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布防改变-《重生后我另选了黑月光》

  第一百零二章:布防改变

  京城,珩王府书房内烛火通明。沈清璃放下手中的密报,眉宇间凝结着一层寒霜。北境战事吃紧,萧景珩率军苦守雁门关,军饷粮草却迟迟未能足额送达。

  “王妃,户部又来催要军资了。”管家在门外禀报,声音带着几分焦虑,“顾侍郎亲自带人前来,说是奉旨筹措军饷,要清查王府名下的商号账目。”

  沈清璃眸光一冷。顾晏舟,这个二皇子倒台后迅速投靠新主的墙头草,如今借着筹措军资的名头,竟将主意打到了她的头上。

  “请顾侍郎前厅等候。”

  整理好衣装,沈清璃从容步入前厅。顾晏舟一身绯色官服,正悠闲品茶,身后站着几名户部官员,神色倨傲。

  “下官参见王妃。”顾晏舟起身行礼,态度却无多少恭敬,“奉皇上旨意筹措军资,不得已叨扰王妃,还望见谅。”

  沈清璃在主位坐下,淡淡道:“顾侍郎公务在身,本宫自然理解。只是不知,清查商号账目与筹措军资有何关联?”

  顾晏舟微微一笑:“王妃有所不知,近日有人举报,说王妃名下商号贪墨军饷,中饱私囊。下官虽不信此等谣言,但既有人举报,不得不查,也好还王妃一个清白。”

  “哦?”沈清璃挑眉,“不知是何人举报?”

  “这个...请恕下官不便透露。”顾晏舟从袖中取出一本文书,“这是皇上特许的清查令,请王妃行个方便。”

  沈清璃扫了一眼盖着玉玺的文书,心知这是早有预谋。北境战事正酣,皇上如今最关心的就是军资供应,顾晏舟此时发难,确实选了个好时机。

  “既然有皇上旨意,本宫自当配合。”沈清璃从容道,“只是希望顾侍郎查得仔细些,莫要冤枉好人,也莫要...放过坏人。”

  顾晏舟面色微变,随即恢复如常:“王妃放心,下官定当秉公办理。”

  接下来的三日,户部官员入驻沈清璃名下的各大商号,翻查账目,盘问掌柜,闹得人心惶惶。

  然而沈清璃早有准备。自萧景珩出征后,她便料到会有人趁机生事,所有账目早已打理得清清楚楚,绝无半点疏漏。

  “王妃,顾侍郎这次怕是要无功而返了。”心腹侍女轻声道。

  沈清璃却摇头:“顾晏舟不是莽撞之人,他既然敢来,必有后手。”

  果然,第四日清晨,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传来——负责军需供应的老掌柜周明达突然翻供,声称受沈清璃指使,克扣军饷,中饱私囊!

  “不可能!”沈清璃霍然起身,“周掌柜在沈家三十余年,忠心耿耿,怎会...”

  “王妃,周掌柜的儿子三日前突然重病,需要千金购买珍稀药材续命。”墨影悄无声息地出现,“而昨日,有人将药材送到了周家。”

  沈清璃眸光一凝:“是谁?”

  “江南云家。”

  云家!沈清璃心中一震。那是江南最大的丝绸商,四年前曾与她有过激烈的商业竞争。当时云家试图垄断江南丝绸市场,被她巧妙化解,从此结下梁子。

  “云家为何会卷入此事?”沈清璃蹙眉沉思。

  墨影低声道:“属下查到,云家大小姐云婉儿,上月嫁给了顾晏舟为妾。”

  原来如此!沈清璃恍然。顾晏舟与云家联姻,借云家之手逼迫周掌柜翻供,这是要置她于死地!

  “王妃,现在怎么办?”侍女焦急道,“顾侍郎已经带着周掌柜的供词入宫面圣去了!”

  沈清璃冷静下来,沉吟片刻:“备车,本宫要入宫。”

  “王妃此刻入宫,岂不是自投罗网?”

  “正因为他们以为我会惊慌失措,我偏要坦然面对。”沈清璃目光坚定,“况且,周掌柜被迫翻供,家中必有蛛丝马迹可寻。墨影,你速去周家,找到证据。”

  “是!”

  皇宫,养心殿内气氛凝重。

  顾晏舟跪在殿中,慷慨陈词:“陛下,周明达亲口供认,受珩王妃指使,克扣军饷达五十万两之巨!此等行径,简直丧尽天良!”

  皇上面色阴沉,看着手中的供词,久久不语。

  这时,内侍来报:“陛下,珩王妃求见。”

  顾晏舟眼中闪过一丝得意,显然认为沈清璃是来自首的。

  “宣。”

  沈清璃从容入殿,行礼如仪:“儿媳参见父皇。”

  皇上将供词掷于地上:“沈氏,你可知罪?”

  沈清璃拾起供词,仔细看过,忽然轻笑一声:“父皇明鉴,这供词破绽百出。”

  顾晏舟急道:“王妃还想狡辩?”

  沈清璃不慌不忙:“其一,供词称我指使周掌柜克扣军饷,可周掌柜负责的只是江南地区的丝绸采购,从未经手军需供应。”

  皇上蹙眉:“确有此事?”

  户部尚书忙道:“回陛下,军需供应由北方商号负责,江南商号确实不涉及。”

  沈清璃继续道:“其二,供词称贪墨银两达五十万两,可去岁江南丝绸总盈利不过三十万两,何来五十万两可贪?”

  顾晏舟面色微变:“或许是多年累积...”

  “顾侍郎此言差矣。”沈清璃打断他,“军需供应是今年才开始的,何来多年累积?”

  皇上目光渐冷,看向顾晏舟:“顾爱卿,这是怎么回事?”

  顾晏舟冷汗直流:“陛下,这...这都是周明达亲口供认...”

  “周掌柜现在何处?”皇上问。

  “押在刑部大牢。”

  “带上来,朕要亲自审问。”

  然而,当侍卫赶到刑部大牢时,却发现周明达已气绝身亡!死因是悬梁自尽,现场还留有一封遗书,再次指认沈清璃。

  “好个死无对证!”皇上震怒,“沈氏,你还有何话说?”

  沈清璃心知这是杀人灭口,却苦无证据。正当危急关头,墨影悄然入殿,对她微微点头。

  沈清璃心中一定,朗声道:“父皇,周掌柜绝非自尽,而是被人灭口!”

  顾晏舟冷笑:“王妃有何证据?”

  “证据就在这里。”沈清璃从袖中取出一本账册,“这是周家近日的收支账目,请父皇过目。”

  皇上接过账册翻阅,只见上面清楚记录着:三日前,周家支出千两黄金购买珍稀药材;而昨日,却有一笔五千两黄金的进账,来源正是江南云家!

  “周家世代清贫,何来如此巨款?”沈清璃道,“分明是有人以重金收买,逼迫周掌柜诬陷儿媳!”

  顾晏舟面色惨白:“这...这定是伪造...”

  “是否伪造,一查便知。”沈清璃乘胜追击,“父皇可派人前往周家搜查,看是否真有珍稀药材。也可传云家的人前来对质。”

  皇上当即下令搜查周家,果然找到了价值千金的药材。同时,飞鸽传书江南,命当地官员彻查云家。

  三日后的朝会上,真相大白。

  江南官员回报:云家确实支出五千两黄金,且与顾晏舟往来密切。更查出云家多年来偷税漏税,数额巨大。

  皇上震怒,当即下旨:顾晏舟削职查办,云家抄家问罪。

  退朝后,皇上独留沈清璃说话。

  “清璃,此次你受委屈了。”皇上叹道,“北境战事紧急,朝中却还有人只顾争权夺利,实在令人心寒。”

  沈清璃轻声道:“父皇明察秋毫,还儿媳清白,儿媳感激不尽。”

  皇上沉吟片刻:“景珩在北境苦战,朝中不可无人主持大局。朕欲命你暂摄朝政,处理军需供应等事宜,你可愿意?”

  沈清璃心中一震。女子摄政,在大周前所未有!

  “父皇,这...恐怕不合礼制...”

  “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皇上目光深远,“朕相信你的能力。”

  沈清璃不再推辞,跪地领旨:“儿媳必当竭尽全力,不负父皇重托。”

  消息传出,朝野震动。不少守旧大臣上书反对,但皇上力排众议,坚持己见。

  沈清璃接手朝政后,雷厉风行,首先整顿军需供应,确保北境粮草充足。接着改革税制,严惩贪腐,朝政为之一清。

  然而,树大招风。她越是展现出过人才能,朝中的暗流就越是汹涌。

  这日,沈清璃正在批阅奏章,忽接到密报:江南云家虽被抄家,但云婉儿却在顾晏舟的安排下逃脱,如今下落不明。

  “云婉儿...”沈清璃沉吟。这个女子不简单,能从重重包围中逃脱,必有过人之处。

  墨影道:“属下查到,云婉儿逃往北境方向,很可能是去投靠北狄。”

  沈清璃眸光一冷:“传令沿途关卡,严密盘查,绝不能让她逃出关外!”

  “是!”

  然而,半个月后,坏消息传来:云婉儿还是成功逃入北狄,并被北狄大汗纳为妃子!

  “王妃,云婉儿对您恨之入骨,如今得势,必会报复。”幕僚忧心忡忡。

  沈清璃却淡然一笑:“跳梁小丑,何足挂齿。”

  她走到窗前,望着北方的天空,心中牵挂远方的萧景珩。北境苦寒,不知他一切可好?

  “传令北境暗卫,保护好王爷安全。”她轻声吩咐,“若有异常,立即回报。”

  “是!”

  此时的北境,萧景珩刚刚打退北狄又一次进攻。站在城墙上,他望着远方北狄大营,眉头紧锁。

  “殿下,京城来信。”亲兵呈上信函。

  萧景珩拆信一看,先是惊喜——沈清璃暂摄朝政,军需供应再无问题;继而担忧——云婉儿逃入北狄,必会兴风作浪。

  果然,次日北狄军中就传出消息:云婉儿向大汗献计,改变战术,不再强攻雁门关,而是分兵袭击周边城镇,断其粮道。

  “好毒辣的计策!”赵擎愤然,“这云婉儿熟悉大周布防,若她献策,北狄如虎添翼!”

  萧景珩沉思良久,忽然道:“传令下去,改变布防。”

  “殿下?”

  “云婉儿虽知我军旧布防,但不知新调整。”萧景珩目光深邃,“我们要给她一个...惊喜。”

  三日后,北狄一支精锐果然偷袭粮道,却落入早已设好的埋伏,全军覆没。

  消息传回北狄大营,云婉儿气得摔碎了手中的玉杯。

  “好个萧景珩!好个沈清璃!”她咬牙切齿,“我就不信,斗不过你们!”

  而此时的大周京城,沈清璃接到北境捷报,终于露出一丝笑容。

  “王爷用兵如神,实乃大周之幸。”她轻声道。

  然而,喜悦很快被新的危机冲散——江南传来急报,多地爆发瘟疫,疫情迅速蔓延!

  “王妃,疫情凶猛,已有数千人染病身亡。”户部尚书焦急道,“若不能控制,恐酿成大祸!”

  沈清璃立即下令:“太医院全力研制药方,各地设立医馆,免费诊治。开仓放粮,确保百姓温饱。”

  她沉思片刻,又道:“传本宫命令,江南所有沈家商号,全力配合官府抗疫,不得有误!”

  命令下达后,沈清璃仍不放心。疫情关系千万百姓性命,绝不能有失。

  “备车,本宫要亲往江南。”

  “王妃三思!”众臣劝阻,“江南疫情凶猛,万一...”

  “本宫心意已决。”沈清璃目光坚定,“百姓危难,本宫岂能安坐京城?”

  三日后,沈清璃轻车简从,秘密南下。她不知道的是,一双阴冷的眼睛,正暗中注视着她的一举一动。

  江南,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等待她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