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有额外工资吗-《当塌房偶像发刀:全网哭着求治愈》

  “我说的不是饱和度!”耿星汉猛地停住脚步,“是感觉!”

  对面彻底没话了。

  他当然能理解导演是想做旧,可感觉?

  感觉这玩意儿怎么调?

  他皮笑肉不笑地扯了扯嘴角:

  “耿导,您说的太玄乎了,我觉得我可能能力不够。”

  “星汉,你先别急……”

  一旁程嘉佳手里拿着几张色卡,轻声细语地安抚着,显然对这种场面早已习惯。

  相比起以前他需要两个一模一样的苹果,这次似乎还是要更好解决一点的。

  “色卡上的这些不行我们再调,总能调出来的……”

  李若荀没有立刻上前,而是在手机上下了个绘画软件,然后走了过去。

  “星汉哥,嘉佳姐。”

  他先打了声招呼,自然地介入到僵局之中。

  耿星汉烦躁地看了他一眼,没说话。

  李若荀直接调出了专业的色环界面,递到耿星汉面前。

  “星汉哥,你看看这个,能不能在这里面找到你想要的那个颜色?”

  这个举动简单直接,却正中耿星汉内心。

  他低下头,眼神专注地落在那片色谱上,手指在屏幕上戳戳点点,滑动,对比着那些细微的色彩差异。

  过了大概一分多钟,耿星汉终于选中了一个颜色,在软件的画布上涂抹了一大块,然后把手机递给道具老师。

  “大概是这种。像屋檐下那口老水缸里,经年累月积下来的一层薄薄的青苔的颜色。它总是湿漉漉的,贴在粗糙的缸壁上,凑近了闻,还有一股土腥味。”

  道具老师:这是人话?

  耿星汉顿了顿,又补充道:“可能还有差,你先照着这个调一小块出来,让我看看实物的感觉。”

  李若荀无奈摇头。

  不得不说,即便是他,也没办法搞懂这种说法。

  毕竟他只是通过自身演员的能力推测对方内心,而不是真的有读心术。

  道具老师叹了口气:

  “这样的颜色的话,要加一点点的草绿,再混一点点的赭石进去。”

  “然后把光泽度全部去掉,做成磨砂质感。”

  他对着耿星汉抱怨起来:

  “耿导,你以后早这么干!别老跟我们说那些抽象的话,我又不住在你脑子里,怎么知道你在想什么?我搞不出来,你还急。”

  耿星汉低声嘟囔着:

  “我能不急吗?你只需要管美术,我得管美术,管灯光,管拍摄角度,管构图……你们还都听不懂我要的感觉……”

  他的声音里充满了委屈。

  可是颜色只要稍微差一点点,整个画面的感觉就全错了。

  这是林守山的家,如果颜色错了,整体的调性都会变味,这是他绝对无法容忍的!

  等道具组拿着新调好色的样品过来,耿星汉将它放进场景里,眯着眼和自己脑海里的画面仔细对比,确认“味道”对了,终于点头。

  一场风暴就此平息。

  道具老师走到李若荀身边,眼神里满是真诚的感激:“小荀老师,今天真是太谢谢你了!”

  李若荀笑着摇摇头,看向一旁程嘉佳的目光里,已经带上了几分真实的同情。

  这个姑娘能够忍受耿星汉这么多年,处理这些层出不穷的琐事和突发状况,也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程嘉佳苦笑着摇了摇头:

  “他有时候就是这样,一钻进牛角尖就出不来了。”

  然而很快,新的问题又来了。

  “摄影!摄影!你不对!这边你要像一个偷窥者,躲在角落里,偷偷地窥视他!”

  负责掌镜的摄影师一脸无奈:

  “耿导,我就是完全按照您的分镜来的啊。”

  李若荀正在镜头前酝酿情绪,听到这话,思路又被打断了。

  他想了想,开口说道:

  “星汉哥,你的意思,是不是想要镜头从远处把画面拉近?这样能营造出一种窥视感和距离感呢。”

  耿星汉眼睛一亮,猛地一拍手:

  “对!就是这样的运镜!”

  摄影师恍然大悟。

  李若荀有些哭笑不得:

  “哥,这些术语,你上学的时候应该都学过吧?这肯定是你们导演系的必修课啊。你怎么不直接说?”

  耿星汉闻言,露出一脸无辜的表情,摊了摊手:

  “我当然会啊!我现在就跑过去接过摄像的活儿,我自己来拍,我保证知道该用什么镜头,找什么角度。可问题是,拍这种电影,我没办法分身,又当导演又当摄影又当灯光师又干这干那的。”

  他望了望天,似乎有些苦恼:

  “我也想清晰地表达……”

  李若荀看着他这副样子,忽然觉得有些好笑,又有些可以理解。

  他看向一旁程嘉佳,玩笑道:

  “嘉佳姐,看来你得专门整个《耿导翻译手册》,把他这些‘感觉’全都翻译成专业术语,整理出来。下次再开机,给每个部门的负责人都发一本,保证效率翻倍。”

  程嘉佳被他逗笑了。

  “喂!”耿星汉在一旁听到了,有些恼怒地抗议,“我会尽量更清晰地表达的!若荀,你刚才说得就很好!以后我说不明白的时候,你就这么帮我解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若荀无奈笑了笑。

  他只是演员啊!

  当导演翻译,有额外工资吗?

  所有一切准备就绪后,李若荀的第一场戏正式开拍。

  由于是第一场戏,所以主要找感觉。

  戏份并不复杂,没有大段的台词,也没有激烈的情绪爆发,只是一些展现林守山日常生活的快速剪辑镜头。

  按照分镜,他背着竹篓在林间采撷草药,在废弃的矿洞里挖掘矿石,寻找可以入画的颜色。

  他回到那间简陋的泥坯房,淘洗,研磨,将这些自然的造物,一点点化作笔下将要流淌的色彩。

  对于这场戏,李若荀自然是极有自信的。

  在拿到剧本后,他将林守山这个角色从里到外剖析了一遍。

  还查阅了大量关于九十年代偏远山村的资料,研究了传统天然颜料的制作工艺,还学了植物辨认方法。

  最后将这些信息与剧本里的描述相融合,写下了一份比剧本本身还要厚的人物小传。

  随后,他还开了外挂!

  【人格面具生成中……】

  【角色:林守山】

  【生成完毕。】

  当他再次睁开眼时,他就是林守山。

  此刻的李若荀,穿着一身与这个村庄别无二致的服装,甚至因为道具组的刻意做旧,更显出几分年代的质感。

  他没有化妆,素面朝天。

  那双总是带着温柔笑意的眼睛,此刻明亮而清澈,像是山涧里最干净的溪水,倒映着天光云影,不染一丝尘埃。

  活脱脱一个从山野里走出来的俊俏少年。

  “《山守》第一场第一镜,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