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设计图曝光!清华教授:这至少领先二十年!-《让你培养技工,你培养出国士无双》

  夜色渐深,工地上的喧嚣刚刚平息。

  网络上,新的风暴却已然酝酿。

  “惊爆!海科大地铁三号线无限期停工!疑似挖出不祥之物!”

  “知情人透露,海科大疯狂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五十亿地铁项目或成烂尾工程!”

  “一个民办技校,摊子铺得太大,迟早要出事。”

  各种捕风捉影的帖子和短视频,在午夜时分开始疯狂发酵。

  无数等着看王谦笑话的人,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鲨鱼,纷纷冒头。

  就在这片幸灾乐祸的狂欢中。

  海城科技大学官方微博,更新了一条动态。

  没有预热,没有公关辞令。

  只有两行简单粗暴的文字。

  “因施工现场发现先秦楚文化遗址,为保护民族文脉,地铁三号线即刻改道。”

  “另,我校决定追加投资五十亿人民币,于遗址上,建造一座国家级楚文化专题博物馆。”

  这条微博发出后,网络上出现了长达一分钟的诡异寂静。

  一分钟后,评论区炸了。

  “我他妈看错了?追加五十个亿?建博物馆?!”

  “改道?你知道地铁改道意味着什么吗?成本至少翻一倍!他疯了吗?”

  “楼上的,重点是五十亿!五十亿啊!我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零!”

  “因为挖到古董,所以顺手花五十亿盖个博物馆?这是什么神仙脑回路?编剧都不敢这么写!”

  “吹牛逼!绝对是吹牛逼!为了掩盖停工的负面新闻,放出来的烟雾弹!”

  “对!肯定是假的!坐等辟谣!”

  质疑声此起彼伏。

  就在这时,微博附带的九张图片,终于加载了出来。

  第一张图,是一座巨大无朋的青铜方鼎。

  它如同一座山峦,稳稳地矗立在大地之上,四足顶天立地,鼎身刻满了古朴而神秘的纹路,一股蛮荒、厚重的气息,几乎要冲破屏幕。

  “卧槽!这外形!绝了!”

  “用一座鼎来当博物馆?这想象力!”

  如果说第一张图只是让人惊艳。

  那么第二张剖面图,则让所有看到它的人,大脑瞬间宕机。

  图中,地铁轨道如同一条银色的巨龙,从青铜巨鼎的两只巨足之间,悍然穿过!

  而地铁站台,就悬浮在鼎腹正下方的巨大空间内。

  站台的墙壁,不再是冰冷的瓷砖,而是一幅幅巨大的,描绘着车马、祭祀、宴饮的楚国宫廷壁画!

  光线从鼎身纹路的缝隙中透下,如同穿越千年的日光,照亮了站台上等车的“现代人”。

  古典与未来,神话与科技,在这一刻,被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

  “……”

  “我傻了。”

  “我人麻了,我真的麻了。”

  “地铁从鼎的腿中间穿过去?牛顿的棺材板要压不住了!”

  “这他妈是博物馆?这是科幻片里的神殿吧!”

  “P的!肯定是P的!这根本不符合工程学!绝对建不出来!”

  “对!哗众取宠!为了博眼球什么都敢画!”

  就在“P图论”甚嚣尘上之时。

  一个金光闪闪的“V”字认证账号,出现在了转发列表里。

  “海城省文物局”。

  配文同样简单有力。

  “全力支持海科大保护、弘扬民族文脉的壮举!期待一座新的文化丰碑拔地而起!”

  一瞬间。

  网络上所有的质疑声,戛然而止。

  官方!

  省一级的官方机构,亲自下场背书!

  这意味着,那五十个亿,那座青铜巨鼎,那穿过鼎足的地铁……

  全都是真的!

  “轰!”

  全网的舆论,在这一刻被彻底引爆!

  “我的天!是真的!这一切都是真的!”

  “疯了!王谦疯了!海城也跟着他一起疯了!”

  “有钱,是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几乎是同一时间,国内最大的建筑师专业论坛“营造学社”,服务器直接崩溃了。

  几分钟后,技术人员紧急修复完毕。

  一个刚刚发布的帖子,以一种碾压的姿态,被置顶在首页,标题鲜红如血。

  “我跪了,海科大这个博物馆是谁设计的?!请收下我的膝盖!”

  帖子下面,回复瞬间刷爆。

  “我是同济毕业的,干了十五年结构设计,我完全想不通,这个受力结构要怎么实现?地铁运行的震动怎么消除?”

  “疯子!设计师是疯子!投资人更是疯子!这他妈不是在挑战工程学,这是在向物理学宣战!”

  “别说了,我刚把图纸发给我导师,一个国家级建筑大师,他老人家看了三分钟,就回了我四个字:神之手笔。”

  “这不叫建筑,这叫奇观!这叫文明的暴力美学!”

  “以后谁再说华夏没有世界级现代建筑,我就把这张图甩他脸上!”

  讨论的热度,已经攀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顶峰。

  就在这时,一个认证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的账号,孙宏博,发布了一篇长文。

  文章标题是:《我们与世界顶级建筑的距离,或许只差一个王谦》。

  “……从设计理念上看,它将‘鼎’这一国之重器的符号,与现代公共建筑完美融合,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自信的极致表达……”

  “……从功能性上看,将地铁枢纽与博物馆合二为一,让‘触摸历史’成为市民的日常,这种‘文化即生活’的构想,领先了我们所有城市规划者……”

  “……从工程难度上看,我不想多说,我只能说,这其中的任何一个技术节点,都足以成为一篇博士论文,甚至开创一个新的学科分支……”

  孙宏博在文章的最后,写下了他的结论。

  “抛开所有技术细节,我只说一句。”

  “这个设计,至少领先国内现有博物馆建筑理念,二十年。”

  “它如果能够建成,将不再是一座单纯的建筑,而是一个时代的文化图腾。”

  这篇文章,像是在滚烫的油锅里,倒进了一盆冰水。

  全网,彻底沸腾!

  文章的评论区,一条评论被数千万网友,用点赞的方式,顶上了最顶端。

  “我宣布,海科大已经不是大学了,是造梦工厂!”