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城,入了秋,便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天是那种水洗过般的、高远的湛蓝,云絮又薄又淡,像美人随手抛下的轻纱。金明池畔的垂柳,叶子半黄半绿,风一过,簌簌地响,偶尔旋下几片,落在碧沉沉的湖水里,引得几尾锦鲤误以为是食饵,聚过来唼喋一番。各家园子里的菊花开得正盛,姚黄魏紫,墨荷绿云,争奇斗艳,那富贵风流之气,几乎要溢出墙头,弥漫在整个内城的空气里。
林府这几日,更是将这富贵风流演绎到了极致。
原因无他,府里的嫡出三小姐林薇,即将及笄。
及笄礼,对于高门贵女而言,是比生辰更紧要的大事。它意味着一个女子告别童稚,正式步入待嫁的年纪,是家族显赫、教养得宜的一次集中展示。林府上下,为着这场及笄礼,已忙碌了月余。从正堂的布置,到宴席的菜式,从宾客的名单,到小姐当日要穿的礼服、戴的首饰、行的礼节,无一不精,无一不苛。
林薇坐在自己绣楼的梳妆台前,任由几个手巧的丫鬟为她试戴一套新打的红宝石头面。赤金累丝的蝶恋花簪子,当中嵌着一颗指甲盖大小、光泽饱满的红宝石,旁边衬着细碎的米珠,颤巍巍的流苏垂下来,晃在她光洁的额前。镜子里的少女,眉眼精致,肌肤胜雪,被那华贵的金红一衬,更添了几分娇艳明媚。只是那双秋水般的眸子里,却藏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倦怠,仿佛眼前这满室辉煌,都隔着一层看不真切的薄雾。
“小姐,您看这项圈,这宝石的成色,怕是宫里娘娘用的也不过如此了。”大丫鬟珊瑚拿起一个镶着更大颗红宝石的赤金项圈,喜滋滋地在她颈前比划。
林薇懒懒地瞥了一眼,那宝石光芒太盛,刺得她眼睛有些不舒服。“太重了,戴着累。”她轻轻推开。
“我的好小姐,及笄礼一辈子就这一次,再重也得忍着呀。”另一个丫鬟珍珠笑着劝道,“听说老太太特意开了库房,寻了这块压箱底的宝贝料子给您做礼服,太太又把陪嫁里最好的一套赤金头面拿了出来添妆,连宫里贤妃娘娘都赏了东西下来,这份体面,满上京城里也寻不出几家了。”
体面。是啊,体面。林薇垂下眼帘,看着自己染了蔻丹的指甲。林家需要这份体面,父亲在工部的侍郎位置上待了多年,听说近来有升迁的苗头,兄长们的前程,姐妹们的姻亲,整个家族的兴衰,似乎都系在这些锦绣堆砌的“体面”之上。她作为嫡女,享受了家族带来的尊荣,自然也要在需要的时候,成为这“体面”最光鲜的装饰。
只是,心里某个角落,总有些空落落的。前几日,隐约听到父亲和母亲在房里低声议论,说什么“北边不太平”,“萧家那小子……”,后面的话便听不清了。萧家……是那个如今已很少被人提起的、曾经也是勋贵之家的萧家吗?那个据说唯一剩下的子嗣,去了边关从军的萧寒?
这个名字像一颗小石子,投入她平静的心湖,漾开一圈微澜,随即又沉了下去。边关,那是另一个世界,与这满园菊香、锦绣堆叠的上京,隔着千山万水。
她甩甩头,将那点莫名的思绪抛开,重新将目光投向镜中。镜中人,妆容完美,衣饰华贵,是一个符合所有人期待的、即将及笄的贵族少女。
“就这套吧。”她淡淡地说。
---
林府的及笄礼,设在三日后的吉时。
正堂早已布置得焕然一新。地上铺着厚厚的波斯地毯,四角立着鎏金仙鹤衔珠灯,虽在白天未曾点燃,也自有一番威严气象。正面设了香案,供奉着祖先牌位,两旁设了宾客的座次,按照品级高低,排列得一丝不苟。
巳时刚过,宾客便陆续到了。多是女眷,珠环翠绕,衣香鬓影。诰命夫人们穿着按品级的大妆,寻常官宦家的女眷也是绫罗绸缎,争奇斗艳。彼此见了面,自是笑语寒暄,互相夸赞着对方的气色、衣裳、首饰,目光却在不易察觉地打量着,衡量着彼此家族的权势、地位,以及是否有可资利用的关联。
林薇由全福夫人引着,缓步走入正堂。她穿着那身特意裁制的、以金线绣满缠枝芙蓉的大红礼服,头上戴着那套沉甸甸的红宝石头面,项圈、手镯、戒指,一应俱全。脸上施了脂粉,更显得眉眼如画,唇若涂朱。她微微垂着头,步履端庄,严格按照嬷嬷教导的礼仪,一步一顿,行走间环佩轻响,姿态优美得如同画中之人。
堂上顿时安静下来,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有赞叹,有羡慕,有审视,也有不易察觉的嫉妒。
“林夫人真是好福气,瞧这姑娘出落得,跟天仙似的。”
“可不是,听说性情也是一等一的温婉贤淑,不知将来谁家有这个福气求了去。”
“林侍郎前途正好,这嫡女的婚事,只怕门槛都要被踏破了。”
低低的议论声,如同细小的波纹,在宾客席间荡漾开。
林薇跪在蒲团上,听着赞者高声吟诵着祝词,那些古老而晦涩的句子,她其实并未完全听进心里。她能感受到那些落在身上的目光,灼热、探究,仿佛她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件即将被估价待售的稀世珍宝。母亲坐在主位上,脸上带着得体的、矜持的笑容,但眼神里却透着一丝紧张和期待。父亲今日特意告了假,穿着官服坐在一旁,面色沉静,但微微捻着胡须的手指,泄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繁复的仪式一项项进行着,初加、再加、三加……每一次加冕,都伴随着不同的祝词和礼服更换。林薇像个提线木偶般,依着指令动作,叩拜,起身,再叩拜。额上的汗珠细密地渗出来,被丫鬟小心翼翼地拭去。那顶象征着成年的、最重的赤金镶宝莲花冠压在她的发髻上,她觉得自己的脖子都快被压断了。
好不容易熬到礼成,她被搀扶起来,向宾客行礼。堂上响起一片祝贺之声。接下来,便是盛大的宴席。
宴席设在林府最大的花厅和相连的水榭之中。时值正午,秋阳明媚,透过雕花的窗棂洒进来,在光洁的金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厅内觥筹交错,笑语喧哗。穿着统一服饰的丫鬟们端着精致的菜肴,像穿花蝴蝶般在席间穿梭。桌上的菜肴极尽精巧之能事,什么山珍海味,熊掌猩唇,应有尽有。酒是窖藏了二十年的梨花白,斟在白玉杯中,香气醇厚。
男宾们在外厅,女眷们在里间,隔着屏风,也能听到外间传来的、男人们酒酣耳热之际的谈笑声。他们谈论着朝局,谈论着升迁,谈论着京中最近流行的书画、古董,偶尔也夹杂着一些隐晦的、关于边关军情的只言片语。
“听说北边的狄人近来又不甚安分?”
“些许跳梁小丑,何足挂齿?我天朝大军镇守,量他们也翻不起什么浪来。”
“也是,也是。听说萧老将军的公子,就在玉门关外?年轻人,去历练历练也好。”
“呵呵,边关苦寒,只怕……唉,不说这个,喝酒喝酒!”
那些话语,像隔着水传来,模糊不清。林薇坐在女眷席的首位,被一群奉承的夫人小姐们包围着,她们说着吉祥话,夸赞着她的美貌和才德。她脸上维持着恰到好处的微笑,一一应对,心里却觉得越来越疲惫。这满厅的喧嚣,这扑鼻的酒肉香气,这华服美饰,都像一层厚厚的油彩,涂抹在表面,底下藏着的是什么,她不敢深想。
她抬眼望去,母亲正与一位品级极高的诰命夫人低声交谈,两人脸上都带着心照不宣的笑容,似乎在商议着什么紧要的事情。她心里微微一沉,隐约猜到了几分。她的及笄,不仅仅是成年的仪式,更是一个信号,标志着她的婚事,正式被提上了日程。而她未来的命运,或许就在这些推杯换盏、笑语寒暄之间,被悄然决定。
一丝凉意,毫无征兆地爬上她的脊背。纵然身处这暖气融融、锦绣成堆的宴席之中,她竟觉得有些冷。
---
就在林府花厅内酒意最酣、笑语最喧之时,一阵突兀的、急促的马蹄声,如同密集的鼓点,猛地砸碎了上京城午后的宁静。
那马蹄声来自长街尽头,来自正阳门方向,带着一种与这盛世繁华格格不入的、亡命般的仓惶与惊惶。
“八百里加急!边关军情!闲人避让!”
嘶哑的、带着风尘和血气的吼声,伴随着如同骤雨般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如同利刃,狠狠划开了上京温软奢靡的肌理。
花厅里的谈笑声,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骤然掐断。所有人都停下了动作,举到唇边的酒杯僵在半空,伸向菜肴的筷子停滞不动。方才还喧闹无比的大厅,瞬间陷入一种诡异的寂静。只有那马蹄声和吼声,如同惊雷,一遍遍滚过众人的耳膜。
“八百里加急?”一个官员喃喃自语,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但凡需要动用八百里加急的军报,无一不是关乎国家安危、社稷存亡的惊天大事!
林侍郎手中的白玉酒杯,“啪”地一声落在桌上,醇香的酒液泼洒出来,染脏了他簇新的官袍,他却浑然不觉。他的目光死死盯着花厅入口的方向,仿佛想穿透那重重的墙壁,看清外面究竟发生了什么。
女眷席上,更是响起了一片压抑的惊呼和抽气声。那些方才还言笑晏晏的夫人小姐们,此刻个个花容失色,用手帕掩着嘴,眼中充满了惊恐和不安。边关军情?是哪里起了战事?是败了还是胜了?
林薇只觉得心脏猛地一缩,像是被一只冰冷的手紧紧攥住。她下意识地抬手,扶住了头上那顶沉重的莲花冠,指尖一片冰凉。萧家……边关……那个一闪而过的名字,如同不祥的预兆,再次清晰地浮现在她的脑海。
那报捷(或者说报丧?)的骑士,并没有在林府门前停留。急促的马蹄声如同风暴般席卷而过,朝着皇城的方向疾驰而去,留下的,是一片死寂之后,骤然爆发的、更加混乱的喧嚣。
花厅里彻底乱了套。官员们也顾不得礼仪,纷纷起身,交头接耳,脸上再无半分酒意,只剩下惊疑不定。有人急着想打听消息,有人则开始担忧起自己在边关的亲眷、门生,或是可能受到影响的仕途。
“诸位,诸位!稍安勿躁!”林侍郎强自镇定,试图维持场面,“或许是前方小胜,捷报传来也未可知……”
但他的声音,在一种无形蔓延的恐慌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没有人再关心眼前的珍馐美酒,也没有人再关注今日的主角——那位刚刚及笄、光彩照人的林家三小姐。
林薇孤零零地坐在那里,周围是慌乱的人群,嘈杂的议论。她身上那身费尽心思准备的大红礼服,此刻显得如此刺眼,如同一个巨大的讽刺。那顶象征着成年与荣耀的莲花冠,沉重得让她几乎抬不起头来。
黄粱饭尚未煮熟,笙歌宴饮正到浓时,却被边关骤起的烽火,惊破了一场繁华大梦。
她抬眼望向窗外,秋日明媚的阳光依旧,但落在她眼中,却蒙上了一层惨淡的灰翳。她仿佛能看到,在那遥远的、想象不出的边关,黄沙漫天,血色浸染,有无数的生命正在凋零,有无数的家庭正在破碎。而这上京城里的醉生梦死,这精心粉饰的太平,在这突如其来的烽火警讯面前,竟是如此的脆弱,如此的不堪一击。
一种前所未有的茫然和恐惧,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淹没了她。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她所以为的安稳人生,她所以为的家族荣耀,她所以为的锦绣前程,原来都建筑在一层如此薄弱的冰面之上。而此刻,冰面已经出现了裂痕。
“小姐……小姐您怎么了?”珊瑚担忧地低声唤她。
林薇摇了摇头,没有说话。她只是慢慢地、慢慢地挺直了脊背,尽管那莲花冠依旧沉重。她看着眼前这乱成一团的景象,看着那些平日道貌岸然、此刻却惊慌失态的权贵们,看着父母脸上那强装的镇定和眼底深处的忧虑。
她忽然想起不知在哪本杂书上看到的一句话:“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从前她不懂,此刻,却仿佛有了一丝模糊的领悟。
她的及笄礼,这精心筹备了数月、象征着踏入成人世界的盛大仪式,就这样,以一种谁也未曾预料的方式,仓促地、狼狈地,被现实无情地打断,草草收场。
宾客们开始纷纷告辞,借口五花八门,神色仓惶。偌大的花厅,转眼间便人去楼空,只剩下满桌狼藉的杯盘,和一群面面相觑、不知所措的林家下人。
喧嚣散尽,唯余死寂。
林薇站起身,华丽的裙裾曳地,发出沙沙的声响。她一步一步,缓缓走向窗边。窗外,秋光正好,菊花开得依旧灿烂。但她的目光,却仿佛越过了这高墙深院,越过了这繁华帝都,投向了那烽火传来的、遥远而未知的北方。
那里,有什么在等着她?等着林家?等着这个看似花团锦簇、实则危机四伏的王朝?
她不知道。
她只知道,她那场尚未开始、似乎注定要被安排的金玉良缘,她那被规划好的、看似平坦顺遂的人生道路,从这一刻起,已经被彻底颠覆。
黄粱未熟,惊烽火。乱世,似乎真的要来了。
而她,这个刚刚及笄的少女,将被这时代的洪流,冲向何方?
寒意,彻骨的寒意,从脚底慢慢升起,蔓延至四肢百骸。她拢了拢身上华美却单薄的礼服,第一次觉得,这上京城的秋天,竟是如此的寒冷。
林府这几日,更是将这富贵风流演绎到了极致。
原因无他,府里的嫡出三小姐林薇,即将及笄。
及笄礼,对于高门贵女而言,是比生辰更紧要的大事。它意味着一个女子告别童稚,正式步入待嫁的年纪,是家族显赫、教养得宜的一次集中展示。林府上下,为着这场及笄礼,已忙碌了月余。从正堂的布置,到宴席的菜式,从宾客的名单,到小姐当日要穿的礼服、戴的首饰、行的礼节,无一不精,无一不苛。
林薇坐在自己绣楼的梳妆台前,任由几个手巧的丫鬟为她试戴一套新打的红宝石头面。赤金累丝的蝶恋花簪子,当中嵌着一颗指甲盖大小、光泽饱满的红宝石,旁边衬着细碎的米珠,颤巍巍的流苏垂下来,晃在她光洁的额前。镜子里的少女,眉眼精致,肌肤胜雪,被那华贵的金红一衬,更添了几分娇艳明媚。只是那双秋水般的眸子里,却藏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倦怠,仿佛眼前这满室辉煌,都隔着一层看不真切的薄雾。
“小姐,您看这项圈,这宝石的成色,怕是宫里娘娘用的也不过如此了。”大丫鬟珊瑚拿起一个镶着更大颗红宝石的赤金项圈,喜滋滋地在她颈前比划。
林薇懒懒地瞥了一眼,那宝石光芒太盛,刺得她眼睛有些不舒服。“太重了,戴着累。”她轻轻推开。
“我的好小姐,及笄礼一辈子就这一次,再重也得忍着呀。”另一个丫鬟珍珠笑着劝道,“听说老太太特意开了库房,寻了这块压箱底的宝贝料子给您做礼服,太太又把陪嫁里最好的一套赤金头面拿了出来添妆,连宫里贤妃娘娘都赏了东西下来,这份体面,满上京城里也寻不出几家了。”
体面。是啊,体面。林薇垂下眼帘,看着自己染了蔻丹的指甲。林家需要这份体面,父亲在工部的侍郎位置上待了多年,听说近来有升迁的苗头,兄长们的前程,姐妹们的姻亲,整个家族的兴衰,似乎都系在这些锦绣堆砌的“体面”之上。她作为嫡女,享受了家族带来的尊荣,自然也要在需要的时候,成为这“体面”最光鲜的装饰。
只是,心里某个角落,总有些空落落的。前几日,隐约听到父亲和母亲在房里低声议论,说什么“北边不太平”,“萧家那小子……”,后面的话便听不清了。萧家……是那个如今已很少被人提起的、曾经也是勋贵之家的萧家吗?那个据说唯一剩下的子嗣,去了边关从军的萧寒?
这个名字像一颗小石子,投入她平静的心湖,漾开一圈微澜,随即又沉了下去。边关,那是另一个世界,与这满园菊香、锦绣堆叠的上京,隔着千山万水。
她甩甩头,将那点莫名的思绪抛开,重新将目光投向镜中。镜中人,妆容完美,衣饰华贵,是一个符合所有人期待的、即将及笄的贵族少女。
“就这套吧。”她淡淡地说。
---
林府的及笄礼,设在三日后的吉时。
正堂早已布置得焕然一新。地上铺着厚厚的波斯地毯,四角立着鎏金仙鹤衔珠灯,虽在白天未曾点燃,也自有一番威严气象。正面设了香案,供奉着祖先牌位,两旁设了宾客的座次,按照品级高低,排列得一丝不苟。
巳时刚过,宾客便陆续到了。多是女眷,珠环翠绕,衣香鬓影。诰命夫人们穿着按品级的大妆,寻常官宦家的女眷也是绫罗绸缎,争奇斗艳。彼此见了面,自是笑语寒暄,互相夸赞着对方的气色、衣裳、首饰,目光却在不易察觉地打量着,衡量着彼此家族的权势、地位,以及是否有可资利用的关联。
林薇由全福夫人引着,缓步走入正堂。她穿着那身特意裁制的、以金线绣满缠枝芙蓉的大红礼服,头上戴着那套沉甸甸的红宝石头面,项圈、手镯、戒指,一应俱全。脸上施了脂粉,更显得眉眼如画,唇若涂朱。她微微垂着头,步履端庄,严格按照嬷嬷教导的礼仪,一步一顿,行走间环佩轻响,姿态优美得如同画中之人。
堂上顿时安静下来,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有赞叹,有羡慕,有审视,也有不易察觉的嫉妒。
“林夫人真是好福气,瞧这姑娘出落得,跟天仙似的。”
“可不是,听说性情也是一等一的温婉贤淑,不知将来谁家有这个福气求了去。”
“林侍郎前途正好,这嫡女的婚事,只怕门槛都要被踏破了。”
低低的议论声,如同细小的波纹,在宾客席间荡漾开。
林薇跪在蒲团上,听着赞者高声吟诵着祝词,那些古老而晦涩的句子,她其实并未完全听进心里。她能感受到那些落在身上的目光,灼热、探究,仿佛她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件即将被估价待售的稀世珍宝。母亲坐在主位上,脸上带着得体的、矜持的笑容,但眼神里却透着一丝紧张和期待。父亲今日特意告了假,穿着官服坐在一旁,面色沉静,但微微捻着胡须的手指,泄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繁复的仪式一项项进行着,初加、再加、三加……每一次加冕,都伴随着不同的祝词和礼服更换。林薇像个提线木偶般,依着指令动作,叩拜,起身,再叩拜。额上的汗珠细密地渗出来,被丫鬟小心翼翼地拭去。那顶象征着成年的、最重的赤金镶宝莲花冠压在她的发髻上,她觉得自己的脖子都快被压断了。
好不容易熬到礼成,她被搀扶起来,向宾客行礼。堂上响起一片祝贺之声。接下来,便是盛大的宴席。
宴席设在林府最大的花厅和相连的水榭之中。时值正午,秋阳明媚,透过雕花的窗棂洒进来,在光洁的金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厅内觥筹交错,笑语喧哗。穿着统一服饰的丫鬟们端着精致的菜肴,像穿花蝴蝶般在席间穿梭。桌上的菜肴极尽精巧之能事,什么山珍海味,熊掌猩唇,应有尽有。酒是窖藏了二十年的梨花白,斟在白玉杯中,香气醇厚。
男宾们在外厅,女眷们在里间,隔着屏风,也能听到外间传来的、男人们酒酣耳热之际的谈笑声。他们谈论着朝局,谈论着升迁,谈论着京中最近流行的书画、古董,偶尔也夹杂着一些隐晦的、关于边关军情的只言片语。
“听说北边的狄人近来又不甚安分?”
“些许跳梁小丑,何足挂齿?我天朝大军镇守,量他们也翻不起什么浪来。”
“也是,也是。听说萧老将军的公子,就在玉门关外?年轻人,去历练历练也好。”
“呵呵,边关苦寒,只怕……唉,不说这个,喝酒喝酒!”
那些话语,像隔着水传来,模糊不清。林薇坐在女眷席的首位,被一群奉承的夫人小姐们包围着,她们说着吉祥话,夸赞着她的美貌和才德。她脸上维持着恰到好处的微笑,一一应对,心里却觉得越来越疲惫。这满厅的喧嚣,这扑鼻的酒肉香气,这华服美饰,都像一层厚厚的油彩,涂抹在表面,底下藏着的是什么,她不敢深想。
她抬眼望去,母亲正与一位品级极高的诰命夫人低声交谈,两人脸上都带着心照不宣的笑容,似乎在商议着什么紧要的事情。她心里微微一沉,隐约猜到了几分。她的及笄,不仅仅是成年的仪式,更是一个信号,标志着她的婚事,正式被提上了日程。而她未来的命运,或许就在这些推杯换盏、笑语寒暄之间,被悄然决定。
一丝凉意,毫无征兆地爬上她的脊背。纵然身处这暖气融融、锦绣成堆的宴席之中,她竟觉得有些冷。
---
就在林府花厅内酒意最酣、笑语最喧之时,一阵突兀的、急促的马蹄声,如同密集的鼓点,猛地砸碎了上京城午后的宁静。
那马蹄声来自长街尽头,来自正阳门方向,带着一种与这盛世繁华格格不入的、亡命般的仓惶与惊惶。
“八百里加急!边关军情!闲人避让!”
嘶哑的、带着风尘和血气的吼声,伴随着如同骤雨般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如同利刃,狠狠划开了上京温软奢靡的肌理。
花厅里的谈笑声,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骤然掐断。所有人都停下了动作,举到唇边的酒杯僵在半空,伸向菜肴的筷子停滞不动。方才还喧闹无比的大厅,瞬间陷入一种诡异的寂静。只有那马蹄声和吼声,如同惊雷,一遍遍滚过众人的耳膜。
“八百里加急?”一个官员喃喃自语,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但凡需要动用八百里加急的军报,无一不是关乎国家安危、社稷存亡的惊天大事!
林侍郎手中的白玉酒杯,“啪”地一声落在桌上,醇香的酒液泼洒出来,染脏了他簇新的官袍,他却浑然不觉。他的目光死死盯着花厅入口的方向,仿佛想穿透那重重的墙壁,看清外面究竟发生了什么。
女眷席上,更是响起了一片压抑的惊呼和抽气声。那些方才还言笑晏晏的夫人小姐们,此刻个个花容失色,用手帕掩着嘴,眼中充满了惊恐和不安。边关军情?是哪里起了战事?是败了还是胜了?
林薇只觉得心脏猛地一缩,像是被一只冰冷的手紧紧攥住。她下意识地抬手,扶住了头上那顶沉重的莲花冠,指尖一片冰凉。萧家……边关……那个一闪而过的名字,如同不祥的预兆,再次清晰地浮现在她的脑海。
那报捷(或者说报丧?)的骑士,并没有在林府门前停留。急促的马蹄声如同风暴般席卷而过,朝着皇城的方向疾驰而去,留下的,是一片死寂之后,骤然爆发的、更加混乱的喧嚣。
花厅里彻底乱了套。官员们也顾不得礼仪,纷纷起身,交头接耳,脸上再无半分酒意,只剩下惊疑不定。有人急着想打听消息,有人则开始担忧起自己在边关的亲眷、门生,或是可能受到影响的仕途。
“诸位,诸位!稍安勿躁!”林侍郎强自镇定,试图维持场面,“或许是前方小胜,捷报传来也未可知……”
但他的声音,在一种无形蔓延的恐慌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没有人再关心眼前的珍馐美酒,也没有人再关注今日的主角——那位刚刚及笄、光彩照人的林家三小姐。
林薇孤零零地坐在那里,周围是慌乱的人群,嘈杂的议论。她身上那身费尽心思准备的大红礼服,此刻显得如此刺眼,如同一个巨大的讽刺。那顶象征着成年与荣耀的莲花冠,沉重得让她几乎抬不起头来。
黄粱饭尚未煮熟,笙歌宴饮正到浓时,却被边关骤起的烽火,惊破了一场繁华大梦。
她抬眼望向窗外,秋日明媚的阳光依旧,但落在她眼中,却蒙上了一层惨淡的灰翳。她仿佛能看到,在那遥远的、想象不出的边关,黄沙漫天,血色浸染,有无数的生命正在凋零,有无数的家庭正在破碎。而这上京城里的醉生梦死,这精心粉饰的太平,在这突如其来的烽火警讯面前,竟是如此的脆弱,如此的不堪一击。
一种前所未有的茫然和恐惧,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淹没了她。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她所以为的安稳人生,她所以为的家族荣耀,她所以为的锦绣前程,原来都建筑在一层如此薄弱的冰面之上。而此刻,冰面已经出现了裂痕。
“小姐……小姐您怎么了?”珊瑚担忧地低声唤她。
林薇摇了摇头,没有说话。她只是慢慢地、慢慢地挺直了脊背,尽管那莲花冠依旧沉重。她看着眼前这乱成一团的景象,看着那些平日道貌岸然、此刻却惊慌失态的权贵们,看着父母脸上那强装的镇定和眼底深处的忧虑。
她忽然想起不知在哪本杂书上看到的一句话:“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从前她不懂,此刻,却仿佛有了一丝模糊的领悟。
她的及笄礼,这精心筹备了数月、象征着踏入成人世界的盛大仪式,就这样,以一种谁也未曾预料的方式,仓促地、狼狈地,被现实无情地打断,草草收场。
宾客们开始纷纷告辞,借口五花八门,神色仓惶。偌大的花厅,转眼间便人去楼空,只剩下满桌狼藉的杯盘,和一群面面相觑、不知所措的林家下人。
喧嚣散尽,唯余死寂。
林薇站起身,华丽的裙裾曳地,发出沙沙的声响。她一步一步,缓缓走向窗边。窗外,秋光正好,菊花开得依旧灿烂。但她的目光,却仿佛越过了这高墙深院,越过了这繁华帝都,投向了那烽火传来的、遥远而未知的北方。
那里,有什么在等着她?等着林家?等着这个看似花团锦簇、实则危机四伏的王朝?
她不知道。
她只知道,她那场尚未开始、似乎注定要被安排的金玉良缘,她那被规划好的、看似平坦顺遂的人生道路,从这一刻起,已经被彻底颠覆。
黄粱未熟,惊烽火。乱世,似乎真的要来了。
而她,这个刚刚及笄的少女,将被这时代的洪流,冲向何方?
寒意,彻骨的寒意,从脚底慢慢升起,蔓延至四肢百骸。她拢了拢身上华美却单薄的礼服,第一次觉得,这上京城的秋天,竟是如此的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