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老巷比平时热闹些,晨光刚漫过青砖灰瓦的屋顶,巷口就飘起了早点摊的香气——油条在热油里“滋滋”冒泡,刚蒸好的肉包透着白汽,连空气里都裹着股暖乎乎的烟火气。林薇踩着轻快的步子走在青石板路上,手里攥着个帆布小包,里面装着昨晚刚画好的老巷商户合作草图,是想趁着周末找陈伯和张师傅聊聊,看看能不能把他们的手艺也融进文创产品里。
“小薇!”
刚走到糖水铺门口,就听见陈伯的吆喝声。老人正站在木柜台后擦着白瓷碗,看见她,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展会的事我听说啦,张师傅昨天还跟我念叨,说你把他的修鞋摊画到帆布袋上,出息了!”
林薇笑着凑过去,帮陈伯把刚煮好的凉糖水端到柜台上:“这不是来跟您讨主意了嘛,想做款‘老巷手艺’系列,把您的糖水碗、张师傅的铜铃铛都做成文创,您看行不行?”
正聊着,身后传来轻轻的脚步声。林薇转头,就见江屿站在巷口的老槐树下,穿着件浅灰色的连帽卫衣,手里拿着个棕色的纸袋子,应该是刚从外面过来。他的头发被晨风吹得略乱,额前的碎发垂下来,衬得眉眼比平时更柔和些,看见她,脚步顿了顿,随即朝着她走过来。
“这么巧,你也来老巷?”林薇有点惊讶,话刚说完就觉得自己问得多余——他平时周末要么在工作室改图纸,要么去园区看施工,很少来老巷。
“路过,刚好看到你。”江屿的声音很轻,像是怕吵到巷里的安静,他把手里的纸袋子递给陈伯,“上次您说的那个修表师傅,我帮您问到了,在城西老街,这是地址。”
陈伯接过纸袋子,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可算麻烦你了!我那老怀表停了快半个月,找了好几家店都修不了。”他转头对着林薇挤了挤眼,“你看江先生,看着话少,心细着呢!”
林薇的脸颊悄悄热了,没接话,只是低头帮陈伯擦着碗沿。江屿没多留,却也没走,就站在糖水铺的屋檐下,看着她和陈伯聊合作的事,偶尔在她说到“想把铜铃铛做成钥匙扣挂件”时,补充一句“可以用黄铜材质,不容易生锈”,或者在她纠结“糖水碗模型要不要做带手柄的”时,轻声说“带手柄更有辨识度,也方便摆放”。
他的建议总是恰到好处,既不抢话,又能帮她把模糊的想法变得具体。林薇发现,他好像比她自己还清楚她想要的“老巷感”——不是简单的复刻,而是抓住那些能让人想起旧时光的小细节,比如铜铃铛的纹路、糖水碗的弧度,都是老巷独有的印记。
聊完合作的事,已经快中午了。陈伯非要留两人吃午饭,林薇推辞不过,只好跟着他往巷尾的小饭馆走。老巷的青石板路不宽,两人并肩走在后面,偶尔会被路过的自行车铃提醒着往旁边让让,肩肘轻轻蹭到一起,又很快分开,像蜻蜓点水似的,却让人心里发慌。
“刚才你说的钥匙扣,”江屿忽然开口,声音比平时低了些,“可以在铃铛内侧刻上老巷的名字,低调又有纪念意义。”
“对哦!我怎么没想到!”林薇眼睛一亮,转头看向他,刚好对上他的目光。阳光透过槐树叶的缝隙落在他的脸上,在他的眼尾投下小小的光斑,他的眼里带着点笑意,像是在笑她刚才的粗心。两人的目光交汇了两秒,林薇赶紧转头看向前面,却忍不住弯了弯嘴角。
小饭馆藏在巷尾,是家开了二十多年的家常菜馆。店面不大,只有四张木质方桌,墙面上贴着褪色的菜单,空气里混着酱油和红烧肉的香气。老板娘是个热情的中年女人,看见陈伯就笑着喊“老陈,今天带客人来啦”,手脚麻利地端上刚炒好的菜——红烧肉炖得软烂,油光锃亮;清炒时蔬绿油油的,还带着点锅气;最绝的是一道糖醋排骨,酸甜口的,刚上桌就飘着浓郁的香气。
林薇饿坏了,拿起筷子就夹了块排骨,刚咬了一口,就被酸甜的酱汁呛了一下,忍不住咳嗽起来。江屿坐在她对面,立刻递过一张纸巾,又帮她倒了杯温水,声音里带着点不易察觉的紧张:“慢点吃,没人跟你抢。”
林薇接过纸巾,擦了擦嘴角的酱汁,脸颊发烫——刚才太着急,把酱汁蹭到下巴上了。她低头喝着温水,耳尖却红得厉害,能感觉到江屿的目光落在她身上,没什么特别的,却让她心跳快了好几拍。
午饭快吃完时,老板娘端上一盘刚蒸好的桂花糕,说“送你们的,刚出锅的”。桂花糕是淡粉色的,上面撒着点金黄的桂花,甜香扑鼻。林薇拿起一块咬了一口,软糯香甜,带着点桂花的清冽,刚想夸好吃,就见江屿把自己盘子里的桂花糕推到她面前,轻声说:“我不爱吃甜的,你吃吧。”
她愣了愣,想起上次展会庆功宴上,他明明吃了提拉米苏,只是没吃太多。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的,暖乎乎的。她没推辞,只是拿起一块递到他嘴边,小声说:“就尝一口,很好吃的。”
江屿的动作顿了顿,没躲开,微微低头咬了一小口。桂花糕的甜香在空气里散开,他的嘴角几不可见地弯了一下,眼里带着点浅淡的笑意:“确实不错。”
阳光透过小饭馆的玻璃窗照进来,落在两人之间的方桌上,把盘子里的桂花糕染成了暖黄色。林薇看着他嘴角的笑意,忽然觉得,老巷的烟火气,不止藏在糖水铺的吆喝里、修鞋摊的铜铃声里,还藏在这样不经意的靠近里,藏在递过来的纸巾、推过来的桂花糕里,藏在两人心照不宣的温柔里。
需要我帮你梳理下“老巷手艺”系列文创的具体设计方向吗?比如铜铃铛钥匙扣的纹路细节、糖水碗模型的尺寸比例,让后续产品开发的剧情更具体。
“小薇!”
刚走到糖水铺门口,就听见陈伯的吆喝声。老人正站在木柜台后擦着白瓷碗,看见她,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展会的事我听说啦,张师傅昨天还跟我念叨,说你把他的修鞋摊画到帆布袋上,出息了!”
林薇笑着凑过去,帮陈伯把刚煮好的凉糖水端到柜台上:“这不是来跟您讨主意了嘛,想做款‘老巷手艺’系列,把您的糖水碗、张师傅的铜铃铛都做成文创,您看行不行?”
正聊着,身后传来轻轻的脚步声。林薇转头,就见江屿站在巷口的老槐树下,穿着件浅灰色的连帽卫衣,手里拿着个棕色的纸袋子,应该是刚从外面过来。他的头发被晨风吹得略乱,额前的碎发垂下来,衬得眉眼比平时更柔和些,看见她,脚步顿了顿,随即朝着她走过来。
“这么巧,你也来老巷?”林薇有点惊讶,话刚说完就觉得自己问得多余——他平时周末要么在工作室改图纸,要么去园区看施工,很少来老巷。
“路过,刚好看到你。”江屿的声音很轻,像是怕吵到巷里的安静,他把手里的纸袋子递给陈伯,“上次您说的那个修表师傅,我帮您问到了,在城西老街,这是地址。”
陈伯接过纸袋子,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可算麻烦你了!我那老怀表停了快半个月,找了好几家店都修不了。”他转头对着林薇挤了挤眼,“你看江先生,看着话少,心细着呢!”
林薇的脸颊悄悄热了,没接话,只是低头帮陈伯擦着碗沿。江屿没多留,却也没走,就站在糖水铺的屋檐下,看着她和陈伯聊合作的事,偶尔在她说到“想把铜铃铛做成钥匙扣挂件”时,补充一句“可以用黄铜材质,不容易生锈”,或者在她纠结“糖水碗模型要不要做带手柄的”时,轻声说“带手柄更有辨识度,也方便摆放”。
他的建议总是恰到好处,既不抢话,又能帮她把模糊的想法变得具体。林薇发现,他好像比她自己还清楚她想要的“老巷感”——不是简单的复刻,而是抓住那些能让人想起旧时光的小细节,比如铜铃铛的纹路、糖水碗的弧度,都是老巷独有的印记。
聊完合作的事,已经快中午了。陈伯非要留两人吃午饭,林薇推辞不过,只好跟着他往巷尾的小饭馆走。老巷的青石板路不宽,两人并肩走在后面,偶尔会被路过的自行车铃提醒着往旁边让让,肩肘轻轻蹭到一起,又很快分开,像蜻蜓点水似的,却让人心里发慌。
“刚才你说的钥匙扣,”江屿忽然开口,声音比平时低了些,“可以在铃铛内侧刻上老巷的名字,低调又有纪念意义。”
“对哦!我怎么没想到!”林薇眼睛一亮,转头看向他,刚好对上他的目光。阳光透过槐树叶的缝隙落在他的脸上,在他的眼尾投下小小的光斑,他的眼里带着点笑意,像是在笑她刚才的粗心。两人的目光交汇了两秒,林薇赶紧转头看向前面,却忍不住弯了弯嘴角。
小饭馆藏在巷尾,是家开了二十多年的家常菜馆。店面不大,只有四张木质方桌,墙面上贴着褪色的菜单,空气里混着酱油和红烧肉的香气。老板娘是个热情的中年女人,看见陈伯就笑着喊“老陈,今天带客人来啦”,手脚麻利地端上刚炒好的菜——红烧肉炖得软烂,油光锃亮;清炒时蔬绿油油的,还带着点锅气;最绝的是一道糖醋排骨,酸甜口的,刚上桌就飘着浓郁的香气。
林薇饿坏了,拿起筷子就夹了块排骨,刚咬了一口,就被酸甜的酱汁呛了一下,忍不住咳嗽起来。江屿坐在她对面,立刻递过一张纸巾,又帮她倒了杯温水,声音里带着点不易察觉的紧张:“慢点吃,没人跟你抢。”
林薇接过纸巾,擦了擦嘴角的酱汁,脸颊发烫——刚才太着急,把酱汁蹭到下巴上了。她低头喝着温水,耳尖却红得厉害,能感觉到江屿的目光落在她身上,没什么特别的,却让她心跳快了好几拍。
午饭快吃完时,老板娘端上一盘刚蒸好的桂花糕,说“送你们的,刚出锅的”。桂花糕是淡粉色的,上面撒着点金黄的桂花,甜香扑鼻。林薇拿起一块咬了一口,软糯香甜,带着点桂花的清冽,刚想夸好吃,就见江屿把自己盘子里的桂花糕推到她面前,轻声说:“我不爱吃甜的,你吃吧。”
她愣了愣,想起上次展会庆功宴上,他明明吃了提拉米苏,只是没吃太多。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的,暖乎乎的。她没推辞,只是拿起一块递到他嘴边,小声说:“就尝一口,很好吃的。”
江屿的动作顿了顿,没躲开,微微低头咬了一小口。桂花糕的甜香在空气里散开,他的嘴角几不可见地弯了一下,眼里带着点浅淡的笑意:“确实不错。”
阳光透过小饭馆的玻璃窗照进来,落在两人之间的方桌上,把盘子里的桂花糕染成了暖黄色。林薇看着他嘴角的笑意,忽然觉得,老巷的烟火气,不止藏在糖水铺的吆喝里、修鞋摊的铜铃声里,还藏在这样不经意的靠近里,藏在递过来的纸巾、推过来的桂花糕里,藏在两人心照不宣的温柔里。
需要我帮你梳理下“老巷手艺”系列文创的具体设计方向吗?比如铜铃铛钥匙扣的纹路细节、糖水碗模型的尺寸比例,让后续产品开发的剧情更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