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老巷记忆计划”启动-《暴富的乌龙恋》

  老巷口的老槐树刚冒出头的新叶,被初夏的阳光晒得泛着嫩黄。树下搭着个简单的白色帐篷,帆布上印着“老巷记忆计划——听长辈说老巷故事”的字样,旁边支着张原木长桌,铺着洗得发白的蓝格子桌布,上面摆着林薇提前准备的笔记本、录音笔,还有一摞印着老巷手绘地图的小扇子——是她前几天熬夜画的,扇面上的糖水铺、修鞋摊画得活灵活现,刚摆出来就被几个路过的小朋友抢着要。

  这是“老巷记忆计划”的第一场活动,林薇站在帐篷边,正弯腰帮一位拄着拐杖的老爷爷搬小马扎,额前的碎发被汗浸湿了一小片,贴在脑门上。她穿着件简单的白色T恤,牛仔裤膝盖处磨出了点毛边,脚上是双旧帆布鞋——特意选的轻便打扮,方便来回忙活。

  “小林啊,这计划真是你一个人琢磨出来的?”张师傅拎着他那只旧工具箱路过,凑过来帮着搭起“禁止吸烟”的小牌子,眼睛扫过帐篷里的布置,忍不住夸,“比上次办展会时还像样,有模有样的。”

  林薇直起身,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点头:“前阵子查了好多资料,江屿也帮着看了看场地,怕下雨还特意选了老槐树下,能遮点阴。”说话间,她瞥见江屿扛着相机从巷口走来,镜头上还挂着个刚买的遮光罩,是早上她念叨“阳光太晃眼不好拍”,他悄悄去摄影店买的。

  江屿走到她身边,把肩上的相机带调整了下,指尖碰了碰她的手腕——有点烫,是被太阳晒的。他没说什么,只是从背包里掏出瓶冰矿泉水,拧开瓶盖递过去:“刚在陈伯那冰的,喝两口降降温。”瓶身凝着的水珠滴在她手背上,凉丝丝的,瞬间驱散了不少燥热。

  没过多久,帐篷周围就聚起了人。有住了大半辈子的老街坊,手里攥着蒲扇,慢悠悠地坐在小马扎上唠嗑;有背着双肩包的年轻人,举着手机拍老巷的砖墙,嘴里念叨着“我小时候在这上过幼儿园”;还有几个被家长领着的小朋友,围着长桌抢扇子,吵吵着“我要修鞋摊的!”“我要糖水铺的!”。

  林薇忙得脚不沾地,一会儿帮老人调整录音笔的位置,一会儿给年轻人指老巷的历史建筑,偶尔还要弯腰哄抢扇子的小朋友,把印着不同图案的扇子分匀。江屿则扛着相机在人群里穿梭,镜头对准老人们皱着的眼角、小朋友举着扇子的小手,还有老巷墙上斑驳的砖纹——他没刻意摆拍,只是悄悄捕捉那些自然的瞬间,偶尔镜头扫到林薇时,会停顿几秒,把她弯腰听老人说话、笑着递扇子的样子框进取景器里。

  “姑娘,你还记得我不?”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颤巍巍地拉过林薇的手,她的手掌粗糙得像老树皮,指缝里还留着点洗不掉的糖色——是陈伯的老伴,上次林薇去拍糖水铺,她还塞给林薇一碗刚熬好的凉糖水。

  林薇赶紧蹲下身,让自己和老奶奶平视,把录音笔凑近了些:“李奶奶,我记得您,您做的凉糖水最好喝了。”

  老奶奶被逗得笑起来,眼角的皱纹挤成了一朵花,絮絮叨叨地打开了话匣子:“那时候啊,这老巷比现在热闹多喽!我和你陈爷爷刚结婚时,就在巷口摆糖水摊,夏天一到,街坊邻居都端着碗来舀,孩子们围着摊子跑,喊着‘李奶奶我要多加糖’。”她顿了顿,手指轻轻点着膝盖,像是在回忆遥远的画面,“有次下大雨,棚子漏了,你陈爷爷抱着糖罐子往屋里跑,淋得跟落汤鸡似的,还笑说‘糖没湿就行’。”

  林薇握着笔,飞快地在笔记本上记录,偶尔抬头回应两句,眼里满是认真。阳光透过老槐树的枝叶,在她的笔记本上投下斑驳的光斑,她的睫毛被光染成了浅金,偶尔眨一下,像停在纸上的小蝴蝶。

  “咔嚓”一声轻响,林薇下意识地抬头,正好对上江屿的镜头。他站在不远处的石阶上,相机举在胸前,眼里带着点笑意,见她看过来,没躲闪,反而轻轻按了下快门,把她眼里的光和嘴角的笑都定格下来。

  林薇的脸颊悄悄热了,对着镜头抿嘴笑了笑,又赶紧转回头听李奶奶继续讲——她知道江屿又在“偷拍”她,从活动开始到现在,他的镜头好像总在她身上留连,却不觉得烦,反而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挠着心,甜丝丝的。

  活动一直持续到傍晚,夕阳把老巷染成了暖橙色。林薇送走最后一位老人,瘫坐在小马扎上,揉着发酸的腰,才发现江屿正坐在她旁边,手里翻着相机里的照片。

  “累了?”他把相机递过来,屏幕上正好是她蹲在李奶奶身边的样子——她微微歪着头,眼里满是专注,李奶奶握着她的手,笑得慈祥,老槐树叶的影子落在两人身上,温柔得像幅画。

  林薇一页页往后翻,发现里面大半都是她的照片:有她弯腰给小朋友分扇子时的侧影,有她认真记录时皱着眉头的样子,还有她被老人逗笑时,眼睛弯成月牙的瞬间。甚至有一张,是她忙得满头大汗,正仰头喝水,嘴角还沾着点水珠,被他悄悄拍了下来。

  “你居然偷拍了这么多!”林薇故意板起脸,手指却停在那张喝水的照片上,忍不住笑出了声,“这张太丑了,快删掉!”

  江屿伸手按住她的手,不让她删,语气很认真:“不丑,很好看。”他顿了顿,指尖划过屏幕上她专注的侧脸,补充道,“认真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