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琅琊榜的编剧天团-《刚到华娱:系统奖励神级颜值?》

  一个穿着素色棉麻连衣裙的女性,正有些局促地站在星空影业敞亮通透的玻璃门前。

  眼中带着几分即将踏入全新世界的不安。

  她叫海燕,前不久还是蓉城一家房地产公司的普通职员。

  而现在她站在这里。

  仅仅因为一部出于个人兴趣,在网络上连载的小说——《琅琊榜》。

  当星空影业那份聘用合同,与一笔高达七位数的影视改编权预付款一同摆在她面前时。

  海燕感觉自己像是做了一场过于荒诞的梦。

  她几乎没有过多犹豫,便立刻向公司递交了辞呈。

  然后收拾好行囊,来到了这座繁华而又陌生的国际大都市。

  “海燕老师,您好。”

  一个清脆干练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

  小雅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黑色西装套裙,踩着高跟鞋快步从办公区迎了上来。

  “我叫林雅,是星空影业的首席运营官,欢迎您。”

  “林…林总您好。”海燕连忙伸出手,手心有些微汗。

  “叫我小雅就好。”

  小雅与她轻轻一握,笑容温和亲切,瞬间化解了她不少紧张。

  她引着海燕穿过明亮的开放式办公区,走向最深处的那间核心会议室。

  走廊的墙壁上,挂着《那些年》和《想见你》的巨幅海报。

  海报上那个俊美得如同神只的少年,吸引着每一个路过的人驻足观看。

  “海燕老师,今天的会议主要是关于《琅琊榜》剧本的第一次研讨会。”

  小雅一边走,一边简单介绍着。

  她顿了顿,语气里带着几分歉意。

  “景总因为临时有重要的工作需要处理,今天暂时无法亲自到场。他特意嘱咐我,向您转达他的歉意和对您的欢迎。”

  听到景修然无法到场,海燕的心中还是浮起一抹小小的遗憾。

  对于这位创造了无数奇迹的传奇少年,她心里同样充满了好奇。

  小雅推开会议室厚重的玻璃门。

  “各位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我们《琅琊榜》的原着作者,也是我们编剧团队的核心成员——海燕老师。”

  会议室内,十几道目光齐刷刷地投了过来。

  海燕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手机。

  她看着会议桌旁坐着的那些身影。

  这些人她来之前都做过功课,每一个都是在业内响当当的人物。

  有早已成名多年,写出过好几部高分古装正剧的资深编剧。

  也有几张虽然年轻,却在业内备受瞩目的新锐面孔。

  甚至还有两位专门从京城大学请来的历史教授,负责对剧本的历史背景进行把关。

  这阵仗,堪称豪华。

  海燕深吸一口气,对着众人道。

  “大家好,我是海燕。很荣幸能加入这个团队,请大家多多指点。”

  坐在最左侧的,是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看起来温文尔雅,眼神却异常锐利的年轻女人。

  她主动起身,对着海燕伸出手。

  “海燕老师,你好,我是袁仔弹。”

  海燕连忙回握。

  最近那部大火的历史剧《国歌》就出自她手。

  袁仔弹这个名字虽然听的不太熟悉,在某个平行时空里,她有一个作品叫《欢乐颂》。

  对,就是景修然从系统中获得的那个。

  袁仔弹身旁,是一个看起来头发微乱,人懒洋洋地靠在椅背上,眼神里却透着几分玩世不恭的聪慧的男人。

  “王卷。”他言简意赅。

  现在的王卷在业内还只是个刚开始独立编剧生涯,尚未完全展露其鬼才锋芒的潜力股。

  但是在某个时空里,他编剧作品里有一个叫《庆余年》的。

  再旁边,是一个看起来气质儒雅随和的男人。

  他对着海燕笑了笑,主动点头。

  “马泊庸。”

  海燕再次点头回应,她知道这位以作家的身份更为人所知,其深厚的历史功底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小圈子里备受推崇。

  海燕再次有些拘谨地与众人问好,在小雅的指引下坐下。

  小雅看到众人互相介绍完成之后,又将几份文件分发下去。

  她脸上挂着职业而亲和的笑容,对着在座的所有人说道。

  “各位老师都是我们星空影业请来的业内资深人士,今天的会议目的是碰撞出最好的创意火花,共同为《琅琊榜》这部作品打下最坚实的地基。”

  她指了指会议室角落那个布置精美的茶歇台。

  “茶歇间备了现磨咖啡和点心,随时可以取用。”

  “午餐我们已经预定了附近一家口碑很好的私房菜馆,会直接送到会议室来,保证不打断各位老师的思路。”

  这份无微不至的安排,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星空影业的诚意与专业。

  小雅看了一眼腕表上的时间。

  “我这边还有几个会议要开,就不打扰各位老师的创作了。”

  “后续有任何需求,随时可以联系我的助理。”

  说完,她对着众人再次点头致意,便风风火火地离开了。

  在林雅离开后,会议室里只剩下这群顶尖的创作者们。

  最初的几分钟,气氛还有些微妙的尴尬。

  毕竟在座的各位,都算得上是行业内的翘楚,平日里也都是独当一面的核心人物。

  此刻被聚集在同一个屋檐下,难免都带着几分文人相轻。

  最终还是马泊庸率先打破了沉默。

  他合上剧本看向海燕,脸上挂着和善的笑容。

  “海燕老师,我先抛个砖啊,说得不对您多担待。”

  他的声音带着几分特有的京腔儿,很能拉近距离。

  “您笔下的言侯,我个人是相当喜欢。”

  “看似闲云野鹤,放浪形骸,实则比谁都清醒,也比谁都藏得深。这个人物太妙了,寥寥几笔,一个心怀丘壑的国士形象就立住了。”

  这番话瞬间打开了所有人的话匣子。

  “何止是言侯!”另一位资深编剧也立刻接口,“纪王爷这个角色也很有意思!大智若愚,看似不问朝政,成天只知道听曲逗乐,却是整个棋局里最清醒的那个旁观者,藏得深啊!”

  海燕听着众人对自己作品里那些配角的精准分析,心中的紧张感也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遇到知己的欣喜。

  然而这份欣喜并没有持续太久。

  当话题逐渐深入到剧本改编的具体细节时,会议室内的气氛,开始变得尖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