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元首,是何人?-《李二废我太子,我请大唐赴死!》

  青年男子闻言,倒是也没有多想。

  脸上依旧挂着那份轻松的笑容,语气中透着一股毫不避讳的直率:

  “得了吧,刺史?”

  “那老头子啊,在黔州也就是个摆设,啥事不干的。”

  “他那官帽子,也就是挂着好看。”

  男子说着,

  不屑地撇了撇嘴,似乎对那位刺史颇为轻视。

  他的话语,宛如一道惊雷。

  在这几位大唐核心人物的心中炸响。

  李世民、房玄龄、长孙无忌,甚至连一向粗犷的尉迟敬德,脸色都齐刷刷地变了。

  大唐的刺史,

  乃是一方父母官,执掌军政大权,岂能用“摆设”二字形容?

  更何况,

  这青年言语间对朝廷任命的官员毫无敬意,甚至公然声称其“啥事不干”,这简直是闻所未闻的大不敬之言。

  “放肆!”

  尉迟敬德按在刀柄上的手猛地一紧。

  眼角抽动,

  那股子沙场老将的杀气瞬间弥漫开来。

  目光如炬地盯着青年男子,似乎随时准备发难。

  他这辈子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

  对皇权的敬畏已然刻入骨髓,听到这等狂悖之言,如何能够容忍?

  李世民抬手轻轻按住尉迟敬德的胳膊,示意他稍安勿躁。

  他的脸色虽然依旧平静。

  但那双深邃的眼眸中,却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凝重。

  青年男子的话,无疑揭示了一个极其惊人的事实。

  ——黔州,

  这个大唐版图上的一个“州”。

  其内部的权力结构,竟然已经与长安的认知完全脱节。

  青年男子被尉迟敬德吓了一跳。

  就算是拿了对方的钱。

  现在说话也是有些畏畏缩缩的了。

  见状。

  李世民急忙安抚道:“兄台莫怪, 敬德的兄长于朝堂做官,所以才会这般机动。”

  说罢,

  李世民还对尉迟敬德使了个眼神。

  纵使有万般不愿。

  尉迟敬德还是老老实实的道歉了一声。

  见状,

  青年男子这才松了口气:

  “原来是这样啊。”

  “那我就给你们简单科普科普吧。”

  “现在黔州,”

  “乃是由元首总管!”

  他提高了几分音量,语气中带着一股热忱的推崇:

  “如果没有元首,黔州怎么可能发动工业革命、怎么可能发动电气革命,更别提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工业革命?

  电气革命?

  这一系列陌生而又充满力量感的词汇,再次如同一道道闪电,击中了李世民一行人的心神。

  他们面面相觑,

  从彼此的眼中看到了同样的茫然与震惊。

  这些词语,闻所未闻。

  却又隐隐透着一股改天换地的强大气息。

  “元首……又是何人?”

  长孙无忌低声问道,他的脸色已然变得苍白,心中的不安如同潮水般涌起。

  一个能够让地方官员成为“摆设”。

  能够发动“工业革命”和“电气革命”的人物,其权势和能力,绝非寻常。

  青年男子倒是也没有解释这些深奥的词汇。

  他只是神秘地笑了笑。

  眼中闪烁着一种看透一切的得意。

  他指了指车站大厅的某个方向,语气中带着几分邀请:

  “等到了黔州主城,你们可以去茶楼听听看,茶楼现在兴起元首的故事,说书先生们讲得那叫一个绘声绘色,引人入胜。”

  “多听几次,就能知道元首的厉害和黔州走到今天这个地步的缘由了。”

  他又补充道:

  “当然,你们也可以去书店,书店里现在卖的那些和元首有关的书籍,更是多得数不胜数。”

  “买上几本细细研读,没准能够知道所有答案。”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元首”的崇敬。

  仿佛那个神秘的人物,便是黔州一切奇迹的源头。

  李世民等人此刻的心情。

  已不仅仅是好奇,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探究欲。

  一个能够颠覆大唐传统认知、创造出如此奇特文明的“元首”,究竟是何方神圣?

  而这“工业革命”和“电气革命”,又究竟意味着什么?

  就在这个时候,

  车站的大广播。

  那个清脆悦耳的女子声音,恰到好处地响了起来。

  打破了这片刻的沉寂,

  也暂时打断了李世民等人的思绪。

  “叮咚——”

  “尊敬的旅客朋友们,请乘坐G0001次列车前往黔州主城的旅客,前往01检票口检票进站。”

  “列车即将开始检票,请您携带好随身物品,有序进站,感谢您的配合。”

  青年男子闻声,

  脸上露出了“果然如此”的表情。

  他看了看大唐的几位来客,站起身来,拍了拍手,语气轻快地说道:

  “哎呀,看我,光顾着跟几位先生聊天了,差点耽误了正事。”

  “咱们的车来了,走吧,赶紧去检票进站,可别误了这趟车。”

  李世民等人虽然内心充满了疑惑,但此刻也只能暂时将这些惊人的信息压下。

  他们知道,

  当务之急是前往黔州主城,亲眼看看那个所谓的“元首”所缔造的世界。

  才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一切。

  他们对视一眼,

  从彼此的眼神中读懂了同样的决定。

  于是,

  李世民、李治、房玄龄、尉迟敬德和长孙无忌。

  一行五人,

  跟随着青年男子,迈步走向了广播中所提及的01检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