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锦上添花众卿捧。-《浮世金钗录》

  时值仲春,京华之地,暖风拂柳,姹紫嫣红。然而,比这春光更为灼热的,是京城上下对一位新晋红人——沈云裳的瞩目与追捧。自秋狩场舍身救下郡主,再到太后寿宴上妙语连珠、荣膺玉如意之赏,沈云裳之名,便如一颗骤然升起的星辰,其光华瞬间照亮了整个帝都的社交圈层。昔日那些对她这个“外官之女”略带疏离甚至轻慢的权贵圈,此刻仿佛骤然惊醒,争相递出橄榄枝,唯恐落于人后。沈府的门槛,几乎要被络绎不绝的访客与请柬踏低了三寸。

  这日,沈云裳应英国公夫人之邀,赴其府上举办的赏春茶会。英国公府是京中顶尖的勋贵之门,往日这等核心圈子的小聚,沈云裳是绝难接到帖子的。马车驶入国公府所在的朱雀大街,但见车马如龙,香风阵阵,皆是往同一方向而去。侍书替沈云裳整理着裙裾,难掩兴奋:“小姐,您看这阵仗,今日这茶会,怕是半个京城的贵妇千金都到了。”

  沈云裳端坐车内,目光沉静地望着窗外流转的景象。她今日穿着一身藕荷色缕金百蝶穿花云锦裙,头戴一支赤金点翠步摇,妆容清雅,气质出尘。这身打扮既不失身份,又不过分张扬,是她精心斟酌的结果。听闻侍书之言,她只淡淡一笑:“人越多,是非口舌便越多。侍书,记住,荣宠之下,更需谨言慎行。”

  侍书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只觉得自家小姐自经历了几番风波后,愈发沉静如水,那眉宇间偶尔掠过的深思,竟让她这个贴身丫鬟也有些看不透了。

  马车在国公府气派的朱漆大门前停稳,早有衣着光鲜的婆子丫鬟含笑迎上。沈云裳扶着侍书的手下车,脚刚沾地,便听得一声热情洋溢的呼唤:“哎哟,可是沈家妹妹到了?可教我们好等!”

  抬头望去,只见英国公夫人亲自迎了出来,身边还簇拥着几位珠光宝气的夫人,皆是京中二三品大员的妻室。英国公夫人年约四旬,保养得宜,满面春风地上前携了沈云裳的手,上下打量,赞不绝口:“早就听闻沈姑娘品貌非凡,今日一见,果真是名不虚传!这通身的气派,竟把我们府里这些丫头都比下去了!”

  这番亲热,引得周围几位夫人也纷纷附和。

  “可不是嘛,沈姑娘不仅模样好,更难得是这份胆识与聪慧,救郡主,悦太后,便是我们这些久在京中的人,也难得有此殊荣呢!”

  “沈大人真是好福气,有女如此,羡煞旁人啊!”

  沈云裳微微屈膝,行了一礼,态度不卑不亢,唇边含着恰到好处的浅笑:“夫人谬赞了,云裳愧不敢当。那日不过是机缘巧合,尽了本分而已。能得太后娘娘与郡主垂青,是云裳的福气。”言辞谦逊,举止得体,更赢得了一片赞誉之声。

  英国公夫人拉着她的手,一路说笑,亲自将她引入后花园。园中早已布置得花团锦簇,各色名贵花卉争奇斗艳,身着绮罗的贵妇小姐们三三两两聚在一处,或赏花,或品茗,或低声笑语。沈云裳的出现,立时吸引了全场的目光。那目光中有好奇,有审视,有羡慕,自然也少不了几分不易察觉的嫉妒。

  很快,她便被人群围住。先前在太后寿宴上有过一面之缘的几位官家小姐,如吏部侍郎之女李静姝、翰林院学士之女周文萱等,都热情地围拢过来,一口一个“云裳姐姐”叫得亲热。

  “云裳姐姐,那日你在太后跟前对答,真是精彩极了!我们在一旁听着,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偏你镇定自若。”李静姝挽着她的手臂,语气中满是钦佩。

  周文萱也道:“正是呢,姐姐快与我们说说,当时怎生就想出那般巧妙的贺词?我们都想学学呢!”

  这些小姐,昔日虽因手帕交有些往来,但态度远不如今日这般热络亲近。沈云裳心知肚明,这“金兰契”的情谊,因着太后那柄玉如意,才真正变得“契”如金石。她也不点破,只含笑与她们周旋,言谈间既分享了那日的些许趣事,又不居功自傲,反而将功劳归于太后的慈和与郡主的福缘,听得众人连连点头,觉得她不仅才思敏捷,更难得是心胸开阔,不矜不伐。

  茶会进行到一半,忽闻丫鬟传报:“长乐郡主到!”

  众人皆是一静,纷纷起身相迎。只见长乐郡主身着杏黄宫装,在一众宫女嬷嬷的簇拥下款款而来。她目光在园中一扫,径直落在沈云裳身上,脸上顿时绽开明媚的笑容,快步走来:“云裳!我正想着你今日必来,果然在此!”

  她这一声亲昵的呼唤,一个无视众人的直奔而来,无疑是在向所有人宣告她与沈云裳非同一般的情谊。英国公夫人等人更是笑容满面,连忙将主位让出。

  长乐郡主拉着沈云裳的手一同坐下,嗔怪道:“那日宫中一别,你也不常来寻我说话。母妃还时常念叨你,说你送来的那个安神香囊极好,她这几日睡得安稳多了。”

  沈云裳温言道:“郡主和王妃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