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的午后,阳光透过薄云温柔地洒落,幽静的山谷中微风轻拂,草木低语,仿佛连自然都在屏息等待。就在这般宁谧的氛围里,来了一位气度超然、与众不同的客人。他虽身穿一袭寻常文士素袍,朴素无华,举手投足间尽显谦和温雅,然而眉宇之间自然流转的贵气与岁月沉淀而来的威严,却是无论如何也掩饰不住。这位来者,正是已然恢复尊贵身份、如今在朝中备受敬重,却仍自愿远离权力中心、选择淡泊明志的前朝皇子——萧玦。
与数年前相比,萧玦的神韵显得更加沉静而内敛,他的目光深邃如同古井无波,却也隐隐透出一种洞察世情的澹泊与从容,仿佛他已看尽人间冷暖、云卷云舒。他步履沉稳,徐徐走向前,向迎来的张道长拱手行礼,笑容温煦如春日和风,声音平和而真挚:“张道长,别来无恙。”随后,他的视线轻柔地移向伫立一旁的镇龙碑,眼中交织着复杂难言的情愫与发自肺腑的敬重,低声问道:“井生…他近来可还好吗?”张道长神情庄重,郑重回礼,将萧玦请入简朴的草庐中安坐,亲手斟上一杯清茶,才缓缓开口说道:“有劳萧先生挂念,他一直安好,如今仍在静养之中,只是不知萧先生今日特地前来,是有何事相谈?”萧玦沉默良久,目光垂落,终是轻声说道:“确实有一事萦绕心头,迟迟难以决断,因此特地前来,想要听听道长…以及井生的意见。”原来,新帝与太后深深感念萧玦昔日所立下的功绩与其特殊身份,更赏识其经天纬地、博古通今的才华,已经多次派遣使者诚恳邀请他出山,入朝担任太子太傅或翰林院掌院学士等重要职务,辅佐新帝治理天下,并教导皇子成才。朝廷之中亦有许多重臣纷纷表示支持,一致认为萧玦实在是这些职位的不二人选,无论才学或德行皆能服众。
这无疑是极高的荣誉与莫大的信任,更是实现平生政治理想与宏大抱负的绝佳契机。然而,萧玦却为此犹疑不决。他亲身经历了太多宫廷变迁与人事无常,早已对权力争逐淡泊处之。内心深处,他更向往无拘无束、自在逍遥的生活,或埋首钻研学问,或遍游名山大川。但他同时也清醒地意识到,若能以己身所学为这来之不易的清明盛世出一份力,为国家培育一代明君贤主,其意义深远、非同凡响。
他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左右徘徊、难以抉择。张道长静静聆听完萧玦的陈述,并未立刻回应,而是闭目凝神,细细感应着碑中井生所传来的意念与情绪流动。
片刻之后,井生的意念如清泉般透过张道长之口,缓缓流淌而出:“…萧先生…此问从何而来?…其实你心中…早已有了答案…又何须再问我?”萧玦闻言微微一怔,神色间若有所思。
井生意念继续以平和通透的语气说道:“…庙堂之高…江湖之远…其实皆可为民请命、造福苍生…顺心而为…即是人间正道…先生并非困于选择…实是困于‘责任’二字…”这一番话如同一缕清风,瞬间点破了萧玦深藏的心结。他并非不知道该如何抉择,而是自觉若选择了闲云野鹤的生活,便像是辜负了朝廷的恩遇与百姓的期待。
萧玦沉默良久,终是苦笑道:“确实如此…我总觉得既然受了朝廷厚恩,背负着万民的期望,便理应…” 井生意念温和地打断他,缓缓传来:“…先生已做得够多…前朝旧事…早已如云烟消散…今日之恩…你也已还清…未来之路…当为自己而活…培养贤君…天下尚有无数大儒可担此任…并非先生一人之责…”这一番话语豁达通透,犹如晨钟暮鼓,回荡在心谷之间,彻底解开了萧玦的纠结与执念。他长长舒出一口气,眼中恢复了往日清澈而坚定的神采,起身整肃衣冠,向石碑郑重作揖行礼:“多谢真君点醒!萧某知道该如何做了。”数日之后,萧玦婉言谢绝了朝廷的实职任命,却接受了一个“国事咨询”的虚衔,允诺今后不定期为朝廷献策建言,并将自己毕生所学整理成书,广传于天下。而他本人,则选了一处山明水秀、风物清嘉之地隐居,时而埋首着述、时而云游访友,真正过上了顺应本心、自在从容的生活。
临别之际,他微笑着对张道长说道:“请代为转告井生,他所默默守护的这份‘自在’,我很
与数年前相比,萧玦的神韵显得更加沉静而内敛,他的目光深邃如同古井无波,却也隐隐透出一种洞察世情的澹泊与从容,仿佛他已看尽人间冷暖、云卷云舒。他步履沉稳,徐徐走向前,向迎来的张道长拱手行礼,笑容温煦如春日和风,声音平和而真挚:“张道长,别来无恙。”随后,他的视线轻柔地移向伫立一旁的镇龙碑,眼中交织着复杂难言的情愫与发自肺腑的敬重,低声问道:“井生…他近来可还好吗?”张道长神情庄重,郑重回礼,将萧玦请入简朴的草庐中安坐,亲手斟上一杯清茶,才缓缓开口说道:“有劳萧先生挂念,他一直安好,如今仍在静养之中,只是不知萧先生今日特地前来,是有何事相谈?”萧玦沉默良久,目光垂落,终是轻声说道:“确实有一事萦绕心头,迟迟难以决断,因此特地前来,想要听听道长…以及井生的意见。”原来,新帝与太后深深感念萧玦昔日所立下的功绩与其特殊身份,更赏识其经天纬地、博古通今的才华,已经多次派遣使者诚恳邀请他出山,入朝担任太子太傅或翰林院掌院学士等重要职务,辅佐新帝治理天下,并教导皇子成才。朝廷之中亦有许多重臣纷纷表示支持,一致认为萧玦实在是这些职位的不二人选,无论才学或德行皆能服众。
这无疑是极高的荣誉与莫大的信任,更是实现平生政治理想与宏大抱负的绝佳契机。然而,萧玦却为此犹疑不决。他亲身经历了太多宫廷变迁与人事无常,早已对权力争逐淡泊处之。内心深处,他更向往无拘无束、自在逍遥的生活,或埋首钻研学问,或遍游名山大川。但他同时也清醒地意识到,若能以己身所学为这来之不易的清明盛世出一份力,为国家培育一代明君贤主,其意义深远、非同凡响。
他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左右徘徊、难以抉择。张道长静静聆听完萧玦的陈述,并未立刻回应,而是闭目凝神,细细感应着碑中井生所传来的意念与情绪流动。
片刻之后,井生的意念如清泉般透过张道长之口,缓缓流淌而出:“…萧先生…此问从何而来?…其实你心中…早已有了答案…又何须再问我?”萧玦闻言微微一怔,神色间若有所思。
井生意念继续以平和通透的语气说道:“…庙堂之高…江湖之远…其实皆可为民请命、造福苍生…顺心而为…即是人间正道…先生并非困于选择…实是困于‘责任’二字…”这一番话如同一缕清风,瞬间点破了萧玦深藏的心结。他并非不知道该如何抉择,而是自觉若选择了闲云野鹤的生活,便像是辜负了朝廷的恩遇与百姓的期待。
萧玦沉默良久,终是苦笑道:“确实如此…我总觉得既然受了朝廷厚恩,背负着万民的期望,便理应…” 井生意念温和地打断他,缓缓传来:“…先生已做得够多…前朝旧事…早已如云烟消散…今日之恩…你也已还清…未来之路…当为自己而活…培养贤君…天下尚有无数大儒可担此任…并非先生一人之责…”这一番话语豁达通透,犹如晨钟暮鼓,回荡在心谷之间,彻底解开了萧玦的纠结与执念。他长长舒出一口气,眼中恢复了往日清澈而坚定的神采,起身整肃衣冠,向石碑郑重作揖行礼:“多谢真君点醒!萧某知道该如何做了。”数日之后,萧玦婉言谢绝了朝廷的实职任命,却接受了一个“国事咨询”的虚衔,允诺今后不定期为朝廷献策建言,并将自己毕生所学整理成书,广传于天下。而他本人,则选了一处山明水秀、风物清嘉之地隐居,时而埋首着述、时而云游访友,真正过上了顺应本心、自在从容的生活。
临别之际,他微笑着对张道长说道:“请代为转告井生,他所默默守护的这份‘自在’,我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