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台里传来的电文,字迹潦草,带着硝烟的气息。那是傅水恒团在牵马岭发出的第一份战报,距离他们进入预设阵地,才不过六个小时。我捏着薄薄的电报纸,指尖能感受到远方传来的震动——那不是错觉,是日军重炮集群开始发言了。
“今日拂晓,敌约一个大队兵力,在四门九二式步兵炮及迫击炮掩护下,向我前沿无名高地发起试探性进攻。经两小时激战,毙伤敌百余,击退其两次冲锋。我部伤亡三十余人,阵地完好。另,敌机两批次四架次临空侦察、扫射,无轰炸。”
语气冷静得近乎刻板,是傅水恒一贯的风格。但我能透过这简短的文字,看到那场黎明时分的血腥接触。日军一个标准大队千余人,配属火炮,这仅仅是开胃菜。试探,他们在寻找我们的防御弱点和火力配系。
指挥部里,气氛比昨日更加凝重。地图上,代表日军主力的蓝色箭头已经重重地压在了牵马岭区域。司令员背着手,在地图前来回踱步,眉头锁成了川字。
“告诉傅水恒,沉住气,不要过早暴露重火力点。鬼子的三板斧,这才刚开始。”司令员沉声下令。
我立刻让报务员回电:“电悉。务依托工事,减少炮火下伤亡。以冷枪冷炮、地雷迟滞为主,挫敌锐气。主力正在安全转移,你部坚守即为大功。”
信号发出去,剩下的只有等待。每一分钟都显得格外漫长。我走到指挥部门口,望着牵马岭方向灰蒙蒙的天空,似乎能听到那里隐约传来的闷响。那是死亡的鼓点。
第一日:钢铁与血肉的洗礼
下午,第二份电文到来,字里行间终于带上了一丝焦灼。
“敌炮火准备持续四十分钟,无名高地落弹数百发,土木工事损毁严重。约两个中队鬼子在坦克(疑为两辆九五式轻坦)引导下,发起波浪式冲锋。一营官兵依托残存工事及反斜面藏兵洞,以集束手榴弹、燃烧瓶近战阻敌,炸毁坦克一辆。战斗惨烈,阵地数次易手,均被我夺回。初步统计,毙伤敌逾两百,我一营伤亡过半,营长重伤。弹药消耗巨大,特别是手榴弹与机枪子弹。请求紧急补给。”
“伤亡过半……”我心里一抽。一营是傅水恒团的尖刀,这才第一天,就几乎打残了。九五式坦克,虽然皮薄,但在缺乏有效反坦克武器的我们面前,依旧是移动的堡垒。战士们是用命去换的。
“我们的补给队到哪里了?”司令员猛地回头问后勤部长。
“已经出发,但路上遭遇敌机骚扰,行动缓慢,最快也要明晚才能抵达牵马岭后方隘口。”
远水解不了近渴。
“回电傅水恒,”我强迫自己冷静,“已派补给队,克服万难前送。着你部灵活运用地形,节节抵抗,必要时可放弃前沿无名高地,收缩至主峰二线阵地。务必保存有生力量,以空间换时间。”
我知道,放弃前沿阵地意味着什么,那会让日军获得更好的炮兵观测点,主峰阵地将直接暴露在炮火之下。但此刻,不能让傅水恒的队伍在第一道防线就流尽鲜血。
夜幕下的抉择与系统的光芒
夜深了,指挥部依旧灯火通明。我疲惫地揉了揉眉心,脑海里全是牵马岭的血火景象。傅水恒此刻在做什么?他一定在巡视阵地,安抚伤员,重新部署兵力。他那个秘密……对,他那个从不与人言,却数次在绝境中带来奇迹的“系统”,该动用了吧?
我记得他曾隐约提过,积攒了三万多“积分”,一直舍不得用,说要留到最关键的时刻。眼下,不就是吗?
仿佛是为了印证我的想法,凌晨时分,一份加密电文送到了我手上,发报员说是傅团长指名给我的。电文内容很短,并非战况汇报,而是一串奇怪的代码和物品清单。我明白,这是傅水恒在通过我,为他动用“系统”做掩护。
清单上写着:“兑换:60迫击炮四门,炮弹两百发;‘马克沁’重机枪两挺,配套子弹一万五千发;专用反坦克地雷二十枚;磺胺粉、止血绷带等医药物资一批。启用‘地形强化’临时效果(限主峰阵地,效果持续12小时)。积分结算:消耗积分,剩余积分4500。系统提示:成功完成‘铁壁阻截’第一阶段任务,奖励积分5000,当前总积分9500。”
我倒吸一口凉气。近三万积分瞬间消耗,换来的是救命的火力和短暂的防御强化。这系统,果然神秘莫测。但这也从侧面说明,傅水恒面临的压力有多大,逼得他不得不动用了老本。
我立刻找来心腹参谋,按照清单上的内容,“伪造”了一份从秘密渠道获取、即将送达的补给清单,并以此为依据,重新调整了给傅水恒的回电内容,将系统的馈赠,转化为“即将抵达的支援”,让他能合理地将这些装备和效果运用于战场。
“补给已筹部分,不日即到。包括迫击炮、重机枪、反坦克雷及药品。望你部再接再厉,灵活运用,予敌更大杀伤。主力转移顺利,你部功不可没。”
电波载着这虚假却充满希望的消息,飞向血火交织的牵马岭。
第二日:炼狱鏖战
第二天的战斗,从黎明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
日军显然被第一天的顽强抵抗激怒了。电文传来的间隔越来越长,内容也越来越简短、惨烈。
“敌炮火覆盖达一小时,主峰阵地犁地数遍。敌以大队规模,多路猛攻。新到火器发挥奇效,迫击炮精准敲掉敌机枪阵地,反坦克雷阻敌装甲靠近。‘地形强化’效果显着,工事抗毁能力提升。然敌众我寡,伤亡持续增加。二营长阵亡。”
“击退敌第五次冲锋。弹药再次告急。战士们与敌白刃肉搏,壮烈异常。”
“空中敌机投掷燃烧弹,部分山林起火,增加了防御困难。”
每一份电文都像一块巨石,压在我心头。二营长,那个笑起来露出虎牙的年轻人,上次见面还向我请教地图测绘的问题,如今已经血洒疆场。白刃战,燃烧弹……炼狱般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
司令员听着汇报,沉默许久,最终只沙哑地说了一句:“告诉水恒,总部已知其英勇,党和人民不会忘记他们。”
这句话,在平时或许像是口号,但在此刻,是唯一能给予远方浴血将士的、苍白却沉重的慰藉。
第三日:最后的铁拳
第三天,是最关键的一天,也是预料中最艰难的一天。主力能否完全跳出包围圈,就看傅水恒能否撑过这最后十几个小时。
日军的进攻达到了顶点。电文断断续续,有时甚至只有几个字。
“敌……总攻……”
“所有预备队投入……”
“电台……可能受损……”
最后一份完整的电文是在午后传来的,笔迹颤抖,显然是在极近距离的爆炸中仓促写就:
“经两日一夜血战,毙伤日寇逾千数。我团伤亡殆尽,现存不足两百,弹药几罄。已完成迟滞任务三日之要求。决定依托主峰最后工事,与敌决死一战。参谋长,帮我……照顾老娘。傅水恒,绝笔。”
“绝笔”两个字,像烧红的烙铁,烫得我几乎拿不住电文。指挥部里一片死寂,所有人都红了眼眶。
司令员猛地一拳砸在桌子上,震得茶缸跳起老高:“傅水恒!好样的!都是好样的!”
我转过身,看向窗外,夕阳如血,染红了半边天。那红色,像极了牵马岭上流淌的鲜血。
傍晚时分,电台里终于传来了我们一直等待,却又无比恐惧的消息——与牵马岭指挥部的联络,彻底中断了。只有无尽的电流噪音。
我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那只“断后的铁拳”,可能已经打出了最后一击,在那片焦土上,与敌人同归于尽。
我无力地坐下,展开那份傅水恒最后的电文。就在这时,我随身携带的、只有我和傅水恒知道用途的一个小型信号接收器,突然轻微震动了一下,屏幕亮起,浮现出一行冰冷的系统文字,并非来自傅水恒,更像是系统本身的通告:
“宿主傅水恒,完成史诗级阻击任务‘血战牵马岭’。”
“任务评价:SSS。”
“最终战果统计:成功迟滞日军甲种师团主力超过72小时,毙伤敌军约一千五百人,击毁坦克一辆,有效掩护我军主力及指挥部安全转移。”
“任务奖励结算:基础积分点,SSS级评价加成200%,额外奖励‘战略级’宝箱一个。总计获得积分点。宿主剩余积分(含之前结余)已自动冻结,等待后续指令。”
“提示:宿主生命体征微弱,处于濒死保护状态,位置已标记。”
生命体征微弱……濒死保护状态!
这个消息像一道闪电劈中了我。傅水恒没死?至少,还没死!系统还在,就还有一线希望!
“司令员!”我猛地站起来,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变调,“傅水恒可能还活着!系统……我们的内线传来最后消息,牵马岭主峰还有幸存者!”
司令员霍然转身,眼中爆发出惊人的光彩:“确定吗?”
“有极高可能性!虽然联络中断,但存在生还迹象!”我不能透露系统细节,只能如此强调。
“好!好!好!”司令员连说三个好字,“立刻组织精锐小分队,不惜一切代价,摸上牵马岭,生要见人,死要见尸!不,一定要把傅水恒给我找回来!”
命令立刻被传达下去。我看着地图上那片已经被标注为“失联”的红色区域,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苗。水恒,坚持住!你的任务已经超额完成,你是英雄!现在,该我们想办法,把你从地狱门口拉回来了!
血战牵马岭,以近乎全员玉碎的代价,换来了战略上的宝贵转机。而傅水恒和他那神秘的系统,似乎还在这绝望的战场之上,保留着最后一丝逆转的可能。接下来的,将是与死神赛跑的营救,以及那用三万积分和无数鲜血换来的,“幽灵”电台的登场……
“今日拂晓,敌约一个大队兵力,在四门九二式步兵炮及迫击炮掩护下,向我前沿无名高地发起试探性进攻。经两小时激战,毙伤敌百余,击退其两次冲锋。我部伤亡三十余人,阵地完好。另,敌机两批次四架次临空侦察、扫射,无轰炸。”
语气冷静得近乎刻板,是傅水恒一贯的风格。但我能透过这简短的文字,看到那场黎明时分的血腥接触。日军一个标准大队千余人,配属火炮,这仅仅是开胃菜。试探,他们在寻找我们的防御弱点和火力配系。
指挥部里,气氛比昨日更加凝重。地图上,代表日军主力的蓝色箭头已经重重地压在了牵马岭区域。司令员背着手,在地图前来回踱步,眉头锁成了川字。
“告诉傅水恒,沉住气,不要过早暴露重火力点。鬼子的三板斧,这才刚开始。”司令员沉声下令。
我立刻让报务员回电:“电悉。务依托工事,减少炮火下伤亡。以冷枪冷炮、地雷迟滞为主,挫敌锐气。主力正在安全转移,你部坚守即为大功。”
信号发出去,剩下的只有等待。每一分钟都显得格外漫长。我走到指挥部门口,望着牵马岭方向灰蒙蒙的天空,似乎能听到那里隐约传来的闷响。那是死亡的鼓点。
第一日:钢铁与血肉的洗礼
下午,第二份电文到来,字里行间终于带上了一丝焦灼。
“敌炮火准备持续四十分钟,无名高地落弹数百发,土木工事损毁严重。约两个中队鬼子在坦克(疑为两辆九五式轻坦)引导下,发起波浪式冲锋。一营官兵依托残存工事及反斜面藏兵洞,以集束手榴弹、燃烧瓶近战阻敌,炸毁坦克一辆。战斗惨烈,阵地数次易手,均被我夺回。初步统计,毙伤敌逾两百,我一营伤亡过半,营长重伤。弹药消耗巨大,特别是手榴弹与机枪子弹。请求紧急补给。”
“伤亡过半……”我心里一抽。一营是傅水恒团的尖刀,这才第一天,就几乎打残了。九五式坦克,虽然皮薄,但在缺乏有效反坦克武器的我们面前,依旧是移动的堡垒。战士们是用命去换的。
“我们的补给队到哪里了?”司令员猛地回头问后勤部长。
“已经出发,但路上遭遇敌机骚扰,行动缓慢,最快也要明晚才能抵达牵马岭后方隘口。”
远水解不了近渴。
“回电傅水恒,”我强迫自己冷静,“已派补给队,克服万难前送。着你部灵活运用地形,节节抵抗,必要时可放弃前沿无名高地,收缩至主峰二线阵地。务必保存有生力量,以空间换时间。”
我知道,放弃前沿阵地意味着什么,那会让日军获得更好的炮兵观测点,主峰阵地将直接暴露在炮火之下。但此刻,不能让傅水恒的队伍在第一道防线就流尽鲜血。
夜幕下的抉择与系统的光芒
夜深了,指挥部依旧灯火通明。我疲惫地揉了揉眉心,脑海里全是牵马岭的血火景象。傅水恒此刻在做什么?他一定在巡视阵地,安抚伤员,重新部署兵力。他那个秘密……对,他那个从不与人言,却数次在绝境中带来奇迹的“系统”,该动用了吧?
我记得他曾隐约提过,积攒了三万多“积分”,一直舍不得用,说要留到最关键的时刻。眼下,不就是吗?
仿佛是为了印证我的想法,凌晨时分,一份加密电文送到了我手上,发报员说是傅团长指名给我的。电文内容很短,并非战况汇报,而是一串奇怪的代码和物品清单。我明白,这是傅水恒在通过我,为他动用“系统”做掩护。
清单上写着:“兑换:60迫击炮四门,炮弹两百发;‘马克沁’重机枪两挺,配套子弹一万五千发;专用反坦克地雷二十枚;磺胺粉、止血绷带等医药物资一批。启用‘地形强化’临时效果(限主峰阵地,效果持续12小时)。积分结算:消耗积分,剩余积分4500。系统提示:成功完成‘铁壁阻截’第一阶段任务,奖励积分5000,当前总积分9500。”
我倒吸一口凉气。近三万积分瞬间消耗,换来的是救命的火力和短暂的防御强化。这系统,果然神秘莫测。但这也从侧面说明,傅水恒面临的压力有多大,逼得他不得不动用了老本。
我立刻找来心腹参谋,按照清单上的内容,“伪造”了一份从秘密渠道获取、即将送达的补给清单,并以此为依据,重新调整了给傅水恒的回电内容,将系统的馈赠,转化为“即将抵达的支援”,让他能合理地将这些装备和效果运用于战场。
“补给已筹部分,不日即到。包括迫击炮、重机枪、反坦克雷及药品。望你部再接再厉,灵活运用,予敌更大杀伤。主力转移顺利,你部功不可没。”
电波载着这虚假却充满希望的消息,飞向血火交织的牵马岭。
第二日:炼狱鏖战
第二天的战斗,从黎明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
日军显然被第一天的顽强抵抗激怒了。电文传来的间隔越来越长,内容也越来越简短、惨烈。
“敌炮火覆盖达一小时,主峰阵地犁地数遍。敌以大队规模,多路猛攻。新到火器发挥奇效,迫击炮精准敲掉敌机枪阵地,反坦克雷阻敌装甲靠近。‘地形强化’效果显着,工事抗毁能力提升。然敌众我寡,伤亡持续增加。二营长阵亡。”
“击退敌第五次冲锋。弹药再次告急。战士们与敌白刃肉搏,壮烈异常。”
“空中敌机投掷燃烧弹,部分山林起火,增加了防御困难。”
每一份电文都像一块巨石,压在我心头。二营长,那个笑起来露出虎牙的年轻人,上次见面还向我请教地图测绘的问题,如今已经血洒疆场。白刃战,燃烧弹……炼狱般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
司令员听着汇报,沉默许久,最终只沙哑地说了一句:“告诉水恒,总部已知其英勇,党和人民不会忘记他们。”
这句话,在平时或许像是口号,但在此刻,是唯一能给予远方浴血将士的、苍白却沉重的慰藉。
第三日:最后的铁拳
第三天,是最关键的一天,也是预料中最艰难的一天。主力能否完全跳出包围圈,就看傅水恒能否撑过这最后十几个小时。
日军的进攻达到了顶点。电文断断续续,有时甚至只有几个字。
“敌……总攻……”
“所有预备队投入……”
“电台……可能受损……”
最后一份完整的电文是在午后传来的,笔迹颤抖,显然是在极近距离的爆炸中仓促写就:
“经两日一夜血战,毙伤日寇逾千数。我团伤亡殆尽,现存不足两百,弹药几罄。已完成迟滞任务三日之要求。决定依托主峰最后工事,与敌决死一战。参谋长,帮我……照顾老娘。傅水恒,绝笔。”
“绝笔”两个字,像烧红的烙铁,烫得我几乎拿不住电文。指挥部里一片死寂,所有人都红了眼眶。
司令员猛地一拳砸在桌子上,震得茶缸跳起老高:“傅水恒!好样的!都是好样的!”
我转过身,看向窗外,夕阳如血,染红了半边天。那红色,像极了牵马岭上流淌的鲜血。
傍晚时分,电台里终于传来了我们一直等待,却又无比恐惧的消息——与牵马岭指挥部的联络,彻底中断了。只有无尽的电流噪音。
我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那只“断后的铁拳”,可能已经打出了最后一击,在那片焦土上,与敌人同归于尽。
我无力地坐下,展开那份傅水恒最后的电文。就在这时,我随身携带的、只有我和傅水恒知道用途的一个小型信号接收器,突然轻微震动了一下,屏幕亮起,浮现出一行冰冷的系统文字,并非来自傅水恒,更像是系统本身的通告:
“宿主傅水恒,完成史诗级阻击任务‘血战牵马岭’。”
“任务评价:SSS。”
“最终战果统计:成功迟滞日军甲种师团主力超过72小时,毙伤敌军约一千五百人,击毁坦克一辆,有效掩护我军主力及指挥部安全转移。”
“任务奖励结算:基础积分点,SSS级评价加成200%,额外奖励‘战略级’宝箱一个。总计获得积分点。宿主剩余积分(含之前结余)已自动冻结,等待后续指令。”
“提示:宿主生命体征微弱,处于濒死保护状态,位置已标记。”
生命体征微弱……濒死保护状态!
这个消息像一道闪电劈中了我。傅水恒没死?至少,还没死!系统还在,就还有一线希望!
“司令员!”我猛地站起来,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变调,“傅水恒可能还活着!系统……我们的内线传来最后消息,牵马岭主峰还有幸存者!”
司令员霍然转身,眼中爆发出惊人的光彩:“确定吗?”
“有极高可能性!虽然联络中断,但存在生还迹象!”我不能透露系统细节,只能如此强调。
“好!好!好!”司令员连说三个好字,“立刻组织精锐小分队,不惜一切代价,摸上牵马岭,生要见人,死要见尸!不,一定要把傅水恒给我找回来!”
命令立刻被传达下去。我看着地图上那片已经被标注为“失联”的红色区域,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苗。水恒,坚持住!你的任务已经超额完成,你是英雄!现在,该我们想办法,把你从地狱门口拉回来了!
血战牵马岭,以近乎全员玉碎的代价,换来了战略上的宝贵转机。而傅水恒和他那神秘的系统,似乎还在这绝望的战场之上,保留着最后一丝逆转的可能。接下来的,将是与死神赛跑的营救,以及那用三万积分和无数鲜血换来的,“幽灵”电台的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