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雨,绵绵密密下了三日,仍不见停歇的迹象。沈云裳独坐窗前,望着檐下成串的雨珠,手中紧紧攥着一只褪色的香囊。那是宋青书去年赠她的,里头装着安神的草药,如今香气早已散尽,只剩下回忆的余味。
窗外的芍药在雨中瑟瑟发抖,残红落了一地,像是谁破碎的心事。她想起宋青书送她这香囊时说的话:若夜不能寐,便闻一闻,这里头的草药都是我亲手配的。
那时她刚入贾府不久,夜夜难眠。他每隔七日便会来请平安脉,每次都带着新配的草药。有时是香囊,有时是药枕,有时只是一小包桂花糖。
姨娘。丫鬟秋纹轻手轻脚地走进来,欲言又止,方才听前院的小厮说,宋大夫的医馆...听说前日又被官府查了,说是药材来路不明。
沈云裳指尖一颤,香囊险些落地。这是本月第三次了。自画舫那夜后,贾世清虽未明说,却处处针对宋青书。她心知肚明,这是警告,更是试探。
备轿。她忽然起身,去当铺。
秋纹惊慌地抬头:姨娘,外头雨这么大,您这是...
快去!她的声音带着罕见的急促。
雨中的金陵城格外冷清,青石板路上积水深深,轿子每走一步都溅起细碎的水花。沈云裳裹紧斗篷,却仍觉得寒意刺骨。她想起昨夜偷听到的对话——贾世清与管家的密谈,说要让宋青书在金陵再无立足之地。
...
...不过一个穷大夫,也敢觊觎我贾世清的人。
...
...老爷放心,已经打点好了,保管他的医馆开不过这个月。
...若是他还不知进退,那就别怪我心狠手辣。
...
那些话语像毒蛇一样缠绕着她的心。她知道,贾世清这次是动了真怒。
轿子在熟悉的当铺前停下。沈云裳深吸一口气,掀帘下轿。掌柜见她来了,默默取出一只锦盒。
夫人确定要当?掌柜迟疑道,这可是您最后一件像样的首饰了。
盒中躺着一支赤金点翠步摇,是母亲留给她的嫁妆。翠羽在昏暗的光线下依然流光溢彩,像极了母亲生前温柔的眼眸。她记得母亲临终前将这支步摇交到她手中,说:云裳,这是娘最心爱的首饰,将来你出嫁时戴上,定会幸福美满。
可如今...
她斩钉截铁,要现银。
掌柜叹了口气,取出戥子细细称量:这支步摇工艺精湛,翠羽也是上等货色。按市价可当八百两,但眼下行情不好,最多只能给六百两。
六百两就六百两。她毫不犹豫。
捧着沉甸甸的银票从当铺出来时,雨势正猛。她命轿夫绕道城西,在一家新开的医馆前停下。
济世堂三个大字在雨中显得格外清瘦。她透过雨帘望去,只见宋青书正在堂内为一位老妇人诊脉。他穿着一件半旧的青布长衫,袖口已经磨得发白,但依旧浆洗得干干净净。他的眉目专注,神情温和,时不时对老妇人说些什么,那老妇人便连连点头。
她注意到他瘦了,青布长衫显得空荡荡的,但脊背依然挺直。医馆里人来人往,大多是些布衣百姓。有个孩童哭闹不止,他从柜台里取出一块饴糖,那孩子立刻破涕为笑。
这一幕让她心头酸涩。这就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济世救人,不问贵贱。
秋纹,她轻声吩咐,等关店后,你从后门进去,把这银票交给宋大夫。记住,绝不能让人看见。
秋纹接过银票,担忧地看着她:姨娘,若是让老爷知道...
我自有分寸。她打断道,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那个忙碌的身影。
回府的路上,雨声敲打着轿顶,像是催命的鼓点。她想起很多往事——第一次见宋青书时,她刚入贾府,水土不服加上心中郁结,一病就是半月。他来诊脉时,她正对着窗外发呆。
夫人可是想家了?他轻声问。
就这一句话,让她泪如雨下。
从那以后,他每次来请脉,都会带些小玩意儿给她解闷。有时是一本医书,有时是一包糖果,更多时候是这些安神的香囊。
她知道自己的心意,也明白他的情意。但她是贾府的姨娘,他是悬壶济世的大夫,这本就是不该有的缘分。
轿子在贾府角门停下。她刚下轿,就看见贾世清站在廊下,手中把玩着一枚玉佩。
这么大的雨,去哪儿了?他语气随意,眼神却锐利如刀。
她心中一惊,面上却不动声色:闲来无事,去逛逛绸缎庄。
逛逛?他轻笑,从袖中取出一张银票,那这是什么?
正是她今日当掉步摇换来的银票!
她的心瞬间沉到谷底。原来他早就派人盯着她的一举一动。
老爷这是何意?
我倒是要问你,他猛地拍案,震得茶盏叮当作响,偷偷接济外男,是何用意?沈云裳,你别忘了自己的身份!
她咬紧下唇,指甲深深掐进掌心,渗出血丝却浑然不觉。
不过...贾世清忽然缓和语气,你若肯乖乖听话,这事我可以当做不知。
他走近她,手指抚上她的脸颊。那触感冰凉,让她想起毒蛇的信子。
三日后,李公子要来府上做客。他的呼吸喷在她耳畔,你知道该怎么做。
她浑身僵硬,像是被冻住的冰雕。李承泽,兵部尚书之子,她名义上的未婚夫。这桩婚事是贾世清一手促成,为的是攀附权贵。而她,不过是这场交易中的筹码。
就在他的手探向她衣带的瞬间,她忽然道:若我答应,你可能保证不再为难宋青书?
贾世清的动作顿住,眼中闪过一丝得色:自然。只要他安分守己,我自然不会与他计较。
这一夜,红绡帐暖,鸳鸯被冷。沈云裳如同木偶般任他摆布,泪水无声浸湿枕畔。黑暗中,她听见贾世清满足的叹息,像是野兽饱餐后的餍足。
事后,他披衣起身,点亮烛火,细细打量她苍白的面容。
早这么听话不就好了?他轻佻地捏了捏她的脸颊,记住,你永远是我贾世清的人。就算将来嫁到李家,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她闭上眼,不愿看他得意的嘴脸。
次日清晨,她早早醒来,看着身旁熟睡的贾世清,只觉得胃里一阵翻涌。轻轻下床,走到妆台前,铜镜中的女子面色惨白,眼下带着浓重的青黑。
你醒了?贾世清忽然睁眼,目光清明得不像刚醒之人,既然醒了,就好好准备三日后的事。
他起身穿衣,语气轻快:李公子
窗外的芍药在雨中瑟瑟发抖,残红落了一地,像是谁破碎的心事。她想起宋青书送她这香囊时说的话:若夜不能寐,便闻一闻,这里头的草药都是我亲手配的。
那时她刚入贾府不久,夜夜难眠。他每隔七日便会来请平安脉,每次都带着新配的草药。有时是香囊,有时是药枕,有时只是一小包桂花糖。
姨娘。丫鬟秋纹轻手轻脚地走进来,欲言又止,方才听前院的小厮说,宋大夫的医馆...听说前日又被官府查了,说是药材来路不明。
沈云裳指尖一颤,香囊险些落地。这是本月第三次了。自画舫那夜后,贾世清虽未明说,却处处针对宋青书。她心知肚明,这是警告,更是试探。
备轿。她忽然起身,去当铺。
秋纹惊慌地抬头:姨娘,外头雨这么大,您这是...
快去!她的声音带着罕见的急促。
雨中的金陵城格外冷清,青石板路上积水深深,轿子每走一步都溅起细碎的水花。沈云裳裹紧斗篷,却仍觉得寒意刺骨。她想起昨夜偷听到的对话——贾世清与管家的密谈,说要让宋青书在金陵再无立足之地。
...
...不过一个穷大夫,也敢觊觎我贾世清的人。
...
...老爷放心,已经打点好了,保管他的医馆开不过这个月。
...若是他还不知进退,那就别怪我心狠手辣。
...
那些话语像毒蛇一样缠绕着她的心。她知道,贾世清这次是动了真怒。
轿子在熟悉的当铺前停下。沈云裳深吸一口气,掀帘下轿。掌柜见她来了,默默取出一只锦盒。
夫人确定要当?掌柜迟疑道,这可是您最后一件像样的首饰了。
盒中躺着一支赤金点翠步摇,是母亲留给她的嫁妆。翠羽在昏暗的光线下依然流光溢彩,像极了母亲生前温柔的眼眸。她记得母亲临终前将这支步摇交到她手中,说:云裳,这是娘最心爱的首饰,将来你出嫁时戴上,定会幸福美满。
可如今...
她斩钉截铁,要现银。
掌柜叹了口气,取出戥子细细称量:这支步摇工艺精湛,翠羽也是上等货色。按市价可当八百两,但眼下行情不好,最多只能给六百两。
六百两就六百两。她毫不犹豫。
捧着沉甸甸的银票从当铺出来时,雨势正猛。她命轿夫绕道城西,在一家新开的医馆前停下。
济世堂三个大字在雨中显得格外清瘦。她透过雨帘望去,只见宋青书正在堂内为一位老妇人诊脉。他穿着一件半旧的青布长衫,袖口已经磨得发白,但依旧浆洗得干干净净。他的眉目专注,神情温和,时不时对老妇人说些什么,那老妇人便连连点头。
她注意到他瘦了,青布长衫显得空荡荡的,但脊背依然挺直。医馆里人来人往,大多是些布衣百姓。有个孩童哭闹不止,他从柜台里取出一块饴糖,那孩子立刻破涕为笑。
这一幕让她心头酸涩。这就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济世救人,不问贵贱。
秋纹,她轻声吩咐,等关店后,你从后门进去,把这银票交给宋大夫。记住,绝不能让人看见。
秋纹接过银票,担忧地看着她:姨娘,若是让老爷知道...
我自有分寸。她打断道,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那个忙碌的身影。
回府的路上,雨声敲打着轿顶,像是催命的鼓点。她想起很多往事——第一次见宋青书时,她刚入贾府,水土不服加上心中郁结,一病就是半月。他来诊脉时,她正对着窗外发呆。
夫人可是想家了?他轻声问。
就这一句话,让她泪如雨下。
从那以后,他每次来请脉,都会带些小玩意儿给她解闷。有时是一本医书,有时是一包糖果,更多时候是这些安神的香囊。
她知道自己的心意,也明白他的情意。但她是贾府的姨娘,他是悬壶济世的大夫,这本就是不该有的缘分。
轿子在贾府角门停下。她刚下轿,就看见贾世清站在廊下,手中把玩着一枚玉佩。
这么大的雨,去哪儿了?他语气随意,眼神却锐利如刀。
她心中一惊,面上却不动声色:闲来无事,去逛逛绸缎庄。
逛逛?他轻笑,从袖中取出一张银票,那这是什么?
正是她今日当掉步摇换来的银票!
她的心瞬间沉到谷底。原来他早就派人盯着她的一举一动。
老爷这是何意?
我倒是要问你,他猛地拍案,震得茶盏叮当作响,偷偷接济外男,是何用意?沈云裳,你别忘了自己的身份!
她咬紧下唇,指甲深深掐进掌心,渗出血丝却浑然不觉。
不过...贾世清忽然缓和语气,你若肯乖乖听话,这事我可以当做不知。
他走近她,手指抚上她的脸颊。那触感冰凉,让她想起毒蛇的信子。
三日后,李公子要来府上做客。他的呼吸喷在她耳畔,你知道该怎么做。
她浑身僵硬,像是被冻住的冰雕。李承泽,兵部尚书之子,她名义上的未婚夫。这桩婚事是贾世清一手促成,为的是攀附权贵。而她,不过是这场交易中的筹码。
就在他的手探向她衣带的瞬间,她忽然道:若我答应,你可能保证不再为难宋青书?
贾世清的动作顿住,眼中闪过一丝得色:自然。只要他安分守己,我自然不会与他计较。
这一夜,红绡帐暖,鸳鸯被冷。沈云裳如同木偶般任他摆布,泪水无声浸湿枕畔。黑暗中,她听见贾世清满足的叹息,像是野兽饱餐后的餍足。
事后,他披衣起身,点亮烛火,细细打量她苍白的面容。
早这么听话不就好了?他轻佻地捏了捏她的脸颊,记住,你永远是我贾世清的人。就算将来嫁到李家,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她闭上眼,不愿看他得意的嘴脸。
次日清晨,她早早醒来,看着身旁熟睡的贾世清,只觉得胃里一阵翻涌。轻轻下床,走到妆台前,铜镜中的女子面色惨白,眼下带着浓重的青黑。
你醒了?贾世清忽然睁眼,目光清明得不像刚醒之人,既然醒了,就好好准备三日后的事。
他起身穿衣,语气轻快:李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