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大帅说要让炮弹自己长腿,日本军部的会议当场乱了套!-《老子有系统,颤抖吧小鬼子》

  炮声如雷,撕裂了奉天兵工厂靶场上空凝滞的空气。

  大地震颤,硝烟混着泥土的腥气扑面而来,呛得人直咳嗽。

  郭松龄放下手里的望远镜,镜片上都蒙了一层薄薄的灰。

  他快步走到张作霖身边,脸上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兴奋,敬了个标准的军礼:“报告大帅!刚试射的三发炮弹,全部命中八百米外固定靶!根据测算,弹道比之前更稳定,有效射程提升了百分之十五!”

  这可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奉天钢刚出炉,就能有如此战果,意味着奉军的炮兵战斗力直接上了一个台阶。

  周围的军官们闻言,脸上都露出了喜色。

  然而,张作霖只是不咸不淡地“嗯”了一声,从嘴角取下嚼得发白的草棍,眯着眼看向远处的靶子。

  他身边的兵工厂总办陈子昭是个技术狂人,见状立刻补充道:“大帅,郭参谋长说得没错。这批新钢材性能卓越,要是咱们能给炮弹加装一个简易的陀螺稳定器,利用高速旋转的惯性,就能极大减少飞行中的风偏影响,精度还能再上一个台阶!”

  这话一出,在场懂行的人都暗自点头。

  陀螺仪,这玩意儿在西方可是顶尖技术,虽然金贵,但效果是实打实的。

  谁知张作霖听完,却把草棍往地上一吐,咧开大嘴,露出一口被烟熏得微黄的牙。

  他一巴掌拍在陈子昭的肩膀上,力道大得让他一个趔趄,只听张作霖用他那标志性的东北大嗓门吼道:“什么他娘的‘减少风偏’?格局小了,老弟!老子不要它打得更准,老子要它……自己会找目标!”

  整个靶场瞬间鸦雀无声,连风似乎都停了。

  所有人都像被点了穴一样,呆呆地看着张作霖,怀疑自己耳朵出了毛病。

  炮弹……自己找目标?

  张作霖环视一圈众人见了鬼似的表情,越发来劲,他把手一挥,唾沫星子横飞:“都听好了!三天,老子就给你们三天时间!给老子研究出来,怎么让这炮弹长上腿,能追着小日本的屁股跑!”

  寂静持续了三秒,终于被一声没憋住的噗嗤声打破。

  卫队的刘二嘎笑得弯下了腰,眼泪都快出来了:“大帅,您这可真是……炮弹要是长了腿,那不得给它配双合脚的军靴?还得是防滑耐磨的!”

  “哈哈哈哈——”全场哄堂大笑,刚才那股子诡异的气氛一扫而空。

  军官们都当大帅是在开玩笑,用这种方式激励大家。

  可他们不知道,张作霖是认真的。

  第二天,《奉天公报》的头版头条,用加粗的大号铅字刊登了一篇“大帅语录”特辑。

  标题就很唬人——《论现代战争之新形态:从铁疙瘩到智能体》。

  里面赫然写着张作霖在靶场的“豪言壮语”:“未来的战争,拼的不再是钢铁,而是脑子!是‘聪明弹’!咱们奉军的炮弹,就要做到会拐弯、会加速、会自己认人!它得知道,谁是占我土地的土匪,谁是卖国求荣的汉奸,然后自己追上去,一炮送他回姥姥家!”

  这篇报道就像一颗重磅炸弹,在京津地区的军工界炸开了锅。

  北洋兵工署署长,一个留洋回来的老学究,捏着报纸冷笑了半天,对身边的人说:“这张作霖,怕不是在奉天被枪炮声把脑子给震坏了。炮弹会认人?他当自己是玉皇大帝,能给炮弹开光吗?荒唐,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一时间,“张作霖疯了”的流言传遍了北平的街头巷尾。

  然而,当这份报纸被加急翻译送达日本东京的陆军技术本部时,气氛却截然不同。

  一场紧急闭门会议连夜召开,与会者全是日本军工领域的顶级专家。

  一名戴着金边眼镜的少将把报纸拍在桌上,脸色铁青:“诸君,满洲的张作霖公开宣称正在研究‘自导炮弹’。虽然听起来匪夷所思,但奉天兵工厂近期的技术突破有目共睹。万一……我是说万一,这‘聪明弹’真的被他给搞出来了,哪怕只是雏形,我关东军在南满的集结地、补给线,将再无任何天险可守!”

  会议室里,死一般的寂静。

  恐惧,像病毒一样在这些日本精英的心中蔓延。

  当天深夜,奉天大帅府,张作霖正盘腿坐在炕上,美滋滋地抽着烟。

  他眼前,一道只有他能看见的淡蓝色光幕正闪烁着。

  【检测到宿主“长腿炮弹”言论,已成功突破当前时代军事常识认知边界!】

  【情绪波动值统计中……】

  【荒诞 72(来自北洋政府及各路军阀)】

  【震惊 83(来自京津军工界)】

  【恐惧 90(主要贡献者:日本陆军技术本部)】

  【崇拜 94(主要贡献者:奉军炮兵营全体官兵)】

  【特别提示:因部下刘二嘎在七个军营内,添油加醋连讲三遍“大帅的炮弹追着鬼子炸”的评书故事,成功形成情绪共振,额外触发“民间战争幻想”概念加成!】

  【综合评定,奖励发放!】

  【奖励一:奥地利m1905试验型陀螺稳定引信全套图纸(附改进说明)】

  【奖励二:简易风偏补偿计算尺(可快速适配奉天兵工厂现有各型号火炮)】

  【奖励三:“自动校准”概念包(内含核心技术:弹道记忆弹簧装置)】

  张作霖的目光死死盯住最后那几个字——“弹道记忆弹簧”。

  他嘿嘿一笑,把烟袋锅在鞋底上磕了磕:“行啊系统,你个老小子,还真他娘给老子送快递来了?还带教物理的?这玩意儿,不就是最原始的制导系统吗?”

  他现在算是彻底玩明白了,这个“地表最强军阀系统”,就是个情绪放大器。

  他吹的牛越离谱,信的人和怕的人越多,得到的好处就越大。

  这波啊,这波叫“舆论战先行,科技嘛全他娘的靠一张嘴在这忽悠”。

  “子昭!铁锤!都给老子滚过来!”张作霖一声吼,陈子昭和兵工厂首席钳工赵铁锤连滚带爬地跑了进来。

  “大帅,您吩咐!”

  张作霖把刚从系统里具现出来的图纸往炕上一摊:“别睡了,都给老子起来嗨!子昭,你带人连夜研究这个引信,给老子把它造出来!铁锤,这里面的微型齿轮,全靠你这双巧手了,要多少人手随便你挑!”

  陈子昭只看了一眼图纸,整个人都哆嗦起来,那眼神,比见了亲爹还亲:“天呐……大帅,这……这设计太巧妙了!利用弹簧片的形变来记录发射时的初始角度和炮管指向,升空后,弹簧回弹带动微型舵面进行补偿……我的天,这是哪个天才想出来的!”

  “别问哪个天才,问就是你家帅爷我!”张作霖大手一挥,又把一脸懵逼的刘二嘎叫了过来:“二嘎,给你个任务。去,把最近一年,辽东地面上所有土匪的活动路线、黑话、作息规律,都给老子摸清楚,画成图!就当是给咱们的‘长腿炮弹’做个目标记忆模拟!”

  刘二嘎一愣,随即挺胸抬头,大声应道:“得令!保证完成任务,让炮弹都知道土匪窝在哪儿!”

  于是,奉天兵工厂开启了007模式。

  陈子昭带着一群技术员,把自己锁在实验室里,不眠不休地改造引信;赵铁锤领着十几个老师傅,用放大镜和手工锉刀,一点点打磨比米粒还小的齿轮;而刘二嘎则摇身一变成了“情报头子”,天天跟三教九流混在一起,收集各种“目标数据”。

  七天后,依旧是那个靶场。

  一枚外形略显古怪的炮弹被小心翼翼地推入炮膛。

  它的尾部,多了四个小小的、可以活动的尾翼。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张作霖亲自下令:“放!”

  “轰——!”

  炮弹出膛的瞬间,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望远镜死死追随着那颗在空中翻滚的黑点。

  一开始,它和普通炮弹没什么两样。

  但就在弹道飞行到最高点,开始下坠时,奇迹发生了!

  只见那枚炮弹的尾翼,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操控着,突然发生了微不可查的偏转!

  炮弹在空中划出了一道诡异的、轻微的S型曲线,就像一个醉汉努力想走直线一样。

  “动了!真他娘的动了!”一个年轻军官失声喊道。

  最终,炮弹“轰隆”一声,落在了五百米外一个正在缓慢移动的木板靶车后方约十米处。

  虽然没能直接命中,但整个靶场已经彻底沸腾了!

  没中不要紧,关键是它真的在空中调整了姿态!

  这已经不是炮弹,这是神迹!

  郭松龄拿着刚刚测算完的数据,手都在抖,他冲到张作霖面前,激动得话都说不利索了:“大帅……成功了!它……它真的会拐弯!根据弹着点和目标最终位置的偏差计算,如果……如果能有前线观察哨通过无线电进行同步校准,我们炮击移动目标的修正效率,至少能提升三倍!是三倍啊!”

  深夜,一封加急加密的电报从奉天发出,再次摆在了日本陆军参谋总长的办公桌上:“奉军已成功试射‘轨迹修正炮弹’,技术路径诡异,恐非虚言。张作霖所言‘智能弹药’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

  “八嘎!”参谋总长拍案而起,额上青筋暴跳,“他连像样的飞机都没几架,哪来的制导技术?!查!给我彻查!他到底是从哪里得来的技术!”

  而在奉天兵工厂的顶楼天台上,张作霖迎着夜风,心满意足地看着系统界面上,【军工科技树】那一栏,一个全新的节点被点亮了——【初级制导技术】。

  他长长吐出一口烟圈,

  喃喃自语:“老子吹的不是牛,是未来。”

  他忽然转过身,看向身后还在傻乐的刘二嘎,冷不丁地问了一句:“二嘎,你说,要是咱们自己造的‘铁鸟’,能从天上往下扔这种会自己找人的炮弹,那帮小日本,他还躲得掉吗?”

  刘二嘎的眼睛瞬间亮得像两颗灯泡,他想了半天,憋出一个时髦的词儿:“大帅,那不就是……天女散花加强版?”

  张作霖哈哈大笑,笑声在夜空中传出老远。

  笑完,他的目光却渐渐沉静下来,越过脚下的兵工厂,望向远处连绵的军营。

  再好的武器,也得有最精锐的兵去用。

  这“天女散花加强版”的梦,得靠一杆杆枪,一条条人命去实现。

  他的眼神穿透夜色,仿佛已经看到了明天训练场上,那烈日下奔跑的无数身影和飞扬的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