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五千块卡半年?我学生启动资金才两百万!-《让你培养技工,你培养出国士无双》

  燕京,教育部办公大楼。

  “啪!”

  名贵的瓷杯被狠狠摔在地上,四分五裂。

  刘铁军胸口剧烈起伏,脸色铁青地看着办公桌上那部红色的电话机。

  忙音。

  那个叫王谦的,竟然敢挂他的电话!

  “反了!简直是反了!”

  刘铁军气得浑身发抖。

  他当了这么多年司长,哪个学校的校长见了他不是点头哈腰,恭恭敬敬?

  一个民办技校的校长,竟敢指着他的鼻子骂!

  “来人!”

  秘书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

  “司长……”

  刘铁军指着门口,声音因为愤怒而扭曲。

  “给我联系所有主流媒体!还有那几个跟我们关系好的教育专家!”

  “他不是有钱吗?我动不了他的钱,我就动他的名声!”

  “我要让全社会都知道,他那种用铜臭味堆砌起来的学校,根本就不是在搞教育!”

  “那是在养猪!”

  ……

  第二天。

  网络上的风向,悄然发生了变化。

  无数打着“资深教育专家”、“两院院士顾问”头衔的大V,开始在各大平台发表文章。

  《警惕!资本正在腐蚀我们教育的根基!》

  《真正的科研,诞生于艰苦与执着,而非温床与金钱》

  《海科大模式,一场注定失败的教育豪赌》

  文章里,专家们痛心疾首。

  他们引经据典,从牛顿到爱因斯坦,论证伟大的科学家都是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才取得突破。

  他们暗示,海科大用钱收买学生的做法,只会磨灭年轻人的奋斗精神,培养出一群眼高手低的废物。

  传统名校的官媒也纷纷下场。

  清华大学官网刊文:“两弹一星的功勋,不是靠八千块月薪换来的。”

  燕京大学官媒发声:“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方为大学问家。”

  一时间,昨天还被全网嘲讽的传统教育界,仿佛又一次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

  海科大校长办公室。

  钟振国拿着平板电脑,气得手都在抖。

  “校长,您看看!这群人太不要脸了!”

  “自己剥削学生,把科研经费当自己的小金库,现在反倒有脸出来谈‘艰苦奋斗’了?”

  王谦坐在老板椅上,看着窗外,神色平静。

  他没有去看钟振国递过来的平板。

  “老钟,急什么。”

  “让他们叫。”

  “叫得越大声,待会儿脸被打得就越响。”

  钟振国一愣。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响了。

  是技术部主管打来的。

  “钟副校,不好了!您快看微博热搜!”

  钟振国心里“咯噔”一下,赶紧点开微博。

  一条新的词条,以火箭般的速度冲上了热搜第一。

  #985研究生血泪控诉:五千块经费,我等了半年#

  钟振国点了进去。

  那是一篇长文。

  发帖人是某顶尖985高校材料学的在读研究生。

  他用最朴实的文字,记录了自己这半年来的遭遇。

  他发现了一种新型催化剂的合成路径,如果成功,能将某项工业成本降低百分之三十。

  他兴奋地写好项目申请书,向自己的导师申请五千块的实验耗材经费。

  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

  第一次问,导师说:“你这个想法太稚嫩,还需要打磨。”

  第二次问,导师说:“学校经费紧张,审批流程很慢,再等等。”

  第三次问,导师直接把他骂了一顿:“一天到晚就想着搞这些不切实际的东西!你的毕业论文写完了吗?”

  半年过去了。

  五千块的经费,杳无音信。

  直到昨天,他在实验室的公告栏上,看到了一个新的校级重点项目立项公示。

  项目名称,正是他那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项目负责人,是他的导师。

  项目组成员里,有他导师手下的博士生,博士后的师兄,却没有他。

  帖子的最后,那位研究生只留下了一句话。

  “我没哭,只是觉得,这半年的馒头,有点咸。”

  帖子下面,评论已经炸了。

  “草!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感同身受!我导也是这么对我的!”

  “五千块啊!我特么发一篇SCI,奖金都不止五千!这都卡?”

  “这下我终于明白专家们说的‘艰苦奋斗’是什么意思了,就是让牛使劲干活,但不给牛吃草!”

  钟振国看完,气得眼眶都红了。

  “畜生!这帮人简直是畜生!”

  他抬头看向王谦。

  王谦不知何时已经站了起来,从他手里拿过了平板。

  王谦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他只是静静地看着那篇帖子,一行一行,看得无比仔细。

  看完后,他把平板还给钟振-国。

  “老钟。”

  “在!”

  “通知技术部,我要开直播。”

  钟振国眼睛一亮:“直播什么?”

  王谦走到办公桌前,拿起内线电话。

  他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股压不住的火。

  “就叫‘海科大科研经费,现场批’。”

  ……

  半小时后。

  海科大官网,以及各大主流直播平台,同时出现了一个新的直播间。

  标题简单粗暴。

  【海科大科研经费申请,现场直播批复】

  消息一出,全网震动。

  无数刚刚还在为那个985研究生鸣不平的网友,疯了一样涌了进来。

  直播间的观看人数,瞬间突破千万。

  画面亮起。

  背景是海科大的一个小型礼堂。

  一名年轻的女主持人站在台上,声音有些紧张。

  “各位网友大家晚上好,欢迎来到海科大‘全民科研’直播现场。”

  “我们的规则很简单,任何海科大的在校学生,只要你有想法,有创意,都可以上台来。”

  “你的项目申请,将由我们的校长,王谦先生,现场审核,现场批复!”

  镜头一转,给到了台下第一排。

  王谦正安静地坐在那里,身边只跟着钟振国。

  弹幕瞬间爆炸。

  “卧槽!玩真的啊!”

  “王校长亲自审核?这排面拉满了!”

  “我倒要看看,海科大是怎么批经费的,不会也要等半年吧?”

  主持人深吸一口气。

  “那么,现在,有哪位同学愿意第一个上台,分享你的科研梦想?”

  台下一片安静。

  学生们面面相觑,似乎都有些紧张。

  就在这时,一个瘦高的男生,在同学的推搡下,犹犹豫豫地站了起来。

  他走上台,紧张地连话都说不利索。

  “校……校长好,各位老师同学好。”

  “我……我叫陈凡,是材料学院大二的学生。”

  主持人鼓励道:“陈凡同学,别紧张,说说你的想法。”

  陈凡扶了扶眼镜,结结巴巴地开口。

  “我……我想研究一种……新型的……电池负极材料。”

  “就是……用硅碳复合材料,替代现在的石墨。”

  “理论上……能量密度可以提升很多……”

  他说得断断续续,很显然,这只是一个非常初步,甚至有些粗糙的想法。

  台下开始有了一些窃窃私语。

  直播间的弹幕也全是问号。

  “就这?这也太笼统了吧?”

  “连个具体的技术路线都没有,这怎么申请经费?”

  “感觉这哥们要被王校长骂下去了。”

  主持人也有些尴尬,她看向王谦,想看看校长的反应。

  王谦从头到尾,都没有看陈凡递上来的那份只有一页纸的“计划书”。

  他只是看着那个紧张到满头是汗的男生。

  他开口了。

  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全场。

  “这个想法,是你自己想的?”

  陈凡猛地一愣,用力点头:“是!是我自己想的!”

  王谦又问:“你觉得这个方向,有趣吗?”

  陈凡的眼睛瞬间就亮了,之前的紧张一扫而空。

  “有趣!太有趣了!校长,如果能成功,未来电动车的续航,手机的待机时间,都会有革命性的突破!”

  王谦点了点头。

  “好。”

  他转头看向身边的钟振国。

  “老钟。”

  “给他批两百万启动资金。”

  一瞬间。

  整个礼堂,鸦雀无声。

  直播间里,弹幕都停滞了一秒。

  所有人都以为自己听错了。

  两百万?

  就凭这几句“我觉得有趣”?

  台上的陈凡也傻了,张着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主持人最先反应过来,她激动地把话筒递到陈凡嘴边。

  “陈凡同学!两百万!两百万的启动资金!你现在有什么感想?!”

  陈凡看着主持人,又看了看台下的王谦。

  他长长地,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那表情,不像激动,反而带着一丝……愁容。

  主持人愣住了。

  “同学,你……你怎么了?是太激动了吗?”

  陈-凡摇了摇头。

  他看着台下,看着镜头,用一种极其平静的语气说道。

  “不是。”

  “才两百万,只是启动资金。”

  “看来,实验初期,得省着点花了。”

  “轰!”

  这一句话,像一颗炸弹,在全网所有人的脑子里炸开。

  直播间的弹幕,疯了。

  “我他妈……我听到了什么?才两百万???”

  “凡尔赛!这绝对是我今年听过最顶级的凡尔赛!”

  “楼上的别刷了!这不是凡尔赛,这是海科大的日常!”

  “哭了,真的哭了,我们实验室申请二十万经费,PPT要做一百多页,还要请三个院士评审!人家两百万,校长一句话就搞定了!”

  “那个被卡五千块的研究生呢?快来看神仙啊!”

  在全网的疯狂和沸腾中。

  台下,王谦缓缓站起了身。

  他一步一步,走上了舞台。

  从主持人手里,接过了话筒。

  整个世界,瞬间安静了下来。

  千万双眼睛,透过屏幕,死死地盯着这个男人。

  王谦看着镜头,脸上没有任何多余的表情。

  他的声音不大,却像一把重锤,砸在每个人的心上。

  “在海科大,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他停顿了一下。

  全场,乃至全网,都屏住了呼吸。

  “如果有问题。”

  “那就是钱不够多。”

  话音落下。

  直播画面,瞬间切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