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医疗保险?-《李二废我太子,我请大唐赴死!》

  “医院?拍片子?”

  李世民靠在床头,眉头微皱,他又听到了这两个全然陌生的词汇。

  青年看出了他的疑惑,耐心地解释道:

  “先生,‘医院’是黔州对大型医馆的统称,集中了最好的医生和设备,能处理各种疑难杂症。{”

  “而‘拍片子’,您可以理解为一种特殊的‘画像’之术。”

  “画像?”

  长孙无忌下意识地反问。

  “是的。”

  青年颔首道,“不过,它画的不是人的相貌,而是人的骨骼。”

  “通过一种特殊的光,可以穿透皮肉,将您脚踝骨头的影像留在一张特殊的纸上。”

  “如此一来,医生就能清晰地看到您的骨头究竟有没有受损,比单纯靠手摸要准确得多。”

  “毕竟,您看上去年纪也不小了,骨头若是受了伤,可不是小事。”

  这番解释,如同天方夜谭!

  能够看透皮肉,直接观察骨骼的“光”?

  李世民、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三人相视一眼,都在对方的眼中看到了难以掩饰的惊骇。

  这已经超出了他们能够理解的范畴。

  近乎于神鬼方术!

  可从唐月和那位王医生笃定的神情来看,这在黔州,似乎只是一项寻常无比的医疗手段。

  李世民心中巨浪翻涌,表面上却不动声色。

  只是缓缓点了点头:

  “原来如此,黔州竟有此等神妙之术,倒是让李某大开眼界。”

  “有劳了。”

  他心中已然决定,必须要亲眼去见识一下那所谓的“医院”,以及那能够“画”出骨头的“片子”。

  也就在这个时候,

  唐月回来了,他带着一丝歉意:

  “实在抱歉,李先生。”

  “我下午还有两节课要上,不能亲自陪同各位前往了。”

  “不过这里距离医院并不远,我已经给你们打好车了,由这位朋友陪同你们过去可以吗?”

  唐月所说的朋友,

  就是带领李世民一路在黔州游玩的青年。

  青年点点头:

  “唐老师您就去忙吧,我带李先生过去就行。”

  “那就麻烦了。”

  李世民客气了一句。

  众人告别了唐月和王医生,在尉迟敬德的搀扶下,李世民一瘸一拐地走出了医务室。

  走出校外,

  两辆出租车早就停靠于此。

  尉迟敬德为李世民拉开车门,而后将才慢慢的坐在李世民身旁座位。

  而青年则是直接坐在了前排副驾驶。

  坐稳扶好,

  这辆出租车就直接以第一医院出发。

  李治几人则是乘坐了后面一辆出租车,同样紧随其后。

  大约十分钟的功夫后,车的速度渐渐放缓。

  “医院到了。”

  青年的声音响起。

  李世民抬眼望去。

  当车窗外的景象映入眼帘的那一刻。

  即便是他这位大唐天子,

  呼吸也不由得为之一滞!

  只见前方,

  一栋足有五层楼高、通体呈洁白色的宏伟建筑,拔地而起。

  它不像皇宫那般雕梁画栋。

  金碧辉煌,

  却自有一股简洁、庄严而磅礴的气势。

  巨大的玻璃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门口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却丝毫不显混乱,一切都井然有序。

  建筑的正上方,悬挂着“黔州第一医院”九个遒劲有力的大字。

  这……

  是医馆?

  李世民的脑海中,

  浮现出长安城那些或清雅、或古朴的医馆药庐。

  它们大多是独门独院。

  门前飘着药幡,内里弥漫着浓郁的草药气息。

  与眼前这栋堪比朝廷六部官署的宏伟建筑相比,简直有云泥之别!

  “这……这里便是医院?”

  后一辆车内,

  房玄龄的声音带着一丝干涩,他也被眼前这栋建筑的规模给震撼到了。

  看到众人脸上那毫不掩饰的震惊。

  青年笑着解释道:

  “是啊,房先生!”

  “这就是我们黔州的医院。”

  “王爷常说,‘民生为本,人命大如天’。”

  “一个地方的百姓能不能安居乐业,最基本的就是得让他们有饭吃,有病能医。”

  “所以,王爷在医疗上的投入,从来都是不计成本的。”

  “这还只是市中心的一家,各个区县,也都建有规模不一的医院和卫生所呢!”

  “不计成本?”

  房玄龄敏锐地抓住了这四个字。

  他心中的疑惑,

  在这一刻终于压抑不住,脱口而出:“小兄弟,恕我多言。”

  “无论是之前参观的小学,还是眼前这座医院,其规模之宏大,投入之巨万,都令人咋舌。”

  “我观黔州虽已非昔日贫瘠之地,但要支撑如此庞大的教育和医疗开销,恐怕也非易事。”

  “不知……黔州的钱财,究竟从何处来?”

  这个问题,

  同样也是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心中最大的疑问。

  教育和医疗,

  这两样都是最烧钱的无底洞。

  李承乾究竟是掌握了何种点石成金的手段,才能在这西南一隅,支撑起如此庞大的民生工程?

  可惜,

  面对这个问题,青年却挠了挠头,露出一丝憨厚的笑容:

  “这个……房先生,您可问倒我了。”

  “王爷和上面那些大人们是怎么规划财政的,我哪知道啊。”

  “我只知道,咱们黔州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这就够啦!”

  “走,我先带李先生去挂号!”

  虽然没有得到答案,

  但房玄龄却从青年这番话里品出了更深层次的东西。

  ——这种模式,已经深入人心。

  普通百姓甚至无需关心钱从何来,只需享受其带来的便利即可。

  这代表着一种何等强大的自信和掌控力!

  众人怀着复杂的心情下了车,走进医院大门。

  大厅内部比外面看起来更加宽敞明亮。

  地面光可鉴人,

  空气中弥漫着与校医务室里相似的、略带辛辣的消毒水味。

  人流量确实极大。

  穿着各色服饰的男男女女,或行色匆匆。

  或在长椅上安静等待。

  虽人多,

  却不喧哗。

  穿着统一白色服饰、被称作“护士”的女子们,则在人群中穿梭,耐心地指引着病人。

  长孙无忌环顾四周,心中的震惊更甚。

  如此宏伟的医院,如此众多的医者,按照常理,诊费必然是天价。

  可眼前这络绎不绝的

  平民百姓,又是怎么回事?

  难道黔州的百姓,都已经富裕到了能将逛医院当作家常便饭的地步?

  就在他百思不得其解之际。

  青年已经领着李世民来到一处标着“挂号处”的窗口前。

  “你好,挂个骨科的急诊。”

  青年对着窗口里的工作人员说道。

  “姓名,年龄。”

  “李二,年约四旬。”李世民随口报了个化名。

  “挂号费,两文钱。”

  “什么?”

  听到这个数字,不光是李世民,连一旁的房玄龄和长孙无忌都以为自己听错了。

  两文钱?!

  在这座足以让长安所有达官贵人都为之侧目的宏伟医院里,看一次病的“门槛费”,竟然只需要两文钱?

  这简直比街边买一个胡饼还要便宜!

  震撼,

  无与伦比的震撼!

  这巨大的反差,让李世民感觉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正在被一遍遍地颠覆和重塑。

  青年麻利地付了钱,

  从窗口接过一张印着字的硬纸片,递给李世民。

  他回头看到三人那如同见了鬼一般的表情,不由得乐了,笑着解释道:

  “三位先生,是不是觉得太便宜了?”

  “嘿嘿,王爷定下的规矩,无论在哪家公立医院,挂号费都是两文钱,童叟无欺。”

  “这只是为了方便管理,不靠这个挣钱。”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强行让自己冷静下来。

  他毕竟是一代雄主,

  很快便从震惊中恢复了理智,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试探着说道:“原来如此。”

  “不过,这挂号费虽低,但之后的诊疗、药物,想必价格不菲吧。”

  “如此看来,这医院终究也只是为富人开设的。”

  “寻常百姓,怕是依旧看不起病。”

  “想必,就算是黔州王,也做不到让每一个人,都能看得起病吧。”

  他的话语中,

  带着一丝上位者对现实的洞察与必然的判断。

  医疗资源永远是稀缺的,想要做到普惠全民,无异于痴人说梦。

  然而,

  听了他的话,青年却摇了摇头。

  脸上的笑容变得更加灿烂,甚至带着几分骄傲。

  “李先生,您这话,在十年前的黔州或许是对的,但现在可就大错特错了。”

  他清了清嗓子,像是在介绍一件绝世珍宝般,一字一句地说道:

  “我们黔州的每一个合法居民,无论男女老幼,都可以自愿购买一种叫做‘医疗保险’的东西。”

  “只要每年缴纳一笔不多的钱,生病住院的时候,绝大部分的费用,都可以由‘医保’来出。”

  “个人真正需要掏腰包的,其实只是一小部分。”

  “所以啊,在我们黔州,早就没有‘看不起病’这种说法了!”

  “医疗保险?!”

  这四个字,

  如同一道九天惊雷,在李世民、房玄龄、长孙无忌三人的脑海中轰然炸响!

  他们瞬间就理解了这个概念的内核。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以万民之微力,共济一人之病患!

  这……

  这是一个何等天才,又何等大胆的构想!

  房玄龄的脑子飞速运转。

  他几乎是立刻就意识到了这套体系的恐怖之处。

  它不仅仅是解决了百姓看病难的问题,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收拢民心的无上利器!

  当所有百姓的生老病死,都与这套由官府主导的“保险”体系深度绑定时。

  他们对于官府,

  对于那位黔州王的拥护和爱戴,将会达到何种牢不可破的程度?

  “离谱!真是离谱至极!”

  房玄龄喃喃自语,

  他想不出别的词来形容自己的心情。

  这个李承乾的脑子里,

  到底还装着多少这样惊世骇俗,却又直指人心根本的奇思妙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