他本人作为演员,其实真的很有分寸。

  就像这次合作的烟花唱片,结果不也是在业界一跃成名,赚得盆满钵满吗?

  按照他对自己人设的设定,只要他在工作,他给合作伙伴带来的就应该是益处,他每次都是往这个方向上努力的。

  可惜,这些内情,旁人是无从知晓的。

  所以在那些资方和导演眼中,他就是一个情绪不稳定的炸弹吧。

  对于歌手身份倒是影响不大,毕竟他的名气和商业号召力实打实地摆在那里。

  但电影电视剧不同。

  动辄拍摄数月,长则一年半载,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一个演员的状态,足以影响整个项目的生死。

  万一主演直接停工罢演,整个剧组都得解散索赔,还不知道能不能要得到钱,造成的损失足以让任何一家公司元气大伤。

  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一个理智的制片方,想必都会优先考虑那些稳定的演员。

  除非……

  除非有一个角色,在适配度上,他拥有碾压性的优势,高到足以让资方愿意赌上这份风险。

  李若荀打开助理黄菀早就整理好发送过来的工作邮箱,漫无目的地滑动着屏幕,一目十行地扫过那些琳琅满目的邀约。

  这个盛典,那个商务晚宴,他兴致缺缺,这些都交给黄菀去筛选定夺就好。

  他的目光在无数文件中搜寻着,寻找着那个可能存在的机会。

  忽然,他的指尖顿住了。

  屏幕上的一行字,成功攫取了他全部的注意力。

  那是一个有趣的项目。

  或者说,是一个有趣的名字。

  耿星汉。

  这位在电影圈可真是鼎鼎大名了。

  充满传奇感,又有点荒诞。

  李若荀直接搜索了一下他。

  最顶端的,是他那张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意气风发的照片。

  年轻的耿星汉穿着不太合身的西装,手里举着未来狮奖的奖杯。

  那一年,他在大学时期的小成本电影《回响》,一部由他身兼编剧、导演、摄影、剪辑数职的电影,一举震惊了世界。

  业内惊为天人,媒体盛赞他是“横空出世的绝世天才”,无数资本闻风而动,以为一颗新的艺术巨星即将冉冉升起。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李若荀的手指继续向下滑动,屏幕上的画风陡然转变。

  《浮城》:豆瓣评分3.5。

  《无岸》:豆瓣评分2.1。

  2.1分……

  嗯,不得不说,这个分数已经脱离了作品好坏的讨论范畴,进入了某种行为艺术的领域。

  网友的评价可谓是十分尖酸刻薄了:

  【哈哈给爷看乐了,我用手机对着我家猫拍两个小时都比这个有逻辑】

  【美丽的垃圾,每一帧画面单独拎出来都能当壁纸,连在一起就是精神污染】

  【耿星汉,求你了,收手吧,把拍电影的机会让给有需要的人,不要浪费我们宝贵的时间谢谢】

  这一部比一部低的评分,让耿星汉这个名字,从“天才”变成了“疯子”和“票房毒药”。

  渐渐的,他也就在主流视野中销声匿迹。

  李若荀来了兴趣。

  他以前虽然听说过这位,但还真没看过他的作品。

  他直接点开了耿星汉那部评分最低的《无岸》看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