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有声插画书”的脑洞与江城老巷-《暴富的乌龙恋》

  林薇把最后一个装着钥匙扣的牛皮纸袋塞进快递箱时,指尖还沾着牛皮纸的糙感。箱子角落贴着张手写便签,上面画了个歪歪扭扭的笑脸,旁边写着“祝大家团建开心呀~”——这是她昨晚熬夜打包时,特意给顾妍表姐公司加的小小心意。快递小哥来取件时,她还反复叮嘱:“麻烦您轻一点放,里面是文创产品,怕压坏。”小哥笑着应“放心”,电动车“嗡嗡”驶远时,她还站在工作室门口瞅了半天,直到车影拐进巷口才舍得回屋。

  没等两小时,手机就“叮咚”响个不停。顾妍表姐发来段小视频:一群穿工装的年轻人围着拆开的快递箱,手里举着钟楼款钥匙扣,有人对着阳光照,有人在拍朋友圈,背景里还能听见“这钟楼画得跟咱学校老钟楼一模一样”“太精致了吧,比上次买的纪念品强多了”的惊叹声。表姐还发了条微信,后面跟着三个竖起大拇指的表情:“薇薇,你这钥匙扣彻底火了!我们老板说下次公司年会伴手礼还找你做,我刚把你微信推给隔壁公司的行政了!”

  林薇盯着屏幕,突然就笑出了声,手指在屏幕上反复划着那段视频,连眼尾的红血丝都觉得值了。她转身走到工作台前,看着桌上新添的家伙事儿——二手专业打印机是从学长手里收的,机身有点掉漆,却比之前那台家用打印机清楚十倍,昨天试印插画时,连糖水铺阿婆围裙上的碎花图案都印得根根分明;旁边摆着套马利牌丙烯颜料,十二色的,是她之前舍不得买的,现在终于能把“江城地标”系列的天空涂成最正的克莱因蓝;还有个原木色的笔架,插着十几支不同型号的画笔,笔尖都被她磨得圆润,是这阵子画稿磨出来的“战绩”。

  可这份小得意,没撑过三天就被线上店铺的惨淡数据浇了盆凉水。

  林薇趴在电脑前,手指划过店铺后台,访客数停在“8”上,订单列表里只有两笔——一笔是顾妍买的“老巷街糖水铺”手机壳,备注“支持林总创业”;另一笔是跳蚤市场认识的张叔买的,他说“给孙女当玩具”。她点开商品页面,看着自己精心拍的主图:钟楼手机壳摆在老樟树下,阳光透过叶子洒在壳子上,连丙烯颜料的光泽都拍出来了,可下面的评论区空空荡荡,连个问价的都没有。

  “唉——”她长长叹了口气,把脸埋进臂弯里,工作台的木纹硌得脸颊有点痒。顾妍叼着根橘子味棒棒糖,晃悠悠走进来,看到她这副蔫蔫的样子,“啪”地把手机拍在桌上:“林总,又在e啊?我都跟你说了,线上没那么好做,你看人家卖文创的,不是搞直播就是做短视频,你就光挂个商品页,谁看得见啊?”

  林薇抬起头,头发乱糟糟地翘着,眼底还带着点红:“我也想搞啊,可我连剪辑软件都不会用,直播的时候跟人说话都紧张……”她抓起桌上的手机壳,是刚画完的“江滩灯塔”款,壳面的灯光用荧光颜料涂的,在阳光下会发光,“你看这壳子,我画了两天,光调灯塔的颜色就调了八遍,怎么就没人要呢?”

  “不是没人要,是你没找对卖点。”顾妍把棒棒糖从嘴里拿出来,糖棍上还沾着点糖渣,她用指尖蹭掉,指着手机壳说,“你这地标画得再好看,人家划手机一秒就划过去了,记都记不住。现在啥年代了,光有颜值没用,得有‘钩子’——要么有故事,要么有互动,要么有别人没有的东西。”

  “故事?互动?”林薇茫然地重复,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手机壳上的灯塔,突然想起上次在老巷街采访糖水铺陈伯时,老人说“这巷子以前可热闹了,晚上满街都是卖糖画的、捏面人的,现在年轻人都搬走了,只剩我们这些老骨头守着”。她猛地坐直身体,眼睛唰地亮了,像突然被按了开关的灯泡:“对啊!故事!江城的老巷子不就是故事吗?”

  她一把抓过旁边的速写本,笔杆上还留着她之前咬出的牙印,“唰唰”地在纸上画起来:“你想啊,我画的这些地标——老巷街的糖水铺、五金店、修鞋摊,不只是建筑,背后还有人啊!糖水铺的陈伯煮了三十年姜撞奶,五金店的张姨帮邻居修了无数回水管,修鞋的王爷爷总给放学的小孩留颗糖……这些人,这些事,都是别人没有的!”

  顾妍凑过去看,速写本上已经画了个小小的糖水铺,门口站着个戴老花镜的老人,手里端着碗姜撞奶,旁边还画了个小对话框,写着“陈伯的姜撞奶”。“所以呢?你总不能在手机壳上刻字讲故事吧?”她叼着棒棒糖,有点没明白。

  “不刻字!搞‘有声的’!”林薇突然拍了下桌子,吓得顾妍手里的棒棒糖差点掉地上。她眼睛亮得吓人,语速快得像打机关枪:“我做一本‘江城老巷纪念插画集’!每一页画一个老店铺,旁边留个二维码——扫一下,就能听到老街坊自己说话!比如扫糖水铺那页,就能听见陈伯说‘我这姜撞奶得用本地的水牛奶,煮的时候火不能大,不然会糊’;扫修鞋摊那页,能听见王爷爷哼的老调子!这样既有画,又有声音,还有故事,这不就是别人没有的‘钩子’吗?”

  “有声插画书?”顾妍嚼着棒棒糖,眼睛也亮了,“卧槽!林薇你这脑洞开得也太大了吧!这主意绝了!比你光卖手机壳强一百倍!”她激动得把棒棒糖棍扔到垃圾桶里,伸手抓着林薇的胳膊晃:“到时候咱们再印点小画册,线上线下一起卖,肯定火!”

  “就是就是!”林薇被她晃得头晕,却笑得更欢了,“这才叫文创啊!有文化,有温度,不是冷冰冰的图案!你想啊,以后有人离开江城,带走这本画册,扫二维码就能听见老街坊的声音,就像把老巷街的烟火气揣在兜里了!”

  兴奋劲儿没过多久,顾妍突然一盆冷水浇下来:“你先别高兴太早——这得跑多少地方?老巷街那么多店铺,你得一个个采访吧?录音怎么办?你有录音笔吗?后期剪音频你会吗?还有印刷画册的成本,比做手机壳贵多了,你那点启动金够不够啊?”

  一连串问题抛出来,林薇的笑容僵了一下,手指下意识地抠着速写本的边角。她确实没考虑这么多——刚才满脑子都是“有声插画书”的美好画面,压根没想起实操的麻烦。可转念一想,当初在跳蚤市场蹲摊时,她连个遮阳伞都没有,不也熬过来了吗?现在有了工作室,有了第一个订单的成功,怎么能因为这点困难就打退堂鼓?

  “成本不是问题!”她猛地拍了下桌子,速写本都震得跳了一下,“录音笔我网购!入门级的没多少钱!后期剪音频我学!网上那么多教程,我看两天肯定会!印刷的话,我先印小批量的,五十本试试水,实在不行就先做电子版的,发在公众号上!至于采访……”她翻出手机里存的老巷街照片,指着屏幕上的糖水铺,“我周末就去!先从陈伯开始,他跟我熟,肯定愿意跟我聊!”

  顾妍看着她眼里那股熟悉的“不服输”的劲儿,忍不住笑了:“行吧行吧,你这倔脾气一上来,十头牛都拉不回来。我周末陪你去,帮你举录音笔,顺便蹭碗陈伯的姜撞奶——上次喝了一次,到现在还惦记着呢!”

  “没问题!管够!”林薇拍胸脯保证,心里的那点犹豫早就被冲得没影了。她立刻打开购物软件,搜“入门级录音笔”,对比了半天,选了个评价最高的,还特意加了“加急发货”,生怕耽误了周末的采访。下单时,她看着付款金额,虽然有点心疼,却觉得值——这可是为“有声插画书”迈出的第一步啊!

  接下来的两天,林薇彻底忙成了“陀螺”。白天在工作室画新的插画稿,把老巷街的店铺一个个画进速写本:糖水铺的木质招牌、五金店门口挂着的铜铃铛、修鞋摊的旧藤椅,连陈伯煮姜撞奶的小铜锅都画得清清楚楚;晚上就趴在电脑前看录音教程,笔记本上写满了笔记:“采访时离说话人一米远”“避免在嘈杂的地方录”“记得先试音”,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录音笔图案,怕自己记混。

  周五晚上,快递终于到了。林薇拆开包装,里面是个黑色的小录音笔,比她的拇指大不了多少,握在手里沉甸甸的。她赶紧按开开关,对着空气试录:“喂喂喂,这里是小薇文创,正在测试录音笔……”回放时,声音清晰得能听见窗外樟树叶子的“沙沙”声,她兴奋得举着录音笔跑到顾妍宿舍楼下,打电话让顾妍下来听。

  顾妍穿着睡衣跑下来,接过录音笔听了听,撇了撇嘴:“还行吧,就是你这声音录得跟报菜名似的。”话虽这么说,她还是帮林薇琢磨:“明天去采访陈伯,你别上来就问‘您开了多少年糖水铺’,太生硬了。你先跟他聊姜撞奶,聊高兴了,他自然就会说以前的事了。”

  “知道啦!”林薇把录音笔揣进兜里,生怕弄丢了,“我还准备了个小本子,要记陈伯说的故事呢!对了,我还得带个小礼物,上次陈伯说他的老花镜有点花了,我给他买了副新的,度数跟他之前的一样!”

  顾妍看着她小心翼翼护着兜的样子,忍不住笑:“你这哪是去采访,跟去走亲戚似的。”

  “本来就是嘛!”林薇也笑了,抬头看着江城的夜空,星星不多,却亮得很。她摸了摸兜里的录音笔,心里满是期待——明天,就能把老巷街的故事,一点点装进这个小小的录音笔里了。而她的“有声插画书”,也终于要从脑洞,变成真正的行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