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上中队离开平山镇的消息,像一阵带着硝烟味的风,瞬间吹遍了独立团的神经末梢。团部指挥所里,那份压抑已久的沉寂被打破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蓄势待发的、近乎凝滞的紧张。地图上,代表井上中队的蓝色箭头,如同一条被诱饵吸引的毒蛇,正沿着我们预设的路线,缓缓向黑龙沟这片巨大的“胃囊”蠕动。
“各部队到位情况?”我的声音在略显嘈杂的指挥所里响起,不高,却足以让所有人都安静下来。
“一营已抵达黑龙沟东侧预设阵地,隐蔽完毕!”
“二营主力进入西侧山脊反斜面工事,三连前出至沟口担任诱饵部队!”
“县大队三个中队在沟尾完成封锁,正在加固工事!”
“区小队和民兵在侧翼山林布设了大量地雷和陷阱!”
“炮兵排(仅有的两门迫击炮和四具掷弹筒)已在三号高地侧后进入发射位!”
通讯兵和传令兵流水般进出,将各单位的汇报汇集到我面前。傅水恒站在地图前,双臂抱胸,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手肘,目光死死盯着那条蓝色箭头的前进方向。他像一头即将扑食的猛虎,浑身肌肉都绷紧了。
“告诉各部队,”我沉声下令,每一个字都像是从胸腔里挤压出来,“保持绝对静默,没有总攻命令,就算鬼子踩到头顶,也不许暴露!谁要是掉了链子,别怪我陈世根战后不讲情面!”
“是!”
命令被迅速传达下去。整个黑龙沟区域,此刻正上演着一场规模空前的静默潜伏。上千名战士,像扎进泥土里的根须,隐匿在岩石后、灌木丛中、枯叶之下,连呼吸都放到了最轻。山林恢复了表面的宁静,只有风吹过松林的涛声,以及偶尔几声鸟鸣。但这宁静之下,是无数双紧盯着沟底道路的眼睛,是无数颗压抑着怒火与紧张的心跳。
二、 香饵浮动
我们的计划核心,在于一个“诱”字。要让井上这条老狐狸毫不犹豫地钻进来,光靠一份电文还不够,需要让他“亲眼”看到他想看到的。
承担最危险诱饵任务的,是三营长王大勇带领的三连。他们需要在沟口构筑一个“仓促”的防御阵地,摆出誓死阻击、掩护主力转移的架势。这个阵地的位置很有讲究,既要让鬼子觉得咬住了独立团的尾巴,又不能离沟口太远,免得鬼子见势不妙缩回去。
“王大勇,”傅水恒在电台里亲自交代,“你的戏一定要做足!交手要狠,撤退要狼狈,要把那种想打又不敢打,想跑又舍不得跑的劲儿给我演出来!记住,你的任务是‘粘’住他,把他引进沟!”
“团长放心!”王大勇的大嗓门在电台里震得嗡嗡响,“保证让井上这老小子觉得,再加把劲就能逮住咱们的指挥部!”
下午三时左右,井上中队的前锋,一个尖兵小队,出现在了黑龙沟的沟口。他们极其谨慎,交替掩护,战术动作标准得像教科书。尖兵小队没有急于进沟,而是占据了沟口两侧的制高点,用望远镜仔细搜索。
指挥所里,空气几乎凝固。我们通过预设的观察哨,紧张地注视着鬼子的每一个动作。
“鬼子很小心啊。”傅水恒低声道。
“再小心的狐狸,也抵不住猎物的诱惑。”我盯着地图,心中默算着时间。
果然,尖兵小队观察了约一刻钟,没有发现异常,向后发出了信号。很快,井上中队的主力出现了。队伍拉得很长,机枪组和掷弹筒班处于核心保护位置,行军序列保持戒备。井上本人骑在一匹东洋马上,拿着望远镜,也在观察着沟内的地形。
就在这时,王大勇的“表演”开始了!
“打!”一声并不算太响亮的命令从三连阵地传来。
“砰!砰!哒哒哒——!”稀稀落落的枪声骤然响起,主要是步枪,夹杂着几挺轻机枪的点射。子弹打在鬼子尖兵小队附近的岩石上,溅起些许石屑。
这突如其来的攻击力度不大,却恰到好处!鬼子尖兵小队立刻卧倒还击,后续的主力部队也迅速展开战斗队形。
井上在马上举起望远镜,看向三连阵地方向。我能想象他此刻的表情——先是警惕,然后是疑惑,最后,一定是发现了“有价值目标”的贪婪!
三连的阵地构筑得很“业余”,工事简陋,人员似乎也有些慌乱。更重要的是,王大勇刻意让几个穿着稍微体面点(像是干部)的战士,在阵地上“焦急”地来回跑动指挥,甚至故意让一杆望远镜在阳光下反了一下光!
“鱼儿看见饵了。”我轻声道。
井上显然上钩了!他拔出指挥刀,向前一指,叽里呱啦地吼了几句日语。鬼子的轻重机枪立刻开火,掷弹筒也“嗵嗵”地发射了榴弹,砸向三连阵地。火力很猛,完全是一副要迅速吃掉这块绊脚石的架势。
三连的“抵抗”显得很“顽强”,枪声似乎密集了一些,但明显被鬼子的火力压制住了。坚持了大约十分钟,在鬼子又一轮掷弹筒轰击后,三连阵地上升起了几颗手榴弹爆炸的烟柱,随后,枪声变得稀疏,阵地上人影晃动,开始“仓皇”后撤,甚至故意丢弃了一些破旧的军用水壶和背包。
“撤!快撤!进沟!”王大勇的喊声隐约传来,带着“惊慌”。
这一切,都完美地符合了“一支遭遇皇军猛烈打击、损失惨重、急于向主力靠拢的小股阻击部队”的形象。
井上中队没有丝毫犹豫!在确认三连“溃退”后,井上指挥刀再次前指,整个中队立刻以战斗队形,迫不及待地涌入了黑龙沟!
三、 口袋收紧
看着鬼子主力部队的身影完全没入沟口那相对狭窄的通道,我和傅水恒几乎同时松了一口气,紧接着,心又提到了更高处。最关键的第一步,成功了!现在,猎物已经入笼,接下来,就是如何扎紧口袋,防止它破网而出。
井上中队沿着沟底的碎石路,追击着“溃逃”的三连,速度不慢。他们的队形因为追击而拉得更长,后卫部队也完全进入了沟内。
“报告!鬼子全部进沟了!”观察哨传来最终确认。
“命令王大勇,三连按预定路线,向沟尾且战且退,继续吸引鬼子深入!命令沟尾县大队,做好接应三连和阻击准备!命令各伏击部队,没有我的命令,绝对不许开火!”我一连串命令下达下去。
傅水恒补充道:“告诉炮兵排,等我信号!第一轮,给我砸掉鬼子的重火力和那个骑马的!”
电台和电话将命令迅速传达到每一个作战单位。
黑龙沟内,一场死亡追逐正在上演。三连战士们演得非常卖力,他们利用对地形的熟悉,在岩石和灌木间灵活穿梭,时不时回身打几枪冷枪,既不让鬼子跟丢,又不让鬼子咬得太死。偶尔有战士“中弹”扑倒(自然是伪装),更是刺激着鬼子的神经。
井上果然被这“触手可及”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他骑着马,挥舞着军刀,不断催促部队加速前进。鬼子的队形在追击中愈发散乱,士兵的体力也在快速消耗。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两侧看似平静的山林里,无数支枪口已经牢牢锁定了他们。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鬼子队伍的中段,已经越过了我们预设的核心伏击区——一段长约五百米,两侧山坡最陡、最利于火力覆盖的地段。
“差不多了。”傅水恒看向我,眼中闪烁着嗜血的光芒。
我深吸一口气,抓起通往炮兵排的专线电话,沉声道:“炮兵排,目标,敌军队列中后部,重机枪阵地及指挥官!三发急速射!放!”
四、 瓮中捉鳖
几乎在我“放”字出口的同时!
“咻——咻——咻——!”
尖锐迫击炮弹破空声划破了黑龙沟虚假的宁静!
“轰!轰!轰!”
三发炮弹几乎同时砸在了鬼子队伍的中后段!爆炸点精准无比,一团火光和烟柱腾起,鬼子那两挺宝贵的九二式重机枪连同射手,瞬间被掀上了半空!井上那匹东洋马受惊,人立而起,将井上狠狠摔在地上!
这炮声,就是总攻的信号!
刹那间,黑龙沟两侧的山坡,如同火山喷发般沸腾了!
“打!”无数个声音在同一时刻怒吼!
东侧一营阵地,西侧二营阵地,数百支步枪、几十挺轻机枪、冲锋枪,同时喷吐出致命的火舌!子弹如同暴雨倾盆,铺天盖地地泼向沟底毫无遮掩的鬼子队伍!手榴弹像冰雹一样从天而降,在鬼子人群中炸开一团团死亡之花!
“哒哒哒哒——!”
“砰!砰!砰!”
“轰!轰!轰!”
枪声、爆炸声、鬼子的惨叫声、伤兵的哀嚎声,瞬间充斥了整个山谷!方才还秩序井然的日军队伍,在短短十几秒内,就陷入了彻底的混乱和地狱般的景象!
鬼子士兵像被割倒的麦子一样成片倒下。他们徒劳地寻找掩体,但沟底平坦,除了几块零散的石头,根本无处可藏。一些鬼子军官试图组织反击,但刚刚喊出命令,就被不知从何处飞来的精准子弹(多半是神枪队的手笔)打碎了脑袋。
井上从地上爬起来,头盔掉了,脸上满是血污和尘土,他挥舞着指挥刀,声嘶力竭地吼叫着,试图收拢部队,向一侧山坡发起突围。但我们的火力实在太猛,交叉火力网密不透风,任何试图集结或者冲锋的鬼子,都会立刻遭到毁灭性打击。
“命令各营,压缩包围圈!火力覆盖,不要吝啬弹药!把他们分割开来,一小块一小块地吃掉!”傅水恒对着电话怒吼,脸上因为兴奋和战场的映照而泛着红光。
我们的战士占据着绝对的地利,士气如虹。子弹和手榴弹毫不吝惜地倾泻而下,不断压缩着鬼子的生存空间。鬼子被分割成了几个互不相连的小块,各自为战,垂死挣扎。
沟尾方向,也传来了激烈的枪声。县大队成功接应了诱敌的三连,然后死死封住了鬼子唯一的退路。井上中队,彻底成了瓮中之鳖!
我站在指挥所前,用望远镜观察着沟底的战况。硝烟弥漫,火光闪烁,昔日宁静的山沟,已经变成了吞噬侵略者的熔炉。看着那些在弹雨中挣扎、倒下的鬼子士兵,我心中没有怜悯,只有一种冰冷的、大仇得报的快意。南沟村的血债,独立团牺牲战友的仇恨,今天,就要在这黑龙沟,连本带利地讨回来!
“报告参谋长,系统判定……”脑海中,那熟悉的提示音再次响起。
(系统结算部分,可留待战后或下一章初进行详细描述,此处可略作停顿,营造悬念。)
“告诉傅团长,”我放下望远镜,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总攻可以开始了!全歼井上中队,不要放走一个!”
“是!”
总攻的号角,嘹亮地吹响了!这场精心策划的“请君入瓮”,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刻!钢铁与血肉的碰撞,即将达到最激烈的高潮!
“各部队到位情况?”我的声音在略显嘈杂的指挥所里响起,不高,却足以让所有人都安静下来。
“一营已抵达黑龙沟东侧预设阵地,隐蔽完毕!”
“二营主力进入西侧山脊反斜面工事,三连前出至沟口担任诱饵部队!”
“县大队三个中队在沟尾完成封锁,正在加固工事!”
“区小队和民兵在侧翼山林布设了大量地雷和陷阱!”
“炮兵排(仅有的两门迫击炮和四具掷弹筒)已在三号高地侧后进入发射位!”
通讯兵和传令兵流水般进出,将各单位的汇报汇集到我面前。傅水恒站在地图前,双臂抱胸,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手肘,目光死死盯着那条蓝色箭头的前进方向。他像一头即将扑食的猛虎,浑身肌肉都绷紧了。
“告诉各部队,”我沉声下令,每一个字都像是从胸腔里挤压出来,“保持绝对静默,没有总攻命令,就算鬼子踩到头顶,也不许暴露!谁要是掉了链子,别怪我陈世根战后不讲情面!”
“是!”
命令被迅速传达下去。整个黑龙沟区域,此刻正上演着一场规模空前的静默潜伏。上千名战士,像扎进泥土里的根须,隐匿在岩石后、灌木丛中、枯叶之下,连呼吸都放到了最轻。山林恢复了表面的宁静,只有风吹过松林的涛声,以及偶尔几声鸟鸣。但这宁静之下,是无数双紧盯着沟底道路的眼睛,是无数颗压抑着怒火与紧张的心跳。
二、 香饵浮动
我们的计划核心,在于一个“诱”字。要让井上这条老狐狸毫不犹豫地钻进来,光靠一份电文还不够,需要让他“亲眼”看到他想看到的。
承担最危险诱饵任务的,是三营长王大勇带领的三连。他们需要在沟口构筑一个“仓促”的防御阵地,摆出誓死阻击、掩护主力转移的架势。这个阵地的位置很有讲究,既要让鬼子觉得咬住了独立团的尾巴,又不能离沟口太远,免得鬼子见势不妙缩回去。
“王大勇,”傅水恒在电台里亲自交代,“你的戏一定要做足!交手要狠,撤退要狼狈,要把那种想打又不敢打,想跑又舍不得跑的劲儿给我演出来!记住,你的任务是‘粘’住他,把他引进沟!”
“团长放心!”王大勇的大嗓门在电台里震得嗡嗡响,“保证让井上这老小子觉得,再加把劲就能逮住咱们的指挥部!”
下午三时左右,井上中队的前锋,一个尖兵小队,出现在了黑龙沟的沟口。他们极其谨慎,交替掩护,战术动作标准得像教科书。尖兵小队没有急于进沟,而是占据了沟口两侧的制高点,用望远镜仔细搜索。
指挥所里,空气几乎凝固。我们通过预设的观察哨,紧张地注视着鬼子的每一个动作。
“鬼子很小心啊。”傅水恒低声道。
“再小心的狐狸,也抵不住猎物的诱惑。”我盯着地图,心中默算着时间。
果然,尖兵小队观察了约一刻钟,没有发现异常,向后发出了信号。很快,井上中队的主力出现了。队伍拉得很长,机枪组和掷弹筒班处于核心保护位置,行军序列保持戒备。井上本人骑在一匹东洋马上,拿着望远镜,也在观察着沟内的地形。
就在这时,王大勇的“表演”开始了!
“打!”一声并不算太响亮的命令从三连阵地传来。
“砰!砰!哒哒哒——!”稀稀落落的枪声骤然响起,主要是步枪,夹杂着几挺轻机枪的点射。子弹打在鬼子尖兵小队附近的岩石上,溅起些许石屑。
这突如其来的攻击力度不大,却恰到好处!鬼子尖兵小队立刻卧倒还击,后续的主力部队也迅速展开战斗队形。
井上在马上举起望远镜,看向三连阵地方向。我能想象他此刻的表情——先是警惕,然后是疑惑,最后,一定是发现了“有价值目标”的贪婪!
三连的阵地构筑得很“业余”,工事简陋,人员似乎也有些慌乱。更重要的是,王大勇刻意让几个穿着稍微体面点(像是干部)的战士,在阵地上“焦急”地来回跑动指挥,甚至故意让一杆望远镜在阳光下反了一下光!
“鱼儿看见饵了。”我轻声道。
井上显然上钩了!他拔出指挥刀,向前一指,叽里呱啦地吼了几句日语。鬼子的轻重机枪立刻开火,掷弹筒也“嗵嗵”地发射了榴弹,砸向三连阵地。火力很猛,完全是一副要迅速吃掉这块绊脚石的架势。
三连的“抵抗”显得很“顽强”,枪声似乎密集了一些,但明显被鬼子的火力压制住了。坚持了大约十分钟,在鬼子又一轮掷弹筒轰击后,三连阵地上升起了几颗手榴弹爆炸的烟柱,随后,枪声变得稀疏,阵地上人影晃动,开始“仓皇”后撤,甚至故意丢弃了一些破旧的军用水壶和背包。
“撤!快撤!进沟!”王大勇的喊声隐约传来,带着“惊慌”。
这一切,都完美地符合了“一支遭遇皇军猛烈打击、损失惨重、急于向主力靠拢的小股阻击部队”的形象。
井上中队没有丝毫犹豫!在确认三连“溃退”后,井上指挥刀再次前指,整个中队立刻以战斗队形,迫不及待地涌入了黑龙沟!
三、 口袋收紧
看着鬼子主力部队的身影完全没入沟口那相对狭窄的通道,我和傅水恒几乎同时松了一口气,紧接着,心又提到了更高处。最关键的第一步,成功了!现在,猎物已经入笼,接下来,就是如何扎紧口袋,防止它破网而出。
井上中队沿着沟底的碎石路,追击着“溃逃”的三连,速度不慢。他们的队形因为追击而拉得更长,后卫部队也完全进入了沟内。
“报告!鬼子全部进沟了!”观察哨传来最终确认。
“命令王大勇,三连按预定路线,向沟尾且战且退,继续吸引鬼子深入!命令沟尾县大队,做好接应三连和阻击准备!命令各伏击部队,没有我的命令,绝对不许开火!”我一连串命令下达下去。
傅水恒补充道:“告诉炮兵排,等我信号!第一轮,给我砸掉鬼子的重火力和那个骑马的!”
电台和电话将命令迅速传达到每一个作战单位。
黑龙沟内,一场死亡追逐正在上演。三连战士们演得非常卖力,他们利用对地形的熟悉,在岩石和灌木间灵活穿梭,时不时回身打几枪冷枪,既不让鬼子跟丢,又不让鬼子咬得太死。偶尔有战士“中弹”扑倒(自然是伪装),更是刺激着鬼子的神经。
井上果然被这“触手可及”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他骑着马,挥舞着军刀,不断催促部队加速前进。鬼子的队形在追击中愈发散乱,士兵的体力也在快速消耗。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两侧看似平静的山林里,无数支枪口已经牢牢锁定了他们。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鬼子队伍的中段,已经越过了我们预设的核心伏击区——一段长约五百米,两侧山坡最陡、最利于火力覆盖的地段。
“差不多了。”傅水恒看向我,眼中闪烁着嗜血的光芒。
我深吸一口气,抓起通往炮兵排的专线电话,沉声道:“炮兵排,目标,敌军队列中后部,重机枪阵地及指挥官!三发急速射!放!”
四、 瓮中捉鳖
几乎在我“放”字出口的同时!
“咻——咻——咻——!”
尖锐迫击炮弹破空声划破了黑龙沟虚假的宁静!
“轰!轰!轰!”
三发炮弹几乎同时砸在了鬼子队伍的中后段!爆炸点精准无比,一团火光和烟柱腾起,鬼子那两挺宝贵的九二式重机枪连同射手,瞬间被掀上了半空!井上那匹东洋马受惊,人立而起,将井上狠狠摔在地上!
这炮声,就是总攻的信号!
刹那间,黑龙沟两侧的山坡,如同火山喷发般沸腾了!
“打!”无数个声音在同一时刻怒吼!
东侧一营阵地,西侧二营阵地,数百支步枪、几十挺轻机枪、冲锋枪,同时喷吐出致命的火舌!子弹如同暴雨倾盆,铺天盖地地泼向沟底毫无遮掩的鬼子队伍!手榴弹像冰雹一样从天而降,在鬼子人群中炸开一团团死亡之花!
“哒哒哒哒——!”
“砰!砰!砰!”
“轰!轰!轰!”
枪声、爆炸声、鬼子的惨叫声、伤兵的哀嚎声,瞬间充斥了整个山谷!方才还秩序井然的日军队伍,在短短十几秒内,就陷入了彻底的混乱和地狱般的景象!
鬼子士兵像被割倒的麦子一样成片倒下。他们徒劳地寻找掩体,但沟底平坦,除了几块零散的石头,根本无处可藏。一些鬼子军官试图组织反击,但刚刚喊出命令,就被不知从何处飞来的精准子弹(多半是神枪队的手笔)打碎了脑袋。
井上从地上爬起来,头盔掉了,脸上满是血污和尘土,他挥舞着指挥刀,声嘶力竭地吼叫着,试图收拢部队,向一侧山坡发起突围。但我们的火力实在太猛,交叉火力网密不透风,任何试图集结或者冲锋的鬼子,都会立刻遭到毁灭性打击。
“命令各营,压缩包围圈!火力覆盖,不要吝啬弹药!把他们分割开来,一小块一小块地吃掉!”傅水恒对着电话怒吼,脸上因为兴奋和战场的映照而泛着红光。
我们的战士占据着绝对的地利,士气如虹。子弹和手榴弹毫不吝惜地倾泻而下,不断压缩着鬼子的生存空间。鬼子被分割成了几个互不相连的小块,各自为战,垂死挣扎。
沟尾方向,也传来了激烈的枪声。县大队成功接应了诱敌的三连,然后死死封住了鬼子唯一的退路。井上中队,彻底成了瓮中之鳖!
我站在指挥所前,用望远镜观察着沟底的战况。硝烟弥漫,火光闪烁,昔日宁静的山沟,已经变成了吞噬侵略者的熔炉。看着那些在弹雨中挣扎、倒下的鬼子士兵,我心中没有怜悯,只有一种冰冷的、大仇得报的快意。南沟村的血债,独立团牺牲战友的仇恨,今天,就要在这黑龙沟,连本带利地讨回来!
“报告参谋长,系统判定……”脑海中,那熟悉的提示音再次响起。
(系统结算部分,可留待战后或下一章初进行详细描述,此处可略作停顿,营造悬念。)
“告诉傅团长,”我放下望远镜,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总攻可以开始了!全歼井上中队,不要放走一个!”
“是!”
总攻的号角,嘹亮地吹响了!这场精心策划的“请君入瓮”,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刻!钢铁与血肉的碰撞,即将达到最激烈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